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9)

1. 卷一

梔子厚朴湯,梔子十四枚,厚朴四兩,枳實四枚。煎,分二服。得吐,止後服。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以下傷土氣,中脘鬱滿,陽明不降,濁陰上逆,陳郁填塞,阻隔君火,煩躁不寧。枳、樸,瀉滿而降逆,梔子吐濁瘀而除煩也。

梔子香豉湯,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兩。煎,分二服。得吐,止後服。治傷寒汗下後,煩熱,胸中窒者。汗下敗其中氣,胃土上逆,濁氣填瘀,君火不得下行,故心宮煩熱,胸中窒塞。香豉調中而開窒,梔子掃濁瘀而除煩熱也。治陽明傷寒,下後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

下傷胃氣,濁陰逆上,客居胸膈,宮城不清,故生懊憹。香豉和中而下氣,梔子湧濁淤而清懊憹也。治厥陰病,利後虛煩,按之心下濡者。香豉和中而瀉濕,梔子決濁瘀而清虛煩也。

梔子甘草香豉湯,梔子十二枚,香豉四兩,甘草二兩。煎,分二服。得吐,止後服。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則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此梔子香豉證。而少氣者。香豉、甘草,調胃而補中氣,梔子滌濁瘀而清虛煩也。

梔子生薑香豉湯,梔子十二枚,香豉四兩,生薑五兩。煎,分二服。得吐,止後服。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則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此梔子香豉證。而嘔者。香豉、生薑,降逆而止嘔吐,梔子蕩濁瘀而清虛煩也。

梔子柏皮湯,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皮一兩。治太陰傷寒,發熱身黃者。濕在經絡,鬱而不瀉,則發熱身黃。甘草、柏皮,補中而清表熱,梔子瀉濕而退身黃也。

金匱梔子大黃湯,梔子十四枚,香豉一升,枳實五枚,大黃三兩。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者。酒疸濕熱鬱蒸,故心懊憹。甲木衝擊,故生熱痛。香豉、枳、黃,降濁而瀉熱,梔子清心而除懊憹也。

茵陳蒿湯,方在茵陳。治太陰病,身黃腹滿,小便不利者,谷疸同此。大黃硝石湯方在大黃。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皆用之,以清乙木之鬱蒸,瀉膀胱之濕熱也。

梔子苦寒,清心火而除煩熱,煩熱既法,清氣下行,則濁瘀自湧。若熱在膀胱,則下清水道,而開淋澀。蓋厥陰乙木,內孕君火,膀胱之熱,緣乙木之遏陷,亦即君火之郁淪也,善醫黃疸者,以此。

香豉,味苦、甘,微寒,入足太陰脾經。調和臟腑,湧吐濁瘀。

仲景傷寒梔子香豉湯方在梔子。用之治傷寒汗下後,煩熱,胸中窒者,土濕胃逆,濁瘀凝塞,香豉掃濁瘀而開凝塞也。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則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以腐敗壅塞,濁氣熏沖,香豉湧腐敗而清宮城也。瓜蒂散方在瓜蒂。用之治胸中塞瘀,心中痞硬,氣衝咽喉,不得息,以寒瘀膠塞,阻礙氣道,香豉蕩腐物而清胸膈也。金匱梔子大黃湯方在梔子。

白話文:

卷一

梔子厚朴湯:用梔子十四枚、厚朴四兩、枳實四枚,一起煎煮,分兩次服用。如果服用後有嘔吐,就停止後續的服藥。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傷寒後,吃了瀉藥後,出現心中煩悶、腹部脹滿、躺臥不安的情況。這是因為瀉藥傷了脾胃的氣,導致中焦(胃脘)鬱悶脹滿,陽明經的氣無法正常下降,濁陰之氣反而向上逆行,積滯的穢濁之氣阻塞,阻礙了心火的正常運行,所以才會出現煩躁不安。枳實和厚朴的功能是瀉除脹滿、使氣下降;而梔子的作用是促使穢濁瘀滯之氣排出,解除煩躁。

梔子香豉湯:用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兩,一起煎煮,分兩次服用。如果服用後有嘔吐,就停止後續的服藥。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傷寒後,發汗或吃了瀉藥後,出現煩熱、胸中感到悶塞的情況。這是因為發汗或瀉藥損傷了中焦的氣,導致胃氣上逆,濁氣淤積,心火無法正常下行,所以才會出現心中煩熱、胸中悶塞。香豉的功能是調理中焦、開通胸中的悶塞;而梔子的作用是掃除濁瘀之氣,解除煩熱。這個方子也用來治療陽明傷寒,吃了瀉藥後,胃中空虛,邪氣侵犯膈膜,心中懊惱不安,舌苔增厚的情況。

這是因為吃了瀉藥損傷了胃氣,濁陰之氣向上逆行,停留在胸膈部位,導致心胸不清爽,所以會產生懊惱不安的感覺。香豉的作用是調和中焦、使氣下降;而梔子的作用是促使濁瘀之氣排出,使懊惱不安的症狀消除。這個方子也用來治療厥陰病,腹瀉後感到虛煩,按壓心下部位感覺柔軟的情況。香豉的功能是調和中焦、排除濕氣;而梔子的作用是驅散濁瘀之氣,解除虛煩。

梔子甘草香豉湯:用梔子十二枚、香豉四兩、甘草二兩,一起煎煮,分兩次服用。如果服用後有嘔吐,就停止後續的服藥。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傷寒後,發汗、催吐或吃了瀉藥後,出現虛煩難以入眠,嚴重時會翻來覆去、心中懊惱不安(這是梔子香豉湯證的症狀),而且還感到氣虛不足的情況。香豉和甘草的作用是調理脾胃、補益中焦之氣;而梔子的作用是排除濁瘀之氣,解除虛煩。

梔子生薑香豉湯:用梔子十二枚、香豉四兩、生薑五兩,一起煎煮,分兩次服用。如果服用後有嘔吐,就停止後續的服藥。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傷寒後,發汗、催吐或吃了瀉藥後,出現虛煩難以入眠,嚴重時會翻來覆去、心中懊惱不安(這是梔子香豉湯證的症狀),而且還出現嘔吐的情況。香豉和生薑的作用是使氣下降、止住嘔吐;而梔子的作用是清除濁瘀之氣,解除虛煩。

梔子柏皮湯:用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皮一兩,這個方子治療太陰傷寒,出現發熱、身體發黃的情況。這是因為濕氣停留在經絡,鬱積而無法排出,所以會發熱、身體發黃。甘草和黃柏皮的作用是補益中焦、清除表熱;而梔子的作用是排除濕氣、使黃疸消退。

金匱梔子大黃湯:用梔子十四枚、香豉一升、枳實五枚、大黃三兩。這個方子治療因為飲酒而引起的黃疸,出現心中懊惱不安,或感到發熱疼痛的情況。酒疸是濕熱鬱積所致,所以會產生心中懊惱不安的感覺。肝氣受損,導致氣機衝擊,所以會產生發熱疼痛。香豉、枳實和黃芩的作用是使濁氣下降、瀉除熱邪;而梔子的作用是清心、解除懊惱不安。

茵陳蒿湯:這個方子在茵陳篇有記載。這個方子治療太陰病,出現身體發黃、腹部脹滿、小便不暢的情況,因飲食引起的黃疸(谷疸)也用這個方子。大黃硝石湯:這個方子在大黃篇有記載。這個方子治療黃疸、腹部脹滿、小便不暢的情況,以上這些方子都是用來清除肝膽之氣的鬱熱,排除膀胱的濕熱。

梔子:味苦、性寒,能清除心火、解除煩熱。煩熱消除後,清氣自然下降,濁瘀之氣也會自行排出。如果熱邪停留在膀胱,則能疏通水道、排除小便澀滯。這是因為厥陰肝經內部蘊藏心火,膀胱之熱也是因為肝木之氣被遏制,導致心火鬱積淪陷。善於治療黃疸的醫生,應該懂得運用這個道理。

香豉:味苦、甘,性微寒,歸足太陰脾經。能夠調和臟腑、促使濁瘀之氣排出。

仲景的傷寒論中提到梔子香豉湯,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發汗或吃了瀉藥後,出現煩熱、胸中悶塞的症狀,這是因為脾胃濕氣逆行,導致濁瘀凝滯。香豉的作用是清除濁瘀、開通凝滯。這個方子也用來治療傷寒發汗、催吐或吃了瀉藥後,出現虛煩難以入眠,嚴重時會翻來覆去、心中懊惱不安的症狀,這是因為身體腐敗壅塞,濁氣上衝。香豉的作用是清除腐敗之氣、使心胸清爽。 瓜蒂散這個方子在瓜蒂篇有記載,可以用來治療胸中瘀滯、心中痞硬、氣衝咽喉、呼吸困難的情況,這是因為寒瘀膠結,阻礙了氣道。香豉的作用是清除腐敗之物、使胸膈清爽。金匱要略中提到梔子大黃湯,相關說明在梔子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