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一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8)

1. 卷一

厚朴麻黃湯,厚朴五兩,小麥一升,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乾薑二兩,半夏半升,細辛二兩,五味半升。治咳而脈浮者。以中脘不運,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濁氣莫泄。麻黃髮表而散寒,小麥、石膏,清肺而潤燥,樸、杏、半夏、薑、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大小承氣湯、方在大黃。半夏厚朴湯、方在半夏。枳實薤白桂枝湯、方在枳實。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濁而行滯也。

厚朴苦辛下氣,善破壅塞而消脹滿,下衝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嘔吐,療腸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調泄穢吞酸,止腸胃雷鳴,平霍亂轉筋,下衝消滯之物也。

去皮,薑汁炒。

枳實,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陽明胃經。瀉痞滿而去濕,消陳宿而還清。

金匱枳朮湯,枳實七枚,白朮二兩。煎,分三服。腹中軟,即當散。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以水停中脘,胃氣鬱阻,膽經隔礙,不得下行,痞結心下,堅硬不消。枳實瀉水而消痞,白朮燥土而補中也。

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四枚,厚朴四兩,栝蔞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治胸痹心痞,胸中滿結,脅下逆搶心。以膽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樸、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結,栝蔞、桂枝,滌濁瘀而下衝逆也。

傷寒枳實梔子湯,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香豉一兩。清漿水煎,分二服,覆令微似汗。治大病差後,勞復者。大病新差,中氣尚弱,因勞而復。濁陰上逆,中宮堙塞,經鬱熱作。枳實降濁而消滯,梔子瀉熱而清煩,香豉和中而散郁也。

金匱枳實芍藥散,枳實、芍藥等分。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治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以產後血亡肝燥,風木剋土,是以腹痛。肝脾鬱結,則膽胃壅塞,而生煩滿。芍藥清風而止痛,枳實瀉滿而除煩也。

梔子大黃湯,方在梔子。用之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者,治酒疸懊憹熱痛者,橘枳生薑湯,方在橘皮。用之治胸中痹塞,短氣,桂姜枳實湯,方在桂枝。用之治心中痞塞懸痛,大小承氣湯,二方在大黃。用之治陽明胃燥便難,皆以其瀉痞滿而破壅塞也。

枳實酸苦迅利,破結開瘀,瀉痞消滿,除停痰留飲,化宿谷堅症,滌盪郁陳,功力峻猛,一切腐敗壅阻之物,非此不消。

麩炒黑,勿令焦,研用。

梔子,味苦,性寒,人手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清心火而除煩郁,瀉脾土而驅濕熱,吐胸膈之濁瘀,退皮膚之熏黃。

傷寒梔子乾薑湯,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煎,分三服。得吐,止後服。治太陽傷寒,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者。大下敗其中氣,濁陰上逆,瘀生腐敗,阻隔君火,身熱心煩。乾薑降逆而溫中,梔子吐濁瘀而除煩熱也。

白話文:

厚朴麻黃湯:用厚朴五兩、小麥一升、麻黃四兩、石膏像雞蛋那麼大、杏仁半升、乾薑二兩、半夏半升、細辛二兩、五味子半升,治療咳嗽且脈搏浮起的症狀。這是因為中焦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體表與外界的防禦功能不夠,肺和胃氣鬱結阻塞,體內濁氣無法排出。麻黃能發散體表寒氣,小麥和石膏能清肺潤燥,厚朴、杏仁、半夏、乾薑、細辛、五味子則能降逆氣並止咳。

大小承氣湯:藥方中主要成分為大黃。半夏厚朴湯:藥方中主要成分為半夏。枳實薤白桂枝湯:藥方中主要成分為枳實。王不留行散:藥方中主要成分為王不留行。這些方劑都使用它們,是因為它們能降濁氣、推動體內滯塞。

厚朴:味苦、辛,性味能使氣下降,善於攻破體內壅塞,消除腹脹,能使上逆的氣下降,平定喘咳,能疏通氣機鬱結,調和疼痛,去除反胃嘔吐,治療腸道滑瀉,消化停滯的食物和積水,調節腹瀉,消除吞酸,停止腸胃的雷鳴聲,平定霍亂轉筋,能使停滯的物質下行。

炮製方法:去皮後,用薑汁炒過。

枳實:味苦、酸、辛,性寒,歸足陽明胃經。能瀉除胸腹痞滿,去除體內濕邪,消化陳積的食物,使腸胃清爽。

金匱枳朮湯:用枳實七枚、白朮二兩。煎煮後分三次服用。如果腹部變軟,就應該停藥。治療心下堅硬如盤,邊緣像旋轉的杯子,這是因為水飲停滯在中焦脾胃,導致胃氣鬱結,膽經受阻,不能下行,形成痞塊,堅硬不消。枳實能瀉水並消除痞塊,白朮能燥濕並健脾。

枳實薤白桂枝湯:用枳實四枚、厚朴四兩、栝樓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治療胸痹心痞,胸中滿悶結塞,胸脅氣逆衝心。這是因為膽胃之氣上逆,胸膈被堵塞。枳實、厚朴、薤白能攻破壅塞並消除痹結,栝樓、桂枝能清除濁瘀,使上逆的氣下降。

傷寒枳實梔子湯:用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香豉一兩,用清水煮後取湯,分兩次服用,蓋上被子讓身體稍微出汗。治療大病剛痊癒後,因勞累而復發的患者。大病剛好,中氣還虛弱,因勞累而病情復發。體內濁陰上逆,中焦脾胃被阻塞,經脈鬱滯而發熱。枳實能降濁氣並消除滯塞,梔子能瀉熱並清除煩躁,香豉能調和中氣並疏散鬱結。

金匱枳實芍藥散:用枳實、芍藥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三次,同時可以治療瘡瘍化膿,用麥粥送服。治療產後腹痛,煩躁不安不能入睡。這是因為產後失血,導致肝臟陰血不足,肝木過盛而克制脾土,所以引起腹痛。肝脾鬱結,導致膽胃壅塞,從而產生煩躁。芍藥能平息肝風而止痛,枳實能瀉滿並消除煩躁。

梔子大黃湯:藥方在梔子相關條目中。用來治療傷寒病下藥後,出現心煩腹滿的症狀,也用來治療因飲酒而導致的黃疸,以及懊惱、發熱、疼痛的症狀。橘枳生薑湯:藥方在橘皮相關條目中。用來治療胸中痹塞、呼吸短促的症狀。桂姜枳實湯:藥方在桂枝相關條目中。用來治療心中痞塞、懸痛的症狀。大小承氣湯:兩個藥方都在大黃相關條目中。用來治療陽明胃熱便秘,這些方劑都是因為它們能瀉除胸腹痞滿,攻破壅塞。

枳實:味酸、苦,藥性迅猛,能破除結塊,疏通瘀血,瀉除胸腹痞滿,消除痰飲積滯,消化停留在腸胃的食物,清除體內陳舊的穢物,藥力峻猛,一切腐敗壅塞之物,必須要用它才能消除。

炮製方法:用麩皮炒黑,但不要炒焦,研磨成粉使用。

梔子:味苦,性寒,歸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陽膀胱經。能清除心火,消除煩躁鬱悶,能瀉脾土,祛除濕熱,吐出胸膈的濁瘀,消除皮膚的黃疸。

傷寒梔子乾薑湯:用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煎煮後分三次服用。服藥後如果出現嘔吐,就停止服用。治療太陽傷寒,服用瀉下藥後,身體發熱沒有消退,微微感到煩躁的症狀。服用瀉下藥後損傷中氣,導致濁陰上逆,產生瘀血腐敗,阻礙君火,導致身體發熱、心煩。乾薑能降逆氣並溫中,梔子能吐出濁瘀,清除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