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卷一

血原於臟而統於經,升於肝而降於肺,肝脾不升,則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則血病上逆。緣中脘濕寒,胃土上郁,濁氣衝塞,肺金隔礙,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與虛勞驚悸,本屬同原,未有虛勞之久,不生驚悸,驚悸之久,不生吐衄者。當溫中燥土,暖水斂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攝胃氣,以治其標。

庸工以為陰虛火動,不宜半夏,率以清涼滋潤之法,刊諸紙素。千載一轍,四海同風,《靈樞》半夏秫米之方、治目不得瞑,在「邪客篇」。《金匱》半夏麻黃之制,絕無解者。仁人同心,下士不悟,迢迢長夜,悲嘆殷廬,悠悠蒼天,此何心哉!

洗去白礬用。妊娠薑汁炒。

代赭石,味苦,氣平,入足陽明胃經。降戊土而除噦噫,鎮辛金而清煩熱。

傷寒旋覆花代赭石湯,方在旋覆花。用之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以其降胃而下濁氣也。滑石代赭湯,方在滑石。用之治百合病,下之後者,以其降肺而清鬱火也。

代赭重墜之性,驅濁下衝,降攝肺胃之逆氣,除噦噫而泄郁煩,止反胃嘔吐,療驚悸哮喘,兼治吐衄,崩漏、痔瘻、泄利之病。

煅紅,醋淬,研細,綿裹,入藥煎。

鬆軟者佳,堅硬者無用。

肝脾下陷者忌之。

厚朴,味苦、辛,微溫,入足陽明胃經。降沖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脹滿。

傷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厚朴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杏仁五十枚。治太陽傷寒,下後微喘者。下後中虛胃逆,肺金莫降,是以發喘。薑、甘、大棗,和中而補土,桂枝、芍藥,疏木而瀉熱,厚朴、杏仁,降逆而止喘也。《傷寒》: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仁。

樸姜甘夏人參湯,厚朴一斤,生薑半斤,甘草二兩,半夏半升,人參一兩。治傷寒汗後,腹脹滿者。汗後中虛胃逆,濁陰沖塞,是以脹滿。人參、甘草,補中而培土,樸、半、生薑,瀉滿而消脹也。

金匱厚朴大黃湯,厚朴一尺,枳實四枚,大黃六兩。此即小承氣湯,而分兩不同。治支飲胸滿者。以飲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滿。大黃破結而逐飲,枳、樸,瀉滿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湯,厚朴八兩,枳實五枚,大黃四兩。此亦小承氣湯,而分兩不同。二方皆君厚朴。治腹滿而便閉者。以滯氣摶結,閉塞不通。枳、樸,行滯而止痛,大黃破結而開塞閉也。

厚朴七物湯,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大黃二兩,桂枝二兩,甘草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枚。治腹滿痛,發熱,脈浮而數,飲食如故者。以外感風邪,經腑皆郁,經氣不泄,故發熱脈數。腑氣不通,故腹滿而痛。甘、棗、桂、姜,達鬱而解外,枳、樸、大黃,瀉滿而攻裡也。

白話文:

血液起源於臟腑,由經絡統管。血液向上升發於肝臟,向下沉降於肺臟。如果肝脾不能向上升發,血液就會向下陷落而生病;如果肺胃不能向下沉降,血液就會向上逆行而生病。這是因為中焦脾胃濕寒,導致胃土之氣鬱結,濁氣向上衝塞,阻礙了肺金的下降功能,使得收斂之氣無法正常運行,因此會發生吐血或流鼻血。這種情況與虛勞、驚悸的病因本質相同,沒有虛勞很久而不產生驚悸的,也沒有驚悸很久而不發生吐血或流鼻血的。治療上應當溫補中焦,燥濕健脾,溫暖腎水,收斂虛火,以此治療根本。同時可以用半夏來降逆攝納胃氣,治療標症。

庸醫認為這是陰虛火旺,不應該使用半夏,所以他們通常用清涼滋潤的方法來開藥方,寫在紙上。這種方法千年以來都一成不變,天下都流行這種風氣。《靈樞經》中記載的半夏和秫米組成的方子,可以治療眼睛不能閉合的症狀,在《邪客篇》中有記載。《金匱要略》中半夏與麻黃的配伍,卻沒有人能理解。有仁愛之心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庸俗之輩卻不能領悟,漫漫長夜,令人悲嘆,悠悠蒼天,這些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啊!

白礬需要洗去才能使用。孕婦服用則需用薑汁炒過。

代赭石,味苦,性平,歸足陽明胃經。能降泄胃土之氣,消除呃逆,鎮定肺金之氣,清除煩躁發熱。

傷寒論中,旋覆花代赭石湯,方劑組成在旋覆花的部分。這個方子可以用於治療傷寒病,在發汗、催吐、通便後,心下痞硬,呃逆不除的症狀,因為它可以降胃氣,使濁氣下行。滑石代赭湯,方劑組成在滑石的部分。可以用於治療百合病,在通便後出現的症狀,因為它可以降肺氣,清除鬱火。

代赭石的藥性重而下沉,可以驅趕濁氣向下衝擊,降逆並攝納肺胃之氣,消除呃逆和鬱悶煩躁,停止反胃嘔吐,治療驚悸哮喘,同時也能治療吐血、流鼻血、崩漏、痔瘡、瘻管、腹瀉等疾病。

需要煅燒至紅色,用醋淬過,研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裹後,放入藥中煎煮。

鬆軟的代赭石是好的,堅硬的沒有用。

肝脾下陷的病人忌用代赭石。

厚朴,味苦、辛,性微溫,歸足陽明胃經。可以降逆氣而止咳,破除壅塞阻滯而平喘,擅長止痛,最能消除腹部脹滿。

傷寒論中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組成是: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厚朴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杏仁五十枚。用於治療太陽傷寒,在通便後出現輕微喘息的症狀。這是因為通便後,中焦虛弱,胃氣上逆,肺金不能下降,所以出現喘息。生薑、甘草、大棗可以調和中焦,補益脾土,桂枝、芍藥可以疏通肝木,清除熱邪,厚朴、杏仁可以降逆氣,停止喘息。《傷寒論》中說,喘息的病人,可以用桂枝湯加厚朴、杏仁。

樸姜甘夏人參湯,組成是:厚朴一斤,生薑半斤,甘草二兩,半夏半升,人參一兩。用於治療傷寒病,在發汗後,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這是因為發汗後,中焦虛弱,胃氣上逆,濁陰之氣向上衝塞,所以出現脹滿。人參、甘草可以補益中焦,培土,厚朴、半夏、生薑可以瀉除脹滿,消除腹脹。

《金匱要略》中的厚朴大黃湯,組成是:厚朴一尺,枳實四枚,大黃六兩。這個方子其實就是小承氣湯,只是藥量不同。用於治療支飲導致的胸部脹滿。這是因為痰飲停留在心下,阻礙了肺胃之氣,所以出現胸部脹滿。大黃可以破除結塊,驅逐痰飲,枳實、厚朴可以瀉除脹滿,降逆氣。

厚朴三物湯,組成是:厚朴八兩,枳實五枚,大黃四兩。這個方子也是小承氣湯,只是藥量不同。這兩個方子都以厚朴為主藥。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同時伴隨大便不通的症狀。這是因為滯氣結聚在一起,阻塞了氣機的運行。枳實、厚朴可以疏通行滯,停止疼痛,大黃可以破除結塊,開通閉塞。

厚朴七物湯,組成是: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大黃二兩,桂枝二兩,甘草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枚。用於治療腹部脹痛,發熱,脈象浮而數,但是飲食如常的症狀。這是因為外感風邪,導致經絡和腑臟之氣都鬱結,經氣不能發散,所以發熱,脈象數。腑氣不通,所以腹部脹滿疼痛。甘草、大棗、桂枝、生薑可以疏通鬱結,解除外邪,枳實、厚朴、大黃可以瀉除脹滿,攻破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