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卷一

血藏於肝而原於脾,乾薑調肝暢脾,暖血溫經,凡女子經行腹痛,陷漏紫黑,失妊傷胎,久不產育者,皆緣肝脾之陽虛,血海之寒凝也,悉宜乾薑,補溫氣而暖血海。

溫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生薑,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降逆止嘔,瀉滿開鬱,入肺胃而驅濁,走肝脾而行滯,蕩胸中之瘀滿,排胃裡之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調和臟腑,宣達營衛,行經之要品,發表之良藥。

傷寒生薑瀉心湯,生薑四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乾薑一兩,半夏半升,黃芩三兩,黃連一兩。治太陽傷寒,汗出表解,胃中不和,乾噫食臭,心下痞硬,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以汗後中氣虛寒,水穀不消,胃逆脾陷,土木皆郁,脾陷而賊於乙木,則腹中雷鳴而下利,胃逆而迫於甲木,則心下痞硬而噫臭。甲木化氣於相火,君相皆升,必生上熱。

參、甘、薑、棗,溫補中氣之虛寒,黃連、黃芩,清瀉上焦之鬱熱,半夏、生薑,降濁氣之沖逆,消痞硬而止噦噫也。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在半夏。治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而作嘔者。黃芩湯,方在黃芩。治太少之下利,加半夏、生薑,降胃逆而止嘔也。

金匱生薑半夏湯,生薑一斤,半夏半升。治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噦非噦,心中潰潰然無奈者。以肺胃土逆,濁氣熏沖,胸膈郁煩,不可名狀。生薑、半夏,降逆氣而掃瘀濁也。

傷寒真武湯,方在茯苓。治少陰病,腹痛下利,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通脈四逆湯,方在甘草。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脈微欲絕,嘔者,加生薑二兩,傷寒理中丸,方在人參。治霍亂吐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二兩,以中郁胃逆,故作嘔吐,生薑降胃逆而豁郁濁,善止嘔吐也。

傷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在吳茱萸。治厥陰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內有久寒者。以肝司營血,久寒在肝,營血冷澀不行。當歸四逆補營血而通經脈,吳茱萸、生薑,溫寒凝而行瘀澀也。

新加湯,方在人參。治傷寒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湯加人參三兩,芍藥、生薑各一兩,以經絡寒澀,生薑溫血海而行經脈也。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方在當歸。治寒疝,腹脅痛,裡急,併產後腹痛,寒多者,加生薑一斤,厚朴七物湯,方在厚朴。治腹滿痛,寒多者,加生薑半斤,生薑溫中寒而止腹痛力遜乾薑,然亦有良效也。

人身之氣,清陽左升於肝脾,濁陰右降於肺胃,胃上衝和,氣化右轉,則辛金清降,息息歸根,壬水順行,滴滴歸源,霧露灑陳,津液流布,下趣溪壑,川瀆注瀉,是以下不虛空而上不壅滿。肺胃不降,則氣水俱逆,下之膀胱癃閉,溲尿不行,上之胸膈堙塞,津液不布,於是痰飲喘嗽,噁心嘔噦之病生焉。生薑疏利通達,下行肺胃而降濁陰,善止嘔噦而掃瘀腐,清宮除道之力,最為迅捷。

白話文:

卷一

血液儲藏於肝臟,而其來源在脾臟。乾薑可以調和肝氣、暢通脾氣,溫暖血液和經絡。凡是女子經期腹痛、經血淋漓不止且顏色紫黑、流產或屢次懷孕但無法順利生產,都是因為肝脾陽氣虛弱,導致血海寒冷凝結。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乾薑,以補益溫暖的氣,溫熱血海。

乾薑要稍微炒過後使用,不要炒到焦黑。

生薑,味辛,性溫,能入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它具有降逆止嘔、消除脹滿、疏通鬱悶的功效。進入肺胃可以驅除濁氣,進入肝脾可以疏通行滯,能清除胸中的瘀積脹滿,排除胃中的壅塞阻礙。生薑還能有效通鼻塞、止腹痛,調和臟腑功能,疏通營衛之氣,是行氣活血的重要藥品,也是發汗解表的好藥。

傷寒論中的生薑瀉心湯,包含生薑四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乾薑一兩、半夏半升、黃芩三兩、黃連一兩。此方用於治療太陽傷寒,汗出後表證解除,但胃中不和,出現乾嘔並有食物腐敗的氣味,心下痞硬,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並腹瀉的症狀。這是因為發汗後中氣虛寒,水穀不化,胃氣上逆,脾氣下陷,土木之氣都鬱滯。脾氣下陷就會導致肝木反剋脾土,造成腹中雷鳴而腹瀉;胃氣上逆則導致肝木被胃氣所迫,造成心下痞硬和噯氣有腐敗氣味。肝木化氣於相火,君火和相火都上升,必然產生上熱。

人參、甘草、乾薑、大棗溫補中氣虛寒,黃連、黃芩清瀉上焦鬱熱,半夏、生薑降濁氣上衝,消除痞硬、制止噯氣和呃逆。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子在半夏部分。此方用於治療太陽少陽合病,出現腹瀉和嘔吐的症狀。黃芩湯,方子在黃芩部分。用於治療太少陰的腹瀉,加半夏、生薑,可以降胃氣上逆而止嘔。

金匱要略中的生薑半夏湯,包含生薑一斤、半夏半升。此方用於治療病人胸中感覺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呃逆非呃逆,心中煩躁不安。這是因為肺胃之氣上逆,濁氣上衝,胸膈鬱悶,難以言說。生薑、半夏可以降逆氣、清除瘀濁。

傷寒論中的真武湯,方子在茯苓部分。此方用於治療少陰病,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的症狀,去掉附子,加生薑(用量足夠使其相當於原方用量的一半),可以通脈。四逆湯,方子在甘草部分。此方用於治療少陰病,出現腹瀉清稀水樣便,脈微弱欲絕,嘔吐的症狀,加生薑二兩。傷寒論中的理中丸,方子在人參部分。此方用於治療霍亂,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吐多者,去掉白朮,加生薑二兩。這是因為中焦鬱滯、胃氣上逆,所以出現嘔吐。生薑可以降胃氣上逆、疏通鬱滯,善於止嘔吐。

傷寒論中的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子在吳茱萸部分。此方用於治療厥陰傷寒,出現手足冰冷、脈細弱欲絕,體內有久寒的症狀。這是因為肝臟主管營血,久寒在肝,導致營血運行澀滯。當歸四逆可以補營血、通經脈,吳茱萸、生薑可以溫散寒凝、行氣活血。

新加湯,方子在人參部分。此方用於治療傷寒汗後,出現身體疼痛、脈象沉遲的症狀。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人參三兩、芍藥、生薑各一兩。這是因為經絡寒冷澀滯,生薑可以溫熱血海,疏通行經脈。

金匱要略中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方子在當歸部分。此方用於治療寒疝、腹脅疼痛、裡急後重,以及產後腹痛,寒症較多者,加生薑一斤。厚朴七物湯,方子在厚朴部分。此方用於治療腹部脹滿疼痛,寒症較多者,加生薑半斤。生薑溫中散寒、止腹痛的效果不如乾薑,但仍然有很好的療效。

人體的氣,清陽之氣向左上升至肝脾,濁陰之氣向右下降至肺胃。胃氣上衝和諧,氣機向右轉動,那麼辛金之氣就清降,氣息歸於根源;壬水之氣就順暢運行,點點滴滴歸於源頭。霧露散布,津液流布,向下流入溪谷,河流注入海洋,這樣才能下部不虛空,上部不壅滿。如果肺胃之氣不下降,就會導致氣和水都上逆,下則導致膀胱閉塞,小便不通暢;上則導致胸膈堵塞,津液不能布散,於是就會產生痰飲、喘嗽、噁心、嘔吐等疾病。生薑有疏通利達的作用,可以向下疏導肺胃之氣,降濁陰,善於止嘔吐,清除瘀積腐敗,其清掃道路的力量最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