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藥解》~ 卷一 (11)
卷一 (11)
1. 卷一
金匱硝礬散方在硝石。用之治女勞黑疸,以其利水而瀉濕也。白朮散方在白朮。用之治妊娠作渴,以其潤肺而生津也。
大麥粥利水瀉濕,生津滑燥,化谷消脹,下氣寬胸,消中有補者也。
神麯,味辛、甘,入足太陰脾經。化谷消痰,瀉滿除症。
金匱薯蕷丸方在薯蕷。用之治虛勞百病,以其調中而消滯也。
神麯辛烈之性,化宿谷停痰,磨硬塊堅積,療脹滿泄利,化產後瘀血。
炒,研用。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溫中瀉濕,開鬱破凝,降濁陰而止嘔吐,升清陽而斷泄利。
傷寒吳茱萸湯,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治陽明傷寒,食谷欲嘔者。胃氣順降,則納而不嘔,胃氣逆升,則嘔而不納。人參、大棗,培土而補中,吳茱萸、生薑,溫胃而降逆也。治厥陰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以土虛木鬱,中氣被賊,胃逆不降,濁氣上衝,是以頭痛乾嘔。
濕氣凝瘀,是以常吐涎沫。人參、大棗,培土而補中,茱萸、生薑,降逆而疏木也。治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以寒水侮土,脾陷胃逆,則吐利兼作。中氣虧敗,四肢失溫,則手足厥冷。坎陽離根,散越無歸,則煩躁欲死。人參、大棗,培土而補中,茱萸、生薑,降逆而升陷也。
《金匱》治嘔而胸滿者。以中虛胃逆,濁氣衝塞,故嘔而胸滿。人參、大棗,培土而補中,茱萸、生薑,降逆而瀉滿也。
傷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當歸、芍藥、桂枝、通草各三兩,細辛、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五枚,吳茱萸一升,生薑半斤。水六升,清酒六升,合煮,分三服。治厥陰病,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內有久寒者。以土主四肢,而手足之溫暖,經脈之充暢者,賴厥陰乙木之力,以乙木性溫,藏營血而孕君火,灌經絡而主肢節也。積寒內瘀,肝血冷澀,不能四運,故肢寒而脈細。
當歸四逆補營血而通經脈,茱萸、生薑,溫寒凝而行陰滯也。
金匱溫經湯,當歸、阿膠、芍藥、川芎、桂枝、丹皮、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半夏、麥冬各一升,吳茱萸三兩。水一斗,煮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或至期不來。治婦人帶下,下利不止,暮即發熱,腹滿裡急,掌熱口乾。
以曾半產,瘀血在腹,阻隔清陽升達之路,肝脾郁陷,故腹滿裡急。風木疏泄,故帶下泄利。君火上逆,故手掌煩熱,唇口乾燥。暮而陽氣不藏,是以發熱。歸、阿、芍藥,養血而清風,丹、桂、芎藭,破瘀而疏木,半夏、麥冬,降逆而潤燥,甘草、人參,補中而培土,茱萸、乾薑,暖肝而溫經也。
吳茱萸辛燥之性,瀉濕驅寒,溫中行滯,降胃逆而止嘔吐,升脾陷而除泄利,瀉胸膈痞滿,消腳膝腫痛,化寒痰冷飲,去噯腐吞酸,逐經脈關節一切冷痹,平心腹胸首各種寒痛,熨脅腹諸症,殺臟腑諸蟲,醫霍亂轉筋,療疝氣痛墜。熱水洗數次用。
白話文:
硝石散的方子中用到硝石,是用來治療婦女因勞累過度而導致的黑疸病,因為它能利尿、排除體內濕氣。白朮散的方子中用到白朮,是用來治療孕婦口渴的症狀,因為它能滋潤肺部、產生津液。
大麥粥能夠利尿、排除體內濕氣,也能產生津液、潤滑乾燥,還能幫助消化食物、消除腹脹,使氣往下走、胸部舒暢,可以說是在消除積滯的同時還能補益身體。
神麯,味道辛辣、甘甜,歸屬於足太陰脾經。它可以幫助消化食物、消除痰液,排除腹部脹滿、消除積滯。
薯蕷丸的方子中用到薯蕷,是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各種疾病,因為它能調和脾胃、消除積滯。
神麯的辛辣性質,可以消化積存在體內的食物和痰液,磨散堅硬的腫塊,治療腹脹、腹瀉,還可以化解產後瘀血。使用時需要炒過、研磨成粉。
吳茱萸,味道辛辣、苦澀,性質溫熱,歸屬於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它可以溫暖脾胃、排除濕氣,疏通鬱結、破除凝滯,使下沉的濁氣下降、停止嘔吐,使上升的清氣上升、停止腹瀉。
傷寒吳茱萸湯,由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組成,是用來治療陽明經的傷寒,患者想吃東西但卻想嘔吐的症狀。胃氣順利下降,就能夠進食而不嘔吐;胃氣上逆,就會嘔吐而不能進食。人參、大棗,是用来培補脾土、補益中焦的;吳茱萸、生薑,是用来溫暖胃部、使上逆的胃氣下降的。這個方子也能治療厥陰病的乾嘔、吐口水、頭痛等症狀。因為脾胃虛弱、肝氣鬱結,中焦的氣機被阻礙,導致胃氣上逆不能下降,濁氣向上衝擊,所以引起頭痛和乾嘔。
濕氣凝滯,所以經常吐口水。人參、大棗,是用来培補脾土、補益中焦的;吳茱萸、生薑,是用来使上逆的胃氣下降、疏解肝木的。這個方子還能治療少陰病的吐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甚至瀕臨死亡的症狀。因為寒水侵犯脾土,導致脾氣下陷、胃氣上逆,所以同時出現吐瀉。中焦氣機衰敗,四肢失去溫養,所以手腳冰冷。腎陽離根,散失而無處歸依,所以煩躁不安。人參、大棗,是用来培補脾土、補益中焦的;吳茱萸、生薑,是用来使上逆的胃氣下降、升提下陷的脾氣。
《金匱要略》中提到,用此方治療嘔吐並伴有胸悶的症狀,是因為中焦虛弱、胃氣上逆,濁氣衝塞,所以出現嘔吐和胸悶。人參、大棗,是用来培補脾土、補益中焦的;吳茱萸、生薑,是用来使上逆的胃氣下降、消除胸悶的。
傷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由當歸、芍藥、桂枝、通草各三兩,細辛、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五枚,吳茱萸一升,生薑半斤組成。用水六升、清酒六升一起煮,分三次服用。是用來治療厥陰病,患者手腳冰冷、脈搏細微,甚至快要消失,體內有長期寒冷的症狀。因為脾土主四肢,而手足的溫暖、經脈的充盈,都依賴厥陰肝木的力量。因為肝木的性質溫和,能儲藏營血、孕育君火,灌注經絡、主管肢體關節。體內寒邪積聚,肝血寒冷滯澀,不能正常運行,所以肢體寒冷、脈搏細微。
當歸四逆湯可以補養營血、疏通經脈,吳茱萸、生薑,可以溫散寒邪、運行陰寒滯留之氣。
金匱溫經湯,由當歸、阿膠、芍藥、川芎、桂枝、丹皮、人參、甘草、乾薑各二兩,半夏、麥冬各一升,吳茱萸三兩組成。用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溫服。主要用來治療婦女少腹寒冷、長期不能懷孕,以及崩漏出血、月經量過多或月經不來等症狀。也可以治療婦女白帶過多、腹瀉不止、傍晚發熱、腹部脹滿、腹內拘急、手掌發熱、口乾舌燥等症狀。
是因為曾經流產導致腹中有瘀血,阻礙了清陽之氣的上升,導致肝脾鬱結下陷,所以腹部脹滿拘急。風木疏泄,所以白帶過多、腹瀉不止。君火上逆,所以手掌煩熱、唇口乾燥。傍晚陽氣不能收藏,所以發熱。當歸、阿膠、芍藥,可以養血清熱;丹皮、桂枝、川芎,可以破除瘀血、疏通肝木;半夏、麥冬,可以使上逆的胃氣下降、潤澤燥熱;甘草、人參,可以補益中焦、培補脾土;吳茱萸、乾薑,可以溫暖肝臟、溫通經絡。
吳茱萸的辛辣燥熱性質,可以排除濕氣、驅散寒邪,溫暖中焦、運行滯氣,使上逆的胃氣下降、停止嘔吐,使下陷的脾氣上升、消除腹瀉,還可以消除胸膈痞滿,消退腳膝腫痛,化解寒痰冷飲,去除噯氣腐臭、吞酸,驅散經脈關節中的一切寒冷痺痛,平息心腹胸首各種寒痛,可以溫熨脅腹的各種症狀,殺死臟腑中的各種寄生蟲,治療霍亂轉筋,治療疝氣疼痛下墜。使用前需要用熱水洗滌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