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彬

《藥論》~ 二、散劑 (3)

回本書目錄

二、散劑 (3)

1. 散熱

升麻(入陽明經)

治肺痿肺癰與瘡腫下陷黑紫,療時氣熱病與寒風發散無汗。喉咽腫痛,藉為從治;勞倦內傷,藉此升提。瀉痢因氣陷而虛,徒補無益;便溺因氣陷而閉,專降奚通?引蔥白,手陽明之風邪可散;引石膏,足陽明之齒痛能攻。氣虛下陷是因宜,氣實上壅非所利。

柴胡(入肝、膽)

散膽邪,解往來肌表之寒熱;瀉肝火,除左右胸脅之膨疼。合丹皮、秦艽而投於四物,調月水之愆期;和升麻、黃耆而雜於四君,舉清陽之陷下。暫宜於無汗之骨蒸,專利乎多熱之痎瘧。

前胡(入肺、脾)

順氣消痰,止嗽安胎。驅肺風,定哮除喘;理肺氣,疏膈清胸。熱鬱咽喉,元、薄為之侶;寒包聲啞,防、細為之隨。

香薷(入脾、肺)

漱齒則鬱火散而穢氣息,調脾則濕邪去而清化行。祛暑毒甚捷,消水腫極靈。痎瘧上池飲,帶下橘井泉。實人可矣,虛其審諸。

藿香(入脾、胃)

和風溫中,開胃進食。止霍亂疼嘔之交作,療山嵐寒熱之並行。

連翹(入心及心胞絡)

瀉心經客熱,降脾胃濕熱。通淋通經堪任,解毒消癰須求。

乾葛

止渴解酲,散寒消熱。利二便而止嘔消痹,解肌毒與中風頭痛。傷寒諸熱俱消,發表取汗立應。治脾虛而瀉胃火,除熱毒而療金瘡。大抵辛溫可以散表,甘寒可以瀉火。乾葛則其甘寒者也,紫蘇則其辛溫者也。傷寒在太陽,必麻黃可以取汗;風寒在腠理,無紫蘇不能攻表。

至若風溫之症,風邪未解,其汗自出,不可投以再汗之藥;溫熱之疫,自汗大來,表邪尤甚,不可投以辛溫之劑。二症欲解,必須乾葛,使其甘寒,消肌退熱。其花專解酒毒,過服損人天元。

白話文:

散熱

升麻(入陽明經)

治療肺部虛弱、肺癰以及瘡腫下陷、顏色黑紫等症;治療因時氣(季節)導致的熱病和寒風侵襲導致的無汗症。喉嚨咽喉腫痛,可用其輔助治療;勞累內傷,可用其提升元氣。若是因為氣虛下陷導致的瀉痢,單純補益無效;若是因為氣虛下陷導致的尿便不通,單純瀉下也無濟於事。升麻配伍蔥白,可散發手陽明經的風邪;配伍石膏,可治療足陽明經的牙痛。只有在氣虛下陷的情況下使用才有效,如果氣機壅滯在上,則不宜使用。

柴胡(入肝、膽)

疏散膽經邪氣,治療往來寒熱的肌表病症;瀉肝火,治療胸脅兩側脹痛。與丹皮、秦艽配伍於四物湯中,可調治月經不調;與升麻、黃耆配伍於四君子湯中,可治療清陽之氣下陷。暫時可用於無汗的骨蒸勞熱,主要用於治療熱盛的瘧疾。

前胡(入肺、脾)

順氣消痰,止咳安胎。驅除肺部的風邪,治療哮喘;調理肺氣,疏通膈肌,清利胸中。咽喉熱鬱,可與元參、薄荷配伍;寒邪阻滯導致聲音嘶啞,可與防風、細辛配伍。

香薷(入脾、肺)

用其漱口,可散去鬱火和穢氣;調治脾胃,可祛除濕邪,促進清氣運行。祛除暑熱毒邪效果迅速,治療水腫效果顯著。治療瘧疾,可與上池飲合用;治療帶下,可與橘井泉合用。實證可以使用,虛證需謹慎使用。

藿香(入脾、胃)

溫和脾胃,增進食慾。治療霍亂導致的疼痛嘔吐,治療山嵐瘴氣引起的寒熱。

連翹(入心及心胞絡)

瀉除心經的客熱,清泄脾胃濕熱。可治療尿路感染及經絡不通,能解毒消腫。

乾葛

止渴解酒,散寒消熱。通利二便,止嘔消痺,治療肌膚中毒以及中風頭痛。治療各種傷寒熱症,可以發表透汗。治療脾虛洩瀉和胃火亢盛,能清熱解毒,治療金瘡(外傷)。總的來說,辛溫的藥物可以散發表邪,甘寒的藥物可以瀉火。乾葛屬於甘寒之品,紫蘇屬於辛溫之品。傷寒在太陽經,必須用麻黃發汗;風寒表邪在肌膚腠理,必須用紫蘇才能發汗。

至於風溫病,風邪尚未解除,患者自汗,不可再使用發汗的藥物;溫熱病,自汗過多,表邪更甚,不可再使用辛溫的藥物。這兩種情況想要痊癒,必須使用乾葛,利用其甘寒的藥性,消退肌膚的熱邪。乾葛花則專門解酒毒,服用過量會損傷人體元氣。

2. 香散

白豆仁

氣塞胸襟,如颶風之揚石;翳蒙瞳子,似皓月之離云。嘔噦添乎薑、藿,痰飲加之二陳。

草豆蔻(入脾、胃)

溫中治腹心冷痛,和氣去脾胃虛寒,風寒客邪而必用,霍亂吐瀉以成功。調氣散冷甚速,酒毒口臭兼攻。

肉豆蔻

溫中開胃,下氣消食。治積冷心腹脹滿,定霍亂脾胃虛寒。冷熱虛泄能止,赤白痢下能痊。小兒傷乳之吐瀉,用之最宜;大人五更之腎泄,非此莫治。然虛瀉必佐以參、苓,脾泄當助以參、術,火泄舍黃連不可,濕瀉除蒼朮何堪?寒泄當合以薑、桂,飧泄合助以防風。

木香(入肺、肝)

損九種心痛,療七般疝痛。五積曰效,六聚云靈。後重仗檳榔以夾攻,帶下賴黃連以相濟。燥熱有妨,妊娠無忌。

白芥子(入肺)

皮裡膜外之痰涎非斯不達,肋下胸前之氣滯藉此而疏。喘哮與蘇子相須,咳嗽與桔梗並濟。

枳殼(入肺)

除濕氣凝於筋骨而屈伸不利,理風氣著於皮毛而痛癢難禁。瀉肝則膈脹可平,喘哮咳嗽尤利;寬腸則後重可止,痔痢腸風更良。束肥胎而易產,甘草兼施;磨睛障之難消,決明兼制。脫陰者神矣,氣虛者禁之。

香附(入肝、膽)

氣候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開鬱而結痰消,溫胃而宿食化。治血凝醋炒為良,解胸熱便浸為善。生用有耗血之虞,炒用有止血之驗。

丁香(入肺、胃)

攻胃口之寒痰而嘔吐除,祛心下之冷痛而呃逆寧。噎膈翻胃賴為劫劑,奔豚疝氣藉茲引經。

沉香(入脾、胃、肝、腎)

降逆氣而決痰涎,功猶破竹;祛惡氣而行積聚,力抵剚犀。借曰溫中,未嘗助火;雖云決氣,亦不傷真。大腸氣閉可通,小便氣淋可利。

半夏(入肺、腎)

舒肢節,療痠疼與僵直;開胸膈,止嘔吐與昏迷。共天麻而頭旋即痊,同秫米而不瞑克寧。既治遺精,復除帶下。脾胃濕盛有痰,惟伊之投;心腎血虛有火,獨彼之愆。

大茴香(入肝、腎)

開胃口寒痰之噎膈,散膀胱疝氣之衝心。

益智仁(入肺、心、腎)

溫脾胃而加餐,暖膀胱以節溺。腹中疝沖,調氣功最;腸鳴腎瀉,扶虛堪嘗。能祛胃脘之涎,偏補命門之火。

良薑(入胃)

利脾胃,消宿食,兼理心氣冷之攻衝;消霍亂,止腹痛,並治胃虛寒之嘔逆。

乾薑

療胸滿咳逆之氣,逐風濕腸澼之寒。生辛,能散肺經之寒嗽而發汗;炮苦,能溫脾臟之陰寒而止血。泄利、霍亂、腹滿,三焦冷痛而收功;痼寒、腎冷、無陽,附子同煎而療理。反胃嘔逆均可服,癥瘕積滯悉皆除。水瀉無度須炙末,口瘡腫爛共黃連。

石菖蒲(入心、脾、肺)

辛香邪可闢,燥烈郁堪行。鼻塞耳鳴,夾黃連以開心竅;健忘驚悸,偕遠志以肅心神。入平胃散而云單鼓脹消,惟宜暴病;入參苓散而云噤口痢奪,獨利脾虧。既害津枯,又妨赤目。

白話文:

[香散]

白豆蔻

胸口像被堵住一樣,好像狂風吹起石頭,眼前的景象模糊不清,就像明月被雲遮住。想吐的時候可以加薑或藿香,痰多的時候可以搭配二陳湯。

草豆蔻(歸脾經、胃經)

可以溫暖脾胃,治療腹部和心口發冷的疼痛,調和脾胃的氣機,去除脾胃的虛寒。對於風寒入侵引起的疾病一定要用它,對於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也有很好的效果。它能很快地調氣散寒,也可以用來處理酒毒和口臭。

肉豆蔻

可以溫暖脾胃,幫助消化。可以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胸腹脹滿,平息霍亂和脾胃虛寒。無論是冷瀉還是熱瀉都能止住,赤白痢疾也能治癒。對於小孩因吃奶不當引起的嘔吐腹瀉,用它最好。對於大人在黎明時分的腎虛泄瀉,沒有它就難以治療。但是,對於虛弱引起的腹瀉,一定要配合人參、茯苓;脾虛引起的腹瀉,要配合人參、白朮;對於熱引起的腹瀉,一定要搭配黃連;對於濕引起的腹瀉,少了蒼朮就難以治療。寒引起的腹瀉,要搭配乾薑、桂枝;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要配合防風。

木香(歸肺經、肝經)

可以減輕多種心痛,治療各種疝痛。對於五積(五種積聚)有療效,對於六聚(六種積聚)很靈驗。便後有下墜感可以搭配檳榔一起使用,女性帶下可以搭配黃連一起使用。它容易燥熱,但孕婦可以服用。

白芥子(歸肺經)

皮下和膜上的痰液,沒有它就難以到達,胸口和肋下的氣滯,要靠它來疏通。哮喘要搭配蘇子一起用,咳嗽要搭配桔梗一起用。

枳殼(歸肺經)

可以去除濕氣凝結在筋骨而導致的屈伸不利,疏理風氣停留在皮毛而引起的瘙癢難耐。可以瀉肝氣,平緩胸膈脹滿,對於喘息咳嗽特別有幫助。可以寬腸,止住便後下墜感,對於痔瘡、痢疾、腸風都有很好的效果。它可以幫助孕婦順利生產,搭配甘草一起使用。可以磨除眼睛上的障礙,搭配決明子一起使用。脫肛的病人可以用它,但氣虛的人要禁用。

香附(歸肝經、膽經)

是氣機的總管,也是婦科的主將。可以疏通鬱結,化解痰液,溫暖脾胃,消化宿食。治療血瘀,用醋炒過效果更好,解除胸悶,用水浸泡效果更好。生用可能會耗損氣血,炒用可以止血。

丁香(歸肺經、胃經)

可以攻散胃中的寒痰,止住嘔吐,驅散心口的寒冷疼痛,使打嗝平息。對於食道阻塞和反胃,它是一種很強力的藥物,對於疝氣可以引導藥力到達病處。

沉香(歸脾經、胃經、肝經、腎經)

可以降逆氣,化解痰涎,效果就像劈竹子一樣;可以驅散惡氣,消散積聚,效果就像切割犀牛角一樣。雖然說可以溫暖脾胃,但不會助長火氣;雖然說可以疏通氣機,但也不會損傷正氣。大腸氣機閉塞可以用它來疏通,小便淋漓不暢可以用它來利尿。

半夏(歸肺經、腎經)

可以舒緩四肢關節,治療痠痛和僵硬;可以疏通胸膈,止住嘔吐和昏迷。和天麻一起用可以治療頭暈,和秫米一起用可以治療失眠。既可以治療遺精,又可以消除帶下。對於脾胃濕盛、痰多的人,它是最好的選擇;但對於心腎血虛、有火的人來說,就不適合使用。

大茴香(歸肝經、腎經)

可以疏通胃部寒痰引起的食道阻塞,可以驅散膀胱疝氣引起的衝心痛。

益智仁(歸肺經、心經、腎經)

可以溫暖脾胃,增加食慾,溫暖膀胱,控制小便次數。對於腹部疝氣,可以調氣,效果很好;對於腸鳴腹瀉,可以扶正氣,值得嘗試。可以祛除胃部的痰涎,特別能補充腎中的陽氣。

良薑(歸胃經)

可以疏通脾胃,消化宿食,還可以治療心氣發冷的攻衝疼痛;可以治療霍亂,止住腹痛,還可以治療胃虛寒引起的嘔吐。

乾薑

可以治療胸悶、咳嗽、氣逆,可以驅散風濕引起的腸道寒邪。生用性辛,可以發散肺經的寒咳,發汗;炮製後性苦,可以溫暖脾臟的陰寒,止血。對於腹瀉、霍亂、腹脹、三焦冷痛都有很好的效果;對於久寒、腎冷、陽虛,要和附子一起煎服來治療。反胃嘔吐都可以服用,腹中腫塊和積滯都可以消除。水瀉不止要用炒乾薑磨成粉末來服用,口瘡腫爛要和黃連一起使用。

石菖蒲(歸心經、脾經、肺經)

氣味辛香可以驅除邪氣,燥烈可以疏通行氣。對於鼻塞耳鳴,要搭配黃連來開竅;對於健忘驚悸,要搭配遠志來安定心神。加入平胃散可以治療單純的腹脹,只適合急性疾病;加入參苓白朮散可以治療禁口痢疾,特別適合脾虛的人。它會傷害津液,也會影響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