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通玄》~ 卷下 (10)
卷下 (10)
1. 獸部
2. 阿膠
甘平,肺肝藥也。主吐血、衄血、淋血尿血,腸風下血,女人血枯崩帶,胎產諸病,男女一切風病,水氣浮腫,勞症咳嗽喘急,肺痿肺癰。潤燥化痰,利小便,調大腸之聖藥也。蛤粉或糯米粉同炒,成珠。
白話文:
阿膠味甘性平,歸肺經、肝經。主要治療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腸風下血,女性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後諸病,以及男女各種風濕病、水腫、勞累引起的咳嗽、呼吸急促、肺癆、肺癰等症。它能滋陰潤燥、化痰、利尿、通便,是治療腸道疾病的良藥。 製作時,常與蛤粉或糯米粉一起炒制,使其成為顆粒狀。
3. 牛黃
苦平。清心化熱,利痰涼驚,安神辟邪。體輕氣香,置舌上,先苦後甘,清涼透心者為真。
白話文:
牛黃味苦性平。能清心火、化解內熱,利痰、治療驚癇,安神定志,辟邪去惡。真品牛黃質地輕盈,氣味芳香,放在舌面上,一開始苦味明顯,之後轉為甘甜,並有清涼感直透心脾。
4. 虎骨
辛溫。追風定痛,健骨驅邪。風從虎者,風,木也;虎,金也。木承金制,安得不從?故虎嘯而風生,所以治風疴攣急,骨節風毒等症。
白話文:
虎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強健骨骼、驅除邪氣的功效。風與虎的關係,風屬木,虎屬金,木受金克制,自然順從。因此虎嘯能生風,所以能治療風寒痺痛、關節疼痛等症。
5. 犀角
苦酸而寒。清胃涼心,辟邪解毒。理吐衄,腸風及畜血,發狂,譫語,發斑;痘疹之熱毒。
白話文:
犀角味苦酸性寒。能清熱解毒,瀉胃火、清心火,驅除邪氣。可治療吐血、鼻出血、腸風下血、畜血(動物血所致的病症)、狂躁、譫語(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斑(皮膚出現斑疹)、以及痘疹引起的熱毒。
6. 羚羊角
鹹寒,專主肝症。平肝舒筋,明目定驚,清熱解毒,散血下氣。羚羊屬木,故入厥陰,同氣相求也。
白話文:
羚羊角味鹹性寒,主要治療肝臟方面的疾病。具有平肝熄風、舒筋活絡、明目鎮驚、清熱解毒、散瘀止血、降逆氣等功效。羚羊屬木,因此能作用於肝經(厥陰肝經),這是因為同類相求的道理。
7. 鹿茸
鹹溫,腎經藥也。補火助陽,生精益髓,強筋健骨,暖腰壯膝,固精攝便,安胎殺鬼。鹿稟天地純陽之氣,氣化振密,其角自生至剛無兩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餘斤。凡物之生無速於此,故能強陽補骨,非他藥可比也。長大為角,與茸同功,力少遜耳。
白話文:
鹿茸味鹹性溫,是歸屬於腎經的藥物。它能補益腎陽,促進生精、滋養骨髓,增強筋骨力量,溫暖腰膝,固攝精氣、止瀉,甚至還有安胎和治療某些婦科疾病的功效。鹿因為吸收天地間純陽之氣,氣血運行旺盛,鹿茸從生長到堅硬只需不到兩個月,大的甚至能長到二十多斤。凡是生物的生長,沒有比鹿茸更快的了,所以它能強壯陽氣、補益骨骼,這是其他藥物無法比擬的。長成鹿角後,雖然功效與鹿茸相同,但藥力略微遜色一些。
8. 麝香
辛溫。通經絡,開諸竅,透肌骨,闢鬼邪,去三蟲,攻風痰,祛惡夢,墮胎孕,止驚癇。時珍曰:嚴氏言風病必先用麝香,丹溪謂風病、血病必不可用,皆非通論矣。愚按麝香走竄,通諸竅之閉塞,開經絡之壅滯。若諸風、諸氣、諸血、諸痛、癇瘕等病,經絡壅滯,孔竅閉塞者,安得不用以開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過耳。
白話文:
麝香性味辛溫,具有疏通經絡、打開竅穴、穿透肌膚骨骼、驅除邪氣、殺滅寄生蟲、治療風痰、消除惡夢、以及墮胎等功效,也能治療驚癇。李時珍說:有人認為治療風病一定要先用麝香,而另有人認為風病、血病都不能用麝香,這些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論述。我的看法是:麝香走竄迅速,能打開閉塞的竅穴,疏通阻塞的經絡。對於各種風、氣、血、痛症,以及癇症、腫塊等經絡阻塞、竅穴閉塞的疾病,怎麼能不用它來疏通呢?所以並非不能使用,只是用量不能過度。
9. 獺肝
甘平。主傳屍勞極,鬼疰蟲毒,上氣咳嗽,殺蟲止汗。
白話文:
獺肝味甘性平。能治療勞累成疾、中邪、蟲毒,以及上氣咳嗽,還有殺蟲止汗的功效。
10. 膃肭臍
咸熱。益腎臟,壯腎事,補勞傷,破積聚。入藥用外腎而曰臍者,連臍取之也。毛色似狐,頭形似狗,尾形似魚,腎上兩重薄皮裹其丸核,皮上有黃毛,一穴三莖。近多偽者,不可不辨。酒浸,炙搗。
白話文:
膃肭臍味鹹性溫熱。能滋補腎臟,壯陽,治療勞損,消除積聚。藥材名稱雖然用「臍」字,指的是其外生殖器,因為是連接著臍帶部位取得的。這種動物毛色像狐狸,頭像狗,尾巴像魚,腎臟上面有兩層薄膜包裹著精丸,薄膜上有黃色細毛,一個生殖器有三個陰莖。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偽品,必須仔細辨別。使用前需用酒浸泡,炙烤後再搗碎。
11. 人部
12. 發
味苦,性平。補真陰,通小便,消瘀血,生新血,理咳嗽,止崩帶。
白話文:
發:味苦,性平,能滋補腎陰,利尿,消除瘀血,促進血液新生,治療咳嗽,止血崩帶下。
13. 牙齒
咸熱。除勞止瘧,治乳癰未潰,痘瘡倒靨。時珍曰:人牙治痘陷,近稱神品,然一概用之,貽害不淺。齒者,腎之標,骨之餘也。痘瘡毒自腎出,外為風寒穢氣所觸,腠理閉塞,血澀不行,毒不能出,變黑倒靨,宜用人牙,以酒、麝達之,竄入腎經,發出毒氣,痘自紅活。若伏毒在心而昏冒者,及氣虛色白,癢塌不能作膿,熱沸紫泡之症,宜用解毒補虛。
誤用人牙,反成不救。
白話文:
牙齒味鹹性熱。可以消除疲勞、治療瘧疾,以及治療尚未潰爛的乳腺炎和痘瘡倒靨(痘疹凹陷)。李時珍說:人牙治療痘瘡凹陷,近來被譽為神品,但如果一概而用,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牙齒是腎臟的表徵,也是骨骼的剩餘部分。痘瘡的毒氣來自腎臟,外受風寒污穢之氣的侵襲,導致肌膚腠理閉塞,血液運行不暢,毒氣無法排出,因而變黑凹陷,這時可以用人牙,用酒和麝香引導它,使藥力進入腎經,排出毒氣,痘疹就會重新紅潤。但如果毒氣潛伏於心臟導致昏迷,或者氣虛、面色蒼白、痘疹潰爛不化膿,以及出現熱毒沸騰、紫泡等症狀,就應該使用解毒補虛的藥物。
錯誤使用人牙,反而會導致無法治療。
14. 人中黃
即金汁也。主熱病發狂,痘瘡血熱,勞極骨蒸,解一切毒。用棕皮綿紙鋪黃土,澆糞淋土上濾取清汁,入新甕內,碗蓋,埋土中,經年取出。清如泉水,全無臭氣,年久者彌佳。
白話文:
人中黃,就是人糞尿的澄清液。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發狂、痘瘡(天花)引起的出血和高熱、過度勞累導致的骨蒸潮熱,以及解毒。製作方法是:用棕櫚皮做的棉紙鋪在黃土上,澆上人糞尿,讓它滲透到土中,再過濾取其清澈的汁液,裝進新的陶甕裡,用碗蓋好,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後取出。此時汁液清澈如泉水,完全沒有臭味,時間越久,效果越好。
15. 小便
鹹寒。滋陰降火,止血和經,去瘀養新,定嗽消痰。童男者尤良。時珍曰:小便入胃,隨脾之氣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乃其舊路也。故能清肺,導火下行。褚澄云:喉不停物,毫髮必咳。血既滲入,愈咳愈滲,惟飲溲溺,則百不一死。若服寒涼,則百不一生。人中白,乃溺器澱白垽也。
煅過,水飛用。主降火,消血,止咳化痰,理咽喉口齒。秋石,滋腎水,理虛勞,安五臟,潤三焦,消痰嗽,退骨蒸。秋月取童便十斛,每石入皂莢汁一碗,竹杖攪千餘下,候澄去淫,留垽刮下,再以秋露水煮化,筲箕內鋪紙淋過。再熬。如此七次,其色如雪,方入罐內,鐵盞蓋定,咸泥固濟,升打三炷香。
取出再研,再如前升打。鐵盞上用水徐徐擦之,水不可多,多則不結;又不可少,少則不升。從辰至未,退火冷定盞土。升起者,為秋水,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有滋腎固元,清痰退熱之妙。其不升者,即秋石也,但能降火化痰而已。近者雜取人溺,不擇時令,盡失其道,奚取其名乎!射利欺世,豈能應病耶!
白話文:
小便性寒味鹹,具有滋陰降火、止血、調經、去瘀生新、止咳化痰的功效,童男的小便效果尤佳。小便進入胃部後,隨著脾氣上升至肺,並通調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這是它原本的運行路線。因此,小便能清肺、引火下行。喉嚨有異物卡住,即使是細微的毛髮,也會引起咳嗽。如果出血滲入喉嚨,咳嗽會加重出血,唯有服用小便,才能減輕病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若服用寒涼之物,則會加重病情。人中發白,是尿液中沉澱的白色結晶。
經過煅燒、水飛處理的小便,具有降火、止血、止咳化痰、治療咽喉口齒疾病的功效。秋石可以滋養腎水,治療虛勞,安定五臟,滋潤三焦,消除痰嗽,退除骨蒸。方法是:秋季收集童尿十斛,每石加入皂莢汁一碗,用竹杖攪拌一千多次,待其澄清後去除雜質,留下沉澱物刮下,再用秋露水煮化,用筲箕墊上紙過濾,再熬煮。如此反覆七次,直到顏色像雪一樣白,然後放入罐中,用鐵盞蓋好,用鹽泥封固,用文火加熱三炷香的時間。
取出研磨,再重複之前的加熱步驟。用少量水慢慢擦拭鐵盞,水不能太多,太多則不易結晶;也不能太少,太少則無法升華。從辰時到未時,停止加熱,讓其自然冷卻。升華的部分稱為秋水,味道清淡而芳香,是秋石的精華,具有滋腎固元、清痰退熱的功效。沒有升華的部分就是秋石,只能降火化痰。現在有些人混雜使用各種人的尿液,不分季節,完全違背了古法,又怎能稱之為秋石呢?這種投機取巧、欺騙世人的行為,怎能真正治病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