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通玄》~ 卷下 (9)
卷下 (9)
1. 白芥子
辛熱,入手太陰與足陽明。溫中散寒,豁痰利竅,止心腹痛,散癰腫瘀血。多食則昏目動火,泄氣傷精。丹溪曰: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非白芥子莫能達。虛人痰嗽,白芥子同蘇子、卜子煎好入蜜,與薑汁各一匙,殊妙。
白話文:
白芥子味辛性溫,走入肺經(手太陰肺經)和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利竅、止痛(心腹痛)、消散癰腫瘀血等功效。但食用過多會導致眼睛昏花、內火旺盛,並耗傷元氣、損傷精血。朱丹溪說:痰停留在脅肋下或皮膚黏膜外,唯有白芥子才能有效治療。虛弱體質的人有痰引起的咳嗽,可以用白芥子、蘇子、紫蘇子煎煮後加入蜂蜜和薑汁各一匙,效果極佳。
2. 蘿蔔
辛甘。下氣消食,和中化痰,解酲散血,大治吞酸。搗汁服,治吐衄血,消渴;塗湯火跌打傷;解面毒。楊億云:種芋三十畝,省米三十斤;種蘿蔔三十畝,益米三十斤。則蘿蔔果能消食也。服地黃、何首烏,忌食蘿蔔,食則令人髭發白。有人被賊火熏垂死,以蘿蔔菜生嚼汁,咽即蘇。子能定喘消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消癰腫毒。生用能升,熟用能降。
白話文:
蘿蔔味辛甘。能降氣消食,和胃化痰,醒酒散瘀,尤其能治療胃酸。將蘿蔔搗汁服用,可以治療吐血、鼻出血和消渴症;外用塗敷,可治療燙傷、火傷和跌打損傷;還能解毒消腫。楊億說過:「種植芋頭三十畝,可以節省三十斤米;種植蘿蔔三十畝,可以增加三十斤米。」這說明蘿蔔的確能促進消化。服用地黃、何首烏時,忌食蘿蔔,否則會導致鬍鬚頭髮變白。曾有人被賊人放火燒傷,瀕臨死亡,用生蘿蔔嚼汁吞服後,立即甦醒。蘿蔔子也能鎮咳化痰,消食去脹,通利大小便,消散癰腫毒瘡。蘿蔔生用能升氣,熟用能降氣。
3. 生薑
性溫味辛,肺脾藥也。益脾肺,散風寒,通神明,去穢惡,止嘔吐,化痰涎,除煩悶,去水氣,消脹滿,定腹痛,殺長蟲,消宿食,理冷痢,通血閉。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要熱則去皮,要冷則留皮,秋多食姜,至春患眼。癰疽食姜,則生惡肉。孕婦食姜,令子多指。孫真人云:姜為嘔家聖藥,嘔乃氣逆不散,姜則辛以散之也。
夜勿食姜者,夜令主闔,姜性主闢也。秋勿食姜者,秋令主收,而姜性主散也。早行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山嵐不正之邪。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霍亂一切卒暴之病,薑汁與童便同服,立效。姜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也。姜皮,性涼,和脾胃,消水腫,除脹滿,去目翳。
白話文:
生薑性溫味辛,是肺經和脾經的藥物。它可以益氣補肺、散寒解表、醒腦提神、去除穢氣、止嘔吐、化痰涎、消除煩悶、利尿消腫、緩解脹滿、止腹痛、殺蟲、助消化、治療寒痢、通經活血。生薑使用時,生薑發散性強,熟薑則溫和健脾。需要發汗時去皮,需要溫中則留皮。秋天多吃薑,春天容易患眼疾。患癰疽的人吃薑,會生出壞死組織。孕婦多吃薑,孩子容易多指(手指過多)。孫真人說: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良藥,嘔吐是因為氣逆不散,生薑辛溫可以散氣。
晚上不要吃薑,因為晚上人體陽氣收斂,而生薑性味辛溫,具有發散作用。秋天也不要吃薑,因為秋天主收斂,而生薑性味辛溫,具有發散作用。早上出門含一小塊生薑,可以預防霧露、寒濕等邪氣侵襲。凡是中風、中暑、氣虛、中毒、中惡、霍亂等急症,都可以用生薑汁和童尿一起服用,療效迅速。生薑可以開痰降氣,童尿可以清熱解毒。生薑皮性涼,可以和胃健脾,消水腫,除脹滿,去眼翳。
4. 乾薑
乃江西所造,水浸三日,去皮浸六日,更刮去皮,曬乾,置瓷缸中釀三日,始成。辛熱之辛,肺脾藥也。溫中下氣,止嘔消痰,破瘀生新,搜寒攻濕,盡有生薑之功而力量更雄也。生則逐寒邪而發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則耗散元氣,蓋辛以散之,壯火食氣也,須以生甘草緩之。
服乾薑者,多僭上;不可不知。引血藥入血分,引氣藥入氣分,去瘀養新,有陽生陰長之能,故吐衄血,及腸風下血,血虛失血者,並宜炮黑。乃熱因熱用,從治之法也。
白話文:
乾薑是江西製造的,先用水浸泡三天,去除外皮後再浸泡六天,接著刮去剩下的皮,曬乾,放入瓷缸中發酵三天,才算製成。它辛熱的藥性,屬於肺脾經的藥物。具有溫中下氣、止嘔消痰、破瘀生新、搜寒攻濕的功效,完全繼承了生薑的功效,而且藥力更強。生薑能驅散寒邪、發汗解表;炮製後的乾薑則能溫暖胃寒、溫補脾胃。但乾薑用量過多會耗損元氣,因為辛味藥物具有散發之性,過於溫燥會消耗人體的元氣,所以必須用生甘草來緩解。
服用乾薑的人,容易出現上火症狀;這一點必須要注意。引血藥物進入血分,引氣藥物進入氣分,乾薑能破瘀生新,具有促進陽氣生長、陰氣滋長的功效,所以吐血、衄血(鼻出血)、腸風下血(便血)、血虛失血等症狀,都適合使用炮製成黑色的乾薑。這是利用熱性來治療熱證的方法,屬於從治法。
5. 胡荽
辛平。消穀進食,通心發痘,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解魚肉毒,辟邪鬼氣。
白話文:
芫荽味辛性平。能促進消化、促進出疹、通利大小腸、疏通腹部脹氣、消除四肢熱症、解魚肉毒素,並能辟邪去穢。
6. 茴香
辛溫。暖下焦,逐膀胱胃間冷氣,調中進食,療諸疝腹痛,吐瀉胃寒。形如麥粒,為小茴香。性溫,宜入食料中。形如柏實裂成八瓣者,為大茴香。性熱損目,不宜多用。微妙。
白話文:
茴香辛溫,能溫暖下腹部,驅除膀胱和胃部的寒氣,調理脾胃促進食慾,治療各種疝氣和腹部疼痛、嘔吐腹瀉等胃寒症狀。形狀像麥粒的是小茴香,性溫,適合加入食物中食用。形狀像柏樹的果實裂成八瓣的是大茴香,性熱,容易傷眼,不宜食用過多。藥效微妙。
7. 山藥
甘平,脾肺藥也。補脾肺,益腎陰,養心神,除煩熱,止遺泄,固腸胃。生搗,貼腫毒,能消散。山藥色白歸肺,味甘歸脾。其言益腎者,金為水母,金旺則生水也。土為水仇,土安則水不受侮也。炒黃用。
白話文: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益脾肺、滋養腎陰、養護心神、消除煩熱、止瀉固精、和胃健腸等功效。將山藥搗碎外敷,可以治療腫毒,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山藥顏色白淨歸於肺經,味道甘甜歸於脾經。它能益腎的原因是,肺金為腎水的母氣,肺金旺盛則能滋生腎水;脾土為腎水的剋制之物,脾土平和則腎水就不會受損。一般建議炒黃後再使用。
8. 百合
甘平。溫肺止嗽,補中益氣,利大小便,安和心膽,止涕淚,主百合病,辟邪鬼魅。
白話文:
百合味甘性平。具有溫肺止咳、益氣補中、利尿通便、寧心安神、止鼻涕淚水等功效,主治百合病(一種肺部疾病),還能驅邪避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