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通玄》~ 卷下 (6)
卷下 (6)
1. 辛夷
辛溫。溫中解肌,通關利竅。凡鼻淵鼻鼽、鼻塞鼻瘡,並研末,入麝,蔥白蘸入,甚良。時珍曰:鼻通於天。天者,頭也,肺也。肺開竅於鼻,而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而鼻為命門之竅。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辛夷辛溫走氣而入肺,其體浮,能助胃中清陽之氣,上通於天,故能溫中,治頭、目、鼻之病。軒岐之後,達此理者,東垣一人而已。
刷去毛,微焙。
白話文:
辛夷性味辛溫,具有溫暖脾胃、解表散寒、疏通經絡、利竅的功效。凡是鼻淵、鼻塞、鼻瘡等鼻部疾病,都可以將辛夷研磨成粉末,加入麝香,用蔥白蘸取藥粉塞入鼻中,效果很好。李時珍說:鼻子與頭部(天)相通,頭部與肺臟相連。肺氣通於鼻子,而胃經環繞鼻子向上運行。腦部是元神的住所,鼻子是生命之門的竅穴。如果脾胃虛弱,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就會導致頭暈目眩,九竅不通。辛夷辛溫,能快速運行於氣血之中並進入肺經,藥性輕揚,能提升胃中清陽之氣,上達頭部,因此能溫暖脾胃,治療頭、眼、鼻等部位的疾病。自軒轅黃帝、岐伯之後,真正理解此藥理的,只有元代醫家朱丹溪(東垣)一人。
使用前需去除辛夷的絨毛,然後稍微烘烤一下。
2. 沉香
辛而微溫,脾腎之劑也。調中和氣,溫暖命門。凡脹悶霍亂,癥癖積聚,中惡鬼邪,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女人陰寒,及痰涎血出於脾者,併為要藥。按: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元,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洵為良品。磨細澄粉,忌火。
白話文:
沉香味辛性微溫,是作用於脾和腎的藥物。它能調節中氣、協調臟腑之氣,溫暖腎陽。凡是腹部脹滿、霍亂、腫塊積聚、中惡(中邪)、大腸不通、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男性陽痿、女性宮寒,以及因脾虛導致的痰涎、出血等症狀,沉香都是重要的藥物。沉香溫和不燥熱,能通行氣血而不傷正氣,它能溫補脾陽,促進氣血運行,溫補腎陽,引導腎陽歸元,具有降氣的作用,卻不會損耗元氣,確實是上好的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成粉末備用,忌用火煎熬。
3. 丁香
辛溫,溫胃進食,止嘔定瀉,理腎氣奔豚,救痘瘡灰白。按:丁香溫中健胃,大有神功。須於丸劑中,同潤藥用乃佳。獨用、多用易於僭上損肺傷目。去丁蓋乳子,勿見火。
白話文:
丁香性味辛溫,具有溫暖胃部、促進食慾、止嘔止瀉、調理腎氣虛弱導致的奔豚氣喘(一種症狀),以及治療痘瘡(天花)灰白(指病情危重)等功效。 丁香溫中健胃的功效非常顯著。最好將其製成丸劑,並與滋潤的藥材一起服用效果最佳。單獨使用或過量使用容易導致邪氣上攻,損傷肺臟和眼睛。 使用前需去除丁香的蒂頭和果柄,且避免用火直接炙烤。
4. 檀香
辛溫,脾肺藥也。溫中下氣,理噎膈吐食,消風熱腫毒,引胃氣上升,以進飲食。東垣云:白檀調氣,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薑、棗、葛根、縮砂、豆蔻,通行陽明經,在胸膈之上,咽嗌之間,為理氣要劑。入湯泡,勿煎,入丸刮磨用。
白話文:
檀香味辛性溫,歸脾經和肺經。具有溫暖脾胃、降逆氣、治療噎膈、嘔吐、消散風熱腫毒等功效,還能引導胃氣上升,促進飲食進食。李東垣(醫家)說:白檀能調和氣機,引導芳香之物上升到最高處。它最適合與柑橘類藥材配伍,輔以生薑、大棗、葛根、縮砂仁、豆蔻等,可以通行陽明經,作用於胸膈以上、咽喉之間,是治療氣機阻滯的重要藥物。使用時宜將其研磨成粉末加入湯劑中沖泡服用,不宜煎煮;製作丸劑則需研磨成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