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通玄》~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訶子

酸苦澀溫,肺與大腸之藥也。酸澀能固腸止瀉,苦溫可下氣寬中。止嗽化痰,亦下氣之力,腸風止血乃固腸之功。生用則能清金行氣,煨用則能暖胃固腸。波斯國大魚放涎,水中凝滑,船不能通,投訶子湯,尋化為水,則化痰可知。麵裹煨透去核。

白話文:

訶子味酸苦澀,性溫,是治療肺和大腸疾病的藥物。它的酸澀能收斂腸道、止瀉;苦溫則能降氣、寬胸,還能止咳化痰,並具有通暢氣機的作用。它治療腸風出血,是靠收斂腸道的功效。生用能清熱瀉肺、行氣;煨熟則能溫暖脾胃、固腸止瀉。據說波斯國的大魚流涎,凝結成黏滑的物質堵塞水道,船隻無法通行,後來用訶子湯沖下去,不久就化為清水,由此可見訶子的化痰功效。服用時,可用麵粉裹好煨熟,再去除種子。

2. 水楊

苦平。主久痢赤白,癰腫痘毒。魏直云:痘瘡頂陷,漿滯不行,或風寒所阻,以水楊枝葉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湯溫浴之。如冷添湯,良久累起有暈絲者,漿行也。未滿再浴,虛者只浴頭面手足,初出及癢塌者勿浴。如黃鐘一鼓而蟄蟲啟戶,東風一吹而堅冰解凍,誠有燮理之妙也。

白話文:

水楊味苦性平。主要治療久痢(長期腹瀉)、赤白痢(赤痢和白痢)、癰腫(化膿性腫塊)和痘瘡(天花)。魏直說:天花病情嚴重,痘頂凹陷,痘漿滯留不通,或者因為風寒阻滯,可以用水楊的枝葉五斤,一大鍋清水煎煮,然後用藥湯溫水沐浴。如果水冷了就添加热水,持續沐浴,直到看見皮膚表面出現類似絲線狀的汗液,表示痘漿開始排出。痘漿未完全排出可以再次沐浴,體虛的人只用藥湯洗頭面手足即可。剛長出痘子或痘子發癢潰爛者,不要沐浴。這就像黃鐘一聲巨響,蟄伏的蟲子就出來了;東風一吹,堅冰就融化了,真是調理身體的妙方啊!

3. 蕪荑

辛溫。殺蟲消積,主痔瘻,惡瘡疥癬。

白話文:

蕪荑味辛性溫,具有殺蟲、消積的作用,主治痔瘡、廔管,以及惡瘡、疥癬等疾病。

4. 蘇木

甘辛微酸,三陰經血分藥也。發散表裡風邪,疏通稽留惡血,風與血皆肝所主,大都入肝居多。少用則和血,多用則破血。

白話文:

蘇木味甘辛微酸,作用於三條陰經及血液循環系統。它能發散表裡層的風邪,疏通滯留的瘀血。風和血都與肝臟有關,因此蘇木大多作用於肝臟。少量使用能調和血液,大量使用則能破除瘀血。

5. 棕櫚皮

性澀。止吐血,衄血,腸風下痢,崩中帶下。蓋澀可去脫,宜於久病,不宜於新病。炒極黑,存性。

白話文:

棕櫚皮味澀,能止吐血、鼻出血、腸風下痢及婦女崩漏帶下等症。因為它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所以適合久病患者,但不適合新發病的患者。炒至焦黑,才能保留其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