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本草正》~ 蟲魚部 (4)

回本書目錄

蟲魚部 (4)

1. 全蠍

味甘、辛。有毒。生東方,色青,屬木,足厥陰肝經藥也。故治中風、諸風,開風痰,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痎瘧、耳聾、疝氣、風瘡、癮疹、小兒風痰驚癇,是亦治風之要藥。

白話文:

全蠍味甘辛,有毒。生長在東方,呈青色,屬木,歸肝經。因此可以治療中風、各種風疾,可以化解風痰,以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瘧疾、耳聾、疝氣、風瘡、蕁麻疹、小兒風痰驚癇等症狀,是治療風症的重要藥物。

2. 文蛤

(即五倍子)

味酸、澀,性微涼。能斂能降。故能降肺火,化痰涎、生津液、解酒毒,治心腹疼痛、夢泄遺精,療腫毒喉痹,止咳嗽、消渴、嘔血、失血、腸風臟毒、滑泄久痢、痔瘻下血不止,解蠱毒、蟲毒、婦人崩淋帶濁、子腸不收、小兒夜啼、脫肛,俱可為散服之。若煎湯用,可洗赤眼濕爛、皮膚風濕癬癩、腸痔脫肛;為末,可敷金瘡折傷,生肌斂毒。

白話文:

文蛤(誤,應為五倍子)味酸澀,性微涼,具有收斂和下降的功效。因此能降肺火,化解痰涎,生津液,解酒毒,治療心腹疼痛、夢遺滑精,治療腫毒喉嚨阻塞,止咳、消渴、嘔血、出血、腸風臟毒、久痢滑泄、痔瘡出血不止,解蠱毒、蟲毒,治療婦女崩漏、淋漓帶下、子宮脫垂,小兒夜啼、脫肛等,都可以研磨成粉末服用。如果煎煮成湯劑,可以清洗治療紅眼、濕疹、皮膚風濕癬、痔瘡脫肛;研磨成粉末,可以敷治刀傷骨折,生肌斂毒。

3. 百藥煎

(即五倍子釀造者)

味酸、澀、微甘。功用與五倍子頗同,但經釀造而成,其氣稍浮,其味稍甘而純,故用以清痰、解渴、止嗽及收斂耗散諸病,作丸噙化,為尤佳。及治下焦滑泄諸病,亦更優也。

白話文:

百藥煎是由五倍子釀造而成,味道酸澀略帶甘甜。它的功效和五倍子差不多,但經過釀造,氣味較為輕浮,味道也更甘醇純淨。因此,它常用於清痰、解渴、止咳以及收斂因耗散元氣引起的各種疾病,製成丸劑含服效果最佳。此外,治療下焦滑泄等疾病,百藥煎的效果也更好。

4. 蝸牛

(負殼而行者)(注:附蜒蚰)

味鹹,性寒。有小毒。能清火解熱。生研汁飲,消喉痹,止消渴、鼻衄,通耳聾,治腫毒、痔漏,療小兒風熱驚癇;加麝香搗罨臍間,大利小便,亦敷脫肛及治蜈蚣蠆毒,俱宜研爛敷之。

無殼者,名蜒蚰,治熱瘡癰毒腫痛。少入冰片,研塗痔漏脫肛,熱痛最良,解蜈蚣毒尤捷。

白話文:

蝸牛味鹹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火解熱的功效。將活蝸牛研磨成汁飲用,可以治療喉嚨腫痛、消渴症、鼻出血,以及耳聾;還可以治療腫毒、痔漏,和兒童因風熱引起的驚癇。如果加入麝香一起搗碎,敷在肚臍,可以促進排尿,也可以用來治療脫肛和蜈蚣、毒蛇咬傷,都需要研磨後敷在患處。

沒有殼的蝸牛,叫做蜒蚰,可以治療熱瘡、癰腫疼痛。如果再加入少許冰片一起研磨塗抹在患處,則對於治療痔漏、脫肛引起的熱痛特別有效,解蜈蚣毒的效果也很快。

5. 蚯蚓

(注:附六一泥)

味鹹,性寒。沉也,陰也。有毒。能解熱毒,利水道,主傷寒、癉瘧、黃疸、消渴、二便不通,殺蛇瘕、三蟲、伏屍、鬼疰、蠱毒、射罔藥毒,療癲狂、喉痹、風熱赤眼、聤耳、鼻息、瘰癧、陰囊熱腫、脫肛;去泥,鹽化為水,治天行瘟疫、大熱狂躁,或小兒風熱癲狂、急驚,飲汁最良,亦可塗丹毒、漆瘡;炒為末服,可去蛔蟲,亦可敷蛇傷腫痛、蜘蛛傷毒;入蔥管,化汁,可治耳聾及蚰蜒入耳。若中蚯蚓毒者,惟以鹽湯浸洗,或飲一杯,皆可解之。

糞,名六一泥。可塗火瘡、痄腮熱毒,亦止消渴,解瘟疫、煩熱狂躁,利小水,通五淋熱閉疼痛。

白話文:

蚯蚓味鹹性寒,屬陰性,有毒。能解熱毒,利尿,主治傷寒、瘧疾、黃疸、糖尿病、大小便不通,殺死寄生蟲、伏屍邪氣、蠱毒、箭毒,治療癲癇、喉嚨腫痛、風熱引起的紅眼、耳聾、鼻塞、淋巴結腫大、陰囊腫痛、脫肛。去除蚯蚓泥土,用鹽水溶解後,可治療流行性瘟疫、高熱狂躁,以及小兒風熱引起的癲癇、驚厥,飲用蚯蚓汁效果最佳,也可塗抹於丹毒、漆瘡。炒成粉末服用,可驅除蛔蟲,也可敷治蛇蟲咬傷腫痛、蜘蛛咬傷中毒。將蚯蚓放入蔥管中,榨取汁液,可治療耳聾及蚰蜒入耳。如果中毒,只需用鹽水浸洗或飲用一杯鹽水即可解毒。

蚯蚓糞,名為六一泥,可塗抹於火傷、腮腺炎熱毒,也可治療糖尿病,解瘟疫、煩熱狂躁,利尿,治療各種尿路感染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