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正》~ 蟲魚部 (1)
蟲魚部 (1)
1. 蟲魚部
2. 龍骨
味甘,平,性收澀。其氣入肝、腎。故能安神志,定魂魄,鎮驚悸,澀腸胃,逐邪氣,除夜夢鬼交、吐血衄血、遺精夢泄,收虛汗,止瀉痢,縮小便,禁腸風下血、尿血、虛滑脫肛、女子崩淋帶濁、失血漏胎、小兒風熱驚癇,亦療腸癰臟毒、內疽陰蝕,斂膿斂瘡,生肌長肉,澀可去脫,即此屬也。制須酒煮、焙乾,或用水飛過,同黑豆蒸熟,曬乾用之。
白話文:
龍骨味甘,性平,具有收斂作用。它能進入肝臟和腎臟經絡。因此,它可以安神定志,鎮靜驚悸,收斂腸胃,驅除邪氣,治療夜間夢魘、吐血、鼻出血、遺精、滑精、盜汗、腹瀉、痢疾、尿頻,以及腸風下血、血尿、脫肛、婦女崩漏、帶下、胎漏、小兒風熱驚癇等症狀。也能治療腸癰、臟腑毒素、內部腫瘍潰爛,並能斂合膿瘡,促進傷口癒合,生肌長肉。 要使用龍骨,需要先用酒煮或烘焙乾燥,或用水飛法處理,再與黑豆一起蒸熟曬乾後才能使用。
3. 海螵蛸
(即烏賊魚骨)(注:附烏賊魚)
味鹹,性微溫。足厥陰、少陰肝、腎藥也。咸走血,故專治血病,療婦人經枯血閉、血崩血淋、赤白帶濁、血癥氣瘕、吐血下血、臍腹疼痛、陰蝕瘡腫,亦治痰瘧,消癭氣及丈夫陰中腫痛,益精固精,令人有子,小兒下痢膿血,亦殺諸蟲,俱可研末、飲服;尤治眼中熱淚,磨翳去障,並宜研末和蜜點之;為末,可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膿濕下疳等瘡、跌打出血、湯火諸瘡;燒灰存性,酒服,治婦人陰戶嫁痛;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出血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麝香吹耳,治聤耳耳聾。
烏賊魚:善補益精氣,尤治婦人血枯經閉。
白話文:
海螵蛸(烏賊魚骨)味鹹性溫,屬於肝腎經藥物。鹹味入血,因此能專門治療各種血症,例如婦女經血閉止、月經過多、血尿、赤白帶下、血瘀、吐血、便血、腹部疼痛、陰部潰瘍腫痛;也能治療痰飲瘧疾、甲狀腺腫大,以及男性生殖器腫痛,並能滋補腎精、固精,幫助生育;小兒膿血性腹瀉也可用它治療,還能殺蟲。海螵蛸可以研磨成粉末服用。尤其能治療眼睛紅腫流淚、視力模糊,宜研磨成粉末和蜂蜜調勻點眼。此外,研磨成粉末還能外敷小兒疳瘡、痘瘡潰爛、膿濕下疳等瘡瘍,以及跌打損傷出血、燙傷灼傷等。燒成灰後,用酒送服,能治療婦女陰部疼痛;與雞蛋黃混合,能治療小兒舌繫帶過短、鵝口瘡;與蒲黃粉混合,能敷治舌頭腫痛出血;與槐花粉混合吹入鼻中,能止鼻出血;與麝香混合吹入耳中,能治療耳聾。
烏賊魚能滋補精氣,尤其能治療婦女經血閉止。
4. 牡蠣
味微咸、微澀,氣平。用此者,用其澀能固斂,咸能軟堅。專入少陰腎臟,隨藥亦走諸經。能解傷寒溫瘧、寒熱往來,消瘀血,化老痰,去煩熱,止驚癇、心脾氣痛,解喉痹、咳嗽、疝瘕積塊、痢下赤白,澀腸止便,禁鬼交遺瀝,止滑精帶下及婦人崩中帶漏、小兒風痰、虛汗。
同熟地,固精氣,禁遺尿;同麻黃根,斂陰汗;同杜仲,止盜汗;同白朮,燥脾利濕;同大黃,善消癰腫;同柴胡,治脅下硬痛;同天花粉(注:原為「茶」,顯誤,改),消上焦癭瘤、瘰癧結核。
白話文:
牡蠣味鹹澀,性平。它的藥效在於澀能收斂,鹹能軟化堅硬腫塊。主要作用於腎臟,也能隨其他藥物運行全身經絡。可以治療傷寒、溫瘧、寒熱往來等症狀,消除瘀血,化解陳舊痰飲,去除煩熱,止驚癇、心脾氣痛,治療喉嚨阻塞、咳嗽、疝氣、積塊、赤白痢疾,收斂腸道止瀉,治療遺精、滑精、婦女白帶過多、崩漏,以及小兒風痰、盜汗。
與熟地黃搭配,能固精氣,治療遺尿;與麻黃根搭配,能治療陰汗;與杜仲搭配,能治療盜汗;與白朮搭配,能燥濕健脾;與大黃搭配,能有效消除癰腫;與柴胡搭配,能治療脅肋部硬痛;與天花粉搭配,能治療上焦的癭瘤、瘰癧等結核。
5. 穿山甲
味鹹,平,性微寒。能通經絡,達腠理,除山嵐瘴氣瘧疾、風痹強直疼痛,療小兒五邪驚啼、婦人鬼魅悲泣,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除瘡疥、痔漏,通竅殺蟲。佐補藥,行經,善發痘瘡。或炮焦投入煎劑,或燒灰存性,酒服方寸匕。亦可用敷惡瘡。
白話文:
穿山甲味鹹性平,微寒。它能疏通經絡,達於肌膚,治療山嵐瘴氣引起的瘧疾、風濕痺痛及關節僵硬疼痛,還能治療小兒因五邪入侵引起的驚嚇啼哭、婦女因鬼魅作祟引起的悲傷哭泣,並能催乳、消腫排膿、治療瘡瘍疥癬、痔瘡及廔管,還有通竅殺蟲的功效。穿山甲可以作為輔助藥物,幫助藥物運行經絡,促進痘瘡的發育。可以將其炮製後放入湯劑中煎煮,也可以燒成灰服用,每次服用一小匙。也可以將其研磨敷於惡瘡。
6. 青魚膽
味苦,性寒。其色青,故入肝、膽二經。能消赤目腫痛,點暗目;可吐喉痹痰涎,塗熱瘡、惡瘡;亦消魚骨之鯁。
白話文:
青魚膽味苦性寒,顏色青綠,因此能進入肝經和膽經。它可以治療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可以治療咽喉阻塞的痰涎,也可以外用於治療熱瘡、惡瘡;還能消除卡在喉嚨裡的魚骨。
7. 白花蛇
(即蘄蛇也)
味甘、咸,性溫。有毒。諸蛇鼻俱向下,惟此蛇鼻向上,而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方勝紋二十四個,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拂指甲者,是。用宜去頭尾各三寸,以防其毒;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火炙,去盡皮骨,取肉焙乾,密封藏之,久亦不壞。諸蛇之性皆竄,而此蛇尤速,故善於治風,能透骨髓,走臟腑,徹肌膚,無所不到。
療中風濕痹、骨節疼痛、手足拘攣、不能行立、暴風瘙癢、破傷風、大風癩癬及小兒驚風搐搦、瘰癧、楊梅、風毒惡瘡,俱為要藥。凡服蛇酒藥者,切忌見風。
白話文:
白花蛇(也就是蘄蛇)味道甘鹹,性溫,有毒。所有的蛇鼻子都向下,只有這種蛇鼻子向上,而且頭像龍頭,口像虎口,身體黑色上有白色花紋,肋部有二十四個方勝紋(像古代兵器方勝的紋路),嘴巴有四顆長牙,尾巴末端有一片像指甲一樣的鱗片,這就是白花蛇。使用時應去除頭尾各三寸,以防中毒;春秋季節用酒浸泡三宿(一夜),夏天一宿,冬天五宿;然後用火烤,去除皮和骨頭,取肉焙乾,密封保存,長期保存也不會壞。所有蛇的習性都喜歡躲藏,而這種蛇行動尤其迅速,因此很擅長治療風症,可以穿透骨髓,到達臟腑,遍及肌膚,無處不到。
它能治療中風、風濕痹痛、骨節疼痛、手腳拘攣不能行走站立、突然發作的皮膚瘙癢、破傷風、麻風病和癬、以及小兒驚風抽搐、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楊梅瘡(梅毒)、風毒惡瘡等,都是重要的藥物。服用白花蛇酒或藥物時,務必避免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