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本草正》~ 禽獸部 (2)

回本書目錄

禽獸部 (2)

1. 羚羊角

味鹹,性寒。羊本火畜,而此則屬木,善走少陽、厥陰二經。故能清肝定風,行血行氣,闢鬼疰邪毒,安魂魄,定驚狂,祛魘寐,療傷寒邪熱、一切邪毒、中惡毒風、卒死、昏不知人及婦人子癇強痙、小兒驚悸煩悶、痰火不清。俱宜為末,蜜水調服;或燒脆研末,酒調服之;若治腫毒惡瘡,磨水塗之亦可。

白話文:

羚羊角味鹹性寒。羊是溫熱的動物,但羚羊角卻屬木性,善於運行少陽、厥陰經脈。因此,它能清肝瀉火、鎮靜安神,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氣,驅除邪氣毒素,安定魂魄,治療驚狂、惡夢、傷寒發熱、各種邪氣毒素、中暑、中風、昏迷、不省人事,以及婦女子癇症、抽搐痙攣、小兒驚悸煩躁、痰熱不清等症狀。通常將其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服;或者燒至酥脆再研磨成粉,用酒調服;如果治療腫毒惡瘡,則可磨成水塗抹患處。

2. 牛黃

味苦、辛,性涼,氣平。有小毒。忌常山。入心、肺、肝經。能清心退熱,化痰涼驚,通關竅,開結滯,治小兒驚癇客忤、熱痰口噤,大人癲狂、痰壅中風發痙,辟邪魁中惡、天行疫疾,安魂定魄,清神志不寧,聰耳目壅閉,療痘瘡紫色、痰盛躁狂。亦能墮胎,孕婦少用。

白話文:

牛黃味苦辛,性寒,平和,略帶毒性,忌與常山同用。主要作用於心、肺、肝經。能清心降火、化痰鎮驚、疏通經絡、消除阻塞。可用於治療小兒驚厥、抽搐、痰熱口閉;成人癲癇、痰阻中風所致的痙攣;以及驅邪解毒、治療瘟疫;安神定驚、治療神志不安、耳目阻塞;治療痘瘡紫黑、痰盛躁狂等症。但牛黃有墮胎作用,孕婦應少用。

3. 阿膠

味甘、微辛,氣平,微溫。氣味頗厚,陽中有陰。制用蛤粉炒珠。入肺、肝、腎三經。其氣溫,故能扶勞傷,益中氣;其性降,故能化痰清肺,治肺癰、肺痿、咳唾膿血,止嗽定喘;其性養血,故能止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腸風下痢及婦人崩中、帶濁、血淋、經脈不調;其味甘緩,故能安胎固漏,養血滋腎,實腠理,止虛汗,托補癰疽腫毒。用惟鬆脆氣清者為佳,堅硬、臭劣者不美。

白話文:

阿膠味甘微辛,性平微溫,氣味濃厚,屬陰中有陽。製作時常用蛤粉炒製成珠狀。它能進入肺、肝、腎三經。因為溫性,所以能治療勞損,益氣補中;因為具有下降的特性,所以能化痰止咳,治療肺癰、肺痿、咳吐膿血、咳嗽氣喘;因為具有養血的功效,所以能止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腸風下痢,以及婦女的崩漏、帶下、血淋、月經不調等症;因為味甘平和,所以能安胎、止漏、養血滋腎,使肌膚緻密,止虛汗,並能促進癰疽腫毒的癒合。使用時,應選擇鬆脆、氣味清新的阿膠為佳,堅硬、氣味惡劣的阿膠則品質不好。

4. 熊膽

味苦,性寒。能退熱清心,療時氣黃疸,平肝明目,去翳障,殺蛔、蟯、牙蟲風痛及小兒熱疳、熱痰驚癇、瘈瘲、疳䘌、熱痢,俱宜以竹瀝化兩豆粒許服之,甚良;亦治鼻瘡、熱瘡、痔漏腫痛,以湯化、塗之,少加冰片尤效。欲辨其真,惟取一粟許,置水面如線而下一道不散者,是也。且凡是諸膽皆能水面闢塵,惟此尤速,乃亦可辨。

白話文:

熊膽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黃疸、肝火旺盛、目赤翳障等症狀,也能殺死蛔蟲、蟯蟲、牙蟲,以及治療小兒因熱邪引起的疳積、痰熱驚癇、抽搐、腹瀉等疾病。服用時,最好用竹瀝化開,每次服用量約為兩粒黃豆大小,效果最佳。此外,熊膽還能治療鼻瘡、熱瘡、痔瘡腫痛等,可以將其研磨成粉末,用溫水或湯水調和後塗抹患處,再加一點冰片效果更佳。要辨別真假熊膽,可以取極少量放到水面,如果能像一條線一樣沉下去且不散開,就是真熊膽。所有熊膽都能在水面上劃出痕迹,但真熊膽的效果最快,這也是辨別真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