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本草正》~

回本書目錄

1. 人部

2. 童便

味鹹,氣寒。沉也,陰也。咸走血,故善清諸血妄行,止嘔血、咳血、衄血、血悶熱狂,退陰火,定喘促,降痰滯,解煩熱,利大小兩便,療陽暑中暍、聲喑、撲損瘀血暈絕、難產、胎衣不下及蛇犬諸蟲毒傷。若假熱便溏、胃虛作嘔者,俱不可妄用。

白話文:

童尿味鹹性寒,屬陰性物質。鹹味能入血分,因此善於清除血液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止嘔血、咳血、鼻出血、血熱煩躁、高燒神志不清,能降火、平喘、化痰、解暑熱、通大小便,並能治療中暑、聲音嘶啞、跌打損傷瘀血昏厥、難產、胎盤不下以及蛇蟲犬咬傷等。但如果發熱伴隨大便稀溏,或胃虛嘔吐者,則不可使用。

3. 紫河車

(一名混沌衣)

味甘、咸,性溫。能補男婦一切精血虛損,尤治癲癇失志、精神短少、怔忡驚悸、肌肉羸瘦等證。此舊說也,但此物古人用少,而始於陳氏《本草》,自後丹溪復稱其功,遂為時用。

予於初年亦惑於以人補人之說,嘗制用之,及用之再三,則無所奇效;且制用之法,若生搗之則補不宜生;若燉(注:原作「頓」,改)熟、烘熟,則亦(注:亦下原有「由」字,顯衍,刪)肉餔之類耳。又嘗見有以酒煮而食之者,後必破腹泄瀉,總亦因其性滑也。近復有以純酒煮膏,去柤收貯,而日服其膏者,較前諸法似為更善,然其既離毛裹,已絕生氣,既無奇效,又胡忍食之以殘厥子之先天,東方朔曰:「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此母子自然之理,不可不信,故並述此以勸人少用可也。

白話文:

紫河車(又名混沌衣)味甘鹹,性溫。能補充男女一切精血不足引起的症狀,尤其能治療癲癇、精神失常、精神萎靡、心悸、肌肉消瘦等疾病。這是古籍中的記載,但古代使用紫河車的人較少,直到陳氏《本草》才開始記載,之後朱丹溪又肯定了它的功效,於是才開始廣泛使用。

我年輕時也曾疑惑於「以人補人」的說法,嘗試過使用紫河車,但多次使用後,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神奇的療效;而且製作方法也很重要,如果生搗服用,則滋補效果不好;如果燉熟或烘烤,則和一般的肉類食物沒什麼區別。我也曾見過有人用酒煮了吃,後來都出現腹瀉的情況,這都是因為紫河車性滑的緣故。最近也有人用純酒煮出紫河車的膏,去除雜質後儲存起來,每天服用,似乎比之前的使用方法更好,但這樣已經去除了毛髮的包裹,失去了原有的生機,也就沒有什麼神奇的療效了。何必為了追求虛無縹緲的功效,殘害母子的先天之氣呢?正如東方朔所說:「銅山西崩,洛鐘東應。」這是母子之間自然相應的道理,不可不信。因此,我將這些經驗記載下來,勸告大家少用為妙。

4. 血餘

味微苦,性溫。氣盛,升也,陰中陽也。在古藥性,不過謂其治咳嗽,消瘀血,止五淋、赤白痢疾,療大小便不通及小兒驚癇,治哽噎、癰疽疔腫。燒灰吹鼻,可止衄血等證。然究其性味之理,則自陰而生,自下而長,血盛則發盛,最得陰陽之生氣,以火炮製,其色甚黑,大能壯腎,其氣甚雄,大能補肺;此其陰中有陽,靜中有動,在陰可以培形體,壯筋骨,托癰痘,在陽可以益神志,闢寒邪,溫氣海;是誠精氣中最要之藥,較之河車、鹿角膠陰凝重著之輩,相去遠矣!凡補藥中自人參、熟地之外,首當以此為亞。

白話文:

血餘味微苦,性溫。它氣勢旺盛,具有上升的特性,屬陰中之陽。古代藥典中記載,血餘能治療咳嗽、消除瘀血、止五種尿道疾病(五淋)、赤白痢疾,以及大小便不通和兒童驚癇,還能治療哽咽、癰疽疔腫等。將其燒成灰吹入鼻中,可以止鼻出血。

深入探究其性味,可知血餘由陰而生,由下而上生長,血液充盈則其效力也更強盛,它最能獲得陰陽的生機。經過炮製後,顏色變得非常黑,能大力滋補腎臟,其氣勢雄渾,能大力補益肺臟;這就是它陰中含陽、靜中寓動的特性。在陰的方面,它能培補形體、強健筋骨、托毒外出(治療癰痘);在陽的方面,它能益智安神、驅除寒邪、溫暖氣海。所以,血餘確實是精氣中最重要的藥物,比起河車、鹿角膠等陰寒凝重的藥物,要強得多!在各種補藥中,除了人參、熟地黃之外,血餘應當位列第二。

5. 人中白

味鹹,性微涼。能降火清痰,消瘀血,止吐血、衄血,退勞熱,清肺癰、肺痿、心膈煩熱。燒研為末,大治諸濕潰爛、下疳惡瘡、口齒疳蝕、蟲䘌腫痛、湯火諸瘡及諸竅出血,生肌長肉,善解熱毒。或生用為末,亦可。

白話文:

人中白味鹹性微涼,具有降火清痰、消除瘀血、止吐血鼻出血、退除勞累引起的發熱、治療肺癰、肺痿、心煩熱等功效。將其燒成灰研磨成粉,可廣泛治療各種濕疹潰爛、下疳、惡瘡、口腔潰瘍、蟲牙腫痛、燙傷火傷等以及各種竅道出血,並能促進傷口癒合、長出新肉,善於解熱毒。也可以直接將其生品研磨成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