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徵要》~ 第三卷 (10)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卷 (10)

1. 冬葵子

味甘,性寒,無毒。入膀胱經。

能催生通乳,疏便閉諸淋。

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

冬葵乃滑利之品,滑可去著,故能治如上諸症。但無故服用,必有損真之害。

2. 葫蘆

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腎二經。

能利水消腫,治面浮腹大。

陳瓢,亦與之同功。

3. 萆薢

味苦,性平,無毒。入肝、腎、膀胱三經。薏苡為使。

惡葵根,大黃、柴胡、前胡。

祛風而通經絡,利濕而分清濁。主風寒濕痹,腰膝作疼,五淋惡瘡,莖中刺痛。既可去膀胱宿水,又能止失溺便頻。

萆薢本除風濕,如陰虛火熾,溺有餘瀝,及無濕而腎虛腰痛皆禁。

4. 瞿麥

味苦,性寒,無毒。入膀胱經。

利水破血,出刺墮胎。消腫決癰,明目去翳。降心火,利小腸。疏癃結而治淋,逐膀胱之邪熱。

八正散用為利小便之主藥。若心雖熱而小腸虛者忌服。恐心熱未除,而小腸復病矣。去刺者,拔肉刺也。

5. 萹蓄

味苦,性平,無毒。入膀胱經。

利水治癃淋,殺蟲理瘡疾。

治癃及瘡,皆去濕熱也。

萹蓄直逐,不能益人,不宜恆用。

6. 石韋

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入肺、膀胱二經。杏仁、滑石、射干為使。

清肺金以資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面浮腰痠溲渾,極宜用也。肺熱咳嗽躁煩,亦可投之。

本藥多與車前或滑石為伍,其效更著。

7. 海金沙

味甘,性寒,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除濕熱、消腫滿。清血分,利水道。

產於黔中及河南,收曝日中,小干,以紙襯之,以杖擊之,有細沙落紙上,且曝且擊,以淨為度。性不狼戾,惟熱在太陽經血分者宜之。

8. 玉米鬚

味甘、性平、無毒。

利水消浮腫,熏煙治鼻淵。

此物尚有平肝、止血等作用,乃廢物利用、無害之良藥也。

9. 蠶沙

味甘、辛。性溫。入脾、胃、肝三經。

去風燥濕,經絡宣通。導胃腸濕濁,治關節痹痛。既可內服,又作熨用。

治霍亂之蠶矢湯,治濕熱痹之宣痹湯皆有效之名方也。

10. 螻蛄

味鹹,性寒,無毒。去翅足炒。入大小腸、膀胱三經。

通便而二陰皆利,逐水而十種俱平。貼癢燥頗效。化骨哽殊靈。

螻蛄自腰以前,其澀能止二便,自腰以後,其利能通二便,治水甚效。但其性猛,虛人戒之。

11. 石燕

味甘,性涼,無毒。入肝、腎、膀胱三經。

利竅行濕熱,明目治淋瀝、婦人帶下,小兒疳積。能牢牙止痛,治氣阻咽嗌。或磨汁而飲,一枚用三日。或為末水飛,一錢末飲服。或火煅醋淬,硃砂紅曲同為散,或搗如黍米,桑根白皮共煎液。或蜜調其粉塗唇,便用於小兒。或細末蔥白湯調,治傷寒尿澀。

石燕乃古代生物化石,藥源甚廣。孕婦忌用。

揚州、鎮江等地,用以磨汁治咽喉有阻窒之感者多顯效。

附:紅燕丹方(見《醫宗說約》)

大石燕一對,火煅醋淬九次,研細末。硃砂三錢,另研,水飛。紅曲一兩,洗淨。共研極細末。每服三分、糖拌,開水沖服。此方消疳化積、(有握拳努掙現象者尤宜。)且無藥氣、利於小兒之畏藥者。蔣示吉先生並附親歷之醫案一則云:「予表侄二三歲間,患疳積症,頭大身瘦、發熱溺如米泔,諸藥不效。後聞藥氣即吐,束手無策。

偶遇異人傳此方、和於糖果粥飯中與之、竟痊愈。後以此濟人,無不效」。其餘用法之主症、請參閱《本草綱目》。

12. 懷(茴)香

味辛、性溫,無毒。入胃、腎二經。

主腹疼疝氣,平霍亂吐逆。

辛香宜胃、溫性宜腎,故其主治,不越二經。

懷香辛溫,若陽道數舉,得熱則吐者,均戒。(八角者,名大茴香。小如粟米者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