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 (3)
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 (3)
1. 黑豆
(見食療)
2. 骨碎補
味苦,性溫,無毒。入腎經。去毛,蜜蒸。
主骨碎折傷,去瘀生新。耳響不聰、牙疼發落。上熱下冷、腎虛泄瀉。
所治諸症,皆是足少陰腎經。觀其命名,想見功力。戴元禮用以治骨痿有效。
經疏云:「勿與風燥藥同用。」
3. 菖蒲
味辛,性溫,無毒。入心、脾二經。秦艽為使。惡麻黃。忌飴糖、羊肉。勿犯鐵器,令人吐逆。石生,細而節密者佳。去毛,微炒。
宣五臟,耳聰目明,通九竅,心開智長。和中闢濁,能出音聲。風寒濕痹宜求,咳逆上氣莫缺。止小便利,理膿疱瘡。
菖蒲,稟孟夏之氣,合從革之辛,芳香利竅,辛溫達氣,心脾之良藥也;故善宣通,能除濕痹。
菖蒲香燥,陰血不足者,禁之。惟佐地黃、門冬之屬,資其宣導,臻於太和。與遠志伍,入涼膈散,名轉舌膏,可清心寧神,轉舌活命。
4. 路路通
味苦、澀,性平,無毒。入脾經,兼能通十二經。
能通十二經穴、祛邪辟瘴卻瘟。除筋絡拘攣,治周身痹疼。通竅活血,通乳行經。利水除濕,腫消全身、薰衣除蚤、闢穢須焚。
此藥鼻科、耳科常用之,蓋取其通竅活血也。
5. 磁石
味辛、性溫,無毒。入腎經。惡牡丹皮、莽草。畏石脂。火煅,醋淬,水飛。
治腎虛之恐怯,鎮心臟之怔忡。能消目障、可治耳聾。
鎮心益腎,故磁朱丸用之,可暫用,不可久也。咽痛久久不愈,查無所見者,用之能引熱下行。
6. 苦丁茶
味甘,性苦,氣香,無毒。入肝、腎二經。乃取歙縣之茶葉以苦丁葉(即枸骨,俗名老鼠刺)同焙製成,故又稱角刺茶。
清頭目,散肝風。瀉腎火,涼胞宮。活血脈,斷斯螽。聤耳流膿,耳鳴或聾。陰浮於上,眩暈瞈矇。
孕婦忌用。
7. 虎耳草
(見外治)
8. 陳蘿蔔英
味辛、苦,性平。入肺、脾、胃、腸、三焦等經。
清咽消痰,下氣和中。喉痛失音、胸悶腹膨。化積滯,利關節,散瘀血治痢疾。
立冬時,拔取扁白小蘿蔔、連葉臥於地、數日之後、葉即翹起、而根心已空、乃根汁已入葉中矣,故能具如上之效,切下風乾備用。乃咽喉病不可或缺之藥也。
9. 金蓮花
味微苦,質滑,性寒,無毒。入肺及心、肝、脾、腎諸經。
治口瘡喉腫,消浮熱牙宣。耳疼目痛均治、疔瘡大毒能痊。
此藥既可仗其寒涼敗毒,治急熱之症。又可用以泡茶,清上清火,治諸種慢症。其氣芳香,沏之藥色與茶色相兼,頗為悅目。
10. 甘草
詳見補氣藥,茲將有關咽喉部分補述於此。
治咽喉症,多仗此品:紅腫者用之,取其清咽也。多伍桔梗、陳蘿蔔英、金蓮花等用。破潰、生瘡、起泡者用之,取其清火也。多伍元參、升麻或黃連用。腐爛者用之,取其解毒也。多伍七葉一枝花或金果欖用。殗殜久而虛弱咽喉痛者用之,取其補益也。多伍玉竹、北沙參用。
入吹喉藥中,又有止痛、消腫、緩急,利於吞嚥及改善藥味諸作用。療治咽喉疾患,除兼有嘔吐者外,(必要時,亦可用甘草露以代之)往往以之與諸藥配合而行,可作主藥,又可作輔藥及佐使藥。喉癰、喉癤、喉疔則改用甘草節,以其專治腫毒諸瘡也。
11. 桔梗
味苦、辛,性平,無毒。入肺經。畏白芨、龍膽草。泔浸,去蘆,微焙。
清肺熱以除癰痿,通鼻塞而理咽喉。排膿行血,下氣消痰。定痢疾腹痛,止胸脅煩疼。
桔梗為舟楫之劑,引諸藥上至高之分以成功,肺經要藥也。風症、鬱症、肺證皆不可缺。
桔梗、功著於華蓋之臟,攻補下焦藥中,不可入也。
12. 殭蠶
味鹹、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米泔浸一日,待涎浮水上,微火焙乾、去絲及黑口甲。
祛風解痙,清咽消腫。治中風失音,去皮膚風癢。化風痰,消瘰癧,拔疔毒,滅瘢痕,男子陰癢,女人崩淋。
即蠶之病風者,用以治風,殆取其氣相感歟。
蠶蛻與蠶連紙,治牙齦、咽喉、聲音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