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泰等

《本草品彙精要》~ 脈訣考證 (1)

回本書目錄

脈訣考證 (1)

1. 脈訣非叔和書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脈非一道,今世惟守寸關尺之法,所謂關者多不明,獨俗傳脈訣詞最鄙淺,非叔和本書乃能直指高骨為關,然世之高醫以其書贗,遂委棄而羞言之。(跋郭長陽書)

東陽柳貫曰:王叔和撰脈經十卷,為醫家一經,今脈訣熟在人口,直謂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晉時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偽託以便習肄,爾朱子取其高骨為關之說,不知其正出脈經也。

廬陵謝縉翁曰:今稱叔和脈訣,不知起於何時,宋熙寧初校正脈經尚未有此,陳孔碩始言脈訣出而脈經隱,則脈訣乃熙寧以後人作耳,惟陳無擇三因方言,高陽生剽竊作歌訣,劉元賓從而和之,其說似深知脈經者,而又自著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則陳氏亦未嘗詳讀脈經矣。

河東王世相曰:診候之法不易精也,軒岐微蘊,越人叔和撰難經脈經猶未盡泄其奧,五代高陽生著脈訣假叔和之名,語多牴牾,辭語鄙俚,又被俗學妄注,世醫家傳戶誦,茫然無所下手,不過藉此求食而已,於診視何益哉。

云間錢溥曰:晉太醫令王叔和著脈經,其言可守而不可變,及托叔和脈訣行而醫經之理遂微,蓋叔和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醫道之日淺,未必不由此而誤之也。

2.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金陵戴起宗曰:脈不可以表裡定名也。軒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裡。脈訣竊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為世大惑。脈之變化從陰陽生,但可以陰陽對待而言,各從其類。豈可以一浮二芤為定序而分七八九之名乎?大抵因浮而見者皆為表,因沉而見者皆為里。何拘於七八九哉?廬山劉立之以浮沉遲數為綱,以教學者,雖似捷徑,然必博學反約,然後能入脈妙。若此自足,亦畫矣。

攖寧滑壽曰:脈之陰陽表裡,以對待而為名象也。高陽生之七表八里九道,蓋鑿鑿也。求脈之明,為脈之晦。謝氏曰:脈經論脈二十四種,初無表裡九道之目。其言芤脈雲:中央空兩邊實,云芤則為陰。而脈訣以芤為七表,屬陽。雲中間有兩頭,無仲景脈法。云浮大數動滑為陽,沉澀弱弦微為陰。

而脈訣以動為陰,以弦為陽。似此背誤頗多,則脈訣非叔和書可推矣。

草廬吳澄曰:俗誤以脈訣為脈經,而王氏脈經知者或鮮。脈書往往混牢革為一夫。牢為寒實,革為虛寒。安可混乎?脈之浮沉虛實緊緩數遲滑澀長短之相反匹配,自不容易。況有難辨,如洪散俱大而洪有力,微細俱小而微無力。芤類浮而邊有中無,伏類沉而邊無中有。若豆粒而搖搖不定者動也。

若鼓皮而如如不動者革也。俱對待也。又有促結代皆有止之脈。促疾結緩,故可為對代。則無對。總之凡二十七脈,不止於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脈也(詳文集)。

瀕湖李時珍曰:脈經論脈止有二十四種,無長短二脈。脈訣歌脈亦有二十四種,增長短而去數散,皆非也。素難仲景論脈,只別陰陽,初無定數。如素問之鼓搏喘橫,仲景之惵平榮章綱損縱橫逆順之類是也。後世脈之精微失傳,無所依准,因立名而為之歸著耳。今之學者按圖索驥,猶若望洋,而況舉其全旨乎?此草廬公說,獨得要領也。

3. 男女脈位

齊褚澄曰:男子陽順自下生上,故右尺為受命之根;萬物從土而出,故右關為脾生右寸肺;肺生左尺腎,腎生左關肝,肝生左寸心。女子陰逆自上生下,故左寸為受命之根;萬物從土而出,故左關為脾生左尺肺;肺生右寸腎,腎生右關肝,肝生右尺心。(詳褚氏遺書)

華谷儲泳曰:脈訣以女人尺脈盛弱與男子相反為背看。夫男女形體絕異,陰陽殊塗。男生而覆,女生而仰。男則左旋,女則右轉。男主施,女主受。男之至命在腎處,臟腑之極下。女之至命在乳處,臟腑之極上。形氣既異,脈行於形氣之間,豈略不少異耶?此褚氏之說為有理也。(詳祛疑說)

戴起宗曰:脈訣因男子左腎右命,女子左命右腎之別,遂言反此背看。而諸家以尺脈盛弱解之。褚氏又以女人心肺診於尺,倒裝五臟,其謬又甚。不知男女形氣精血雖異,而十二經脈所行始終,五臟之定位則一也。安可以女人脈位為反耶?

丹溪朱震亨曰:昔軒轅使伶倫截懈谷之竹作黃鐘律管,以候天地之節氣。使岐伯取氣口作脈法,以候人之動氣。故黃鐘之數九分,氣口之數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數始形。故脈之動也,陽得九分,陰得一寸,吻合於黃鐘。天不足西北,陽南而陰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也。

地不滿東南,陽北而陰南,故女子尺盛而寸弱,肖乎地也。黃鐘者氣之先兆,故能測天地之節候。氣口者脈之要會,故能知人命之死生。世之俗醫誦高陽生之妄作,欲以治病,其不殺人也幾希。

龍丘葉氏曰:脈者天地之元性,故男女尺寸盛弱肖乎天地。越人以為男生於寅女生於申,三陽從天生,三陰從地長,謬之甚也。獨丹溪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闢之,使千載之誤,一旦昭然,豈不韙哉?

4. 臟腑部位

紹興王宗正曰:診脈之法當從「心肺俱浮,肝腎俱沉,脾在中州」之說。王叔和獨守寸關尺分部位以測五臟六腑之脈者非也。

慈溪趙繼宗曰:脈訣言「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者非也。心肺居上為陽為浮,肝腎居下為陰為沉,脾居中州半陰半陽半浮半沉。當以左寸為心,右寸為肺,左尺為肝,右尺為腎,兩關為脾。關者陰陽之界限,前取陽三分,後取陰三分。所謂「土居金木水火之中,寄王於四時」,不獨右關為脾也。

肝既為陰,豈宜在半陰半陽半浮半沉之左關耶?命門即是腎,不宜以右尺為診(詳儒醫精要)。

吳草廬曰:醫者於寸關尺輒名之曰「此心脈,此肺脈,此肝脈,此脾脈,此腎脈」者非也。五臟六腑凡十二經,兩手寸關尺者,手太陰肺經之一脈也。分其部位以候他臟之氣耳。脈行始於肺,終於肝,而復會於肺。肺為氣所出之門戶,故名曰「氣口」,而為脈之大會,以佔一身焉(詳文集)。

李時珍曰:兩手六部皆肺之經脈也。特取此以候五臟六腑之氣耳,非五臟六腑所居之處也。凡診察皆以肺心脾肝腎各候一動五十動不止者,五臟皆足。內有一止則知一臟之脈不至。據此推之,則以肺經一脈候五臟六腑之氣者可心解矣。褚儲趙氏不知脈隨五臟

之氣行於經隧之間,欲以男女臟腑顛倒部位,執泥不通。戴同父言褚氏倒裝五臟,丹溪別男女尺寸,草廬明三部皆肺。三說皆有真見,學者所當宗師。若夫趙氏所云,蓋本於宋人王宗正難經圖解。豈知脈分兩手出於素問脈要精微論,而越人推明關脈及一脈十變於難經,非始於叔和也。

若如其說,則一脈十變何從推之?可謂鑿而任矣。○命門即腎之說乃越人之誤也。予嘗著命門考命門三焦客難二說凡二千餘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