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菊花

味苦、甘,平,無毒。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疏:,菊花生髮於春,長養於夏,秀英於秋,而資味乎土。歷三時之氣,得天地之精,獨稟金精,專制風木,故為去風之要藥。苦可泄熱,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則兼辛,故亦散結。苦入心、小腸,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膽,兼入肺與大腸。其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者,諸風掉眩皆屬肝木。風藥先入肝,肝開竅於目。風為陽邪,勢必走上。血虛則熱,熱則生風,風火相搏故也。腰痛去來陶陶者,乃血虛氣滯之候。苦以泄滯結,甘以益血脈,辛平以散虛熱也。其除胸中煩熱者,心主血,虛則病煩,陰虛則熱收於內,故熱在胸中,血益則陰生,陰生則煩止。苦辛能泄熱,故煩熱並解。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利血氣者,即除熱祛風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驗也。久服輕身耐老延年者,物久則力專,力專則氣化,化則變常,其釀酒延齡,和藥變白,皆服餌專氣之功,故亦為《仙經》所錄矣。生搗最治疔瘡,血線疔猶為要藥。疔者,風火之毒也。三、六、九、十二月,採葉、莖、花、根四物,並陰乾百日,等分搗末,酒調下錢許。又可蜜丸如桐子大,每七丸,日三服,皆酒吞。一年變白,二年齒生,三年返老。仙人王子喬方也。

主治參互

甘菊花祛風要藥。風本通肝,肝開竅於目,故為明目之主。同地黃、黃柏、枸杞子、白蒺藜、五味子、山茱萸、當歸、羚羊角、羊肝,治肝腎俱虛目痛;加決明子、木賊草、穀精草、柴胡,可以去外翳。同黃連、玄參、甘草、生地黃、荊芥穗、決明子、連翹、桔梗、柴胡、川芎、羌活、童便,可治風熱目痛。君川芎、細辛、藁本、當歸、生熟地黃、天麥門冬、白芍藥、甘草、童便,治血虛頭痛。

亦主頭眩暈,因痰結而作者,無痰,藥不效。與枸杞子相對蜜丸久服,則終身無目疾,兼不中風及生疔疽。連根生用為君,加紫花地丁、益母草、金銀花、半枝蓮、貝母、連翹、生地黃、栝樓根、白芷、白及、蒼耳子、夏枯草,可治疔瘡。甚者以蟾酥丸發汗。大便閉者,汗後以玉樞丹下之。

如無玉樞丹,以大戟加蚤休、棗肉丸,服三錢必下矣。忌甘草,犯之則死,為大戟也。

白話文:

菊花

菊花味甘苦,性平,無毒。主治風邪引起的頭暈、腫痛、眼睛好像要脫出來、流淚不止、皮膚壞死、惡寒、風濕痺痛、腰痛反覆發作、胸中煩熱、調理腸胃、暢通五脈、舒展四肢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菊花在春天發芽,夏天生長,秋天開花,依靠土生長。它歷經三季的氣候變化,吸收天地精華,尤其吸收金氣,專門克制風木之邪,因此是治療風邪的重要藥物。菊花的苦味可以清熱,甘味可以補血,甘味還能解毒,其性平和,兼具辛味,因此也能散結。苦味入心、小腸,甘味入脾、胃,平和辛辣之性則走肝、膽,並入肺和大腸。它能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腫痛、眼睛好像要脫出來、流淚不止、皮膚壞死、惡寒、風濕痺痛等症狀,是因為各種風邪引起的眩暈都屬於肝木的問題。治療風邪的藥物首先要入肝經,肝經開竅於目。風邪屬陽邪,勢必向上走。血虛則生熱,熱則生風,風火相搏就會導致這些症狀。腰痛反覆發作是血虛氣滯的表現。苦味可以泄去滯結,甘味可以滋養血脈,辛平之性可以散去虛熱。它能治療胸中煩熱,是因為心主血,心血虛弱則會煩躁不安,陰虛則內熱,所以熱會在胸中,補益心血就能滋陰,陰盛則煩熱自消。苦辛之味能清熱,所以能治療煩熱。它能調理腸胃,暢通五脈,舒展四肢,改善血液循環,都是因為它清熱祛風、補益血液,並能作用於心、脾、肝的緣故。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是因為藥物長期服用則藥力專一,藥力專一則氣化,氣化則能改變常態,釀酒能延年益壽,藥物能使人變白,都是藥物專一之氣的作用,所以也被記載在《仙經》中。鮮菊花搗爛最適合治療疔瘡,尤其對血線疔效果顯著。疔瘡是風火之毒引起的。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採集菊花的葉、莖、花、根四部分,陰乾一百天,等量研磨成粉,用酒調服,每次一錢左右。也可以做成蜜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丸,一日三次,用酒送服。據說一年能使皮膚變白,二年能長出新牙齒,三年能返老還童,這是仙人王子喬的方子。

菊花不同的應用方法

甘菊花是祛風的重要藥物。風邪主要循行肝經,肝經開竅於目,所以菊花是明目的主要藥物。將菊花與地黃、黃柏、枸杞子、白蒺藜、五味子、山茱萸、當歸、羚羊角、羊肝等藥材一起服用,可以治療肝腎兩虛引起的目痛;再加入決明子、木賊草、穀精草、柴胡,可以治療外眼翳。與黃連、玄參、甘草、生地黃、荊芥穗、決明子、連翹、桔梗、柴胡、川芎、羌活、童便等藥材合用,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目痛。以川芎、細辛、藁本、當歸、生熟地黃、天麥門冬、白芍藥、甘草、童便等藥物為主,可以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

菊花也能治療頭暈目眩,但這類頭暈目眩是由痰結引起的,如果沒有痰,藥物就沒有效果。將菊花與枸杞子一起做成蜜丸長期服用,可以終身避免眼疾,同時還能預防中風和疔瘡。將菊花的根莖鮮用為主藥,再加入紫花地丁、益母草、金銀花、半枝蓮、貝母、連翹、生地黃、栝樓根、白芷、白及、蒼耳子、夏枯草等藥材,可以治療疔瘡。病情嚴重者可以用蟾酥丸發汗。如果大便秘結,可在汗出後服用玉樞丹通便。

如果沒有玉樞丹,可以用大戟、蚤休、棗肉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三錢就能通便。忌與甘草同用,同用則會致命,因為大戟有毒。

2. 人參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久服輕身延年。(茯苓為之使。)

疏:,人參得土中清陽之氣,稟春升少陽之令而生。故味甘微寒而無毒,氣味均齊,不厚不薄,升多於降。潔古謂:其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中之陽也。又曰:陽中微陰,蓋亦指其生長真元之氣而言歟。《神農》:微寒,《別錄》:微溫,二義相蒙,世鮮解者,蓋微寒者,春之寒也;微溫者,亦春之溫也。《神農》直指所稟,故曰:微寒。《別錄》兼言功用,故又曰:微溫。既云微矣,寒不甚寒,則近於溫,溫不甚溫,則近於寒,故知寒溫雖別,言微則一也。以言乎天,則得其生生升發之氣,以言乎地,則得其清陽至和之精。狀類人形,上應瑤光,故能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功魁群草,力等丸丹矣。其主治也,則補五臟。蓋臟雖有五,以言乎生氣之流通則一也。益真氣則五臟皆補矣。其曰: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開心益智者,以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腎藏精與志,脾藏意與智故也。心腎虛則精神不安矣。肝肺虛則魂魄不定矣。驚悸者,心脾二經之病也。心脾虛則驚悸。心脾之氣強則心竅通利,能思而智益深矣。邪氣之所以久留而不去者無他,真氣虛則不能敵,故留連而不解也。茲得補而真元充實,則邪自不能容。譬諸君子當陽,則小人自退。清陽之氣下陷,則耳目不聰明。兼之目得血能視,陽生則陰長,故明目。真氣內虛,故腸胃中冷。氣旺陽回則不冷矣。心腹鼓痛者,心脾虛故也。二髒得補,其痛自止,所謂按之快然者是也。故經曰:可按者虛也。不可按者實也。不可按者勿用。胸脅逆滿者,氣不歸元也。得補則氣實而歸元也。脾胃俱虛則物停滯而邪客之,故霍亂吐逆也。補助脾胃之元氣,則二證自除。調中者,脾治中焦,脾得補則中自調矣。消渴者,津液不足之候也。氣回則津液生,津液生則渴自止矣。通血脈者,血不自行。氣壯則行,故通血脈。破堅積者,真氣不足則不能健行而磨物,日積月累遂成堅積。譬夫磨管納物無力則不轉,不轉則停積矣。脾主消化,真陽之氣回則脾強而能消,何堅積之不磨哉?令人不忘者,心主記,脾主思,心脾二臟之精氣滿,則能慮而不忘矣。久服輕身延年者,純陽則充舉,氣積則身輕,五臟皆實,延年可知矣。斯皆敦本之論也。

主治參互

人參,補五臟陽氣之君藥,開胃氣之神品。

同大棗、白芍藥、龍眼肉、甘草、酸棗仁,補脾陰。腎氣衰陽痿,以之為君,加鹿茸、肉蓯蓉、巴戟天、五味子、麥門冬、菟絲子、山茱萸、地黃、枸杞、杜仲、柏子仁,乃扶衰之要劑,兼令人有子。君藿香、木瓜、橘紅,治胃虛弱,嘔吐反胃。如妊娠嘔吐,加竹茹、枇杷葉。

白話文:

人參,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寒涼,也有些微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養五臟,安定精神,穩定魂魄,平息驚悸,驅除邪氣,使眼睛明亮,使心竅開通,增長智慧。還能治療腸胃虛寒,心腹脹痛,胸脅氣逆脹滿,霍亂吐瀉,調理中焦,止消渴(糖尿病),疏通血脈,破除堅硬的積塊,使人記憶力好。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茯苓可以增強人參的藥效。)

**說明:**人參吸取了大地清陽之氣,稟承了春天少陽之氣而生長。因此味道甘甜,性質微寒而無毒,氣味平和,沒有特別濃厚或淡薄,升散的功效大於下降。有醫家認為,人參氣味都比較薄弱,屬於向上浮動,是陽氣中的陽氣。也有說人參是陽中帶有微陰,這可能是指它生長時具有真元之氣。《神農本草經》說人參微寒,《名醫別錄》說微溫,這兩種說法看似矛盾,其實是因為人參具有春天的屬性,春天既有寒冷也有溫暖。《神農本草經》直接描述了人參的本性,所以說是微寒。《名醫別錄》則兼顧了人參的功效,所以又說是微溫。既然都說“微”,說明寒不至於很寒,就接近溫;溫不至於很溫,就接近寒。因此,寒溫雖然有區別,但是都帶有“微”的性質,可以認為是一致的。從天來說,人參得到生發之氣;從地來說,人參得到清陽平和的精華。人參形狀像人形,上應天上的瑤光星,所以能夠使將要衰絕的陽氣恢復,迅速驅除虛邪之氣。它的功效在眾多草藥中屬於佼佼者,力量可以比得上丹藥。

人參的主要治療作用是補益五臟。五臟雖然有五個,但是從生氣的運行來說是一個整體。增補真氣就可以補益五臟。說人參能安定精神,穩定魂魄,平息驚悸,使心竅開通,增長智慧,是因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腎藏精與志,脾藏意與智。心腎虛弱就會精神不安。肝肺虛弱就會魂魄不穩定。驚悸是心脾二經的疾病。心脾虛弱就會出現驚悸。心脾之氣強盛,心竅就會通暢,能夠思考,智慧也會增加。邪氣之所以長期滯留而不散,是因為真氣虛弱,無力抵抗,所以就會久留不散。如果能夠得到補益,真元充足,邪氣自然就不能容留。就像君子當道,小人自然退避一樣。清陽之氣下陷,就會導致耳目不聰明。而且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見,陽氣生發,陰氣也會增長,因此人參能使眼睛明亮。真氣內虛,就會導致腸胃虛寒。氣血旺盛,陽氣恢復,腸胃就不會寒冷了。心腹脹痛,是因為心脾虛弱。心脾得到補益,疼痛自然會停止,這就是所謂按壓腹部感覺舒適的情況。所以醫書說,按壓感覺舒適的是虛證。按壓感覺不舒適的是實證,對於不可按壓的情況,不宜使用人參。胸脅氣逆脹滿,是氣不能歸於根本。得到補益,氣血充足就能歸於根本。脾胃都虛弱,食物就會停滯,邪氣也會侵入,所以會導致霍亂吐瀉。補助脾胃的元氣,這兩種症狀自然會消除。調理中焦,是因為脾主管中焦,脾得到補益,中焦自然會調理正常。消渴(糖尿病),是津液不足的症狀。氣血恢復,就會產生津液,津液充足,口渴自然會停止。疏通血脈,是因為血液不能自行運行,氣血強盛才能運行,所以可以疏通血脈。破除堅硬的積塊,是因為真氣不足就不能健運和磨動物質,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堅硬的積塊。就像磨盤沒有力量就不能轉動,不能轉動就會積累物質。脾主管消化,真陽之氣恢復,脾臟強盛就能消化,堅硬的積塊自然會被磨掉。使人記憶力好,是因為心主管記憶,脾主管思考,心脾二臟的精氣充足,就能思考,而且不會忘記。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是因為純陽之氣充盛,氣血積累,身體就會輕盈,五臟充實,自然可以延年益壽。這些都是關於人參補益根本的論述。

主要功效互相參照:

人參是補益五臟陽氣的重要藥物,是開胃氣的神品。

與大棗、白芍藥、龍眼肉、甘草、酸棗仁同用,可以補益脾陰。腎氣衰弱導致陽痿,用人參作為主要藥物,再加入鹿茸、肉蓯蓉、巴戟天、五味子、麥門冬、菟絲子、山茱萸、地黃、枸杞、杜仲、柏子仁等藥物,是扶助衰弱的重要方劑,還能使人有生育能力。與藿香、木瓜、橘紅同用,可以治療胃虛弱、嘔吐反胃。如果妊娠嘔吐,可以加入竹茹、枇杷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