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五 (10)
卷五 (10)
1. 蓬砂
味苦,辛,暖,無毒。消痰止嗽,破癥結喉痹,及焊金銀用。一名硼砂。
疏:,蓬砂出於西南番,採取煎淋而結。亦如硝石、硇砂之類。《本經》:味苦辛,氣暖無毒。然詳其用,味應有咸,氣亦微暖。色白而體輕,能解上焦胸膈肺分之痰熱。辛能散,苦能泄,咸能軟,故主消痰止嗽,喉痹,及破癥結也。寇宗奭云: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膈上痰熱。初覺便治,不能成喉痹也。兼能去口氣,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積塊瘀肉,陰㿉,骨哽,惡瘡,折傷,及口齒諸病。
主治參互
同龍腦香、人中白、青黛為末,傅口舌瘡效。《經驗方》:咽喉腫痛。破棺丹:用蓬砂、白梅等分,搗丸芡子大。每噙化一丸。《集玄方》:小兒陰㿉腫大不消,硼砂一分,水研塗之,大效。《直指方》:胬肉瘀突。南硼砂黃色者一錢,龍腦香少許,研末。燈草蘸點之。
簡誤
蓬砂其性參柔五金,去垢膩,克削為用,消散為能,宜攻有餘,難施不足。此暫用之藥,非久服之劑。
白話文:
蓬砂味苦辛,性溫,無毒。能化痰止咳,治療喉嚨腫痛、咽喉阻塞,以及熔煉金銀。也稱為硼砂。
蓬砂產於西南地區,採集後經過熬煮過濾而凝結,性質類似硝石和硇砂。《本經》記載其味苦辛,性溫無毒,但實際應用中,應當還有鹹味,溫性也較為平和。蓬砂色白質輕,能消除上焦(胸膈、肺部)的痰熱。辛味能散,苦味能瀉,鹹味能軟化,因此能化痰止咳,治療喉嚨腫痛及消除腫塊。寇宗奭說:含化蓬砂以滋潤咽喉,治療喉嚨腫痛和上焦痰熱,及早治療就能避免病情加重。蓬砂還能去除口臭,消除障礙和翳膜,治療噎膈反胃、積塊瘀血、陰部腫痛、骨哽、惡瘡、骨折以及口腔疾病。
蓬砂與龍腦香、人中白、青黛研末,可敷治口腔潰瘍。經驗方記載,可治療咽喉腫痛;破棺丹(蓬砂與白梅等分量製成藥丸)可含化治療咽喉腫痛。集玄方記載,硼砂可治療小兒陰部腫痛不消。直指方記載,可用黃色的硼砂與龍腦香治療胬肉(眼球結膜增生)。
蓬砂性質溫和,能去除污垢,具有消散的作用,適合治療實證(體內有餘),不適合治療虛證(體內不足)。蓬砂屬於應急之藥,不宜長期服用。
2. 鉛霜
冷,無毒。消痰,止驚悸,解酒毒,療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一名鉛白霜。用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
疏:,鉛霜乃鉛假汞氣交感,因醋以拔其英華所結。道家謂之神符白雪。其味甘酸,氣大寒,無毒。凡中風驚悸,未有不因痰熱所生。胸膈煩悶多渴,亦火熱炎灼所致。甘寒能除熱生津,則痰結消,驚悸平,風自愈也。其主解酒毒者,亦取其除熱生津之意耳。並治吐逆,鎮驚去怯,黑鬚發。
主治參互
諸方俱見鉛條下。《簡要濟眾》治室女月露滯澀,心煩恍惚。鉛白霜細研為散,每服一錢,地黃汁一合調下。《十全普救方》治鼻衄。鉛白霜為末,取新汲水,調服一字。
簡誤
鉛霜,墜痰去熱,定驚癇,止吐逆,皆有奇效。然其性極冷,非久服常用之物,病已即去之。胃弱脾虛腸滑者,不宜用。風寒咳嗽多痰者,並忌之。
白話文:
鉛霜性寒無毒,能化痰、止驚悸、解酒毒,並能治療胸膈煩悶、中風痰阻、口渴等症。它是用鉛和少量水銀混合煉製,放入醋瓮密封,經過長時間後生成的霜狀物質。
鉛霜是由鉛和水銀的氣息相互作用,再藉由醋的提煉而形成的精華。道家稱之為「神符白雪」。它味甘酸,性極寒,卻無毒。中風、驚悸大多是由於痰熱引起;胸膈煩悶口渴,也是火熱內盛所致。鉛霜的甘寒之性能清熱生津,使痰消、驚悸平息,中風自然痊癒。它能解酒毒,也是因為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此外,還能治療嘔吐、鎮驚安神、烏髮黑鬚。
鉛霜的具體應用方法,可參考其他相關藥方(詳見鉛條相關記載)。例如,《簡要濟眾》記載用鉛霜治療女子月經不調、心煩意亂;《十全普救方》記載用鉛霜治療鼻出血。
鉛霜能化痰降熱、鎮驚止癇、止嘔,療效顯著。但其性極寒,不宜長期服用或經常使用,病癒即停。胃弱、脾虛、腸滑者,以及風寒咳嗽、痰多者,皆不適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