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 (4)
卷十 (4)
1. 桔梗
味辛、苦,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喉咽痛,下蠱毒。
疏:,桔梗,《本經》:味辛,氣微溫。《別錄》加苦,云有小毒。神農、醫和、岐伯、雷公,咸曰:無毒,而復加甘。觀其所主諸病,應是辛苦甘平,微溫無毒。入手太陰、少陰,兼入足陽明胃經。味厚氣輕,陰中之陽,升也。傷寒邪結胸脅,則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則腹滿及腸鳴幽幽。辛散升發,苦泄,甘和,則邪解而氣和,諸證自退矣。其主驚恐悸氣者,心脾氣血不足則現此證,諸補心藥中藉其升上之力,以為舟楫勝載之用,此佐使之職也。《別錄》:利五臟腸胃,補氣血者,蓋指邪解則臟腑腸胃自和,和則血氣自生也。除寒熱風痹,溫中,療喉咽痛,下蠱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穀者,以其升載陽氣,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則脾中陽氣長浮而穀食自消矣。甄權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熱氣促者,升散熱邪之故也。《日華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癰排膿。潔古用以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者,入肺開發和解之功也。好古以其色白,故為肺部引經,與甘草同為舟楫之劑,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主治參互
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用桔梗、枳殼,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張仲景《傷寒論》,治傷寒實結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散邪,消穀破積也。又治肺癰唾膿,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溫瀉火,又能排膿血,補內漏也。其治少陰證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邪,甘平除熱,合而用之能調寒熱也。後人易名甘桔湯,通治咽喉、口舌諸病。
《南陽活人書》治傷寒腹脹,陰陽不和者,桔梗半夏湯主之。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姜五片,煎服。《簡要濟眾方》:治痰嗽喘急。桔梗一兩半,為末,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溫服。仲景《金匱玉函方》治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溫再服,朝暮吐膿血則瘥。《千金方》治喉痹毒氣,桔梗二兩,水三升,煮一升,頓服。
仲景《傷寒論》:少陰證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甘桔湯主之。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又可治口舌生瘡。《永類鈐方》治齒䘌腫痛,桔梗、薏苡仁等分,為末服。《經驗方》治骨槽風,牙齦腫痛者。桔梗為末,棗瓤和丸皂子大。綿裹咬之,仍以荊芥湯漱之。
《衛生易簡方》治牙疳臭爛,桔梗、茴香等分,燒研傅之。《普濟方》治鼻衄。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服。一方加生犀角屑。《古今錄驗方》治中蠱下血如雞肝,晝夜出血石余,四臟皆損,惟心未毀,或鼻破將死者。苦梗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下藥,以物拗口灌之,心中當煩,須臾自定,七日止。
當食豬肝肺以補之。一方加犀角等分。《聖惠方》治妊娠中惡,心腹疼痛。桔梗一兩,生薑三片,煎溫服。張文仲《備急方》,治小兒客忤死,不能言。桔梗燒研三錢,米湯服之,仍吞麝香豆許。
簡誤
桔梗之性屬陽而升,凡病氣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者勿用。凡攻補下焦藥中勿入。雷公云: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只是咬之腥澀不堪為異。
白話文:
桔梗
桔梗味辛、苦,性微溫,略帶小毒。主要治療胸脅疼痛如刀刺般劇烈,腹部脹滿腸鳴聲音低沉,驚恐導致心悸氣短等症狀。它能調理五臟六腑,補益氣血,消除寒熱、風濕痹痛,溫暖中焦、促進消化,治療咽喉疼痛,以及驅除蠱毒。
古籍記載中,桔梗味辛、氣微溫,兼具苦味,略帶小毒。但許多醫家認為它無毒,甚至帶有甘味。從其主治的疾病來看,應是辛、苦、甘三味兼具,性平微溫,無毒。桔梗走入肺經、心經,也入胃經。其味厚氣輕,屬陰中之陽,具有向上升提的作用。若因傷寒導致邪氣阻塞胸脅,則會疼痛如刀刺;邪氣在中焦,則會腹部脹滿,腸鳴低沉。桔梗辛味能散邪氣並向上升提,苦味能瀉下,甘味能調和,因此能使邪氣消除,氣血調和,諸症自然消退。它能治療驚恐心悸,是因為心脾氣血不足會導致此症,而桔梗的向上提升作用,能協助其他補心藥物發揮功效,起到輔助作用。它能調理五臟六腑、補益氣血,是因為邪氣消除後,臟腑自然調和,氣血自然生成。至於消除寒熱、風濕痹痛,溫暖中焦,治療咽喉疼痛,以及驅除蠱毒,都是因為桔梗具有散邪解毒、通利的作用。它能促進消化,是因為它能向上提升陽氣,使陽氣留在中焦而不下陷,這樣脾胃的陽氣就能充足,穀物自然就能消化。古籍記載,桔梗還能治療下痢和肺熱氣促,這是因為它能向上疏散熱邪。此外,它還能驅邪避瘟,治療肺癰,排出膿液,以及治療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喉,疏通胸膈滯氣,治療鼻塞等。因其色白,故能引導藥物進入肺經,與甘草同為輔助藥物,使其他藥物不會下沉。
不同醫家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桔梗治療各種疾病,例如治療胸中痞滿(不痛)、傷寒實結胸、肺癰、咽喉腫痛、腹脹、痰嗽喘急、咳嗽胸滿、喉痹、齒齦腫痛、骨槽風、牙疳、鼻出血、中蠱、妊娠中惡、小兒客忤等。 其使用方法和配伍也各有不同,主要取其升散、清熱、解毒、利氣等功效。
桔梗性屬陽而升,凡是氣逆上升、不得下降,以及邪氣在下焦的病症,都應避免使用。也不宜與攻補下焦的藥物一起使用。需注意辨別真偽,避免誤用。
2. 草蒿
味苦,寒,無毒。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蝨,留熱在骨節間,明目,一名青蒿。
疏:,草蒿,青蒿也。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故其味苦,其氣寒而芬芳,其性無毒。疥瘙痂癢惡瘡,皆由於血熱所致。留熱在骨節間者,是熱伏於陰分也。肝胃無熱則目明。苦能泄熱,苦能殺蟲,寒能退熱,熱去則血分平和,陰氣日長,前證自除,故悉主之也。諸苦寒藥多與胃氣不宜,惟青蒿之氣芬芳可人,香氣先入脾,故獨宜於血虛有熱之人,以其不犯胃氣故爾。是以蓐勞虛熱,非此不除矣。
主治參互
青蒿得鱉甲、地黃、牛膝、枸杞、麥門冬、五味子,除一切產後虛熱,寒熱淹延不解。亦治一切虛勞寒熱,陰虛五心煩熱,腎水真陰不足,以致骨蒸勞熱,此為要藥。陶隱居謂其生挼傅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以帛裹之。陳藏器謂其主鬼氣屍疰伏留,婦人血氣腹內滿,及冷熱久痢。
秋冬用子,春夏用苗。日華子謂其能補中益氣,輕身補勞,駐顏色,長毛髮,發黑不老,心痛熱黃,生搗汁服。《百一方》治蜂螫人。嚼青蒿傅瘡上,即瘥。《斗門方》治男婦勞瘦,用青蒿細銼,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取一升半,去滓,入器中煎成膏,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及臨臥,溫酒吞二十丸。
《靈苑方》治虛勞寒熱,肢體倦疼,不拘男婦。八九月青蒿成實時採之,去枝梗,以童便浸三日,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烏梅一個,煎湯服。崔元亮《海上方》治骨蒸鬼氣。用童便五大斗,澄清,青蒿五斗,八九月採,帶子者最好,細銼相和,納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大斗,去滓,溉釜令淨,再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入豬膽一枚,同煎一大斗半,去火待冷,以磁器盛之。每欲服時,取甘草二三兩,炙熟為末,以煎和搗千杵為丸。
空腹粥飲下二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止。《十便良方》治骨蒸煩熱。用青蒿一握,豬膽汁一枚,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炒,以童溺一大盞,煎五分,空心溫服。《聖濟總錄》治虛勞盜汗,煩熱口乾,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沙參末,麥冬末各一兩,同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後米飲服二十丸,名青蒿煎。《肘後方》治瘧疾寒熱。
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搗汁服之。《仁存方》治溫瘧痰盛,但熱不寒。用青蒿二兩,童便浸焙,黃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衛生易簡方》治鼻衄。青蒿搗汁服之,並塞鼻中,極驗。《永類鈐方》治酒痔便血。青蒿用葉不用莖,用莖不用葉,為末。血從糞前冷水調,糞後溫酒調服。
《濟急方》治牙齒腫痛。青蒿一握,煎漱之。《聖惠方》治耳中出膿。青蒿為末,綿裹納耳中。
簡誤
產後氣虛,內寒作瀉,及飲食停滯泄瀉者,勿用。凡產後脾胃薄弱,忌與當歸、地黃同用。
白話文:
草蒿
草蒿味苦、性寒,無毒。主治疥瘡、瘙癢、惡瘡,能殺蝨子,治療留存在骨節之間的熱邪,以及明目。又名青蒿。
青蒿,也就是草蒿,吸收天地間芬芳的氣息而生長,所以它味苦、性寒卻芳香,且無毒。疥瘡、瘙癢、惡瘡,都是因為血熱所引起;熱邪停留在骨節之間,是指熱邪潛伏在陰分(身體陰寒部位)。肝胃沒有熱邪,眼睛就會明亮。苦味能泄熱,又能殺蟲;寒性能退熱。熱邪去除,血分就會平和,陰氣就會增長,上述症狀自然會消失,所以青蒿能治療這些疾病。許多苦寒的藥物多與胃氣不相宜,但青蒿氣味芬芳怡人,香氣先入脾經,所以特別適合血虛有熱的人,因為它不會傷及胃氣。因此,產後虛熱,非青蒿不可治療。
青蒿與鱉甲、地黃、牛膝、枸杞、麥門冬、五味子等藥材搭配,能治療一切產後虛熱以及久治不愈的寒熱症。也能治療一切虛勞導致的寒熱、陰虛導致的五心煩熱、腎水真陰不足引起的骨蒸勞熱,青蒿是治療這些疾病的重要藥物。陶弘景說,鮮草搗碎敷在金瘡上,能止血;敷在傷口上,能止痛,用布包紮即可。陳藏器說,它能治療鬼氣、屍疰等邪氣留滯體內,以及婦女血氣阻滯腹脹,和久治不愈的冷熱痢疾。
秋冬季節使用青蒿的果實,春夏季節使用青蒿的嫩苗。日華子(指《日華子本草》)記載,青蒿能補益中氣,益氣健脾,輕身健體,消除疲勞,駐顏美容,使毛髮烏黑亮澤,延年益壽,還能治療心痛、黃疸。鮮草搗汁服用。《百一選方》記載,用青蒿嚼碎敷在蜂螫處,就能痊癒。《斗門方》記載,治療男女勞瘦,用青蒿切碎,加水三升、童尿五升同煎,煎至一升半,去渣,再煎成膏,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和睡前,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靈苑方》記載,治療虛勞導致的寒熱、肢體倦怠疼痛,不分男女。八九月青蒿結果時採收,去除枝梗,用童尿浸泡三天,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與一個烏梅一起煎湯服用。《崔元亮海上方》記載,治療骨蒸、鬼氣。用童尿五大斗澄清,青蒿五斗(八九月採收,帶果實者最佳),切碎混合,放入大鍋中,用猛火煎至三大斗,去渣,清洗鍋具,再用小火煎至二大斗,加入一個豬膽,同煎至一大斗半,離火放涼,用瓷器盛裝。每次服用前,取炙甘草二三兩研磨成粉,與藥液混合,搗成一千杵的藥丸。空腹用粥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十便良方》記載,治療骨蒸煩熱。用青蒿一把,豬膽汁一個,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炒制),童尿一大盞,煎至五分,空腹溫服。《聖濟總錄》記載,治療虛勞盜汗、煩熱口乾。用青蒿一斤,取汁熬成膏,加入沙參末、麥冬末各一兩,同熬成可製成藥丸的狀態,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米湯送服二十丸,名為青蒿煎。《肘後方》記載,治療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水二升,搗汁服用。《仁存方》記載,治療溫瘧痰盛,只有發熱沒有發冷。用青蒿二兩,用童尿浸泡後烘乾,朱砂半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送服。《衛生易簡方》記載,治療鼻出血。用青蒿搗汁服用,並塞入鼻中,效果極佳。《永類鈐方》記載,治療酒痔便血。用青蒿的葉(不用莖)或莖(不用葉),研磨成粉,便血從糞便前排出者用冷水調服,從糞便後排出者用溫酒調服。
《濟急方》記載,治療牙齒腫痛。用青蒿一把煎水漱口。《聖惠方》記載,治療耳中流膿。用青蒿研磨成粉,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
產後氣虛、內寒腹瀉,以及飲食停滯引起的腹瀉者,禁用。產後脾胃虛弱者,忌與當歸、地黃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