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 (4)
卷十 (4)
1. 桔梗
味辛、苦,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喉咽痛,下蠱毒。
疏:,桔梗,《本經》:味辛,氣微溫。《別錄》加苦,云有小毒。神農、醫和、岐伯、雷公,咸曰:無毒,而復加甘。觀其所主諸病,應是辛苦甘平,微溫無毒。入手太陰、少陰,兼入足陽明胃經。味厚氣輕,陰中之陽,升也。傷寒邪結胸脅,則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則腹滿及腸鳴幽幽。辛散升發,苦泄,甘和,則邪解而氣和,諸證自退矣。其主驚恐悸氣者,心脾氣血不足則現此證,諸補心藥中藉其升上之力,以為舟楫勝載之用,此佐使之職也。《別錄》:利五臟腸胃,補氣血者,蓋指邪解則臟腑腸胃自和,和則血氣自生也。除寒熱風痹,溫中,療喉咽痛,下蠱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穀者,以其升載陽氣,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則脾中陽氣長浮而穀食自消矣。甄權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熱氣促者,升散熱邪之故也。《日華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癰排膿。潔古用以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者,入肺開發和解之功也。好古以其色白,故為肺部引經,與甘草同為舟楫之劑,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白話文:
【性質】此藥味辛、苦,微溫,帶有微小毒性。主要功效包括:胸脅疼痛如刀割、腹部滿脹、腸鳴聲沈悶、驚恐悸動、能調理五臟腸胃、補充血氣、祛除寒熱、風濕痹症、溫暖中焦、消化食糧、治療喉嚨咽喉疼痛、排除蟲毒。
【注釋】桔梗,《本經》記載其味辛,氣微溫。《別錄》則增加了苦味,並提到有微小毒性。神農、醫和、岐伯、雷公等古代醫學家認為,桔梗無毒,且有甘甜之味。綜合其主治諸症,推測桔梗的性質應為辛苦甘平,微溫無毒。其作用可進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以及足陽明胃經。
桔梗味厚氣輕,屬陰中之陽,具有升舉的特性。在傷寒時,邪氣凝結於胸脅,會引起疼痛如刀割;邪氣在中焦時,會導致腹部滿脹、腸鳴聲沈悶。桔梗的辛味能疏散邪氣,升舉氣息,苦味能瀉下,甘味能調和,能幫助解除邪氣,恢復氣息的平和,各種症狀自然退去。對於驚恐悸動等症狀,通常是心脾氣血不足所致,使用桔梗等補心藥,可以藉助其升舉的力量,作為載藥的工具,這是輔助藥物的職責。《別錄》中提到其能調理五臟腸胃、補充血氣,指的是邪氣解除後,臟腑腸胃自然調和,調和後,血氣自然生長。桔梗能除寒熱、風濕、風痹,溫暖中焦,治療喉嚨咽喉疼痛,排除蟲毒,都是散除邪氣、解毒通暢的功效。能消化食糧,因為其能升舉陽氣,使陽氣在中焦不至下陷,脾中的陽氣長浮,食糧自然得以消化。甄權使用桔梗來治療下痢和消除肺熱、呼吸急促,是因其能疏散熱邪的作用。《日華子》使用桔梗來排除邪氣、避開瘟疫,治療肺癰、排泄膿液。潔古使用桔梗來疏通竅道、清除肺部風熱,清涼利頭目咽喉,胸膈阻塞及疼痛,消除鼻塞,其作用在於肺部的開發和解毒。好古因桔梗顏色為白色,認為其為肺部的引導經絡,與甘草共同作為載藥的工具,其他藥物只要有此一味,就不會下沈。
主治參互
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用桔梗、枳殼,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張仲景《傷寒論》,治傷寒實結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散邪,消穀破積也。又治肺癰唾膿,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溫瀉火,又能排膿血,補內漏也。其治少陰證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邪,甘平除熱,合而用之能調寒熱也。後人易名甘桔湯,通治咽喉、口舌諸病。
《南陽活人書》治傷寒腹脹,陰陽不和者,桔梗半夏湯主之。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姜五片,煎服。《簡要濟眾方》:治痰嗽喘急。桔梗一兩半,為末,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溫服。仲景《金匱玉函方》治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溫再服,朝暮吐膿血則瘥。《千金方》治喉痹毒氣,桔梗二兩,水三升,煮一升,頓服。
白話文:
【主治參互】
朱肱《活人書》中提到,對於胸中出現脹滿但不感到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桔梗與枳殼,這是因為桔梗與枳殼能夠疏通肺部,幫助膈下的氣流通暢。張仲景《傷寒論》則指出,對於傷寒導致的實結胸症狀,可以使用桔梗、貝母與巴豆,這三種藥物能夠溫暖中焦,排除邪氣,消解食積。此外,對於肺癰(肺部感染)導致的咳出膿液,也可以使用桔梗與甘草,這兩味藥物的苦辛性質可以清肺,甘溫性質可以降火,同時還具有排膿血、補內漏的作用。對於少陰證(中醫經絡理論的一個部分)中二三日後出現的咽痛,同樣可以使用桔梗與甘草,其苦辛性質可以疏散邪氣,甘平性質可以清除熱氣,合用後可以調節寒熱。
後人將上述治療方案改名為「甘桔湯」,這是一種通用的藥方,可以治療咽喉、口腔等部位的各種疾病。
《南陽活人書》中提到,對於傷寒導致的腹脹,並且伴有陰陽不和的情況,可以使用「桔梗半夏湯」進行治療。該湯方由桔梗、半夏、陳皮組成,各取三錢,加上五片薑片一起煎煮後服用。
《簡要濟眾方》指出,對於痰多咳嗽、喘息急促的情況,可以將桔梗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尿半升煎煮至四合,然後去渣溫服。
張仲景《金匱玉函方》中提到,對於肺癰(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胸滿、發冷、脈搏快速、咽乾不渴、時常咳出混有腥臭味道的黏膿,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咳出像粳米粥一樣的膿液,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三升水煮至一升,分兩次溫服,如果在服藥後早晨與傍晚都咳出膿血,則表示病情得到改善。
《千金方》中提到,對於喉部的炎症或毒素侵襲所導致的喉痹,可以使用桔梗二兩,加三升水煮至一升,一次性服用完畢。
仲景《傷寒論》:少陰證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甘桔湯主之。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又可治口舌生瘡。《永類鈐方》治齒䘌腫痛,桔梗、薏苡仁等分,為末服。《經驗方》治骨槽風,牙齦腫痛者。桔梗為末,棗瓤和丸皂子大。綿裹咬之,仍以荊芥湯漱之。
《衛生易簡方》治牙疳臭爛,桔梗、茴香等分,燒研傅之。《普濟方》治鼻衄。桔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服。一方加生犀角屑。《古今錄驗方》治中蠱下血如雞肝,晝夜出血石余,四臟皆損,惟心未毀,或鼻破將死者。苦梗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下藥,以物拗口灌之,心中當煩,須臾自定,七日止。
白話文:
張仲景的《傷寒論》指出:少陰證出現二至三天,如果出現咽喉疼痛的情況,可以服用「甘草湯」。若症狀沒有好轉,則改用甘桔湯進行治療。甘草湯的配方是:甘草兩兩,桔梗一兩,加三升水煮沸後,得到的濃縮液分成兩次服用。這款湯還能用於治療口腔潰瘍。
《永類鈞方》中提到,對於牙齒腫痛的問題,可以使用桔梗與薏苡仁等量混合,研磨成粉後服用。《經驗方》針對骨槽風,牙齦腫痛的症狀,建議使用桔梗研磨成粉,再與棗核調和成大小如皁子的丸狀,含在口中並用荊芥湯漱口。
《衛生易簡方》對待牙齦腐爛且有惡臭的問題,建議使用桔梗與茴香等量,研磨後敷在患處。《普濟方》針對鼻出血的症狀,建議將桔梗研磨成粉,加入半茶匙的水服用,每天四次。另外有一種配方中添加了生犀角粉。《古今錄驗方》對待中毒導致出血如雞肝,每日出血數十塊,四個器官均受損,僅心臟未受到破壞,或鼻子破裂瀕臨死亡的危急情況,建議使用桔梗研磨成粉,加入酒中服用半茶匙,每天三次。若無法吞服藥物,可以用工具強行灌入,患者會感到心中煩躁,但不久就會平復,七天後症狀停止。
當食豬肝肺以補之。一方加犀角等分。《聖惠方》治妊娠中惡,心腹疼痛。桔梗一兩,生薑三片,煎溫服。張文仲《備急方》,治小兒客忤死,不能言。桔梗燒研三錢,米湯服之,仍吞麝香豆許。
簡誤
桔梗之性屬陽而升,凡病氣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者勿用。凡攻補下焦藥中勿入。雷公云: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只是咬之腥澀不堪為異。
白話文:
在補充身體時,可以食用豬肝來滋養肺部。有一個配方是將豬肝與等量的犀角混合使用。《聖惠方》提到,對於懷孕期間感到不適,出現心腹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桔梗一兩和生薑三片,加水煮沸後溫服。
張文仲的《備急方》中提到,對於小孩突然發病失去意識的情況,可以使用桔梗燒成粉末,並加入三錢,再用米湯調服,同時讓小孩吞下微量的麝香(約如豆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桔梗的性質屬陽且有上升的特性,對於病態氣體上昇、無法下降,或者邪氣在下焦的情況,應該避免使用。在使用攻補下焦的藥物時,桔梗也應當避免加入。雷公曾提醒,使用桔梗時要注意區分其與外表相似但口感腥澀的木梗。
2. 草蒿
味苦,寒,無毒。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蝨,留熱在骨節間,明目,一名青蒿。
疏:,草蒿,青蒿也。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故其味苦,其氣寒而芬芳,其性無毒。疥瘙痂癢惡瘡,皆由於血熱所致。留熱在骨節間者,是熱伏於陰分也。肝胃無熱則目明。苦能泄熱,苦能殺蟲,寒能退熱,熱去則血分平和,陰氣日長,前證自除,故悉主之也。諸苦寒藥多與胃氣不宜,惟青蒿之氣芬芳可人,香氣先入脾,故獨宜於血虛有熱之人,以其不犯胃氣故爾。是以蓐勞虛熱,非此不除矣。
主治參互
青蒿得鱉甲、地黃、牛膝、枸杞、麥門冬、五味子,除一切產後虛熱,寒熱淹延不解。亦治一切虛勞寒熱,陰虛五心煩熱,腎水真陰不足,以致骨蒸勞熱,此為要藥。陶隱居謂其生挼傅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以帛裹之。陳藏器謂其主鬼氣屍疰伏留,婦人血氣腹內滿,及冷熱久痢。
白話文:
【性質】味苦,性寒,無毒害。主要用於治療疥癬、皮膚結痂、奇癢、惡性潰瘍,並能殺死蝨子,長期積熱於骨節間,有明目的功效。另一個名稱為「青蒿」。
【解說】青蒿,一種草本植物,它從天地中吸收芬芳與濃烈之氣生成,因此味道苦澀,氣息寒冷且帶有芳香,性質上無毒。疥癬、皮膚結痂、奇癢、惡性潰瘍等症狀,通常是由血液過熱引起。長期積熱於骨節間,表示熱力深藏於陰部。肝臟和胃部沒有熱毒的情況下,眼睛就能保持明亮。苦味能夠排除熱毒,苦味能夠殺滅蟲子,寒性可以退熱,熱氣消散後,血液循環變得平和,陰氣逐漸增長,先前的症狀自然得到改善,因此這種藥物對這些症狀都有療效。許多苦寒性的藥物大多與胃部功能不相容,唯有青蒿的芳香氣息讓人感到舒適,香氣首先進入脾臟,所以特別適合血液虛弱有熱的人使用,因為這種藥物不會乾擾到胃部的正常功能。因此,對於褥勞和虛熱等病症,非這種藥物不能治癒。
【使用方法】
青蒿與鱉甲、地黃、牛膝、枸杞、麥門冬、五味子等藥物結合,能消除所有產後的虛熱、寒熱症狀持續不退。也能治療所有虛勞和寒熱,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腎水真陰不足導致的骨蒸勞熱。這種藥物是關鍵藥物之一。陶隱居認為生青蒿揉搓敷於金瘡,能大大減少出血;生長的肉,能緩解疼痛,用布包裹著使用。陳藏器認為青蒿能治鬼邪、屍癥、伏留病,以及婦人因血氣問題引起的腹內滿脹,以及冷熱引起的久痢。
秋冬用子,春夏用苗。日華子謂其能補中益氣,輕身補勞,駐顏色,長毛髮,發黑不老,心痛熱黃,生搗汁服。《百一方》治蜂螫人。嚼青蒿傅瘡上,即瘥。《斗門方》治男婦勞瘦,用青蒿細銼,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取一升半,去滓,入器中煎成膏,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及臨臥,溫酒吞二十丸。
《靈苑方》治虛勞寒熱,肢體倦疼,不拘男婦。八九月青蒿成實時採之,去枝梗,以童便浸三日,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烏梅一個,煎湯服。崔元亮《海上方》治骨蒸鬼氣。用童便五大斗,澄清,青蒿五斗,八九月採,帶子者最好,細銼相和,納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大斗,去滓,溉釜令淨,再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入豬膽一枚,同煎一大斗半,去火待冷,以磁器盛之。每欲服時,取甘草二三兩,炙熟為末,以煎和搗千杵為丸。
白話文:
秋冬使用子實,春夏使用嫩苗。日華子稱它能補充中氣,增強體力,使人輕盈,防止勞累,延緩衰老,改善面色,促進毛髮生長,使頭髮變黑且不易老化,對於心痛、熱病、黃疸有療效,可以生吃後榨汁服用。《百一方》中有治療蜜蜂蜇傷的方法。將青蒿咀嚼後敷於傷口上,即可痊癒。《鬥門方》中有一個治療男女因勞累而導致消瘦的方子,使用青蒿細碎切片,用水三升、童子尿五升一起煎煮,取得一升半,去除渣滓後放入容器中繼續煎煮至成膏狀,做成如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天在空腹時或睡前,用溫酒吞下二十顆。
《靈苑方》有一個治療虛弱、寒熱、四肢疲倦疼痛的方子,不論男女都可以使用。在八九月份青蒿結果實時採集,去除枝葉,用童子尿浸泡三天,晾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加上一個烏梅,用水煎服。崔元亮的《海上方》治療骨蒸和鬼氣的症狀。使用五斗童子尿,澄清後加入五斗青蒿,在八九月採集,含有種子的最好,細碎切片與童子尿混合,放入大鍋中,用大火煎煮至三大鬥,去除渣滓後再次用小火煎煮至二大鬥,加入一個豬膽,一同煎煮到一大鬥半,熄火等待冷卻,然後用瓷器裝存。每次想要服用時,取甘草二三兩,烤熟後研磨成粉末,與煎煮後的藥物混合並擊打千次製成丸子。
空腹粥飲下二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止。《十便良方》治骨蒸煩熱。用青蒿一握,豬膽汁一枚,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炒,以童溺一大盞,煎五分,空心溫服。《聖濟總錄》治虛勞盜汗,煩熱口乾,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沙參末,麥冬末各一兩,同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後米飲服二十丸,名青蒿煎。《肘後方》治瘧疾寒熱。
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搗汁服之。《仁存方》治溫瘧痰盛,但熱不寒。用青蒿二兩,童便浸焙,黃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衛生易簡方》治鼻衄。青蒿搗汁服之,並塞鼻中,極驗。《永類鈐方》治酒痔便血。青蒿用葉不用莖,用莖不用葉,為末。血從糞前冷水調,糞後溫酒調服。
白話文:
空腹時吃二十顆藥丸,然後逐漸增加到三十顆為止。這方法出自《十便良方》,用於治療骨蒸熱症。做法是取青蒿一把,加上一顆豬膽汁,四十個杏仁去皮尖後炒過,再加入童年的尿液一大杯,一起煮至剩五分量,於清晨空腹時溫熱服用。
《聖濟總錄》提供了一個治療虛弱勞累、盜汗、煩熱和口乾的方法。此法使用青蒿一斤,提取其汁液熬成膏狀,加入一兩份的沙參粉和麥冬粉,混合後做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子,每餐後用米湯服用二十顆,稱為「青蒿煎」。
《肘後方》則介紹了治療瘧疾寒熱的療法。方法是取一把青蒿,加兩升水,打成汁後服用。
《仁存方》有一個治療溫熱型瘧疾且痰多,只有熱無寒的方子。方法是取二兩青蒿,用童年的尿液浸泡後烘焙,加入半兩的黃丹,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調服。
《衛生易簡方》提供了一個治療鼻出血的方法。方法是取青蒿打成汁後服用,同時塗抹在鼻子裡,效果顯著。
《永類鈷方》則介紹了治療酒後痔瘡出血的療法。使用的是青蒿的葉子而非莖,並將其研磨成粉末。出血時,先用冷水調和粉末,待糞便排出後,再用溫酒調和服用。
《濟急方》治牙齒腫痛。青蒿一握,煎漱之。《聖惠方》治耳中出膿。青蒿為末,綿裹納耳中。
簡誤
產後氣虛,內寒作瀉,及飲食停滯泄瀉者,勿用。凡產後脾胃薄弱,忌與當歸、地黃同用。
白話文:
《濟急方》治療牙齒腫痛。取一握青蒿,加水煎煮後含漱之。《聖惠方》治療耳中流出膿液。將青蒿研磨成粉末,用綿花包裹後塞入耳中。
簡單錯誤
產後因氣血虛弱,內寒導致腹瀉,或是飲食積滯引發腹瀉的人,不宜使用。一般來說,產後脾胃功能較弱,應避免與當歸、地黃一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