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 (2)
卷十 (2)
1. 半夏
味辛,平,生微寒,熱溫,有毒。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咽喉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鱉甲。反烏頭。忌羊血、海藻、飴糖。)
白話文:
【性味】辛,平,微寒,熱性溫和,具有毒性。 【功效】主治病症包括傷寒引起的寒熱症狀、心下堅硬、下氣、咽喉腫痛、頭暈、胸脹咳逆、腸鳴聲、止汗、消除心腹及胸膈間痰熱積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胸脹不舒(堅痞)、時節性疾病引發的嘔吐逆流、消除癰腫、能導致墮胎、對萎靡不振的身體有治療作用,並可美化臉色。 【應用方式】生品服用後可能引發嘔吐,熟品則會引發下痢。使用時若以湯水浸泡,可使藥效更充分地發揮。 【配伍】與射乾同用效果更佳;但應避免與皁莢同用。 【禁忌】忌與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鱉甲一同使用;烏頭爲相剋之物。同時,應避免與羊血、海藻、飴糖一同食用。
疏:,半夏得土金之氣,兼得乎天之燥氣,故其味辛平苦溫,火金相搏,則辛而有毒。潔古謂味辛苦,性溫,氣味俱薄,沉而降。好古謂其辛厚苦輕,陽中陰也。入足太陰、陽明、少陽,亦入手少陰經。柴胡為之使。辛溫善散,故主傷寒邪在表裡之間,往來寒熱。苦善下泄,邪在胸中則心下堅,胸脹咳逆;邪在上焦則頭眩;邪在少陰則咽喉腫痛。《別錄》亦謂其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逆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亦皆邪在上焦胸中之所致,故悉主之也。中焦者,足太陰之所治也。有濕有熱,清濁不分則腸鳴,濕熱勝則自汗,入足太陰故並主之。辛能散結,故消癰腫。脾家濕熱則面色痿黃,實脾分水燥濕,則前證俱除,面目因而滑澤矣。辛溫有毒,故墮胎也。
白話文:
【疏】:半夏獲得大地與金屬的氣息,同時還吸收了天界的燥氣,因此它的味道是辛辣平和、苦味溫暖。金屬與火的相互作用,使得它帶有毒性。潔古認為半夏的味道是辛苦,性質溫暖,其味道與氣息都較輕微,具有下沈且向下運動的特性。好古則指出半夏的辛味濃厚而苦味輕微,是陽性中帶著陰性的特徵。它進入了足太陰、陽明、少陽以及手少陰經絡。柴胡是它的引導藥物。半夏具有散寒解表的特性,因此對於傷寒病,尤其是在表裡之間的症狀,可以引發寒熱交替的反應。苦味有往下通洩的作用,當邪氣在胸中時,會導致心下堅硬、胸部脹滿、咳嗽和逆氣;當邪氣在上焦時,會引起頭暈;當邪氣在少陰時,則會導致咽喉腫痛。《別錄》提到半夏能夠消除心腹、胸膈的痰熱積結、咳嗽上氣、心下緊繃、腹部硬塊、時節性嘔吐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邪氣集中在上焦胸中,所以半夏可以全面治療這些症狀。中焦是指足太陰的範圍,有濕氣和熱氣混雜,清與濁不能分開,就會導致腸鳴。如果濕熱佔優勢,就會出現自汗的情況。由於它進入了足太陰的範疇,因此它也可以治療這些情況。辛味能夠散開結塊,所以對於癰腫有消散的作用。脾臟的濕熱會導致面色蒼白而黃膩,通過調理脾臟,分清濕氣、燥化濕熱,所有之前的症狀都會得到改善,面部也因此變得光潤有澤。半夏的辛味溫暖但有毒性,因此會導致胎兒流產。
主治參互
張仲景《傷寒論》:小結胸痛,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而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半夏半升,黃連一兩,栝樓實大者一個,水六升,先煮栝樓至三升,去滓,納二味,煮取二升,分三服。又:治少陰咽痛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半夏七枚打碎,雞子一枚,頭開一竅,去黃,納苦酒令小滿,入半夏在內,以環子坐於炭火上,煎三沸,去滓,置杯中,時時咽之,極驗。未瘥更作。
白話文:
【主治參互】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
-
若有小結胸痛症狀,疼痛位置位於心下(胸部),按壓時會感到疼痛,且脈象浮滑,應使用「小陷胸湯」來治療。配方為:半夏半升、黃連一兩、栝樓實一個(大個)。先用水六升來煮栝樓,煮至剩三升後,去掉殘渣,再加入其他兩味成分,繼續煮至剩二升,分為三次服用。
-
另外,對於少陰病引起的咽喉疼痛、生瘡、發音困難、聲音無法發出的症狀,可以使用「苦酒湯」來治療。配方為:半夏七枚(打碎)、雞子一枚(開一小孔,去除蛋黃,放入苦酒,讓其充滿一半,再放入半夏),用環子放在炭火上,煎煮三次,去掉殘渣,放置在杯子中,隨時都可以喝下,效果極佳。若症狀仍未改善,可再次進行治療。
《雞頭》治支飲作嘔,嘔家本渴,不渴者,心下有支飲也。或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下憒憒,並宜小半夏湯。用半夏泡七次,一升,生薑半升,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溫服。又:治嘔、噦、眩、悸,谷不得下。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切,以水七升,煎一升半,分溫服之。
又:心下悸忪,半夏麻黃丸。半夏、麻黃等分,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日三。又:嘔吐反胃,大半夏湯。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和,揚之一百二十遍,煮取三升半,溫服一升,日再服。亦治膈間支飲。又:張仲景方。治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者。
白話文:
《雞頭》這藥方用於治療支飲引起的嘔吐症狀,如果嘔吐者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沒有口渴感,則可能在心下部位存在著支飲(一種積存於體內的不正常水分)。若出現類似喘息但實際上並未喘息、類似嘔吐但實際上並未嘔吐、類似噦氣但實際上並未噦氣、心下部位感到脹滿不適的症狀,都適合使用「小半夏湯」來治療。這個湯方主要由半夏浸泡七次後,加入一升水、半升生薑,一起煮沸後得到一升五合的湯汁,分成數份溫服。
另外,對於嘔吐、噦氣、眩暈、心悸,且食物難以下嚥的情況,可以使用「茯苓湯」來進行治療。此湯方由半升半夏、半斤生薑,加上三兩切片的茯苓,用水七升煮至一升半,分成數份溫服。
再者,對於心下部位感到悸動不安的症狀,可以使用「半夏麻黃丸」來進行治療。這個丸劑由半夏與麻黃等量製成,研磨後用蜂蜜調和,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顆,每日三次。
對於嘔吐及反胃的症狀,可以使用「大半夏湯」來進行治療。此湯方由三升半夏、三兩人參,加上一升蜂蜜與一斗二升水混合,攪拌一百二十次後,煮至三升半,分成數份溫服。同時,此湯方也適用於治療膈間支飲(即胸腔積液)的症狀。
最後,根據張仲景的方子,對於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但無法清除體內熱毒的情況,可以使用特定的藥方進行治療。
用半夏半斤,生薑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溫再服。有一人氣結而死,心下暖,以此少許入口,其人遂活。潔古《活法機要》方:風痰頭暈,嘔逆目眩,面青黃色,脈弦者。水煮金花丸。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為末,水和成餅,水煮浮起漉出,搗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極效。
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又:治風痰喘逆,兀兀欲吐,眩暈欲倒。半夏一兩,雄黃三錢,為末,薑汁浸,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已吐者加檳榔。又:治濕痰咳嗽,面黃體重嗜臥,兼食不消,脈緩者,白朮丸:用半夏、南星各一兩,白朮一兩半,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
使用半夏半斤,生薑半斤,加水七升,煮至剩餘一升五合,分兩次溫熱服用。若有人因氣結而死亡,只要在口中含一小部分藥物,那人便能復活。這是潔古《活法機要》中的方子,用於治療風痰頭暈、嘔吐、眼睛眩暈、面色青黃、脈象弦直等症狀。
-
本方也適用於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症狀。若遇風痰喘逆、想吐、眩暈欲倒的情況,可使用本方。配方為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餅,再用水煮至浮起後撈出,然後搗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
此方也能治療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症狀。若遇到風痰喘逆、想吐、眩暈欲倒的情況,可以使用本方。配方為生半夏一兩、雄黃三錢,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蒸餅後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
另外,對於濕痰咳嗽、面色青黃、體重嗜臥、食量不佳、脈象緩慢等症狀,可以使用白朮丸。配方為半夏、南星各一兩,白朮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薄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如果已經嘔吐,可以加用檳榔。
又:治氣痰咳嗽,面白氣促,灑淅惡寒,愁憂不樂,脈澀者,玉粉丸。用半夏、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和劑局方》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氣短噁心,飲食不下,或吐痰水。茯苓半夏湯。用半夏泡五兩,茯苓三兩,每服四錢,姜七片,水一盅半,煎七分,甚捷徑。
又:搜風化痰,安神定志,利頭目。辰砂化痰丸。用半夏曲三兩,天南星炮一兩,辰砂、枯礬各半兩,為末,薑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又:治風痰喘急。千緡湯。用半夏湯洗七個,甘草炙、皂莢炒各寸許,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又:治停痰冷飲嘔逆。
白話文:
又:對於治療氣痰引致的咳嗽,面色蒼白且呼吸困難,感到發冷、發抖、不樂,脈搏細弱的情況,可以使用玉粉丸。配方包括半夏和南星各一份(一兩),官桂半份(半兩),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麵糊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個丸子,用薑湯送服。
《和劑局方》中提到,對於痰液積聚、飲食難以消化,胸部有滿脹感,呼吸短促,想嘔吐,或者出現痰液的情況,可以使用茯苓半夏湯。配方是半夏五份(五兩),茯苓三份(三兩),每次服用四錢(約14克),加上薑片七片,用水煮至剩餘一半,效果迅速。
又:對於風痰引起的急劇喘息,可以使用千緡湯。配方是先用半夏湯洗七個半夏,再加入炙甘草和炒過的皁莢各一小段(約一寸),薑片三片,加水一碗,煮至剩餘七分,溫熱服用。此方對治療風痰喘息非常有效。
又:對於痰液積聚引起的冷飲嘔逆,可以使用辰砂化痰丸。配方包括半夏曲三份(三兩),天南星炮製一份(一兩),辰砂和枯礬各半份(半兩),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打成糊狀,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個丸子,飯後用薑湯送服。
橘皮半夏湯:用半夏水煮熟,陳橘皮各半兩,每服四錢,生薑七片,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又:治胃寒噦逆,停痰留飲,藿香半夏湯。用半夏湯泡炒黃二兩,藿香一兩,皮半兩,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煎服。又: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和。消暑丸。用半夏醋煮一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為末,薑汁麵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熱湯下。又:治中焦痰涎,利咽,清頭目,進飲良。半夏泡七次四兩,枯礬一兩,為末,薑汁打糊,或煮棗肉和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錢;熱痰加寒水石煅四兩,名玉液丸。《御藥院方》治膈壅風痰。半夏半斤,酸漿浸一宿,溫湯洗五十遍,去惡氣,日乾,為末,漿水搜作餅,日乾再研為末。每五兩入生龍腦一錢,以漿水濃煮和丸雞頭子。
白話文:
【橘皮半夏湯】:使用半夏煮水,加上陳橘皮各半兩,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七片,用水兩盞煮至一盞,溫和服用。此外,對於胃寒噦逆、停痰留飲的情況,可以使用【藿香半夏湯】。使用半夏湯浸泡炒黃二兩,加上藿香一兩,陳橘皮半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七片,煮後服用。另外,對於伏暑引飲、脾胃不和的情況,可以使用【消暑丸】。使用半夏醋煮一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研磨成粉,以薑汁和麵糊製成梧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熱湯送下。另外,對於中焦痰涎、利咽、清頭目、進飲良好的情況,可以使用【半夏泡七次四兩,枯礬一兩,研磨成粉,以薑汁打糊或煮棗肉和成梧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薑湯送下。如果寒痰加五錢丁香;熱痰加寒水石煅四兩,稱為【玉液丸】。《御藥院方》中的【治膈壅風痰】,使用半夏半斤,酸漿浸泡過夜,溫湯清洗五十遍,去除惡氣,日曬乾燥後研磨成粉,用漿水搜成餅,日曬再研磨成粉。每次加入五兩生龍腦一錢,用漿水濃煮後與雞頭子和成丸子。
紗袋盛,避風處陰乾。每服一丸,好茶或薄荷湯嚼下。葉氏方:治風炎,濕痰。青壺丸:半夏一斤,天南星八兩,各湯泡曬乾,為末,薑汁和作餅,焙乾,入神麯半兩,白朮末四兩,枳實末二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作三仙丸,能化痰利氣。《斗門方》消痰開胃,去胸膈壅滯。
用半夏洗泡焙乾為末,自然薑汁和作餅,濕紙裹,煨香,以熟水二盞,同餅二錢,入鹽五分,煎一盞,服之,大壓痰毒,及酒食傷,極驗。《機要》又治結痰不出,語音不清,年久者亦宜。玉粉丸:半夏半兩,桂心一字,草烏半字,為末,薑汁浸蒸餅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夜臥含咽。
白話文:
紗袋盛放藥材,並在陰涼且無風的地方風乾。每次服用一顆丸藥,可以用水或薄荷湯調服。葉氏的方子:用於治療風熱與濕痰的情況。
青壺丸:使用半夏一斤、天南星八兩,分別以湯浸泡後晾乾,研磨成粉末,加入薑汁調和成餅狀,再烘烤至乾燥,然後加入神麴半兩、白朮粉末四兩、枳實粉末二兩,最後以薑汁和麵糊做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粒,以薑湯送服。此方能有效化解痰液、舒暢氣息。《鬥門方》則能消痰開胃,清除胸膈的積滯。
使用半夏先浸泡、再烘烤乾燥,研磨成粉末,用自然的薑汁和成餅狀,用濕紙包裹,以火慢慢加熱至香味溢出。用兩杯熱水,加入兩錢的餅和五分鹽,煮成一杯,服用此方能有效抑制痰毒,對於飲酒過量或食物不適所引起的病症有顯著效果。《機要》認為此方適用於長期痰結,聲音不清的情況。玉粉丸:使用半夏半兩、桂心一字、草烏半字,研磨成粉末,以薑汁浸泡後蒸製成餅,再以芡實大小做成丸狀。每次服用一顆,在睡前含服。
以上內容提供了一組中醫古籍中的藥方,包含了不同用途的藥物配比與服用方法。
《活幼口議》治小兒痰吐,或風壅所致,或咳嗽發熱,飲食即嘔。半夏泡七次半兩,丁香一錢,以半夏末水和包丁香,用面重包,煨熟,去面為末,生薑自然汁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陳皮湯下。《肘後方》治冒寒霍亂腹脹。用半夏、桂枝等分為末,每服方寸匕。又:治產後暈絕,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納鼻中即愈。
即扁鵲法也。《永類鈐方》:打撲瘀痕。水調半夏末塗,一宿即沒。魏元君方:卒死不寤。用半夏末搐鼻中,即活。《子母秘錄》治五絕急病:一曰自縊,二曰牆壓,三曰溺水,四曰魘魅,五曰產乳。並以半夏末,納大豆一丸入鼻中,心溫者,一日可活也。劉長春《經驗方》,治吹奶腫痛。
白話文:
《活幼口議》治療小兒因痰吐或風邪所引起的症狀,或是咳嗽伴發熱,進食後即出現嘔吐現象。使用半夏浸泡七次,總重量為半兩,加入丁香一錢,將丁香包裹在半夏粉末與水混合的物質中,再以麵粉重覆包裹,加熱至熟,去除麵粉後研磨成粉末,再與生薑的自然汁調和成如芝麻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二三十顆,用陳皮湯送服。
《肘後方》則是針對感冒或霍亂引發的腹部脹滿,使用等量的半夏和桂枝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
《永類鈞方》中提到,對於因跌倒而導致的瘀痕,可以用水調和半夏粉末塗抹,一晚後瘀痕就會消失。魏元君的方法是對於突然死亡且無意識的情況,將半夏粉末塞入鼻孔,患者便能恢復生命。
《子母祕錄》裡的「五絕急病」包括自縊、墮樓、溺水、鬼魅侵擾及產後暈厥等情況,均使用半夏粉末,加入一粒大豆後塞入鼻孔,若患者心口感到溫暖,一天內便有存活的可能。劉長春的經驗方則是針對乳房紅腫疼痛的問題。
半夏一個煨研,酒服,立驗。一方:以末,隨左右㗜鼻效。《篋中方》治蠍蠆螫人,用半夏末,水調塗之,立止。
簡誤
半夏,辛溫性燥而有毒,雖能祛濕分水實脾,開寒濕痰,氣鬱結痰,而其所大忌者,乃在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諸病。故古人立三禁,謂血家、渴家、汗家也。故凡一切吐血、衄血、咯血、齒衄、舌上出血、金瘡、產後失血過多、尿血、便血,腎水真陰不足發渴、中暑發渴,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內熱煩躁出汗諸證,皆所當禁者也。
然三禁之外,應忌者尚多,茲更詳列於後:凡咳嗽由於陰虛火空上炎,爍肺喉癢因而發嗽,內熱煎熬津液凝結為痰所致,而不由於寒濕,病本乎肺而不本乎脾。嘔吐由於火沖胃熱,而不由於寒濕痰壅。飲食不化由於脾陰不足,而不由於因濕脾慢。嘔、噦、眩、悸,谷不得下,由於胃氣虛弱;見食厭惡,而不由於寒濕邪所幹。
白話文:
半夏,一種具有辛味、溫度且帶有刺激性的藥物,雖然能夠祛除體內的濕氣、分離水分、強化脾臟功能、開闊寒濕痰及氣體鬱結所形成的痰,但其最需要注意的禁忌是對於陰虛、血量不足、津液缺乏等病症。古人在此立下了三大禁忌,分別是血癥、口渴、多汗的患者。
因此,對於所有吐血、鼻血、咳血、牙齦出血、舌頭出血、金傷、產後出血過多、尿血、便血、腎水真正陰性不足導致的口渴、中暑引發的口渴、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內部熱煩躁出汗等症狀,都應該避免使用。
然而,除了這三大禁忌之外,還有很多需要避免的情況。以下是詳細列出的其他禁忌:
- 咳嗽原因可能是由於陰虛火旺上昇,灼燒肺部和喉嚨引起癢感而咳嗽,由內熱煎熬津液凝結形成痰,而非由寒濕引起。這表明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肺部而非脾臟。
- 嘔吐可能由火氣沖擊胃部熱度引起,而非寒濕痰阻塞。飲食消化不良可能由脾臟陰虛造成,而非因濕氣影響脾臟功能減緩。
- 喔噦眩悸、食不能下,可能是胃氣虛弱導致的現象,而不是由寒濕邪氣幹擾引起的。見食厭惡,則可能由於胃氣虛弱,而非寒濕邪氣的影響。
霍亂腹脹由於脾虛邪熱客中焦,而不由於寒濕飲食停滯。咽痛由於陰虛,腎水不足則水涸而陽無所附,故火空上炎而發咽痛,而不由於傷寒少陰病邪熱不解。氣喘由於氣虛,而不由於風寒氣鬱。頭痛由於血虛,而不由於痰厥。小兒吐痰由於傷熱,而不由於脾胃。不寐由於心絡血少,而不由於病後膽虛。
自汗由於表虛腠理不固,而不由於濕熱內客自勝。如上諸證,法所同禁。其所最易誤而難明者,世醫類以其能去痰,凡見痰嗽莫不先投之,殊不知咳嗽吐痰,寒熱骨蒸,類皆陰虛肺熱津液不足之候,誤服此藥,愈損津液,則肺家愈燥,陰氣愈虛,膿痰愈結,必致聲啞而死。若合參、術,禍不旋踵。
白話文:
霍亂腹脹是因為脾虛和邪熱在中焦停留,而非寒濕飲食的積滯。咽痛是因陰虛,腎水不足導致水份乾涸,陽氣無依附的地方,所以火氣上炎引發咽痛,這並非由傷寒或少陰病的邪熱未解引起。氣喘是因為氣虛,而不是風寒氣滯。頭痛是因血虛,而非痰厥所致。小孩吐痰是因受熱傷害,而非脾胃問題。失眠是因心絡血量不足,而非病後膽虛。
自汗是因為表虛,腠理不固,而非濕熱內侵。以上各種症狀,都是醫學方法一致禁止的。最容易誤診且難以理解的是,許多醫生認為這些症狀可以通過去痰來治療,所以遇到痰多咳嗽的情況都會首先使用這種方法。但實際上,咳嗽伴有痰多、骨蒸等症狀,通常都是陰虛、肺熱、津液不足的徵兆,如果誤服這種藥物,會更損耗津液,導致肺部更加乾燥、陰氣更加虛弱、膿痰更加凝聚,最終可能導致聲音沙啞甚至死亡。若能配合使用人參和白朮,災難將迅速降臨。
蓋以其本脾胃家藥,而非肺腎藥也。寒濕痰飲作嗽,屬胃病者固宜,然亦百之一二。其陰虛火熾,煎熬真陰,津液化為結痰,以致喉癢發咳者,往往而是。故凡痰中帶血,口渴咽乾,陰虛咳嗽者大忌之。又有似中風痰壅失音,偏枯拘攣,及二便閉澀,血虛腹痛,於法並忌。犯之過多,則非藥可救,吉凶貿理,悔不可追,責在司命。
謹諸!戒諸!
白話文:
蓋以其本脾胃家藥,而非肺腎藥也。寒濕痰飲作嗽,屬胃病者固宜,然亦百之一二。其陰虛火熾,煎熬真陰,津液化為結痰,以致喉癢發咳者,往往而是。故凡痰中帶血,口渴咽乾,陰虛咳嗽者大忌之。又有似中風痰壅失音,偏枯拘攢,及二便閉澀,血虛腹痛,於法並忌。犯之過多,則非藥可救,吉凶貿理,悔不可追,責在司命。
謹諸!戒諸!
因為這些藥物主要用於調理脾胃功能,而非肺腎,所以對於由寒溼痰飲引起的咳嗽,如果是由脾胃問題導致的,自然是合適的,但這只佔很少一部分。對於陰虛火旺、真陰被煎熬、津液轉化為痰,導致喉嚨乾燥、咳嗽的情況,這樣的狀況非常常見。因此,對於痰中帶血、口渴、咽喉乾燥、陰虛咳嗽的情況,應該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另外,像中風後痰阻導致聲音喪失、半身不遂、肌肉緊繃,以及大小便不通、血虛引起的腹痛等情況,也應該避免使用。如果過度使用這些藥物,可能無法得到救治,好壞結果都已確定,後悔也無法輓回,責任在於掌管生命的神靈。
謹慎!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