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東壁土

主下部瘡,脫肛。

疏:,東壁土先得太陽真火之氣,其氣溫和,其味甘,無毒。脾主四肢而惡濕,下部生瘡,濕氣侵脾也。得陽氣之壯,故能燥濕除瘡。脫肛亦大腸濕熱所致,甘溫而燥,故亦主之。藏器止泄痢霍亂煩悶者,取其土能補脾胃,溫能和中也。得太陽初氣,能祛暑濕之邪,故又主溫瘧及猝中暑熱,攪土漿與之即解。

主治參互

甄權法:同蜆殼為末,傅豌豆瘡。《肘後方》:藥毒煩悶欲死者。東壁土調水三升,頓飲之。《通變要法》:解烏頭毒,不拘川烏、草烏毒。用多年陳壁土,泡湯服之。《外臺秘要》:肛門凸出。東壁土一升,研末,傅肛門頭出處,以長皂莢炙熟,互熨之。

氣味甘溫,性無偏至,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東壁土主要治療下半身的瘡瘍和脫肛。

東壁土吸收了太陽的陽氣,性質溫和,味道甘甜,沒有毒性。脾臟主導四肢,卻畏懼潮濕,下半身長瘡是濕氣侵犯脾臟所致。東壁土因得到陽氣的滋養,所以能夠乾燥濕氣、去除瘡瘍。脫肛也是大腸濕熱引起的,東壁土甘溫燥濕,因此也能治療。對於腹瀉、痢疾、霍亂、煩悶等症狀,則是因為東壁土能補益脾胃,溫和中焦的緣故。它吸收了太陽初生的陽氣,能驅除暑濕之邪,所以也能治療溫瘧和突然中暑。

不同的醫家有不同的用法:

甄權的療法是將東壁土與蜆殼磨成粉末,敷治豌豆瘡。肘後方記載用東壁土調三升水服用,治療藥物中毒引起的煩悶欲死。通變要法記載用多年陳放的東壁土泡水服用,解烏頭毒,無論是川烏還是草烏的毒性都能解。外臺秘要記載治療肛門脫出,用東壁土研磨成粉末,敷在脫出的肛門部位,再用炙烤過的皂莢互相熨燙。

東壁土甘溫,性質平和,沒有偏性,所以沒有記載其服用禁忌。

2. 赤銅屑

主賊風反折,燒赤銅五斤,內酒二斗中,百遍服。

疏:,赤銅屑,《日華子》云:苦平微毒,亦能接骨理傷,功用與自然銅相等。第其性有毒耳。《本經》主賊風反折者,風氣通於肝,肝屬木,金能平之故也。藏器曰:赤銅屑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損,細研酒服,直入骨損處。六畜死後,取骨視之。猶有焊痕可驗。《朝野僉載》云:定州崔務墮馬折足,醫者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瘥。及亡後十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又有銅束之也。打熟銅不堪用。

白話文:

赤銅屑主要治療因賊風引起的肢體反折。做法是燒赤銅五斤,放入二斗酒中,反覆攪拌後服用。

赤銅屑味苦性平,略帶小毒,具有接骨療傷的功效,與自然銅的療效相當,但其性有毒。古籍記載其能治療賊風引起的肢體反折,這是因為風邪會入侵肝臟,而肝屬木,金能克木,因此赤銅屑(金屬)能治療這種病症。古籍也記載,赤銅屑可以癒合人骨和動物骨折,研磨後用酒服用,藥力能直達骨折處。在動物死後,觀察其骨骼,仍然可看到癒合的痕跡。 捶打過的熟銅則不可使用。 曾有記載,有人因墜馬骨折,服用銅末和酒後痊癒,十年後重新下葬時,發現其骨折處仍有銅的痕跡。

3. 銅青

平,微毒。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息肉。生銅皆有青,青則銅之精華,淘洗用。

疏:,銅稟土中陰氣以生,青則其英華秀出於外所結。凡銅入地久,或沃以咸、酸之味,乃生青,其義可見矣。《本經》:氣平無毒。然觀今人用入吐風痰藥,應是酸苦澀之味,而氣則微寒也。酸入肝而能斂,故能止血合金瘡。風熱入肝經,則目生浮翳息肉,或赤爛淚出。苦寒能除風熱,則所苦去而目自明矣。《本經》又主婦人血氣心痛者,蓋苦能泄結,而平則又兼辛散之義也。

主治參互

《經驗方》碧林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及一身風癱。用生綠二兩,研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干,取辰日、辰時、辰位上修合,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丸彈子大,陰乾。卒中者,每丸作二服,薄荷酒研下,吐出青碧涎,上惡物,大效。又方:口鼻疳瘡,人中白一錢,銅綠三分,研傅之。

《衛生易簡方》:爛弦風眼。銅青水調塗碗底,以艾熏干,刮下,塗爛處。

簡誤

目痛浮翳不由風熱外侵,而因於肝虛血少者,非所宜用。

白話文:

銅青性平,微毒。可以治療婦女血氣心痛;治療金屬造成的創傷,止血,明目,去除皮膚上的紅色息肉。凡是銅器表面生成的銅綠,都是銅的精華,需淘洗後使用。

銅的生成源於地底的陰氣,銅綠則是其精華外顯凝結而成。銅埋在地下時間久了,或者浸泡在鹹、酸的物質中,就會產生銅綠,其道理由此可見。《本經》記載銅青氣平無毒。但觀察現在人們將其用於治療風痰的藥方,應是酸苦澀的藥性,其氣性則微寒。酸味入肝能收斂,所以能止血和治療金屬創傷。風熱侵入肝經,則眼睛會生長浮翳和息肉,或紅腫流淚。苦寒之性可以去除風熱,這樣病症消除,眼睛自然明亮。《本經》又記載銅青主治婦女血氣心痛,是因為苦味能瀉通鬱結,而平和的藥性又兼具辛散的功效。

一些經驗方劑也使用銅綠:例如碧林丹,用於治療痰涎壅盛、中風不語及全身風癱等症。又例如治療口鼻疳瘡的方劑。

另有方劑用銅綠治療爛弦風眼(一種眼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目痛浮翳不是因為風熱外侵,而是由於肝虛血少引起的,則不宜使用銅青。

4. 井底砂(作泥)

至冷。主治湯火燒瘡用之。

疏:,井底砂稟地中至陰之氣,味甘而大寒者也。故《本經》主湯火燒傷用。又能療妊娠熱病,取傅心下、臍及丹田,可護胎無失。《肘後方》:臥忽不寤,勿以火照,火照之殺人,但痛齧其踵及足𧿹指甲際,而多唾其面,以井底泥塗其目,令人垂頭於井中,呼其姓名便蘇。

白話文:

井底砂(作泥)性極寒,主要用於治療湯火燒傷。

井底砂吸收了地底最陰寒的氣息,味道甘甜且極寒。因此《本經》記載它可以治療湯火燒傷。它還能治療孕婦的熱病,將其敷在心窩、肚臍和丹田,可以保護胎兒安全。 《肘後方》記載:如果有人突然昏迷不醒,不要用火照,用火照會致死,只需用力掐其腳後跟和腳趾甲之間,並在其臉上多塗唾液,再用井底泥塗抹其眼睛,讓其低頭面對井口,呼喊其姓名,就能使其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