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14)
卷九 (14)
1. 假蘇
味辛,溫,無毒。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自菜部移入。)
疏:,假蘇,荊芥也。得春氣,善走散,故其氣溫,其味辛,其性無毒。升也,陽也。春氣升,風性亦升,故能上行頭目。肝主風木,故能通肝氣,行血分。能入血分之風藥也,故能發汗。其主寒熱者,寒熱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則寒熱自愈。鼠瘻由熱結於足少陽、陽明二經,火熱鬱結而成。瘰癧為病,亦屬二經故也。生瘡者,血熱有濕也。涼血燥濕,瘡自脫矣。破結聚氣者,辛溫解散之力也。下瘀血,入血分,辛以散之,溫以行之之功用也。痹者,風寒濕三邪之所致也。祛風燥濕散寒,則濕痹除矣。
白話文:
【性質】此藥味辛,溫度適中,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寒熱、鼠瘻、瘰癧生成的膿瘡、分解積聚的氣體、排出瘀血、去除濕氣和痹症。(由菜類藥物轉移至此處。)
【解析】這藥物是「疏」,即假蘇,又稱為「荊芥」。它具有春季的氣息,善於流通疏散,因此其氣溫,其味辛,其性質無毒。它上升,屬於陽性。春季之氣上升,風性也隨之上升,所以它能向上進入頭腦和眼睛。肝主司風木,因此它能通暢肝氣,運行血液。它是能夠進入血分的風藥,因此能發汗。它之所以能治療寒熱,因為寒熱必定是由邪氣過盛引起,疏散邪氣,解開肌肉,出汗,就能使寒熱得到痊癒。鼠瘻是由熱結在足少陽、陽明兩條經絡,火熱積聚而成。瘰癧的病因,也屬於這兩條經絡。生瘡是因為血液熱加上濕氣。清涼血液,乾燥濕氣,瘡就能自行脫落。分解積聚的氣體,是因為辛溫散解的力量。排出瘀血,進入血分,用辛以散開,溫以運行的效用。痹症,是因風、寒、濕三種邪氣所導致。祛風、燥濕、散寒,就能去除濕痹。
主治參互
得白頸蚯蚓,同搗取汁,解陽明經熱病汗出,立已。得童子小便調服,立蘇血暈。《千金方》治頭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床下,立春日去之。又方:治風熱牙疼。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頻含漱之。《經驗方》治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同搗汁,於磁器中熬成膏,留三分之一,將二分日乾為末,以膏和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白湯下,早暮各一服,忌動風物。
白話文:
【主治參互】
使用白頸蚯蚓,與藥材一同搗碎,提取汁液,用來治療陽明經熱病引起的出汗問題,效果迅速。若搭配兒童的小便調和服用,能即刻恢復因血暈所導致的不適。《千金方》中提及,此法對頭部和項部的風邪引起的疼痛有療效。八月後,採集荊芥的花穗,用來製作枕頭或鋪設於牀上,到立春時節即可移除。另一個方子,針對風熱引發的牙痛,使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按比例混合煎湯,頻繁含漱。
《經驗方》中提到了治療各種偏風和口眼歪斜的方法,使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同搗碎成汁,在瓷器中熬製成膏狀,保留三分之一,將兩分部分曬乾研磨成粉末,將膏狀物與粉末混合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湯送服,早晚各一次,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風邪的食物。
又方:治中風口噤。荊芥穗為末,酒服二錢,立愈,名荊芥散。賈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談錄》,前後用之甚驗。其子名順者,病已亟,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華佗愈風散,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手足瘛瘲如角弓;或產後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強直;或心眼倒築,吐瀉欲死。用荊芥穗微焙,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之。
口噤則挑齒灌之,齦噤則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大抵產後虛甚則汗出而腠理疏,易於中風也。戴原禮:獨行散,治產後迷悶,因怒發熱而得者。用荊芥穗,以新瓦半炒半生,為末,童便服一二錢;若角弓反張,以豆淋酒下,或銼散童便煎服極妙。蓋荊芥乃產後要藥,而角弓反張乃婦人急候,得此證者十存一二而已。
白話文:
又一方法:治療中風導致的口不能開。使用荊芥穗研磨成粉末,用酒服用兩錢,可以馬上痊癒,名為「荊芥散」。賈似道說:這個方子出自《曾公談錄》,前後多次使用都驗證有效。他的兒子名叫順,病情已經危急,服用後立刻穩定,真是「再生丹」般的奇效。華佗的「愈風散」,用於治療產後中風導致的口不能開、手腳抽搐如角弓;或者產後血暈失去意識、四肢僵硬;或者心眼倒置,嘔吐瀉下瀕臨死亡。使用荊芥穗微火烘焙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豆淋酒」調和服用,或者用童子尿服用。
如果口不能開,就用針挑開牙齒灌入藥粉,如果牙齦緊閉,就灌入鼻子裡,效果如同神跡。大致來說,產後虛弱容易出汗,皮膚腠理鬆散,更容易受到風邪侵襲。戴原禮提到「獨行散」,用於治療產後迷糊,因為情緒激動導致發熱的病症。使用荊芥穗,用半新瓦炒半生,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尿服用一到兩錢;如果出現角弓反張的情況,可以用「豆淋酒」調和服用,或者用「銼散」加童子尿煎煮服用,效果極佳。因為荊芥是產後必備的重要藥物,而角弓反張是婦女的急症,得到這種症狀的人只佔十分之二三。
《圖經本草》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取荊芥末二錢匕,童便調勻熱服,立愈。口噤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醫用之,無不如神也。《保命集》:治產後血眩暈風虛,精神昏冒。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去皮尖五錢,為末,水服三錢;若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三錢。《婦人良方》:治產後鼻衄。
荊芥穗末,童便服二錢,海上方也。《簡便方》治大便下血。用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紫為末,每三錢,清茶送下。《活法機要》治瘰癧潰爛,牽至胸前,兩腋,塊如茄子大,或牽至兩肩上,四五年不能療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晉陵朱守仁傳云:其項不能回顧,用此數日可減。
白話文:
《圖經本草》治療產後出血暈厥、心悸倒臥、風邪困擾危急情況的方子,取荊芥末兩錢,以童子尿調和後熱服,立刻就能痊癒。如果嘴緊閉,可以灌入鼻中也能有效。近世名醫使用這個方子,效果都如同神靈一般。
《保命集》治療產後出血暈厥、風虛、精神恍惚的症狀,方子為: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去皮尖五錢,研磨成粉末,用水沖服三錢;如果出現喘息,可以加入杏仁去皮尖炒熟,甘草炙烤,各三錢。
《婦人良方》治療產後鼻出血,使用荊芥穗末,以童子尿沖服二錢,這是海上方子。
《簡便方》治療大便出血,使用荊芥兩兩,槐花一兩,一同炒至紫色研磨成粉末,每次三錢,以清茶送服。
《活法機要》治療淋巴結腫大潰瘍,蔓延至胸前、腋下,塊狀如茄子大的情況,或者蔓延至兩肩上,多年無法治癒的情況,這個方子都能治療,效果如同神靈一般。晉陵朱守仁傳說,如果脖子不能轉動,使用這個方子幾天後能有所減輕。
如瘡爛破者,用荊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待溫洗,良久,看爛破處紫黑,以針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掃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為度。《普濟方》治一切疥瘡。荊芥末,以地黃自然汁熬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龍木論》治一切眼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用荊芥穗末,每酒服三錢。《普濟方》治癃閉不通,小便急痛,無問久新。荊芥、大黃為末,等分,每溫水服三錢。小便不通,大黃減半;大便不通,荊芥減半。名倒換散。
白話文:
對於那些有創傷或潰瘍的人,可以使用荊芥根的一段,將其剪碎,加水煮沸,待溫熱後清洗患處,經過長時間的清洗,如果看到創傷或潰瘍處呈紫色或黑色,可以用針輕輕刺破,排出血液,再清洗三到四次即可痊癒。使用樟腦和雄黃,按照相等的比例研磨成粉末,加入麻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直到排出水分。第二天再次清洗和塗抹,直到痊癒為止,《普濟方》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
對於所有的眼部疾病,包括血勞風氣引起的頭痛和頭暈,《龍木論》建議使用荊芥穗研磨成的粉末,每日以酒服用三錢。
《普濟方》用於治療尿頻和尿不暢,以及小便急迫疼痛的問題,無論是舊病還是新病。使用荊芥和大黃研磨成的粉末,按照等比例混合,每日以溫水服用三錢。如果小便不通,則可以將大黃的份量減半;如果大便不通,則將荊芥的份量減半。這個藥方被稱為「倒換散」。
簡誤
荊芥,風藥之辛溫者也。主升,主散,不能降,亦不能收。病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
白話文:
荊芥是一種風藥,具有辛溫的性質。主要功能是提升和散發,但不能用來降壓,也不能收縮。對於表虛且有汗的病人,應避免使用荊芥。對於血虛引起寒熱,但不是由於風濕或風寒所引起的病症,也不宜使用荊芥。對於陰虛火旺、臉色紅潤,並且伴有頭痛的病狀,使用荊芥時要特別謹慎,切勿誤用。
2. 蘇
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忌與鯉魚同食,生毒瘡。自菜部移入。)
疏:,蘇,紫蘇也。得天陽和之氣,故溫。兼地之金味,故辛。辛則善散,溫能通氣,故主下氣,除寒中也。子尤良者,以其善降氣也。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經。孟詵謂其除寒熱,治一切冷氣。《日華子》謂其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止腳氣,通大小腸。蘇頌謂其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時珍謂其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魚蟹毒。
白話文:
【性味】辛,溫。主要能夠助消化,去除體內寒氣。它的種子尤其好,因為它能很好地降氣。
【注】應避免與鯉魚一同食用,否則會產生毒癤。從「自菜部」移入此處。
【疏】蘇,即紫蘇,得到天之陽氣與和氣,所以溫暖。兼有地之金味,所以辛香。辛香可以散開,溫暖可以通暢氣息,因此能夠助消化,去除體內寒氣。種子特別好,因為它能很好地降低氣息。它進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三條經脈。孟詵認為它可以去除寒熱,治療所有寒涼的病症。《日華子》認為它可以補中益氣,治療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止腳氣,通大腸小腸。蘇頌認為它能通心經,增強脾胃功能,煮著喝效果更佳,與橘皮相配很適合。時珍認為它可以解開肌肉,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調和血液,溫暖中焦,止痛,平喘,安胎,解魚蟹中毒。
子:味辛,溫,無毒。主下氣,除寒溫中。甄權用以治上氣咳逆,冷氣,及腰腳中濕氣,風結氣。研汁煮粥常食,令人肥白身香。日華子謂其能止霍亂,嘔吐反胃,消五膈,消痰止嗽,潤心肺。寇宗奭用以治肺氣喘急。皆辛溫能散結而兼潤下之力也。
主治參互
蘇,陽草也。解肌散寒,疏表辟惡之要藥。入參蘇飲,治表虛人傷風久不愈。入蘇沉九寶湯,解利傷風寒咳嗽。《肘後方》治感寒上氣。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一升半,分溫再服。又方:治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生蘇搗汁飲之佳,干蘇煮飲亦妙。《金匱要略》療食蟹中毒。
白話文:
子:味道為辛,性溫,無毒。主要作用於降氣、祛寒暖中。甄權使用它來治療上氣咳嗽、冷氣以及腰部和腳部的濕氣和風寒之氣。研磨其汁液煮粥經常食用,可以使人變得豐滿白皙且身體有香味。日華子認為它能止霍亂、治療噁心和反胃、消除五種隔滯、消除痰液和咳嗽,並滋潤心肺。寇宗奭使用它來治療肺氣喘息,都是因為其辛溫之性能夠散結並具備潤下的力量。
蘇:作為一種陽性的草本植物,具有解開肌肉、散寒、疏風、避惡的效果,是重要的藥物。加入「參蘇飲」中,用於治療表虛者因風寒導致的久治不愈的風寒感冒。加入「九寶湯」中,用於解開和緩解風寒引起的咳嗽。《肘後方》中提到使用蘇葉和橘皮來治療因受寒引起的上氣。配方為: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溫熱服用。另一個配方為:用於治療霍亂和腹脹,若未見吐瀉反應,可以生蘇搗汁飲用,或用乾蘇煮飲,效果也非常好。《金匱要略》中提到使用蘇葉來治療食用螃蟹後中毒的情況。
紫蘇煮汁,飲二升。《普濟方》治咳逆上氣,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鍾,煎數沸服。《濟生方》:順氣利腸。紫蘇子、麻仁等分,研爛,水濾取汁,用米煮粥食之。《聖惠方》治風順氣,利腸寬中。用蘇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袋盛,於三鬥清酒中浸三宿,少炒食之。
《藥性論》治一切冷氣。蘇子、良薑、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又用治風濕腳氣。《簡便方》治上氣咳逆。紫蘇子,入水研,濾汁,同粳米煮粥食。
白話文:
- 紫蘇煮汁,飲二升。《普濟方》治咳逆上氣,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鍾,煎數沸服。
紫蘇煮成的汁,一天喝兩杯。《普濟方》用來治療咳嗽和喘息,使用紫蘇的莖和葉兩錢,人參一錢,加水一茶匙,煮沸數次後服用。
- 《濟生方》:順氣利腸。紫蘇子、麻仁等分,研爛,水濾取汁,用米煮粥食之。
《濟生方》用來順暢氣息和通腸,使用等量的紫蘇子和芝麻仁,研磨後,用水過濾取汁,然後與米一起煮成粥食用。
- 《聖惠方》治風順氣,利腸寬中。用蘇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袋盛,於三鬥清酒中浸三宿,少炒食之。
《聖惠方》用來治療風邪、順暢氣息、通腸和舒緩中間的不適,使用一升的紫蘇子,微火炒後,研磨,用生絹袋包好,浸泡在三鬥清酒中三天,然後稍微炒一下食用。
- 《藥性論》治一切冷氣。蘇子、良薑、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
《藥性論》用來治療所有類型的寒氣,使用等量的紫蘇子、薑和橘皮,做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顆,空腹時用酒送下。
- 又用治風濕腳氣。《簡便方》治上氣咳逆。紫蘇子,入水研,濾汁,同粳米煮粥食。
這方法也用來治療風濕腳氣,《簡便方》用來治療上氣咳逆,使用紫蘇子,加水研磨,過濾出汁液,與粳米一起煮成粥食用。
簡誤
蘇葉,其氣芬芳,其味辛,其性溫,純陽之草也,故善發散,解肌出汗。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服,惟可用子。
白話文:
蘇葉,其香氣濃鬱,味道微辛,性質溫和,被認為是一種純陽的植物,因此它有良好的發散作用,能解開肌肉的緊張並幫助排汗。若疾病屬於陰虛,出現發寒熱、怕冷或是頭痛的情況時,應當小心不要使用蘇葉,因為這類病症需要收斂和補益,而蘇葉會加重病情。對於胃火上升導致噁心的狀況,也不適合服用蘇葉,僅能用其子部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