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3)

1. 剪草

涼,無毒。治惡瘡、疥癬、風瘙。根名白藥。(葉如茗而細。)

疏:,剪草稟天地清寒至陰之氣以生,故藏器云:味苦,其氣寒涼,性應無毒。主諸惡瘡、疥癬、風瘙、瘻蝕者,以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苦寒能降火而涼血清熱,故主之也。濕熱生蟲,苦能殺蟲,寒能除熱,故有蟲,浸酒服。

主治參互

潔古專以主上部血,而與牡丹皮、天門冬、麥門冬同用。許學士《本事方》云:剪草治癆瘵吐血肺損,及血妄行,名神傳膏。其法每用一斤,洗淨,曬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器,九蒸九曝,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言,以匙抄藥如粥服之。

每服四兩,服已良久,以稀粟米飲壓之。藥只冷服,米飲亦勿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二服愈。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有一貴婦病瘵,得此方,九日藥成。前一夕,病者夢人戒令翌日勿亂服藥,次日將服之,為屋上土墜器中不可服。再合既成,又將服之,為婢覆器,又不得服。

又再合未就,而夫人卒矣。此藥之異如此。若小血妄行,一啜而愈矣。此藥妙絕若此,而世失傳,惜哉!《中藏經》治風蟲牙痛。剪草、細辛、藁本等分,煎水熱漱,少頃自止。《和劑局方》有滑肌散:治風邪客於肌中,渾身瘙癢,致生瘡疥,及脾肺風毒,攻衝生瘡,乾溼日久不瘥。用剪草七兩,不見火,輕粉一錢,為末摻之,乾者麻油調搽。

簡誤

剪草,大苦大寒之藥,雖治血熱妄行神效。若脾腎俱虛,胃口薄弱,見食欲嘔,及不思食,泄瀉者,勿遽投之。法當先理脾胃,俟能進食而後施治乃可。

白話文:

剪草

剪草性寒無毒,可治療惡瘡、疥癬、風瘙等症。其根部稱為白藥,葉片細小,形似茶葉。

古籍記載,剪草因吸收天地間清寒之氣而生,味苦性寒,無毒。它能治療各種惡瘡、疥癬、風瘙、瘻蝕等症,因為這些痛癢瘡瘍都與心火有關,而剪草的苦寒之性能降火涼血清熱。若因濕熱而生蟲,則可用剪草浸酒服用,因其苦寒之性能殺蟲除熱。

古方中,有些醫師專用剪草治療上焦出血,常與牡丹皮、天門冬、麥門冬等藥材同用。另有古方記載,剪草可治療肺癆吐血、肺損傷及出血等症,稱為「神傳膏」。製作方法是取剪草一斤洗淨曬乾研磨成粉,加入生蜜二斤混合成膏,盛放在非鐵器容器中,九蒸九曬(每天蒸曬一次)。病人應在清晨五更起床,面向東方而坐,不許說話,用勺子舀取藥膏如粥般服用,每次四兩,服藥後過一段時間,用稀的粟米粥壓服。藥物和米粥都必須冷服,不可過熱,即使服用後嘔吐或腹瀉也不必擔心。若久病肺損咯血,通常服用兩次即可痊癒;尋常咳嗽出血,每次服用一匙即可。曾有一貴婦患肺癆,服用此方九天藥成,但前一天晚上夢見有人告誡她次日不要亂服藥,次日服藥時,藥器曾被屋頂掉落的泥土污染而未服用,再次準備服藥時,又被婢女碰倒藥器而未服用。藥膏第三次還沒完成,夫人便去世了。由此可見此藥效力之強。但若只是少量出血,則只需少量服用即可痊癒。此藥效力奇特,卻失傳於世,令人惋惜!另有古方記載,剪草可治療風蟲牙痛,方法是將剪草、細辛、藁本等量煎水熱漱,片刻即可止痛。另有方劑中,剪草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皮膚瘙癢及瘡疥等症。

使用剪草需注意:剪草性大苦大寒,雖然治療血熱妄行效果顯著,但若脾腎俱虛、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嘔吐或腹瀉者,不宜服用。應先調理脾胃,待能正常進食後再服用剪草。

2. 豆蔻

味辛,溫,無毒。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開寶》:主下氣,止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東垣:調中補胃,健脾消食,去客寒心與胃痛。自果部移入。)

疏:,豆蔻得地二之火氣而有金,復兼感乎夏末秋初之令以生,故《別錄》謂其味辛,氣溫,而性無毒。海藏又云:大辛熱,陽也,浮也。入足太陰、陽明經。蓋辛能破滯,香能入脾,溫熱能祛寒燥濕,故主溫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嘔吐也。脾開竅於口。脾家有積滯則瘀而為熱,故發口臭,醒脾導滯則口氣不臭矣。辛散溫行,故下氣。寒客中焦,飲食不消,氣因閉滯則霍亂。又散一切冷氣,消酒毒者,亦燥濕,破滯,行氣,健脾,開胃之功也。產閩之建寧者,氣芳烈,類白豆蔻,善散冷氣,療胃脘痛,理中焦。產滇、貴、南粵者,氣猛而濁,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癘,消穀食,及一切宿食停滯作脹悶及痛。

主治參互

入人參養胃湯,能消一切宿食,開拓中焦滯氣。《藥性論》云:草豆蔻單用,能主一切冷氣。《千金方》治心腹脹滿短氣。用草豆蔻一兩,去皮為末,以木瓜、生薑湯調服半錢。《聖濟總錄》治霍亂煩渴。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水煎服。《濟生方》治氣虛癉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

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半盞服,名果附湯。《醫方大成》亦用治脾寒瘧,大便泄而小便多,不能食者。《百一選方》治脾腎不足,虛寒泄瀉。草果仁一兩,以舶上茴香一兩炒香,去茴不用,吳茱萸一兩,湯泡七次,同破故紙一兩炒香,去故紙不用,葫蘆巴一兩,同山茱萸一兩炒香,去茱萸不用,三味為末,酒糊丸,每六七十丸鹽湯下。《肘後方》:香口闢臭。

草豆蔻、細辛為末,含之。《直指方》治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

簡誤

豆蔻性溫熱,味大辛,本是祛寒破滯,消食除瘴之藥。凡瘧不由於瘴氣;心痛胃脘痛由於火而不由於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裡急後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咸屬暑氣濕熱,皆不當用,犯之增劇。

白話文:

豆蔻

豆蔻味辛、性溫,無毒。主要功效是溫暖脾胃,治療心腹疼痛、嘔吐,去除口臭。 它還能降氣、止霍亂、治療一切寒氣,以及消除酒毒。 豆蔻能調和脾胃、健脾消食、去除寒邪造成的胃痛。

豆蔻因吸收了大地之火氣而帶有金性,又受到夏末秋初時節的影響而生長,所以味道辛辣,氣味溫和,且無毒。它性味辛熱,屬陽,為浮性,進入足太陰、陽明經脈。辛味能破除瘀滯,芳香能進入脾經,溫熱能驅寒燥濕,所以能溫暖脾胃,治療寒邪入侵中焦引起的心腹疼痛和嘔吐。脾經開竅於口,脾胃積滯則會產生熱,導致口臭,而豆蔻能醒脾導滯,去除口臭。豆蔻辛散溫行,所以能降氣。寒邪入侵中焦,導致飲食不消化,氣機閉滯則會引起霍亂。它能散除一切寒氣、消除酒毒,也是因為它能燥濕、破滯、行氣、健脾、開胃。

產於福建建寧的豆蔻,氣味芳香濃烈,類似白豆蔻,善於散寒氣,治療胃脘痛,調理中焦。產於雲南、貴州、兩廣的豆蔻,氣味猛烈而濁,俗稱草果,善於消除瘴癘之氣,消食,治療一切宿食停滯造成的脹滿疼痛。

豆蔻可用於人參養胃湯中,能消食,疏通中焦的氣滯。單獨使用草豆蔻,能治療一切寒氣。它可以用於治療心腹脹滿、氣短。也能治療霍亂煩渴。 草豆蔻可用於治療氣虛瘧疾,症狀是發熱少而畏寒多,或者單純畏寒不發熱,或者虛熱不畏寒。 也可用於治療脾寒型瘧疾,大便稀溏而小便多,不能進食。 它也能治療脾腎不足、虛寒泄瀉。豆蔻還能香口除臭,治療脾痛脹滿。

豆蔻性溫熱,味辛,本是祛寒、破滯、消食、除瘴的藥物。但凡瘧疾不是因瘴氣引起;心痛、胃脘痛是因火熱而非寒邪引起;濕熱瘀滯、暑氣外侵導致的裡急後重、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犯脾胃引起的脹滿,或小便不利,都屬於暑濕熱邪,都不應該使用豆蔻,服用反而會加重病情。

3. 藿香

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自木部移入。)

疏:,藿香稟清和芬烈之氣,故其味辛,其氣微溫、無毒。潔古:辛甘,又曰:甘苦。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東垣:可升可降,陽也。入手足太陰,亦入足陽明經。風水毒腫,病在於脾。惡氣內侵,亦由脾虛邪入。霍亂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證。脾主中焦,香氣先入脾,理脾開胃,正氣通暢,則前證自除矣。蘇頌以為脾胃吐逆為要藥。潔古謂其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海藏謂其溫中快氣。肺虛有寒,及寒鬱熱壅於上焦,飲酒口臭,煎湯飲之。皆辛溫入肺入脾,清上治中之功也。

主治參互

得縮砂蜜、炒鹽,治霍亂。得人參、橘皮、木瓜、茯苓、縮砂蜜,治吐瀉轉筋霍亂。得木香、沉水香、乳香、縮砂蜜,則辟惡氣,治中惡心腹㽲痛。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耆四君子湯則補脾。入桂苓甘露飲,治中暑吐瀉。得木香、丁香、紫蘇葉、人參、生薑,治暴中寒邪,吐逆不止。

《經效濟世方》: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服一錢。《百一選方》治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煎,溫服。《禹師經驗方》治暑月吐瀉。滑石二兩,藿香二錢五分,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二錢,淅米泔調服。

簡誤

藿香雖能止嘔治呃逆,若病因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並禁用。

白話文:

藿香性味微溫,具有治療風水腫毒、驅除惡氣、治療霍亂心痛的功效。

藿香氣味芬芳,辛溫無毒,功效平和。其性味辛甘,或說甘苦,氣味厚重而味道清淡,氣味向上浮升,屬陽性藥物。它能升能降,皆屬陽性,可以走入手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風水腫毒、惡氣內侵、霍亂心腹痛等症狀,都與脾虛或脾失健運相關。藿香的香氣能先入脾經,調理脾胃,使正氣通暢,從而消除這些病症。蘇頌認為它是治療脾胃吐逆的重要藥物;潔古認為它能增強胃氣,增進食慾;海藏認為它能溫中理氣。對於肺虛寒、寒熱鬱結於上焦、飲酒口臭等症狀,可以用藿香煎湯服用,因其辛溫之性可入肺入脾,達到清上焦、治中焦的功效。

藿香的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與縮砂蜜、炒鹽配伍,治療霍亂;與人參、橘皮、木瓜、茯苓、縮砂蜜配伍,治療吐瀉、轉筋、霍亂;與木香、沉水香、乳香、縮砂蜜配伍,則可辟除惡氣,治療中惡心腹絞痛;加入順氣烏藥散中,可補肺;加入黃耆四君子湯中,可補脾;加入桂苓甘露飲中,可治療中暑吐瀉;與木香、丁香、紫蘇葉、人參、生薑配伍,則可治療暴受寒邪引起的嘔吐不止。

古籍記載,藿香能升降諸氣,例如《經效濟世方》記載用藿香和香附子配伍治療某些疾病。《百一選方》記載藿香和陳皮配伍治療霍亂吐瀉垂危的病人。《禹師經驗方》記載藿香與滑石、丁香配伍治療夏季吐瀉。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藿香能止嘔、治呃逆,但如果病情是因為陰虛火旺、胃虛欲嘔、胃熱嘔吐、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或陽明胃家邪實引起的嘔吐或脹滿,則應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