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10)
卷九 (10)
1. 蓬莪荗
味苦,辛,溫,無毒。主心腹痛,中惡疰忤鬼氣,霍亂冷氣,吐酸水,解毒,食飲不消,酒磨服之。又療婦人血氣,丈夫奔豚。
疏:,蓬莪荗感夏末秋初之氣,而得土金之味,故其味苦辛,其氣溫而無毒。陽中陰,降也。入足厥陰肝經氣分,能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諸香。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與京三稜同用之良。心腹痛者,非血氣不得調和,即是邪客中焦所致。中惡疰忤鬼氣,皆由氣不調和,臟腑壅滯,陰陽乖隔,則疫癘疰忤鬼氣得以憑之。術氣香烈,能調氣通竅,竅利則邪無所容而散矣。解毒之義亦同乎是。其主霍亂,冷氣吐酸水,乃飲食不消,皆行氣之功也,故多用酒磨。又療婦人血氣結積,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氣故也,多用醋磨。鬱金入心亦入肝,專主血分,亦散肝鬱;術與三稜專能行氣破積,薑黃行氣破血,入脾為多。
白話文:
【性味】苦、辛,溫,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疼痛,中邪、反胃等因邪氣影響導致的病症,包括霍亂、冷氣、吐酸水等消化系統問題,以及解毒作用,對於食物消化不良、飲酒後的不適也能服用。此外,它還能治療婦女的血氣不調、男性奔豚等疾病。
【解析】蓬莪荗在夏末秋初時節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產生了土金之味,因此其味道為苦辛,氣味溫和且無毒害。具有調和陰陽、降逆之效,進入足厥陰肝經,能破除血液中的瘀阻。因其氣味芳香,可與其他發香的草藥一起使用。對於積聚的氣體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藥物。與京三稜一同使用效果更佳。心腹疼痛通常是由於血液和氣體調和失衡或邪氣侵入中焦引起。中邪、反胃等病症則是由於氣體不調和,臟腑壅塞,陰陽失衡,使得疫病、鬼氣得以乘機作祟。術氣香烈,能夠調理氣息,暢通孔竅,使通道暢通,邪氣無處藏身而散去。其解毒的作用原理相同。對於霍亂、冷氣、吐酸水等消化系統問題,主要是因為飲食消化不良,這都是由於其行氣的功勞,因此常使用酒磨服。對於婦女的血氣不調和男性奔豚,因為其進入肝經,破除血液、行氣,所以常使用醋磨。鬱金進入心臟和肝臟,專門針對血脈,也散開肝氣的鬱滯;術與三稜專門能夠行氣破積,薑黃則行氣破血,尤其對脾有很好的作用。
主治參互
得人參、橘皮、縮砂蜜、京三稜、肉豆蔻、青皮、麥糵、谷糵、木香,消一切飲食停滯積聚,及小兒癥癖甚良。楊子建《護命方》,治一切冷氣搶心切痛,發即欲死,久患心腹痛時發者。蓬莪荗醋煮二兩,木香煨一兩,為末,淡醋湯下半錢。《普濟方》治婦人血氣遊走作痛,及腰痛,朮同乾漆等分,為末,酒服二錢。
腰痛,核桃酒下。《保幼大全》治小兒盤腸內釣痛。以術半兩,用阿魏一錢,化水浸周時,焙研。紫蘇湯下一字。《十全普救方》治小兒氣痛,以術炮熟為末,熱酒服一錢。《保幼大全》治初生吐乳不止。用術少許,鹽二釐,乳一合,煎三五沸,去滓,入牛黃二釐,服之甚效。
白話文:
主要治療:
- 人參、橘皮、縮砂蜜、京三稜、肉豆蔻、青皮、麥糵、谷糵、木香,可以消除所有飲食停留和積聚,對於小孩的病症特別有效。
- 楊子建的「護命方」,可以治療所有的冷氣衝擊心臟引起的疼痛,發病時讓人感到生命垂危,長期的心腹疼痛在發病時也能得到緩解。使用蓬莪荗兩兩份醋煮,木香一份煨煮,研磨後,用淡醋湯半錢服用。
- 「普濟方」可以治療婦女的血液流通不暢引起疼痛,以及腰部疼痛,使用術與乾漆等量研磨,用酒服下兩錢。
- 腰部疼痛時,可以用核桃酒調服。
- 「保幼大全」治療小孩的盤腸內釣痛,使用術半兩,加入一錢阿魏,用水浸泡約一個小時,再烘烤研磨,用紫蘇湯加入一字。
- 「十全普救方」治療小孩的氣痛,使用術炒熟研磨,用熱酒服用一錢。
- 「保幼大全」治療新生兒不停吐奶,使用少量術,加鹽二釐,牛奶一合,煮沸三五次,去渣,加入牛黃二釐,服用效果極佳。
《危氏得效方》治渾身燎泡,每個出水,有靨一片,如指甲大,其泡復生,抽盡肌肉,即不可治。用術同三稜,各五錢,為末,分三服,酒調,連進愈。
簡誤
蓬莪荗行氣破血散結,是其功能之所長。若夫婦人、小兒氣血兩虛,脾胃素弱,而無積滯者用之,反能損真氣,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氣凝結,飲食積滯,亦當與健脾開胃,補益元氣藥同用,乃無損耳。
白話文:
《危氏得效方》治療全身起泡,每個泡裡都含水,表面覆蓋著一片膜,大小如同指甲,一旦泡破裂,肌肉抽離,就難以治療。使用的方法和三稜一樣,各取五錢,研磨成粉末,分成三次服用,用酒調服,連續服用後病情會好轉。
簡單錯誤
蓬莪荗具有行氣、破血散結的功效,這是它的主要作用。然而對於婦女、兒童,如果他們的氣血兩虛,脾胃素來較弱,又沒有積食的情況下使用這種藥物,反而會損傷真正的人體氣力,導致消化更差,脾胃功能更加衰弱。即使有血氣凝結、飲食積滯的情況,也應該和健脾開胃、補益元氣的藥物一同使用,這樣纔不會造成傷害。
2. 白前
味甘,微溫(蜀本云:微寒),無毒。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疏:,白前感秋之氣而得土之沖味,故味甘辛,氣微溫。蘇恭又謂:微寒。性無毒,陽中之陰,降也。入手太陰肺家之要藥。甘能緩,辛能散,溫能下。以其長於下氣,故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二病。皆氣升氣逆,痰隨氣壅所致,氣降則痰自降,能降氣則病本立拔矣。微溫,微寒,見人參條下。
主治參互
寇宗奭曰:白前能保定肺氣,治嗽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尤佳。仲景《金匱要略》治嗽而脈浮,用澤漆湯中有白前。苗似細辛而大,根色白,亦似白薇,又似牛膝,脆而易折,不若白薇之可彎而不折也。苦者非是。《外臺方》治久嗽吐血。用白前、桔梗、桑根白皮各三兩,甘草炙一兩,水六升,煮一升,分三服。
白話文:
白前的性質為甘甜,微溫,無毒。主要功能為治療胸脅的逆氣和咳嗽上氣。
白前在秋天受到風氣影響,獲得土的衝動味道,因此具有甘辛的口感,氣味微溫。蘇恭認為它具有微寒的特性。它的性質為陽中帶陰,作用屬下降。它是肺部疾病的主要治療藥物。甘可以緩解症狀,辛可以散開病邪,溫可以引導向下。由於它長於調理氣息,因此可以治療胸脅逆氣和咳嗽上氣這兩種病症。這些病症通常是因氣體上升或逆轉,痰液隨之阻塞所引起。當氣體下降時,痰液也會自然下降。微溫或微寒的特性,與人參條的描述相符。
治療方法如下:
寇宗奭提到,白前能夠穩定肺部氣息,治療咳嗽時常使用,並且與溫熱的藥物一同使用效果更佳。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有治療咳嗽且脈象浮現的白前湯。白前的外觀類似細辛,但較大,根部顏色為白色,也有些許類似白薇,但更加脆且容易折斷,不像白薇可以彎曲而不折斷。苦味的白前並非正確的品種。《外臺方》中有一個治療久咳並有吐血現象的方子,配方包含白前、桔梗、桑根白皮各三兩,甘草一兩(炙);將水六升煮至一升,分三次服用。
忌豬肉、菘菜。《深師方》治久咳上氣,體腫短氣,晝夜倚壁不得臥,常作水雞聲者,白前湯主之。白前二兩,紫菀、半夏各三兩,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漬一宿,煮取三升,分作數十服。第進一服勿相繼,以須藥力之行。
簡誤
白前辛溫,走散下氣之藥,性無補益。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於氣虛氣不歸元,而不由於肺氣因邪客壅實者,禁用。《深師方》中所主久咳上氣,體腫短氣脹滿,當是有停飲、水濕、濕痰之病乃可用之。病不由於此者,不得輕施。
白話文:
忌食豬肉、菘菜。《深師方》治療長期咳嗽、喘息、體腫、呼吸困難,白天夜晚都需倚靠牆壁才能躺下,經常發出像是水雞的聲音,則由白前湯來主導療效。白前兩兩份,紫菀、半夏各三兩份,大戟七合,用水一斗,浸泡一夜,煮至三升,分成多份服用。每次服用一小份,不要連接著服用,要讓藥效順利發揮。
簡單誤解
白前具有辛味和溫性,是能夠疏散和調節氣息的藥物,但其性質並非補益。對於咳嗽和氣逆的情況,通常是因為氣虛而非肺部受到邪氣阻塞導致的,這種情況不宜使用白前。《深師方》中提到的長期咳嗽、喘息、體腫、呼吸困難,可能是由於積水、水濕、濕痰等病症所致,適合使用白前湯。若病症不是由這些原因引起的,則不應輕易使用。
3. 白藥子
味辛,溫,無毒。主金瘡生肌。
疏:,白藥子稟天地清寒之氣,而兼金水之性,故味辛。《經》云:氣溫。《日華子》云:冷。當是辛寒之藥無疑。故無毒而能解毒。金瘡出血過多必發熱,熱則作痛不得生肌矣。涼血消熱則其痛自止,肌自生也。又《藥性論》:亦可單用,味苦能治喉中熱塞,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腫脹。《日華子》云:性冷,消痰,止嗽,治渴,並吐血喉閉,消腫毒。又云:剪草根,名白藥。詳味二條所主,皆解熱散結之功,則其為寒明矣。入肺,入胃,不言可知。
白話文:
【性質】味辛,溫,無毒。主要用於治療金屬傷口,促進組織再生。
【解析】白藥子吸收了天地間的清涼寒氣,並且兼具金屬與水的特性,因此其味道是辛香的。按照經典的說法,其氣溫和。《日華子》中提到它具有清冷的特性。這似乎暗示它是辛寒類型的藥物,因此無毒且能解毒。金屬傷口若大量出血會導致發熱,熱氣會讓人感到疼痛,影響傷口癒合。通過降溫消炎,疼痛自然緩解,傷口便能開始復原。《藥性論》中提到,白藥子還可以單獨使用,其苦味能治療喉嚨中的熱感,以及因噎、阻塞導致的呼吸困難,胸腔狹窄,咽喉經常疼痛腫脹等症狀。《日華子》中進一步說明,白藥子性冷,能夠化痰止咳,解渴,並對治療吐血、喉嚨閉塞、消除腫毒有幫助。其中提到了剪草根也被稱為白藥。從它所主的功效來看,都是關於解熱散結的,這表明它是一種寒性的藥物。它進入肺部和胃部的用途,從其特性和應用範圍可以推測出來。】
主治參互
施州人取白藥子,並野豬尾二味,洗淨去粗皮,焙乾,等分為末,酒調服二錢許,療心氣痛,解熱毒,甚效。又諸瘡癰腫不散者,取生根爛搗傅貼,干則易之,無生者用細末,水調塗之亦可。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天行熱病,取白藥研如面二錢,漿水一大盞,空腹頓服之,使仰臥,一食頃,候心頭悶亂,或噁心,腹內如車鳴㽲刺痛,良久,當有吐利數行,勿怪。
欲服藥時,先令煮漿水粥,於井中懸著待冷,若吐利過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經驗方》治妊娠傷寒,護胎。以白藥子為細末,雞子清調攤於棉紙上,可如碗大,自臍貼至臍下胎存生處,干即以濕水潤之。《衍義》又為治馬肺熱藥有效。《聖惠方》治風熱上壅,咽喉不利。
白話文:
【主治參互】
施州地方的人使用白藥子和野生豬尾這兩種材料,首先清洗乾淨並去除外層的粗皮,然後烘烤乾燥,最後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用酒調製後服用約兩錢,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心臟疼痛和消除熱毒,效果非常好。對於各種未消散的膿瘡、腫脹,可以取生長的根部,用生薑汁打糊後敷在患處,乾掉後換新藥膏,如果沒有生薑汁,可以用粉末加水調和塗抹。
崔元亮的《海上方》中提到,對於一切由天災引起的熱病,可以取白藥子研磨成粉末,約兩錢,加入一大盞的漿水(一種飲料),在空腹時一次性喝完,讓患者仰臥,一頓飯後,會感到心頭混亂、噁心或腹部像車輪般的鳴叫和刺痛,過了一陣子,會出現幾次嘔吐和排便,不用驚慌。
想要服用藥物時,應先煮好漿水粥,放置在井中待涼,如果嘔吐和排便過度,就喝一碗冷粥來止住,如果不喝就會感到疲憊。《經驗方》中提到,對妊娠期間的傷寒,為了保護胎兒,可以使用白藥子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在棉紙上,大小約如碗狀,貼在肚臍下方胎兒存在的地方,乾了後用水潤濕再換新的。
《衍義》中又提到白藥子是治療馬肺熱的有效藥物。《聖惠方》中則指出,對於風熱上衝導致的咽喉不適,可以使用白藥子進行治療。
以上各項都是針對不同病症的用法與療效,具體使用時請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方法。
白藥三兩,黑牽牛五錢,同炒香,去牽牛,一半為末,防風末三兩和勻,每一錢水調服。又方:治吐血不止。白藥煅存性,糯米飲服三錢。又方:治咽喉腫痛。白藥末一兩,龍腦香二分五釐,生蜜和丸芡實大。每含咽一丸。又方:名鐵罩散,治胎熱不安。用白藥子一兩,白芷五錢,為末。
每服二錢,紫蘇湯下。心煩熱,入白砂糖少許。《經驗良方》治衄血不止。紅棗肉、白藥各煅存性,等分為末,糯米飲調服二錢許。
簡誤
苦寒辛散之物,凡病雖有血熱吐衄等證,若脾胃素弱易於作泄者,勿服。
白話文:
【白藥三兩,黑牽牛五錢,一同炒至香味出,去除黑牽牛後,一半磨成粉末,防風粉末三兩與其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用水調和。另一個方法:治療持續性的吐血。使用白藥煅燒保持其活性,再以糯米飲液服用三錢。另一個方法:治療咽喉腫痛。將白藥粉末一兩與龍腦香二分五釐混合,與生蜜調和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含在口中嚥下一顆。另一個方法:名為「鐵罩散」,用於治療胎兒熱度不適。使用白藥子一兩,白芷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紫蘇湯送服。如果心中煩熱,可加入少量白砂糖。《經驗良方》治療鼻血不止。使用紅棗肉和白藥各煅燒保持其活性,等量研磨成粉末,再以糯米飲液調和,每次服用約二錢。】
【注意】這種藥物是苦寒辛散的,對於有血熱、出血等症狀的疾病,但若脾胃原本就比較虛弱,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或洩瀉的人,不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