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阿魏

味辛,平,無毒。主殺諸小蟲,去臭氣,破癥積,下惡氣,除邪鬼蠱毒。

疏:,阿魏稟火金之氣,而兼得乎天之陽氣,故其味辛平溫而無毒。氣味俱厚,陽也。入足太陰、陽明經。其氣臭烈殊常,故善殺諸蟲,專辟惡氣。辛則走而不守,溫則通而能行,故能消積利諸竅,除穢惡邪鬼蠱毒也。蘇恭曰: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

主治參互

同人參、橘紅、京三稜、蓬莪荗、砂仁,治一切肉食堅積。入膏藥,同麝香、硫黃、蘇合油,貼一切痞塊。同安息香、百部、青黛、丹砂,治屍疰惡氣。

簡誤

阿魏之氣臭烈。人之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故凡脾胃虛弱之人,雖有痞塊堅積,不可輕用。當先補養胃氣,胃氣強則堅積可漸磨而消矣。故古人治大積大聚,消其大半而止,正此謂也。

白話文:

阿魏味辛性平,無毒。能殺死各種細小蟲子,去除臭味,破除癥塊積聚,排出惡氣,消除邪祟、鬼怪和蠱毒。

阿魏具有火和金的特性,又兼具天地陽氣,所以味道辛辣溫和,無毒。氣味都很濃烈,屬陽性。進入脾經和胃經。它氣味臭而強烈,因此善於殺蟲,專門去除惡氣。辛味能迅速通行而不停留在某處,溫性則能使氣血通暢並運行,所以能夠消散積聚,暢通各個竅穴,去除污穢、邪氣、鬼怪和蠱毒。蘇恭說:阿魏氣味極其臭,卻能止臭,真是奇特的藥物。

常用於搭配人參、橘紅、京三稜、蓬莪荗、砂仁治療各種肉食引起的積滯。製成膏藥時,可與麝香、硫黃、蘇合油一起,外敷各種痞塊。與安息香、百部、青黛、丹砂一起使用,治療屍毒引起的惡氣。

阿魏氣味臭烈。人體血液聞到香味則順暢,聞到臭味則逆行,所以脾胃虛弱的人,即使有痞塊積聚,也不能輕易使用。應該先補益脾胃之氣,脾胃強健了,積聚就能慢慢消散。所以古人治療嚴重的積聚,只消散大部分就停止,道理就在於此。

2. 高良薑

大溫。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腰痛。

疏:,高良薑稟地二之氣以生。《本經》:大溫,藏器:辛溫,元素:辛熱。純陽,浮也。入足陽明、太陰經。二經為客寒所犯,則逆冷,霍亂腹痛諸病生焉。辛溫暖脾胃而逐寒邪,則胃中冷逆自除,霍亂腹痛自愈矣。甄權:治腹內久冷氣痛,去風冷痹弱。《大明》:主轉筋瀉痢,反胃,解酒毒,消宿食。蘇頌:治噁心嘔清水。皆取其暖胃溫中,散寒祛冷之功也。

主治參互

《外臺秘要》:霍亂吐利。高良薑炙令香,每用五兩,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亦治腹痛中惡。《普濟方》:霍亂嘔甚不止。用高良薑生銼二錢,大棗一枚,水煎冷服,立定。《永類鈐方》:心脾冷痛。用高良薑三錢,五靈脂六錢,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簡誤

高良薑辛溫大熱,惟治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之要藥。如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作痛,法咸忌之。

白話文:

高良薑性溫熱,主要治療寒邪入侵導致的畏寒、胃寒、嘔吐腹痛、霍亂和腰痛。

高良薑生長於大地,具有溫熱的特性。《神農本草經》記載其性味大溫,《本草綱目》則稱其辛溫,其性屬純陽,藥性趨於表淺,進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這兩條經絡若受寒邪侵犯,就會出現胃氣逆亂、腹部冷痛、霍亂等症狀。高良薑辛溫的特性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從而緩解胃寒和霍亂腹痛。甄權記載其可治療久寒導致的腹部冷痛和風寒痹痛。《大明本草》記載其可治療抽筋、痢疾、反胃,並能解酒毒、消食積。《圖經本草》記載其可治療噁心嘔吐清水。這些功效都源於其溫暖脾胃、散寒祛冷的特性。

臨床應用方面,《外台秘要》記載高良薑可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方法是將其炙烤至香,每次用五兩,用一升酒煎煮三沸後服用,也可治療腹痛和食物中毒。《普濟方》記載其可治療嘔吐不止的霍亂,方法是取生高良薑二錢,大棗一顆,水煎後冷服。《永類鈐方》記載其可治療心脾寒冷疼痛,方法是將高良薑三錢、五靈脂六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醋湯送服。

需要注意的是,高良薑辛溫熱性較強,只適用於治療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嘔吐、逆氣,以及因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霍亂嘔吐腹瀉。如果出現胃火引起的嘔吐、中暑引起的霍亂、熱性腹瀉,以及心虛引起的疼痛,則應避免使用。

3. 百部根

微溫(《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氣。

疏:,百部根正得天地陰寒之氣,故《蜀本》云:微寒。日華子言:苦。《本經》言:微溫者,誤也。苦而下泄,故善降肺氣,升則喘嗽,故善治咳嗽上氣。能散肺熱,故《藥性論》主潤益肺。其性長於殺蟲,傳屍骨蒸勞,往往有蟲,故亦主之。疳熱有蟲,及蛔蟲、寸白蟲、蟯蟲,皆能殺之。又燒熏樹木蛀蟲,觸煙即死。亦殺蠅蠓。《日華子》論之詳矣。陶云:殺蝨,濃煎,洗牛馬蝨即去。陳藏器云:火炙酒浸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主治參互

同桑根白皮、天麥二冬、貝母、枇杷葉、五味子、紫菀,治一切虛嗽,但不能治食積嗽。《千金方》:單用一味熬膏,入蜜,不時取服,可療三十年嗽。《楊氏經驗方》治遍身黃腫。取鮮百部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升,拌酒半合,揉和,蓋在藥上,用帛包住。過一二日後,口內作酒氣,則水從小便出,腫自消矣。

《聖濟總錄》:百蟲入耳。百部炒研細末,生油調傅耳門上。

簡誤

百部味苦,脾虛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藥同用,庶不傷胃氣。

白話文:

百部根微溫(也有記載說微寒)。主要治療咳嗽和氣喘。

百部根吸收了天地間的陰寒之氣,所以有些古籍記載其性微寒。 它味苦,性寒能瀉下,因此能很好地降低肺氣,肺氣上升則會喘咳,所以它善於治療咳嗽和氣喘。百部還能散去肺熱,因此古籍記載它能滋潤肺部。它的特性在於殺蟲,治療因蟲導致的勞傷,因為這種勞傷往往與蟲有關。它能殺死疳積引起的蟲,以及蛔蟲、寸白蟲、蟯蟲等。此外,還能燒燻殺死蛀蟲,蟲子只要碰到煙就會死,也能殺死蒼蠅和蚊子。 相關的詳細記載在《日華子本草》裡。古人用它煎濃汁洗牛馬身上的蝨子,就能去除蝨子。也有人用火烤後浸酒,空腹服用,能治療蟲咬以及疥癬。

百部根可以和其他藥材如桑根白皮、天麥冬、貝母、枇杷葉、五味子、紫菀等一起使用,治療各種虛咳,但不能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咳嗽。《千金方》記載,單用百部熬膏加蜜,隨時服用,可以治療長達三十年的咳嗽。《楊氏經驗方》記載,用鮮百部根治療全身黃腫,方法是洗淨搗爛後敷在肚臍上,再用半升糯米飯拌半合酒揉和,蓋在藥上,用布包好。一兩天後,口中會出現酒味,則水分會從小便排出,腫脹就會消退。

《聖濟總錄》記載,可用炒研成細末的百部,用生油調和後塗在耳門口,治療蟲子進入耳朵的情況。

百部味苦,脾胃虛弱的人,應該搭配健脾和胃的藥物一起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4. 茴香子

味辛,平,無毒。主諸瘻,霍亂,及蛇傷。

疏:,茴香得土金之沖氣,而兼稟乎天之陽,故其味辛平,亦應兼甘無毒。辛香發散,甘平和胃。入足太陰、陽明、太陽、少陰經,故主霍亂。香氣先入脾,脾主肌肉,故主諸瘻。脾主四肢,故主腳氣。通腎氣,膀胱為腎之腑,故主膀胱腎間冷氣,及治疝氣。胃和則熱解,熱解則口臭自除。

主治參互

茴香酒炒,得川楝子、荔枝核、橘核、肉桂、蒼朮、木瓜、牛膝,治寒濕成疝。得炒砂仁、食鹽,則主中惡腹痛,霍亂腹痛吐逆。古方:惡毒癰腫,或連陰髀間疼痛急攣,牽入少腹不可忍,一宿則殺人者。用茴香苗葉搗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進,用其滓以貼腫上。冬間根皮亦可用。此外國方,永嘉以來用之,起死神效。

簡誤

茴香辛溫,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嘔者,勿服。

白話文:

茴香子味辛性平,無毒。主要治療各種廔管、霍亂和蛇咬傷。

茴香吸收了土和金的精氣,又兼具天之陽氣,因此味道辛辣平和,也帶有甘甜,沒有毒性。辛香能發散風寒,甘甜平和能和胃。茴香走足太陰、陽明、太陽、少陰經,所以能治療霍亂。茴香的香氣首先進入脾經,脾主肌肉,因此能治療各種廔管。脾主四肢,所以也能治療腳氣。茴香能通利腎氣,膀胱是腎的腑臟,所以能治療膀胱與腎臟之間的寒氣,以及疝氣。胃氣和順則體熱消退,體熱消退則口臭自然消除。

茴香與川楝子、荔枝核、橘核、肉桂、蒼朮、木瓜、牛膝等藥材一起酒炒,能治療寒濕引起的疝氣。與炒砂仁、食鹽一起使用,則能治療中惡、腹痛、霍亂引起的腹痛嘔吐。古代方劑記載:惡毒的癰腫,或陰部和大腿內側疼痛、抽搐,疼痛劇烈難忍,甚至一晚上就能致死,可用茴香的莖葉搗碎取汁一升服用,一日服用三四次,並用藥渣敷貼在腫脹處。冬季時,茴香的根皮也可使用。此外,一些國外流傳的方劑,從永嘉時期開始就使用茴香,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茴香性味辛溫,胃部和腎部火氣過盛,性生活頻繁,服用溫熱之物會嘔吐的人,不宜服用茴香。

5. 款冬花

味辛、甘,溫,無毒。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

疏:,款冬花得天地陰寒之氣,而兼稟乎金水之性,故凌冰雪而獨秀。其味辛甘,溫而無毒,陰中含陽,降也。辛能散而能潤,甘能緩而能和,溫則通行不滯,善能降下。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一皆氣升火炎之病也。氣降則火自降,氣降則陽交於陰,水火既濟,既濟則火不上炎,氣不逆升,肺不受邪,得清肅之常道,而諸證自退矣。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

主治參互

款冬花雖畏貝母,然得貝母、桑根白皮、紫菀、枇杷葉、栝樓根、百部、天麥門冬、杏仁,治喘逆及咳嗽反良,物有相制故也。如半夏畏生薑,得之則制其毒,而愈能奏效也。得麻黃、杏仁、桑根白皮、甘草,治風寒鬱實熱於上焦,肺分作喘,其效甚速。一味燒煙吸之治喘嗽。

俱如《本草》注中所載。《濟生方》:痰嗽帶血。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為末,蜜丸龍眼大。每臥時嚼一丸,薄荷湯下。款冬花,古今方用之為治嗽要藥,以其辛溫,散而能降,於肺無迕,無分寒熱虛實,皆可施用,故無「簡誤」。

白話文:

款冬花味辛甘,性溫,無毒。主治咳嗽、氣喘、喉嚨阻塞、各種驚癇、寒熱邪氣、消渴(糖尿病)、呼吸困難等症。

款冬花吸收天地陰寒之氣,又兼具金水之性,因此能在冰雪中獨自開花。它味辛甘,性溫且無毒,屬陰中含陽,具有下降之效。辛味能散能潤,甘味能緩能和,溫性則使藥性通行無阻,善於下降。咳嗽、氣喘、喉嚨阻塞、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呼吸困難,這些都是氣往上衝、火往上炎的病症。氣下降則火自然下降,氣下降則陽氣與陰氣交合,水火既濟,火就不會往上炎,氣就不會逆向上衝,肺部就不會受邪氣侵犯,恢復正常的清肅狀態,各種症狀自然會消除。杏仁是款冬花的輔藥,與紫菀搭配效果更好。

雖然款冬花畏貝母,但如果與貝母、桑白皮、紫菀、枇杷葉、栝樓根、百部、天麥門冬、杏仁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氣喘和咳嗽效果反而更好,這是因為藥物之間互相制約的緣故,例如半夏畏生薑,但與生薑同用反而能抑制半夏的毒性,並增強療效。款冬花與麻黃、杏仁、桑白皮、甘草同用,能快速治療風寒鬱積導致上焦(胸部以上)肺部氣喘的症狀。單用款冬花燒煙吸入,也能治療咳嗽氣喘。

以上均如《本草》注釋所記載。《濟生方》記載:治療痰嗽帶血,可用款冬花、百合等量蒸焙研末,製成蜜丸,每晚睡前嚼服一丸,用薄荷湯送服。款冬花古今方劑中都作為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因其辛溫,能散能降,對肺部沒有副作用,不論寒熱虛實都能使用,因此沒有使用上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