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1. 卷九
2. 草部中品之下
總七十八種,今疏其要者三十六種,又移入木部一種,果部一種,菜部四種。
艾葉,惡實,水萍,王瓜,地榆,大小薊,海藻,澤蘭,地筍,昆布,防己,天麻,阿魏,高良薑,百部根,茴香子,款冬花,紅藍花,牡丹,京三稜,薑黃,青黛,鬱金,蘆薈,延胡索,肉豆蔻,補骨脂,縮砂蜜,蓬莪荗,白前,白藥子,莎草根,胡黃連,鱧腸,使君子,白豆蔻,剪草
藿香(木部移入),豆蔻(果部移入)
假蘇,蘇,香薷,薄荷(已上菜部移入)
白話文:
草部中品以下收錄了七十八種藥物,這裡精選出三十六種重要的藥物加以說明,另外還有木部一種、果部一種、菜部四種藥物也列入其中。
這些藥物包括:艾葉、惡實、水萍、王瓜、地榆、大小薊、海藻、澤蘭、地筍、昆布、防己、天麻、阿魏、高良薑、百部根、茴香子、款冬花、紅藍花、牡丹、京三稜、薑黃、青黛、鬱金、蘆薈、延胡索、肉豆蔻、補骨脂、縮砂蜜、蓬莪荗、白前、白藥子、莎草根、胡黃連、鱧腸、使君子、白豆蔻、剪草,以及從木部移入的藿香,從果部移入的豆蔻,和從菜部移入的假蘇、蘇、香薷、薄荷。
3.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見風。(弘景:搗汁止傷血,殺蛔蟲。蘇恭:止衄血,下血,膿血痢,主崩血,金瘡,安胎。苦酒作煎治癬。《大明》:治婦人帶下,霍亂轉筋。)
疏:,艾葉稟天地之陽氣以生,故味苦微溫,熟則大熱。可升可降,其氣芳烈,純陽之草也,故無毒。入足太陰、厥陰、少陰三經。燒則熱氣內注,通筋入足,故灸百病。性能通竅,辟惡殺鬼精,故止鬼擊吐血。芳烈之氣必燥,故主下部䘌瘡。其治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者,皆以之導引涼血補血藥為用者也。使人有子,蓋指氣血兩虛之人,風寒乘虛入子宮不孕者設也。闢風寒,其性辛溫也。搗汁服止傷血者,生寒而兼辛散也。殺蛔蟲者,辛而苦也。主衄血者,傷寒邪熱鬱而不汗則發衄也。風邪入大腸則下血,濕熱傷脾胃則下痢膿血。煮則上升,故亦止崩漏也。理金瘡,血熱則行也。胎為風寒之氣所犯則不安,風寒散則胎自安也。苦酒作煎治癬甚良者,殺蟲之功也。治婦人帶下,溫中除濕而升也。止霍亂轉筋者,因寒而得也。為治白帶之要藥,調經之妙品,故婦人方多須之。
主治參互
艾葉能灸百病,陳久者良。入紅鉛蒸臍,補陽虛,溫脾胃。治婦人月事不調,血少無熱證者,同香附醋浸,入四物湯加阿膠、枳殼,神效。《金匱要略》: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下血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並以膠艾湯主之。阿膠二兩,艾葉三兩,芎藭、甘草各二兩,當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水五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納膠令消盡。每溫酒一升,日三服。
妊娠、產後、血虛人作痢下血,用膠艾湯,蘄艾、阿膠、白芍藥、人參、橘皮、甘草。胎前加黃芩,產後入當歸。燒煙入管中,熏狐惑蟲䘌良。非時不正之氣傷人,發為頭痛壯熱,因於寒者,用干艾葉三升,水一斗,煮取一升頓服,取汗,出《肘後方》。《婦人良方》治妊娠風寒卒中,不省人事,狀如中風。
用熟艾三兩,米醋和炒極熱,以絹包熨臍下,良久即解。蛔蟲咬,或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白熟艾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服,吐蟲出。或取生艾搗汁,五更先食香脯一片,乃飲一升,當下蟲出。鵝掌風,用蘄艾五兩,水四五碗,煮五六滾,入大口瓶,覆以麻布二層,熏掌心,如冷,燉熱再熏,如神。發背初起,急灸瘡頭,不痛灸至痛,痛灸至不痛,奪命神方也。
縱潰,毒氣外泄,不致內攻矣。若未潰,瘡頭用濕紙貼上,看先干處是也,即於此灸。臁瘡年久,口冷不合者,用艾煙燻之。
簡誤
艾性純陽,善闢風寒濕氣及非時邪氣。然性氣芳裂而燥熱,凡婦人胎動不安由於熱,而不由於寒;妊娠下利膿血由於暑濕,腸胃熱甚而非單濕為病;崩中由於血虛內熱;經事先期由於血熱;吐血不由於鬼擊中惡;霍亂轉筋不由於寒邪,而由於脾胃虛弱停滯,或傷暑所致;不孕由於血虛而不由於風寒入子宮,法並忌之。
白話文:
艾葉
艾葉味苦微溫,無毒。主要用於灸治百病。煎服可治療痢疾、吐血、下體濕疹、婦女月經過多等。艾葉能滋陰、生肌、祛風寒,並能促進生育。煎服艾葉時,需避免接觸風。 搗碎取汁可止血、殺蛔蟲。艾葉還能治療鼻出血、便血、膿血便、崩漏、外傷出血,並能安胎。用苦酒煎煮艾葉可治療癬。艾葉也可治療婦女帶下、霍亂、抽筋。
艾葉吸收天地陽氣而生,故味苦微溫,加熱後則變得更熱。它可以升也可以降,氣味芳香濃烈,是純陽之物,所以無毒。艾葉入足太陰、厥陰、少陰三經。燃燒艾葉,熱氣會進入體內,疏通經絡,故可灸治百病。艾葉能通竅、辟邪,因此能治療因邪氣入侵導致的吐血。艾葉氣味芳香濃烈,性燥,故能治療下體濕疹。艾葉治療婦女月經過多、滋陰、生肌,都是配合其他涼血補血藥物一同使用。促進生育是指針對氣血虛弱,因風寒入侵子宮而導致不孕的人。艾葉能祛風寒,因其性辛溫。搗碎艾葉取汁服用能止血,因其生寒且辛散。艾葉能殺蛔蟲,因其辛且苦。艾葉能治療鼻出血,因為傷寒邪熱鬱積於體內不發汗則會導致鼻出血。風邪入侵大腸則會便血,濕熱傷及脾胃則會導致膿血痢疾。煮沸艾葉後其藥力上升,故也能治療崩漏。艾葉能治療外傷出血,因為它能行血。胎兒若受風寒侵襲則會不安,散去風寒則胎兒自然安穩。用苦酒煎煮艾葉治療癬效果甚佳,因其能殺蟲。艾葉治療婦女帶下,是因其能溫中除濕並向上行氣。艾葉治療霍亂、抽筋,是因為這些疾病多由寒邪引起。艾葉是治療白帶、調經的要藥,故婦科處方中常需用到。
艾葉能灸治百病,陳久者效果更佳。將艾葉與紅丹一起蒸熏肚臍,可補益陽氣、溫暖脾胃。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血量少,且無熱證者,可將艾葉與香附用醋浸泡後,加入四物湯、阿膠、枳殼同用,效果顯著。對於婦女產後或妊娠期間出血不止,可用膠艾湯治療。燒艾葉煙,經管子熏治狐惑病(陰道炎症)效果良好。非時不正之氣傷人,導致頭痛發熱,若因寒邪引起,可用干艾葉煎服,發汗治療。對於妊娠期間因風寒所致的中風,可用熟艾葉加米醋炒熱後,用布包好熨貼肚臍下。艾葉也可治療蛔蟲病、鵝掌風、發背等疾病,以及臁瘡等久治不愈的頑疾。
艾葉性純陽,善於祛除風寒濕邪及非時邪氣。但艾葉氣味芳香濃烈且燥熱,故以下情況不宜使用艾葉:婦女胎動不安是由於內熱而非寒邪;妊娠期間下利膿血是由於暑濕,腸胃熱盛而非單純濕邪;崩漏是由於血虛內熱;月經提前是由於血熱;吐血並非由鬼擊中惡引起;霍亂抽筋並非由寒邪引起,而是脾胃虛弱停滯或中暑所致;不孕是由於血虛而非風寒入侵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