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草部中品之下

總七十八種,今疏其要者三十六種,又移入木部一種,果部一種,菜部四種。

艾葉,惡實,水萍,王瓜,地榆,大小薊,海藻,澤蘭,地筍,昆布,防己,天麻,阿魏,高良薑,百部根,茴香子,款冬花,紅藍花,牡丹,京三稜,薑黃,青黛,鬱金,蘆薈,延胡索,肉豆蔻,補骨脂,縮砂蜜,蓬莪荗,白前,白藥子,莎草根,胡黃連,鱧腸,使君子,白豆蔻,剪草

白話文:

  1. 艾葉:常用於暖宮、調經和止血。
  2. 惡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3. 水萍:可利水消腫,用於治療浮腫和熱毒。
  4. 王瓜: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5. 地榆: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6. 大小薊: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7. 海藻:用於治療痰火上炎、癭瘤等症狀。
  8. 澤蘭:可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9. 地筍: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10. 昆布:具有消腫、化痰的功效。
  11. 防己: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疼痛。
  12. 天麻:能平肝息風、安神定志。
  13. 阿魏:有健脾消食、殺蟲的功效。
  14. 高良薑:可暖胃散寒、解表發汗。
  15. 百部根:用於治療咳嗽、痰多。
  16. 茴香子:有暖胃、理氣、止痛的功效。
  17. 款冬花:能清肺止咳、潤燥化痰。
  18. 紅藍花:可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19. 牡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20. 京三稜:能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21. 薑黃:具有抗炎、鎮痛的功效。
  22. 青黛:用於治療熱毒、痤瘡。
  23. 鮮金: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24. 蘿蔔:可消食化痰、利尿消腫。
  25. 延胡索:有止痛、活血的功效。
  26. 肉豆蔻:可暖胃散寒、調和腸胃。
  27. 補骨脂:能補肝腎、強壯筋骨。
  28. 縮砂蜜:有暖胃、止瀉的功效。
  29. 蓬莪荗:能調和氣血、化瘀止痛。
  30. 白前:可止咳平喘、潤燥化痰。
  31. 白藥子: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32. 莎草根:能清熱利尿、解毒止痛。
  33. 胡黃連: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34. 魚腸: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35. 使君子:用於治療寄生蟲病。
  36. 白豆蔻:能開胃消食、化痰止咳。
  37. 剪草: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藿香(木部移入),豆蔻(果部移入)

假蘇,蘇,香薷,薄荷(已上菜部移入)

白話文:

[ 藿香(由木部轉入),豆蔻(由果部轉入)

偽蘇,蘇,香薷,薄荷(以上由菜部轉入) ]

2.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見風。(弘景:搗汁止傷血,殺蛔蟲。蘇恭:止衄血,下血,膿血痢,主崩血,金瘡,安胎。苦酒作煎治癬。《大明》:治婦人帶下,霍亂轉筋。)

疏:,艾葉稟天地之陽氣以生,故味苦微溫,熟則大熱。可升可降,其氣芳烈,純陽之草也,故無毒。入足太陰、厥陰、少陰三經。燒則熱氣內注,通筋入足,故灸百病。性能通竅,辟惡殺鬼精,故止鬼擊吐血。芳烈之氣必燥,故主下部䘌瘡。其治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者,皆以之導引涼血補血藥為用者也。使人有子,蓋指氣血兩虛之人,風寒乘虛入子宮不孕者設也。闢風寒,其性辛溫也。搗汁服止傷血者,生寒而兼辛散也。殺蛔蟲者,辛而苦也。主衄血者,傷寒邪熱鬱而不汗則發衄也。風邪入大腸則下血,濕熱傷脾胃則下痢膿血。煮則上升,故亦止崩漏也。理金瘡,血熱則行也。胎為風寒之氣所犯則不安,風寒散則胎自安也。苦酒作煎治癬甚良者,殺蟲之功也。治婦人帶下,溫中除濕而升也。止霍亂轉筋者,因寒而得也。為治白帶之要藥,調經之妙品,故婦人方多須之。

白話文:

艾葉,其性味苦,微溫,無毒。主要用於艾灸治療各種疾病。可以煎煮,具有止瀉、止吐血、治療下部腫瘍、婦女月經出血等功效。它能調節陰氣,促進肌肉生長,防止風寒侵襲,有助於生育。在煎煮時應避免接觸風。

艾葉具有強烈的芳香和溫熱的特性,可以提升或降低藥效。它進入足太陰、厥陰和少陰三條經絡。燒灼後產生的熱氣能夠深入筋骨,因此可以灸治各種疾病。它的功能包括打通脈絡,驅除邪惡和精靈,因此可以治療鬼擊、吐血。它的芳香和乾燥的特性使其能夠治療下部腫瘍。對於婦女的月經出血,它可以調節陰氣,促進肌肉生長。艾葉還能防止風寒,對於受風寒影響導致不孕的女性尤其有效。此外,它還能殺滅寄生蟲,治療鼻血,對下痢、膿血痢、崩漏、金創傷和妊娠有療效。使用苦酒調製的艾葉煎劑可以治療皮膚病。它還能治療婦女的帶下症,溫暖中焦,調節濕氣,並且具有升提的作用。艾葉對於治療霍亂和轉筋也有著很好的效果。在婦女的方劑中,它是一種重要的藥物,對於調經特別有效。

主治參互

艾葉能灸百病,陳久者良。入紅鉛蒸臍,補陽虛,溫脾胃。治婦人月事不調,血少無熱證者,同香附醋浸,入四物湯加阿膠、枳殼,神效。《金匱要略》: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下血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並以膠艾湯主之。阿膠二兩,艾葉三兩,芎藭、甘草各二兩,當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水五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納膠令消盡。每溫酒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主治參互】

艾葉適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其中陳年質地的艾葉效果更佳。將其與紅鉛一同蒸製後敷在肚臍上,能補充和提升體內的陽氣,同時暖和脾胃。對於婦女月經不調,血量不足但無熱性症狀的狀況,可以將艾葉與香附一同用醋浸泡,加入四物湯(主要由熟地、川芎、白芍和當歸組成)中,再添加阿膠和枳殼,此方法效果極佳。

《金匱要略》中提到,對於婦女出現月經淋灕不斷、產後出血不停以及懷孕期間出血的狀況,都可使用「膠艾湯」進行治療。此方包含以下成分:阿膠兩兩份、艾葉三兩份、芎藭和甘草各兩兩份、當歸和地黃各三兩份、芍藥四兩。以五升清水和五升清酒共煮,直至湯汁濃縮至三升,加入阿膠直至完全溶解。每日溫服一次,每次一升,一天三次。

妊娠、產後、血虛人作痢下血,用膠艾湯,蘄艾、阿膠、白芍藥、人參、橘皮、甘草。胎前加黃芩,產後入當歸。燒煙入管中,熏狐惑蟲䘌良。非時不正之氣傷人,發為頭痛壯熱,因於寒者,用干艾葉三升,水一斗,煮取一升頓服,取汗,出《肘後方》。《婦人良方》治妊娠風寒卒中,不省人事,狀如中風。

用熟艾三兩,米醋和炒極熱,以絹包熨臍下,良久即解。蛔蟲咬,或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白熟艾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服,吐蟲出。或取生艾搗汁,五更先食香脯一片,乃飲一升,當下蟲出。鵝掌風,用蘄艾五兩,水四五碗,煮五六滾,入大口瓶,覆以麻布二層,熏掌心,如冷,燉熱再熏,如神。發背初起,急灸瘡頭,不痛灸至痛,痛灸至不痛,奪命神方也。

白話文:

妊娠、產後、血虛的人如果出現下痢帶血的情況,可以使用「艾湯」進行治療。所需材料包括:蘄艾、阿膠、白芍、人參、橘皮、甘草。若在懷孕期間出現此症狀,則需加入黃芩;產後則加入當歸。另外,還可以用艾湯的煙霧燻蒸,對消除狐惑蟲有良好效果。

如果非時節的不正之氣傷害了人,導致頭痛、壯熱的現象,尤其是由寒引起的,可以使用乾艾葉三升,加水一斗,煮沸後服用一升,並讓身體出汗,此方法出自《肘後方》。《婦人良方》中提到對於妊娠期間突然受到風寒而導致昏迷、表現類似中風的狀況,可以使用熟艾三兩,與米醋一起炒至極熱,然後用絹布包裹,敷在腹部中央,能迅速緩解症狀。

對於由蛔蟲引起的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的情況,可以使用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後服用,能吐出蟲子。也可以使用生艾搗汁,於五更之前空腹食用一片香脯,接著飲用一升,可將蟲子排出。對於鵝掌風,可以使用蘄艾五兩,加水煮至四五碗,煮五六次後,放入大口瓶中,覆蓋兩層麻布,對手掌心進行燻蒸。如果感到冷,可再次加熱後繼續燻蒸,效果神妙。對於發背剛開始出現時,應立即對癥灸療,直到疼痛感消失,這是救人性命的神方。

縱潰,毒氣外泄,不致內攻矣。若未潰,瘡頭用濕紙貼上,看先干處是也,即於此灸。臁瘡年久,口冷不合者,用艾煙燻之。

簡誤

艾性純陽,善闢風寒濕氣及非時邪氣。然性氣芳裂而燥熱,凡婦人胎動不安由於熱,而不由於寒;妊娠下利膿血由於暑濕,腸胃熱甚而非單濕為病;崩中由於血虛內熱;經事先期由於血熱;吐血不由於鬼擊中惡;霍亂轉筋不由於寒邪,而由於脾胃虛弱停滯,或傷暑所致;不孕由於血虛而不由於風寒入子宮,法並忌之。

白話文:

"縱潰"指的是疾病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行破潰,這樣可以讓毒素排出,避免進入體內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如果還沒有破潰,則可以在創傷部位覆蓋濕紙,觀察最先乾燥的地方,就在那裡進行艾灸。對於長時間存在的臁瘡,如果口部發冷且不能合閉,可以用艾煙來薰蒸。

艾草的性質純陽,能有效驅除風寒濕氣和非季節性的邪氣。然而,它的氣味芳香且燥熱。對於女性懷孕期間胎動不安,通常是因為熱氣而非寒冷所導致的;妊娠期間下腹有膿血,多由暑熱和濕氣引起,而非單純的濕氣問題;崩漏通常是由於血虛引起的內熱;經期提前則可能是因為血熱;吐血不一定是鬼神的攻擊,而是脾胃虛弱導致的停滯,或者受暑熱影響;不孕往往是由於血虛而非風寒進入子宮,因此在治療時都應當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