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八 (9)

1. 茅根

味甘,寒,無毒。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

疏:,茅根正稟土之沖氣,而兼感乎春陽生生之氣以生,故其味甘氣寒而無毒。入手少陰,足太陰、陽明。勞傷虛羸必內熱。甘能補脾,甘則雖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內熱,故主勞傷虛羸。益脾所以補中,除熱所以益氣,甘能益血。血熱則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寒涼血,甘益血。熱去則血和,和則瘀消而閉通,通則寒熱自止也。小便不利由於內熱也。熱解則便自利。淋者,血分虛熱所致也,涼血益血則淋自愈,而腸胃之容熱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補血涼肝則筋堅矣。血熱則崩。涼血和血,崩自愈矣。血熱則妄行,溢出上竅為吐,為咯,為鼻衄,齒衄。涼血和血則諸證自除。益脾補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腫、黃疸,而兼理傷寒噦逆也。

白話文:

【性質】味甘,性寒,無毒害。主要用於治療勞損引起的虛弱,補充中焦,增強體力。可以清除血液凝滯和經絡阻塞所導致的寒熱症狀,幫助小便排泄,針對五種淋病,消除胃部的外來熱邪,緩解口渴,強健筋骨,對於婦女崩漏有療效。長期服用有益健康。

【解析】茅根汲取了大地之氣與春天新生之氣,因此具有甘甜且性寒,無毒的特性。它進入心包經、脾經及大腸經。勞損與虛弱往往伴隨內熱。甘甜能夠滋養脾胃,甘甜且不傷胃,甘甜性寒能清除內熱,因此適用於治療勞損虛弱。滋養脾胃能補充中焦,排除熱邪能增強體力,甘甜也能滋養血液。血液熱則容易凝滯,凝滯則會導致經絡阻塞,阻塞會引發寒熱症狀。甘甜能清涼血液,甘甜能滋養血液。熱邪去除後血液就能和諧,和諧則能消除凝滯而使經絡暢通,暢通則寒熱自然停止。小便不通順是因為內熱造成的。熱邪消散後,小便就能順利排出。淋病是由血液分佈不均的虛熱引起,清涼血液滋養血液就能使淋病痊癒,腸胃中的熱邪也會得到化解。津液生成,口渴的情況也會得到緩解。肝臟儲存血液且主司筋骨。滋養血液涼卻肝臟就能使筋骨變得堅硬。血液熱則容易出血,涼卻血液和調血液就能使出血停止。血液熱則容易流動到頭部,形成嘔吐、咳嗽、鼻出血或牙齦出血等現象。涼卻血液和調血液就能消除這些症狀。滋養脾胃補充中焦有利於小便排泄,因此也能治療水腫、黃疸,同時對治療傷寒時的噦逆也有幫助。】

主治參互

同麥冬、生地、枸杞子,治勞傷內熱。同生地、麥冬、蘇子、枇杷葉、白芍藥、甘草、蒲黃、童便,治諸血。同牛膝、生地黃、童便,治血熱經枯而閉。同竹茹、麥冬、石膏、人參,治傷寒胃熱噦逆。同芍藥、赤小豆、赤白茯苓、車前子、薏苡仁、木瓜、石斛、木通,治水腫。

白話文:

主要治療項目包括:

與麥冬、生地、枸杞子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勞損引起的內熱。

與生地、麥冬、蘇子、枇杷葉、白芍、甘草、蒲黃、童便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各種出血狀況。

與牛膝、生地黃、童便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因血熱導致的經脈乾燥和閉塞。

與竹茹、麥冬、石膏、人參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傷寒引起胃熱噦逆的情況。

與芍藥、赤小豆、赤白茯苓、車前子、薏苡仁、木瓜、石斛、木通一同使用,可以治療水腫。

同枇杷葉、竹茹、麥門冬,治火炎內熱,反胃上氣。同生地、天麥門冬、車前子、牛膝、白茯苓、黃柏、五味子、枸杞子、童便,治溺血。

簡誤

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白話文:

使用枇杷葉、竹茹和麥門冬,可以治療內熱和反胃上氣的症狀。如果要治療尿血,則可以使用生地、天麥門冬、車前子、牛膝、白茯苓、黃柏、五味子、枸杞子、童便等藥物。

若因受寒導致噦吐,或是中寒引起嘔吐,以及因為濕痰和飲食過多導致的發熱情況,這些狀況下不宜服用上述藥物。

2. 紫菀

味苦、辛,溫,無毒。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臟,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款冬為之使。惡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疏:,紫菀感春夏之氣化,而兼得地中之金性,故味苦溫。《別錄》:兼辛無毒。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苦以泄之,辛以散之,溫以行之。辛先入肺,肺主諸氣,故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亦辛之力也。痿蹶者,陽明之濕熱熏蒸於肺,則肺熱而津液不能下滴,傷其氣化,以困水之上源,故為痿蹶也。肺為五臟之華蓋,而主諸氣。肺安則能朝百脈,散精布液於各臟,故云:安五臟也。療咳逆吐膿血,止喘悸者,散肺氣之邪也。能安五臟,故治五勞及體虛不足。小兒驚癇亦虛而有熱故也,熱散則驚癇自止矣。得蜜蒸焙良。

白話文:

紫菀的藥性為苦和辛,溫度適中,且無毒。它對應的主要療效包括治療咳嗽和上氣、胸中的寒熱結氣,去除蟲毒,改善萎縮和四肢乏力的情況,安定五臟,治療咳嗽伴有膿血的症狀,緩解呼吸急促和心悸,對於五種勞累引致的身體虛弱,以及補充身體的不足,尤其適合小兒因驚嚇導致的癲癇。紫菀能與款冬配伍使用。

然而,紫菀不應與瞿麥、雷丸、遠志一同使用。它忌與茵陳蒿一同應用。

紫菀感應春夏之氣,兼得大地的金屬特性,因此具有苦和溫的藥性。《別錄》記載紫菀兼有辛味且無毒。它進入手太陰肺經,同時也能影響足陽明胃經。通過其苦味可以排除體內積滯,辛味能夠散開堵塞,溫度則能促進循環。辛味首先進入肺部,肺主理各種氣息,因此它能治療咳嗽和上氣、胸中的寒熱結氣。去除蟲毒也是由於辛味的作用。四肢乏力是因為胃部的濕熱蒸騰到肺部,使得肺熱而津液無法正常下流,影響了肺的氣化功能,進而困擾到水的來源,所以會出現四肢乏力的現象。肺是五臟的保護蓋,主理各種氣息。肺部安穩,就能調節百脈,將精華分散到各個臟器,因此它能安定五臟。治療咳嗽伴隨的膿血,緩解呼吸急促和心悸,都是因為它能散開肺部的異常氣息。它能安定五臟,所以對於五種勞累引致的身體虛弱,以及補充身體的不足,都有很好的效果。對於小兒因驚嚇導致的癲癇,也是因為虛弱並伴有熱性,熱氣消散後,癲癇自然能得到控制。使用時建議與蜂蜜一起蒸煮後再進行烘焙處理。

主治參互

《古今傳信方》治久嗽,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為末作散。每服三錢,生薑三片,烏梅一枚,同煎湯下,食後、臨臥各一服。入噙化丸,治陰虛咳嗽。《千金方》: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以井花水服三撮,便通。小便血,服五撮便止。《斗門方》:治纏喉風喉閉,飲食不通欲死者,返魂草根一莖,洗淨,納入喉中,取惡涎出即瘥,神效。更以馬牙硝津咽之,即絕根。

白話文:

主治療長期咳嗽,使用紫菀和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研磨成粉末後做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烏梅,一起煎湯服用,於飯後及睡前各服用一次。同時可以加入「含化丸」來治療陰虛咳嗽。

《千金方》指出,對於婦女突然無法排尿的情況,可使用紫菀研磨成粉,用井花水調服三撮,即可使尿道暢通。如果出現小便出血的情況,則需服用五撮紫菀粉,出血情況便可得到控制。

《鬥門方》提到,對於纏喉風導致的喉部閉塞,進食困難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可以使用返魂草的根一根,清洗乾淨後放入喉嚨中,取出惡臭的涎液,病狀即可痊癒。並可再以馬牙硝的唾液吞嚥,以去除病根。

一名紫菀,南人呼為夜牽牛。《全幼心鑑》:治小兒咳嗽聲不出者,紫菀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湯化下。

簡誤

觀其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藥參用,則無害。

白話文:

一名紫菀,南方人稱為夜牽牛。《全幼心鑑》中提到,對於小孩咳嗽聲音無法發出的情況,使用紫菀粉末和杏仁泥,按比例混合後加入蜂蜜一同研磨,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水煎的五味子湯化開服用。

簡而言之,

紫菀能開闊咽喉,排出惡質黏液,顯示其具有強烈的疏散功效。然而,紫菀性溫,對於肺部疾病如咳嗽、喘息等,多屬於陰虛肺熱的症狀,因此不宜單獨或過量使用。若需使用,應配合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等苦寒性藥物一同使用,這樣便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3. 紫草

味苦,寒,無毒。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療腹腫脹滿痛。以合膏,療小兒瘡及面皶。

疏:,紫草稟天地陰寒清和之氣,故味苦氣寒而無毒。入足少陰、厥陰。為涼血之聖藥,故主心腹邪熱之氣。五疸者,濕熱在脾胃所成。去濕除熱利竅,其疸自愈。邪熱在內能損中氣。邪熱散即能補中益氣矣。苦寒性滑,故利九竅而通利水道也。腹腫脹滿痛者,濕熱瘀滯於脾胃,則中焦受邪而為是病。濕熱解而從小便出,則前證自除也。合膏藥,療小兒痘瘡及面皶,皆涼血之效也。

主治參互

同紅花子、生地黃、甘草、貝母、牡丹皮,濃煎,加生犀角汁,量兒大小,以四十九匙至半盞為度,治痘瘡深紅色,或紫、或黑陷乾枯,便閉,神效。若在一朝及二朝內,稍有元氣,雖危可生。痘疔痘毒咸治之。惟痘毒須加黃耆、金銀花、鼠黏子;痘瘡夾斑疹者,加硬石膏、麥冬、知母、竹葉。一二劑即去之。

簡誤

紫草苦寒而能通利九竅,痘瘡家氣虛脾胃弱,泄瀉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用。

白話文:

紫草的性質為苦,屬寒,無毒。它主要用於治療心腹部位的邪氣,以及五種黃疸病症。紫草能補充中間的氣息,開闢九個孔道,暢通水分運輸路線,並能治療腹部脹大、脹滿和疼痛。它被用來製成膏藥,可以治療小孩的疹子及臉部痘痘。

紫草採納天地陰寒清和之氣,因此具有苦寒的特性且無毒。它進入了腳少陰和厥陰系統。作為一種涼血的神藥,它能主導心腹部位的邪熱之氣。五疸指的是濕熱在脾胃所引起的病症。通過清除濕氣和熱力,使通道暢通,這種病症自然得到恢復。邪熱在內會損傷中氣,當邪熱消散時,就能夠補充中氣。苦寒性質的紫草能暢通九個孔道,並調節水分運輸路線。腹部脹大、脹滿和疼痛是由於濕熱瘀滯在脾胃,導致中焦受邪而引發的疾病。當濕熱解除並從尿液排出時,之前的症狀自然得到消除。合膏藥,治療小孩的疹子和臉部痘痘,都是因為紫草的涼血效果。

主治參互

與紅花子、生地黃、甘草、貝母、牡丹皮一起濃縮煎煮,加入生犀角汁,根據兒童的大小,用量從四十九匙到半盞不等,用於治療深紅色、紫色或黑色乾枯的疹子,以及排便困難的情況。如果在一天或兩天內還有元氣,即使處於危急狀態,也可以生還。對於痘毒,需添加黃耆、金銀花、鼠黏子。對於帶有斑疹的疹子,需添加硬石膏、麥冬、知母、竹葉。一到兩劑後,這些症狀即可消失。

簡誤

紫草苦寒,但也能夠暢通九個孔道。如果疹子家庭中的氣息虛弱、脾胃功能減弱、消化不良、小便清澈、尿頻,都應該避免使用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