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黃芩

味苦,平,大寒,無毒。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穀,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其子:主腸澼膿血。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疏:,黃芩稟天地清寒之氣,而兼金之性,故味苦平無毒。《別錄》益之以大寒。味厚氣薄,陰中微陽,可升可降,陰也。入手太陰、少陰、太陽、陽明,亦入足少陽。其性清肅,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濕;陰寒所以勝熱,故主諸熱。諸熱者,邪熱與濕熱也。黃疸、腸澼泄痢,皆濕熱勝之病也。折其本則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濕熱,所以小腸利而水自逐,源清則流潔也。血閉者,實熱在血分,即熱入血室,令人經閉不通。濕熱解則榮氣清而自行也。惡瘡疽蝕者,血熱則留結而為癰腫潰爛也。火瘍者,火氣傷血也。涼血除熱則自愈也。《別錄》消痰熱者,熱在胸中則生炎火,在少腹則絞痛,小兒內熱則腹痛。胃中濕熱去,則胃安而消穀也。淋露下血,是熱在陰分也。其治往來寒熱者,邪在少陽也。五淋者,濕熱勝所致也。苦寒清肅之氣勝,則邪氣自解,是伐其本也。

白話文:

黃芩的藥性為苦,屬平,具大寒特性,無毒副作用。主要功效針對各種熱症,如黃疸、腸道疾病如腹瀉和痢疾,能幫助排除積水,緩解血塊堵塞,治療惡性瘡毒、火傷以及痰熱、胃部熱症、小腹絞痛、消化不良、尿路感染和女性經血阻塞、尿血、小孩腹部疼痛等問題。

黃芩的子葉專治腸道腹瀉帶有血液的情況。它與山茱萸、龍骨一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但不宜與蔥實一同服用。與丹砂、牡丹、藜蘆相剋。

黃芩接受天地清寒之氣,兼備金屬屬性,因此具有苦、平、無毒的特性。《別錄》中強調其具有大寒性質。黃芩的藥性清肅,能夠去除邪氣,苦味可以去除濕氣,寒性可以消除熱症,因此能治療各種熱症。熱症包括邪熱和濕熱,黃疸和腸道疾病就是由濕熱過盛引起的病症。通過治療根本原因,所有病症自然會得到改善。苦寒的藥性可以清除濕熱,使小腸運作順暢,從而幫助排除體內積水,就像清源才能使水流清澈一樣。血塊堵塞是熱邪在血脈中積聚所導致的,熱邪解除後,血液自然能流通。血熱導致的瘡毒和潰爛,以及火傷,通過涼血除熱的方法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對於痰熱、胃部熱症、小兒腹痛等問題,黃芩能通過清肅之氣,幫助恢復身體正常功能。對於尿路感染、女性經血阻塞、尿血、小孩腹痛等問題,黃芩的苦寒清肅之氣能有效緩解,對應到中醫理論中的少陽、陰分等部位,幫助身體自我調節,恢復健康。

主治參互

入仲景小柴胡湯,治傷寒寒熱邪在少陽。亦治少陽瘧往來寒熱,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凡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又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黃芩湯。成無己言:黃芩苦而入心,泄痞熱,是黃芩能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明矣。

蓋以苦入心,寒勝熱,泄心火,去脾濕,則胃火不熏蒸於肺,乃所以救肺也。同芍藥、黃連、炙甘草、車前子、防風、升麻,治濕熱作泄腹痛。同芍藥、黃連、炙甘草、滑石、升麻,治滯下腹痛。潔古:風熱有痰,眉眶作痛,酒浸黃芩,同白芷、天麻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

白話文:

主要治療對象為參互:

進入張仲景的「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期間寒熱症狀,並在少陽部位。也能治療少陽瘧疾所引發的反覆寒熱,以及傷寒期間心下部位的脹滿。無論在哪四種方法中使用黃芩,都是因為它能治各種熱症,並有利於小腸運作。此外,如果太陽病被誤用下藥,導致排便不停,伴有喘息和流汗,這時可能需要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若太陽與少陽病同時存在,且出現排便問題,可以使用「黃芩湯」。

成無己認為,黃芩具有苦味,能進入心臟,排出胃部的積熱和濕氣,這顯示了黃芩對於心、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條經脈都有影響。

蓋以苦味能進入心臟,寒性可以勝過熱性,排除心火,並去除脾臟的濕氣,這樣就不會讓胃部的熱氣上沖到肺部,這是為了保護肺部。黃芩與芍藥、黃連、炙甘草、車前子、防風、升麻一同使用,能治因濕熱引起的腹痛和拉肚子。黃芩與芍藥、黃連、炙甘草、滑石、升麻一起使用,能治療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潔古指出,對於風熱有痰,眉眼周圍疼痛的情況,可以將黃芩浸泡在酒裡,再與白芷、天麻按等份比例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以茶水調服。

請注意,這些信息僅供參考,並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或診斷。對於任何疾病或健康問題,應尋求合格醫療人員的意見。

同芍藥、麥門冬、白朮,能安胎清熱。一切火丹,為細末,雞子清調傅。又治驢馬負重傷破,洗淨傅之,主生肌肉。

簡誤

黃芩為苦寒清肅之藥,功在除熱邪而非補益之品。當與黃連並列。雖能清濕利熱消痰,然苦寒能損胃氣而傷脾陰,脾肺虛熱者忌之。故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白話文:

包含芍藥、麥門冬、白朮,可以安定胎兒、清熱解毒。對於所有火丹(熱毒癥狀),可將其研磨成細末,以雞蛋清調和後敷於患處,能促進創面癒合,並生長新肉。

黃芩是一種苦寒清熱的草藥,主要功能是清除熱邪,而非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它應該與黃連一起使用。雖然它能清熱利濕、消痰,但苦寒之性可能會損傷胃氣、傷害脾陰。因此,對於脾肺虛弱、有熱邪的情況要慎用。總而言之,對於中寒引起的腹瀉、腹痛、肝腎虛弱導致的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引起的腹瀉、腎虛導致的溏瀉、脾虛引起的水腫、血虛導致的經血不通、氣虛引起的小便不利、肺部受寒引起的喘咳,以及血虛導致的胎不安、陰虛引起的尿道分泌物,原則上都應避免使用黃芩。

2. 狗脊

味苦、甘,平、微溫,無毒。主腰背強,機關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療失溺不節,男子腳弱腰痛,風邪淋露,少氣,目暗,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節重。(萆薢為之使,惡敗醬。)

疏:,狗脊稟地中衝陽之氣,而兼感乎天之陽氣,故其味苦,其氣平。《別錄》云:甘,微溫無毒,兼火化也。苦能燥濕,甘能益血,溫能養氣,是補而能走之藥也。入足少陰。腎主骨,骨者腎之餘也。腎虛則腰背強,機關有緩急之病。滋腎益氣血,則腰背不強,機關無緩急之患矣。周痹寒濕膝痛者,腎氣不足而為風寒濕之邪所中也。茲得補則邪散痹除而膝亦利矣。老人腎氣衰乏,肝血亦虛,則筋骨不健。補腎入骨,故利老人也。失溺不節,腎氣虛脫故也。經曰:腰者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此腰痛亦指腎虛而為濕邪所乘者言也。氣血不足,則風邪乘虛客之也。淋露者,腎氣與帶脈衝任俱虛所致也。少氣者,陽虛也。目得血而能視,水旺則瞳子精明。肝腎俱虛故目暗。女子傷中,關節重者,血虛有濕也。除濕益腎,則諸病自瘳。堅脊,俯仰利矣。

白話文:

狗脊,吸取大地衝陽之氣,又感受到天之陽氣,因此味道苦,氣息平和。《別錄》提到它甘甜,微溫,且無毒,並具有火的特性。苦能去濕,甘能補血,溫能養氣,所以狗脊是一種既能補益又能行氣的藥物。它進入足少陰腎經。腎主骨,骨是腎的餘力。腎虛會導致腰背強硬,以及關節緩急的問題。滋補腎臟,增強氣血,則可以避免腰背強硬及關節緩急的問題。周圍神經疼痛和膝蓋受寒濕影響,是因為腎氣不足被風寒濕邪侵襲。補充後可以疏散邪氣,解除疼痛,使膝蓋變得舒適。老年人腎氣衰弱,肝血不足,導致筋骨不壯。補腎入骨,對老年人有益。失禁是因為腎氣虛弱所致。腰部是腎的府邸,腰部活動困難表示腎功能可能疲勞。這裡的腰痛指的是腎虛且被濕邪侵襲的情況。氣血不足時,風邪會趁虛而入。尿瀦滯是因為腎氣和帶脈、衝脈、任脈都虛弱所引起。氣喘是因為陽氣虛弱。眼睛需要血液供應才能視物,腎水過盛導致瞳孔明亮。肝腎都虛弱,所以眼睛昏花。女性腹中受損,關節沈重,是因為血虛有濕。去除濕氣補益腎臟,所有疾病都能痊癒。脊椎變得堅固,活動靈活。

主治參互

得鹿茸、白蘞、艾、茯苓、蛇床子,治室女衝任帶脈三經虛寒下白帶。得牛膝、菟絲子、地黃、山茱萸、白膠、杜仲,固精強骨壯腰腎。得沉香、牛膝、石斛、木瓜、五加皮、白鮮皮、菊花、漆葉、蒺藜子,能通利關節,除五緩六急。

簡誤

腎虛有熱,小水不利,或短澀赤黃,口苦舌乾,皆忌之。

白話文:

主要治療:

  • 得到鹿茸、白蘞、艾草、茯苓、蛇牀子,用於治療室女的衝任帶脈三經虛寒所導致的下白帶。
  • 得到牛膝、菟絲子、地黃、山茱萸、白膠、杜仲,用於固精強骨壯腰腎。
  • 得到沈香、牛膝、石斛、木瓜、五加皮、白鮮皮、菊花、漆葉、蒺藜子,能通利關節,消除五緩六急。

避免使用的情況:

  • 如果腎虛有熱,小便不利,或者小便短澀且呈現赤黃色,伴有口苦舌乾的情況,則不適合使用以上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