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麻黃

味苦,溫、微溫。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疼,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

疏:,麻黃稟天地清陽剛烈之氣,故《本經》:味苦,其氣溫而無毒。詳其主治,應是大辛之藥。《藥性論》加甘,亦應有之。氣味俱薄,輕清而浮,陽也,升也。手太陰之藥,入足太陽經,兼走手少陰、陽明。輕可去實,故療傷寒,為解肌第一。專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者,蓋以風寒濕之外邪,客於陽分皮毛之間,則腠理閉拒,榮衛氣血不能行,故謂之實。此藥輕清成象,故能去其壅實,使邪從表散也。咳逆上氣者,風寒鬱於手太陰也。寒熱者,邪在表也。五臟邪氣緩急者,五緩六急也。風脅痛者,風邪客於脅下也。斯皆衛實之病也。衛中風寒之邪既散,則上來諸證自除矣。其曰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所宜也。破癥堅積聚,亦非發表所能。潔古云:去榮中寒邪,泄衛中風熱,乃確論也。多服令人虛,走散真元之氣故也。

主治參互

仲景治傷寒,有麻黃湯、大小青龍湯。治肺病上氣,有射干麻黃湯、厚朴麻黃湯。同石膏、杏仁、桑白皮、甘草,治寒邪鬱於肺經,以致喘滿咳嗽。仲景治少陰病發熱,脈沉,有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甘草湯。同桂可治風痹冷痛。蜜炒麻黃,治冬月瘡疱為風寒所郁,以致倒靨喘悶,一服立解。

簡誤

麻黃輕揚發散,故專治風寒之邪在表,為入肺之要藥。然其味大辛,氣大熱,性輕揚善散,亦陽草也,故發表最速。若夫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虛有熱,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瘡疱熱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靨;虛人傷風,氣虛發喘,陰虛火炎,以致眩暈頭痛;南方中風癱瘓,及平日陽虛,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汗多亡陽,能損人壽。

戒之!戒之!自春深夏月,以至初秋,法所同禁。

白話文:

麻黃味苦,性溫,無毒。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溫瘧(一種瘧疾),發汗解表,去除邪熱,止咳逆氣,消除寒熱,消除癥積聚塊,緩解五臟邪氣,治療風寒引起的脅痛、乳癰後遺症,止咳化痰,疏通經絡,治療傷寒頭痛,解肌散邪,消除赤黑斑毒。但不可服用過多,以免導致身體虛弱。

麻黃具有天地間清陽剛烈的特性,因此味苦性溫,無毒。其主要功效應屬於辛味藥。有些方劑也加入甘味,也是有道理的。麻黃氣味輕薄,輕清上浮,屬陽,具有升發作用。它屬於手太陰經藥物,但也能進入足太陽經,並兼走手少陰、陽明經。它輕清的特性可以去除體內壅塞的病邪,因此能治療傷寒,是解表第一藥。它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汗解表、去除邪熱,是因為風寒濕邪外侵,停滯於皮膚和毛髮之間,導致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故稱為「實」。麻黃輕清的特性,能去除壅塞,使邪氣從體表散發。咳逆上氣,是風寒鬱滯於手太陰經;寒熱,是邪氣在表;五臟邪氣緩急,是指五臟病邪的虛實變化;風脅痛,是風邪侵犯脅肋;這些都是衛氣鬱滯的病症。衛氣中的風寒邪氣散去後,上述症狀自然會消除。至於說能消除赤黑斑毒,則不適用於春夏季。破癥堅積聚,也不是發汗解表所能達到的效果。古人說:麻黃能去除榮衛經絡中的寒邪和風熱,這才是確切的論斷。服用過多會導致身體虛弱,是因為它會耗散人體的精氣。

仲景的傷寒論中,運用麻黃的方劑包括麻黃湯、大小青龍湯;治療肺病上氣的方劑有射干麻黃湯、厚朴麻黃湯;麻黃與石膏、杏仁、桑白皮、甘草等藥物合用,治療寒邪鬱滯肺經導致的喘滿咳嗽。仲景治療少陰病發熱、脈沉的方劑有麻黃附子細辛湯及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與桂枝合用,可以治療風寒痹痛。蜜炙麻黃,治療冬季因風寒鬱滯引起的瘡瘍、喘悶,服用一次即可見效。

麻黃輕揚發散,因此專門治療風寒邪氣在表,是治療肺病的重要藥物。但它味辛性熱,性輕揚善於發散,也屬於陽性藥物,因此發表作用最快。但是,對於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虛有熱、痰多咳嗽、鼻塞;瘡瘍熱盛,非寒邪鬱滯而引起的;虛弱體質者傷風、氣虛喘促、陰虛火旺引起的眩暈頭痛;南方中風癱瘓,以及平素陽虛、腠理不密的人,都禁止使用。出汗過多耗損陽氣,會損害壽命。

切記!切記!從春季深入夏季,直到初秋,都應禁止使用麻黃。

2. 通草

味辛,甘,平,無毒。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疏:,通草者,即木通也。稟清秋之氣,兼得土之甘淡,故其味辛平。《別錄》加甘,無毒。又云:微寒,味甘而淡,氣平味薄,降也,陽中陰也。入足少陰、太陽,亦入手少陰、太陽。能助西方秋氣下降,故利小便,專瀉氣滯。肺受熱邪,津液氣化之源絕,則寒水斷流;膀胱受濕熱癃閉,則約束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證胸中煩熱,口燥舌乾,咽乾大渴引飲,小便淋瀝,或閉塞不通,脛酸腳熱,並宜此主之。《本經》主除脾胃寒熱者,以其通氣利濕熱也。其曰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以其味淡滲而氣芬芳也。令人不忘者,心主記,心家之熱去,則心清而不忘矣。濕熱生蟲,故又主惡蟲。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者,脾家濕熱壅盛則成疸,心脾之熱不清則昏昏欲眠而心煩噦。音聲出於肺,肺家之濕熱去,則肺金之氣清而音聲出矣。治耳聾者,泄腎家之濕火也。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又《藥性論》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下水,排膿止痛,及治人多睡,水腫浮大。陳士鐸:主理濕熱,小便數急疼,少腹虛滿。《日華子》:主婦人血閉,月候不勻,乳結下乳者,皆通竅之所致也。

主治參互

同茯苓、澤瀉、燈心、車前子、豬苓,治膀胱濕熱癃閉,如《疏》中所引東垣所說:入導赤散者,以其能瀉丙丁之火,則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則津液自化,而諸經之濕與熱得由小便瀉去故也。同牛膝、生地黃、天麥門冬、五味子、黃柏、甘草,治尿血。同牛膝、生地黃、延胡索,治婦人經閉及月事不調。

簡誤

木通性通利,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

白話文:

通草味辛甘,性平,無毒。能驅除寄生蟲,治療脾胃寒熱,疏通全身九竅、血脈和關節,增強記憶力。主治脾臟濕熱導致的黃疸伴隨嗜睡、心煩嘔吐、聲音嘶啞;治療耳聾;治療癰腫、瘡瘍等不易癒合的疾病,以及金瘡、鼠瘻、扭傷骨折、鼻息肉;還可引產。能殺滅三種寄生蟲。

通草,也就是木通。它吸收秋季的清氣,兼具土的甘淡之性,所以味道辛平。《別錄》中記載其味甘,無毒,也說它微寒,味甘淡,氣平味薄,具有下降的作用,屬於陰中之陽。它走足少陰經、太陽經,也入手少陰經、太陽經。能幫助秋季的西風下降,所以利尿,專門治療氣滯。肺部受熱邪侵犯,津液氣化來源受阻,寒水流通受阻;膀胱受濕熱阻礙,小便不通,都可用通草治療。症狀包括胸中煩熱、口乾舌燥、咽乾口渴、小便淋漓或閉塞不通、小腿酸痛腳熱,都適合使用通草。本經記載它能治療脾胃寒熱,是因為它能通氣利濕熱。它能疏通九竅、血脈和關節,是因為它味道淡薄而氣味芬芳。能增強記憶力,是因為心主記憶,心火下降,則心神清明,記憶力自然增強。濕熱會生蟲,所以它也能治療寄生蟲。治療脾臟濕熱導致的黃疸伴隨嗜睡、心煩嘔吐,是因為脾臟濕熱壅盛則成黃疸,心脾之熱不清則昏昏欲睡並伴隨心煩嘔吐。聲音來自肺,肺部的濕熱去除,肺金之氣清肅,聲音自然清晰。治療耳聾,是因為它能泄去腎臟的濕熱。它能治療癰腫、瘡瘍等不易癒合的疾病,以及金瘡、鼠瘻、扭傷骨折、鼻息肉,還可引產。《藥性論》記載它能治療五種淋證,利尿,疏通關節,排出膿液止痛,並能治療嗜睡和水腫。陳士鐸說它能治療濕熱,小便頻數急痛,下腹部脹滿。《日華子》記載它能治療婦女血瘀、月經不調、乳房腫塊和乳汁不通,都是因為它能通竅。

與茯苓、澤瀉、燈心草、車前子、豬苓配伍,治療膀胱濕熱導致的小便不通,如同東垣所說,加入導赤散中,是因為它能瀉除丙丁之火,則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則津液自化,而全身的濕熱都能通過小便排出。與牛膝、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黃柏、甘草配伍,治療血尿。與牛膝、生地黃、延胡索配伍,治療婦女經閉和月經不調。

木通性通利,凡是精液滑泄、遺精、不寐、以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止使用。孕婦忌用。

3. 附:通脫木

即今之通草也。稟土之清氣,兼得天之陽氣,故味甘淡,氣寒無毒。東垣:甘平。陽中陰,降也。陽中之陰必下降,故主利陰竅,治五淋,除水腫癃閉,瀉肺,解諸毒蟲痛,明目退熱,下乳催生。以其色白,體輕,氣寒,味淡,故入手太陰經,引熱下降以利小便。故又入足陽明胃經,通氣上達而下乳汁。及除寒熱不通之氣,以其氣寒而降也。

主治參互

佐番降香、紅曲、鯪鯉甲、山楂、沒藥,治上部內傷。

簡誤

虛脫人禁用。孕婦忌服。

白話文:

通脫木就是現在的通草。它吸收了地面的清氣,又兼具天地的陽氣,所以味道甘淡,性寒無毒。東垣(指醫家李東垣)認為它性味甘平,屬陽中之陰,具有下降的特性。陽中之陰必定下降,因此它能通利陰部,治療各種小便不利(五淋),消除水腫、小便閉塞,瀉肺火,解毒蟲咬傷的疼痛,明目退熱,催生下乳。因為它顏色潔白、質地輕盈、性寒味淡,所以能進入手太陰肺經,引導體內熱氣下降而利尿。它也能進入足陽明胃經,通行氣機,上達而下乳汁,並能去除寒熱不通之氣,這都是因為它性寒而具有下降的特性。

常用於治療上焦內傷,可以搭配降香、紅曲、鯪鯉甲、山楂、沒藥等藥物一起使用。

虛弱的人和孕婦禁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