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七 (7)
卷七 (7)
1. 景天
味苦、酸,平,無毒。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疕,寒熱風痹,諸不足。
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
疏:,景天即慎火草也。味苦平,《別錄》:酸,無毒。今詳其功用,當是大寒純陰之草也。性能涼血解毒,故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疕,寒熱風痹,諸不足。熱解則毒散血涼,血涼則陰生故也。
花:功用俱如經說,第大苦寒之藥,而云輕身明目,通神不老,未可嘗試也。
主治參互
治毒虺蛇傷,取汁飲,並傅傷處,立效。治一切赤遊風,各種火丹之神藥也。故知其性大寒,其味大苦耳。
簡誤
一切病得之寒濕,惡寒喜熱者,勿服。
白話文:
【性質】此藥味苦、酸,性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大熱症狀、火傷、身體發熱煩躁、異常氣息、各種寄生蟲感染、結痂、皮膚疹子、寒熱風濕病、以及各種虛弱症狀。
【花】此部分對女性的漏血、赤白帶有療效。它能使人體輕盈、眼睛明亮,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達到與神靈相通、長生不老的效果。
【解析】這裡提到的草類物種是「景天」,又名慎火草。其味苦、性平,《別錄》記載為酸,且無毒。根據其功能分析,應該是一種強烈的寒性草本植物,具有涼血解毒的特性,因此可以治療大熱、火傷、身體熱煩、異常氣息、各種寄生蟲感染、結痂、寒熱風濕病、以及各種虛弱症狀。熱力解除後,血液得以冷卻,陰性物質自然生成。
【花】其功能與經典描述相符,但由於這種強烈的苦寒藥物被宣稱可以使人體輕盈、眼睛明亮,甚至能讓人與神靈相通、長生不老,這樣的説法不可輕信試驗。
【主治】對於被毒蛇咬傷的人,可以使用其汁液飲用或塗抹在傷口上,立刻見效。這是因為其性質極寒,對於所有紅色遊動的風濕病和各種火傷具有神奇的療效,因此可以推斷出其性質非常寒冷,味道非常苦。
【簡略錯誤】 如果得了由寒濕引起的疾病,表現為畏寒喜熱的情況,請不要服用此藥。
2. 茵陳蒿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
疏:,茵陳蒿感天地苦寒之味,而兼得春之生氣以生者也。其味苦平,微寒無毒,故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除熱,濕熱去則諸證自退矣。去伏瘕,及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未有修事者。《日華子》云:石茵陳味苦,涼無毒。即山茵陳也。入足陽明、太陰,足太陽三經。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
白話文: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
草藥的性質是苦,平和微寒,且無毒害。它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寒熱邪氣,熱結導致的黃疸症狀,身體泛黃,小便不順暢,頭部感到熱,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熱影響到陽明和太陰經絡所致。苦寒的性質能夠祛除濕氣和熱毒,當濕熱去除後,這些病症自然會消失。此外,長期服用還能使人體輕盈,增加體力,延緩衰老,面色紅潤,延年益壽。此草藥未經特殊處理也能達到上述效果。
疏:疏:,茵陳蒿,這草藥能感受到天地間苦寒之氣,並在春季生長。它的味道是苦,性平,微寒且無毒,因此能治療風濕、寒熱邪氣,熱結導致的黃疸症狀,身體泛黃,小便不順暢,以及頭部感到熱,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熱影響到陽明和太陰經絡所致。苦寒的性質能夠祛除濕氣和熱毒,當濕熱去除後,這些病症自然會消失。去伏瘕,以及長期服用能使人體輕盈,增加體力,延緩衰老,面色紅潤,延年益壽,這是未經過特殊處理的草藥效果。《日華子》中提到的石茵陳,其味道是苦,性涼且無毒,指的是山茵陳。它進入足陽明、太陰,足太陽三條經絡,是一種對治療熱結有重要作用的草藥,如除濕散。
主治參互
茵陳性苦寒,能除一切濕熱。五疸雖各有其因,然同為濕熱所成。故得黃連、乾葛、黃柏、苜蓿、五味子,治酒疸如神。得二朮、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橘皮、神麯、紅曲、麥門冬,治谷疸。同生地黃、仙人對坐草、石斛、木瓜、牛膝、黃柏,治疸因酒色而得,病名女勞疸。
白話文:
主要治療方法為參互使用:
茵陳具有苦寒之性,能夠清除所有濕熱。五疸雖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都是由濕熱所造成。因此,可以使用黃連、乾葛、黃柏、苜蓿、五味子來治療酒疸,效果如同神靈般神奇。若使用二朮、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橘皮、神麯、紅曲、麥門冬來治療谷疸。
同時,結合生地黃、仙人對坐草、石斛、木瓜、牛膝、黃柏,可以治療由酒色引起的疸病,病名為女勞疸。
仲景茵陳湯,治谷疸,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茵陳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又茵陳五苓散,總治諸疸。
簡誤
蓄血發黃者,禁用。
白話文:
【東漢張仲景的茵陳湯方】,用於治療谷疸病,症見寒熱交替、無胃口,進食後感到頭暈、心神不安。配方為:茵陳草六兩、梔子十四顆、大黃二兩。以一斗水先煮茵陳草,待水減少六升後,再加入其他兩味,共煮至三升,然後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應能促進小便排出,尿液呈現皁角汁般的濃度和鮮紅色,一夜過後腹部會有所減輕,黃疸也會隨著小便排除。
另外【茵陳五苓散方】,適用於各種黃疸的治療。
【注意事項】 對於有蓄積血液而導致發黃的患者,應該避免使用此方。
3. 沙參
味苦,微寒,無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胸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
疏:,沙參稟天地清和之氣。《本經》:味苦,微寒,無毒。王好古謂:甘而微苦。苦者,味之陰也;寒者,氣之陰也;甘乃土之沖氣所化。合斯三者,故補五臟之陰,故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別錄》又療胸痹,心腹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者,苦能泄熱,寒能除熱,甘能緩急,益血補中,故療諸因熱所生病,而其功用馴致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也。入手太陰經。
主治參互
白話文:
【性質】沙參,汲取天地清和之氣。根據《本經》,其味苦,微寒,無毒。王好古認為它甘而微帶苦味。苦是味的陰性,寒是氣的陰性,甘則是土之衝氣所化生。結合這三者,因此能補充五臟之陰,對於血積、驚悸、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等有療效。《別錄》進一步指出,它能治療胸痹、心腹之熱結、邪氣引起的頭痛、皮膚間的邪熱,使五臟安定、補充中氣,長期服用對人有益。此藥主歸手太陰經。
【主治詳述】 沙參對於治療血塊、驚嚇、寒熱、補充中氣、增加肺部功能、治療胸痛、心腹疼痛、熱邪引起的頭痛、皮膚間的熱邪以及安定五臟、補充中氣等病症都有療效。長期服用,對身體有益。主要作用在手太陰經。
同天門冬、麥門冬、百部、五味子、桑白皮,治肺痿,肺熱。同貝母、枇杷葉、栝樓、甘草、桑白皮、百部、天門冬、款冬花,治久嗽。葛洪治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自汗出欲死。搗細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簡誤
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白話文:
治療肺痿和肺熱,可以使用天門冬、麥門冬、百部、五味子、桑白皮等中藥。對於久咳嗽,可以加入貝母、枇杷葉、栝樓、甘草、桑白皮、百部、天門冬、款冬花等中藥一起使用。如果突然得了各種疝氣,伴有小腹和陰部疼痛,並出現大量出汗,甚至有死亡感的症狀,可以使用葛洪的療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可以立即痊癒。
請注意,如果內臟沒有實熱,只是因為肺虛寒而引起的咳嗽,不適合服用上述藥物。
4. 王不留行
味苦、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瘻乳,婦人難產。久服輕身,耐老增壽。
疏:,王不留行稟土金火之氣,故味苦甘平。平者,辛也。其氣應溫而無毒。苦能泄,辛能散,甘入血,溫能行,故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癰疽,惡瘡瘻乳,婦人難產,入血活血之要藥也。若夫心煩,鼻衄,應是血分熱病,非同涼血藥用,未見其可也。入足厥陰經。
主治參互
同漏蘆、貝母、鯪鯉甲、青皮、沒藥、山茨菇、山豆根、栝樓根,治乳岩,乳癰。同鯪鯉甲、白芷、通草、豬蹄汁,煮服下乳。為末,和蟾酥,治疔瘡,酒服取汗。《千金方》有王不留行湯,治癰疽,妬乳,月蝕,白禿,及面上瘡,去蟲止痛。王不留行、東南桃枝、東行吳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一升,牡荊子、苦竹葉、刺蒺藜子各三升,大麻子一升,以水二斗半,煮水一斗,頻頻洗之。
簡誤
孕婦勿服。
白話文:
王不留行具有苦、甘的味道,性平,無毒。主要功能爲治療金瘡傷口,止血,消除疼痛,拔出刺物,驅除體內風寒,緩解心煩,治療鼻出血,癤腫,惡瘡,乳汁不通,以及幫助難產的婦女生產。長期服用可以讓人輕盈身體,延緩衰老,增加壽命。
王不留行吸收了土、金、火的氣力,所以味道爲苦甘平和。平和的意思是它具有溫性的效果但無毒性。苦味能促進排泄,辛味能散開,甘味能進入血液,溫性能促進流通,因此它能用於治療金瘡傷口,止血,消除疼痛,拔出刺物,驅除體內風寒,治療癤腫,惡瘡,乳汁不通,以及幫助難產的婦女生產,是活血化瘀的重要藥物。然而,對於心煩和鼻出血這類血分熱病,通常不使用王不留行,因爲它可能不是最佳選擇。此藥應歸於足厥陰經。
主治參互
與其他藥材如漏蘆、貝母、鯪鯉甲、青皮、沒藥、山茨菇、山豆根、栝樓根等搭配使用,可以治療乳腺腫瘤或乳腺炎。與鯪鯉甲、白芷、通草、豬蹄汁一同煮服,可以幫助下奶。將王不留行研磨成粉,與蟾酥混合,可以治療疔瘡,用酒服用後可以出汗。《千金方》中提到的王不留行湯,可以治療癤腫,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白髮,面部瘡瘍,去除蟲害並減輕疼痛。配方包括王不留行、東南桃枝、東行吳茱萸根皮各五兩,蛇牀子一升,牡荊子、苦竹葉、刺蒺藜子各三升,大麻子一升,用水二斗半,煮至剩一斗水,頻繁洗滌。
簡誤
孕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