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景天

味苦、酸,平,無毒。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疕,寒熱風痹,諸不足。

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

疏:,景天即慎火草也。味苦平,《別錄》:酸,無毒。今詳其功用,當是大寒純陰之草也。性能涼血解毒,故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疕,寒熱風痹,諸不足。熱解則毒散血涼,血涼則陰生故也。

花:功用俱如經說,第大苦寒之藥,而云輕身明目,通神不老,未可嘗試也。

主治參互

治毒虺蛇傷,取汁飲,並傅傷處,立效。治一切赤遊風,各種火丹之神藥也。故知其性大寒,其味大苦耳。

簡誤

一切病得之寒濕,惡寒喜熱者,勿服。

白話文:

景天味苦酸,性平,無毒。能治療發燒、火傷、身體發熱煩躁、邪氣、各種蠱毒、皮膚病、寒熱風濕痹痛及各種不足之症。

景天花能治療婦女陰道出血或白帶異常。長期服用能輕身明目,甚至延年益壽。

景天就是慎火草,味苦性平,也有酸味,無毒。根據它的功效來看,應該是寒性很強的藥物。它能涼血解毒,因此能治療發燒、火傷、身體發熱煩躁、邪氣、各種蠱毒、皮膚病、寒熱風濕痹痛及各種不足之症。熱邪去除,毒氣自然消散,血液涼了,陰氣就能滋生。

景天花的功能和經書上記載的一樣,但是它性寒味苦,說它能輕身明目,甚至延年益壽,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治療毒蛇咬傷,可以取景天汁液服用,並塗抹傷口,效果很快。治療一切紅腫熱痛的皮膚病,以及各種火毒引起的皮膚病,景天都是良藥。由此可見,它的性寒味苦。

凡是因寒濕導致的疾病,以及畏寒喜熱的患者,都不要服用景天。

2. 茵陳蒿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

疏:,茵陳蒿感天地苦寒之味,而兼得春之生氣以生者也。其味苦平,微寒無毒,故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除熱,濕熱去則諸證自退矣。去伏瘕,及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未有修事者。《日華子》云:石茵陳味苦,涼無毒。即山茵陳也。入足陽明、太陰,足太陽三經。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

主治參互

茵陳性苦寒,能除一切濕熱。五疸雖各有其因,然同為濕熱所成。故得黃連、乾葛、黃柏、苜蓿、五味子,治酒疸如神。得二朮、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橘皮、神麯、紅曲、麥門冬,治谷疸。同生地黃、仙人對坐草、石斛、木瓜、牛膝、黃柏,治疸因酒色而得,病名女勞疸。

仲景茵陳湯,治谷疸,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茵陳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又茵陳五苓散,總治諸疸。

簡誤

蓄血發黃者,禁用。

白話文:

茵陳蒿味苦、性平微寒,無毒。能治療風寒濕邪、濕熱黃疸(全身發黃、小便不利)、頭痛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輕身益氣、延年益壽,使面色紅潤,延年益壽。

茵陳蒿吸收天地間的寒苦之氣,又兼具春季生機勃勃的特性。它味苦性平微寒無毒,因此能治療風寒濕邪、濕熱導致的黃疸(全身發黃、小便不利)、頭痛等症狀。這是因為濕熱停留在陽明、太陰經脈所導致的病症。茵陳蒿的苦寒之性可以燥濕除熱,濕熱去除後,諸多症狀自然就會消失。它還能去除腹部腫塊,長期服用可以輕身益氣、延年益壽,使面色紅潤,延年益壽。 關於其功效延年益壽的說法,尚無確切的臨床驗證。《日華子》記載:石茵陳味苦,性涼無毒,即山茵陳,它走足陽明、太陰、足太陽三經,是治療濕熱結聚的要藥。

茵陳的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治療黃疸效果更好。茵陳性苦寒,能清除一切濕熱。雖然各種黃疸成因各異,但都由濕熱引起。因此,它可以與黃連、乾葛、黃柏、苜蓿、五味子等藥材一起,治療酒疸;與二朮、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橘皮、神麴、紅曲、麥門冬等藥材一起,治療谷疸;與生地黃、仙人對坐草、石斛、木瓜、牛膝、黃柏等藥材一起,治療因酒色縱慾導致的「女勞疸」。

張仲景的茵陳湯,用於治療谷疸、寒熱交加、飲食不適、進食後頭暈、心胸煩悶等症狀。方劑包含茵陳、梔子、大黃等。又如茵陳五苓散,可治療各種黃疸。

瘀血導致發黃的患者,禁用茵陳。

3. 沙參

味苦,微寒,無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胸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

疏:,沙參稟天地清和之氣。《本經》:味苦,微寒,無毒。王好古謂:甘而微苦。苦者,味之陰也;寒者,氣之陰也;甘乃土之沖氣所化。合斯三者,故補五臟之陰,故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別錄》又療胸痹,心腹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者,苦能泄熱,寒能除熱,甘能緩急,益血補中,故療諸因熱所生病,而其功用馴致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也。入手太陰經。

主治參互

同天門冬、麥門冬、百部、五味子、桑白皮,治肺痿,肺熱。同貝母、枇杷葉、栝樓、甘草、桑白皮、百部、天門冬、款冬花,治久嗽。葛洪治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自汗出欲死。搗細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簡誤

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白話文:

沙參味苦微寒,無毒。能治療血瘀、驚嚇導致的疾病,去除寒熱,滋補脾胃,益肺氣,治療胸痛、心腹痛、因熱邪引起的頭痛、皮膚發熱等症狀,能使五臟平和,滋補身體。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

沙參吸收天地間清新的能量。其味苦微寒無毒,有人認為它甘中略帶苦味。苦味屬陰,寒性也屬陰,而甘味則是土氣所化。三者結合,能滋補五臟的陰氣,因此能治療血瘀、驚嚇、寒熱、以及益氣補肺。還能治療胸痛、心腹疼痛、因熱邪引起的頭痛和皮膚發熱,這是因為苦味能泄熱,寒性能除熱,甘味能緩解疼痛,益血補中,所以能治療各種因熱邪引起的疾病。其作用溫和,能使五臟平和,滋補身體,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入肺經。

沙參常與天冬、麥冬、百部、五味子、桑白皮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肺陰虛、肺熱;與貝母、枇杷葉、栝樓、甘草、桑白皮、百部、天冬、款冬花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久咳。據葛洪記載,可用沙參治療突然發生的疝氣,少腹部及陰部疼痛如絞痛,伴有自汗欲死等症狀。將沙參研磨成細末,用酒送服一小匙,就能立即見效。

沙參不適用於臟腑沒有實熱,而是肺虛寒導致咳嗽的患者。

4. 王不留行

味苦、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瘻乳,婦人難產。久服輕身,耐老增壽。

疏:,王不留行稟土金火之氣,故味苦甘平。平者,辛也。其氣應溫而無毒。苦能泄,辛能散,甘入血,溫能行,故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癰疽,惡瘡瘻乳,婦人難產,入血活血之要藥也。若夫心煩,鼻衄,應是血分熱病,非同涼血藥用,未見其可也。入足厥陰經。

主治參互

同漏蘆、貝母、鯪鯉甲、青皮、沒藥、山茨菇、山豆根、栝樓根,治乳岩,乳癰。同鯪鯉甲、白芷、通草、豬蹄汁,煮服下乳。為末,和蟾酥,治疔瘡,酒服取汗。《千金方》有王不留行湯,治癰疽,妬乳,月蝕,白禿,及面上瘡,去蟲止痛。王不留行、東南桃枝、東行吳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一升,牡荊子、苦竹葉、刺蒺藜子各三升,大麻子一升,以水二斗半,煮水一斗,頻頻洗之。

簡誤

孕婦勿服。

白話文:

王不留行味甘苦,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外傷止血,排出疼痛的異物,去除風濕痹痛和內寒,止心煩意亂、鼻出血、癰疽、惡瘡、廔管、乳房腫痛及婦女難產。長期服用可輕身健體,延年益壽。

王不留行吸收了土、金、火三種元素的精氣,因此味甘苦而性平。性平即辛味。其藥性溫和且無毒。苦味能瀉,辛味能散,甘味能入血,溫性能行氣,因此能治療外傷止血、排出疼痛異物、去除風濕痹痛和內寒、癰疽、惡瘡、廔管、乳房腫痛及婦女難產,是活血化瘀的重要藥物。至於心煩、鼻出血,應屬血分熱症,並非寒涼藥物所能治療,因此功效存疑。王不留行入足厥陰經。

王不留行常與漏蘆、貝母、鯪鯉甲、青皮、沒藥、山茨菇、山豆根、栝樓根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乳腺癌和乳腺炎;與鯪鯉甲、白芷、通草、豬蹄汁同用,煮服催乳;研磨成粉末,與蟾酥混合,治療疔瘡,用酒送服,並讓病人出汗。《千金方》中記載的王不留行湯,可治療癰疽、乳房脹痛、月經失調、白禿和面部瘡瘍,以及驅除蟲子止痛。此方由王不留行、東南桃枝、東行吳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一升,牡荊子、苦竹葉、刺蒺藜子各三升,大麻子一升,加水二斗半,煎煮至一斗,反覆清洗患處。

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