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9)

1. 外科

厲風

【忌】破氣,酸斂,燥熱,下。

諸藥俱見前。

【宜】涼血,殺蟲,祛風,苦寒,佐以辛寒、辛平。

豨薟,天門冬,甘菊花,生地黃,青黛,漆葉,苦參,何首烏,鱉蝨胡麻仁,白芷,荊芥,天麻,續斷,羌獨活,半枝蓮,白花蛇,烏梢蛇,皂角刺

癰疽先後發渴

【忌】升,破氣,辛溫,燥熱,吐,下。

諸藥俱見前。

【宜】活血,涼血,解毒散結。

生地黃,連翹,忍冬藤,白芷,白及,白蘞,茜草,夏枯草,紫花地丁,甘菊花,地榆,貝母,鼠黏子,黃柏,栝樓根,乳香,沒藥,芍藥,生綠豆,半枝蓮,白藥子,紅藥子,黃蠟,明礬

已潰者,加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

腫瘍

【忌、宜】俱同癰疽先後發渴,更忌當歸。

癰疽毒氣攻心發譫語

【宜】以生綠豆粉、丹砂、乳香,為丸服。之。

潰瘍

【忌】閉氣,苦寒,破氣,又忌燥。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血,甘,酸溫,佐以解毒。

人參,紅鉛,胎骨,黃耆,當歸,地黃,芍藥,甘草,白及,白蘞,忍冬藤,甘菊花,貝母,薯蕷,大棗,五味子,麥門冬

散毒(外傅)

雄黃,雌黃,粉錫,礬石,龍腦香,松脂,地榆,水銀粉,鐵鏽,白及,白蘞,漏蘆,柏木,青葙子,楝實,䕡茹,石灰,鐵漿,苦參,菖蒲,槲皮,葵根,柳華,五加皮,梓葉,苧根,紫草,馬鞭草,艾(灸)

止痛排膿外傅

白及,白蘞,大黃,乳香,沒藥,丹砂,紅藥子,龍腦,金華,白藥子,麥飯石,米醋,蜜

去瘀肉外傅

巴豆膏,輕粉,粉霜,烏梅肉灰

蝕膿外傅

蛀竹屑,䕡茹,雄黃,白芷,大黃,巴豆,地榆,枯礬

長肉收口,外傅

仙人杖(燒油),人參,金華,白蠟,黃蠟,血竭,蛀竹屑,枯礬末,黃芩末,珠末,象牙末,鉛丹,紅粉霜,胡粉,芝麻油,豬蹄湯

疔瘡

【忌】補斂,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涼血活血,解毒,祛風,汗,下。

生甘草,闢虺雷,茜草,生地草,貝母,紫花地丁,白藥子,大黃,金銀花,蒼耳草,連翹,夏枯草,鼠黏子,礬石(以上內),半枝蓮,牛黃,蟾酥,紅藥子,白及,白蘞(以上內外),龍腦,鐵鏽,桑硇,銅青,雄黃(以上外)

瘰癧(馬刀瘡附),同屬少陽膽經,治法亦同。

【忌】補氣,辛熱,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散結,和肝涼膽,苦寒,甘寒,鹹寒,佐以辛寒。

連翹,玄參,忍冬藤,紫背天葵,乳香,麝香,夏枯草,鼠黏子,貝母,天明精,沒藥,薄荷,肥皂莢,皂角子,何首烏,柴胡,黃芩,甘草,昆布,牡蠣,鱉甲,栝樓根,惡實,漏蘆,守宮(煅),貓頭,天荷葉,映山紅,海藻,海蛤,蘇合油,雄黃,礬石,斑蝥,蟾酥,鱉蝨,胡麻,回燕窩泥

白話文:

厲風

  • 禁忌: 避免使用會耗氣、收斂(酸味)、燥熱、以及有瀉下作用的藥物。
  • 適宜: 宜使用涼血、殺蟲、祛風的藥物,以苦寒藥為主,可搭配辛寒或辛平的藥物。
  • 可用藥物: 豨薟、天門冬、甘菊花、生地黃、青黛、漆葉、苦參、何首烏、鱉蝨、胡麻仁、白芷、荊芥、天麻、續斷、羌活、獨活、半枝蓮、白花蛇、烏梢蛇、皂角刺。

癰疽先後發渴(癰疽在不同階段出現口渴)

  • 禁忌: 避免使用會升提、耗氣、辛溫、燥熱的藥物,以及催吐和瀉下的藥物。
  • 適宜: 宜使用活血、涼血、解毒散結的藥物。
  • 可用藥物: 生地黃、連翹、忍冬藤、白芷、白及、白蘞、茜草、夏枯草、紫花地丁、甘菊花、地榆、貝母、鼠黏子、黃柏、栝樓根、乳香、沒藥、芍藥、生綠豆、半枝蓮、白藥子、紅藥子、黃蠟、明礬。
  • 如果已經潰爛,可加入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

腫瘤

  • 禁忌與適宜: 與癰疽先後發渴相同,更要避免使用當歸。

癰疽毒氣攻心,出現胡言亂語

  • 適宜: 將生綠豆粉、丹砂、乳香混合製成藥丸服用。

潰瘍

  • 禁忌: 避免使用會阻礙氣機運行、苦寒、耗氣的藥物,也要避免使用過於乾燥的藥物。
  • 適宜: 宜使用補益氣血、甘甜、酸溫的藥物,可搭配解毒的藥物。
  • 可用藥物: 人參、紅鉛、胎骨、黃耆、當歸、地黃、芍藥、甘草、白及、白蘞、忍冬藤、甘菊花、貝母、薯蕷、大棗、五味子、麥門冬。

散毒(外用)

  • 可用藥物: 雄黃、雌黃、粉錫、礬石、龍腦香、松脂、地榆、水銀粉、鐵鏽、白及、白蘞、漏蘆、柏木、青葙子、楝實、䕡茹、石灰、鐵漿、苦參、菖蒲、槲皮、葵根、柳華、五加皮、梓葉、苧根、紫草、馬鞭草、艾(可灸)。

止痛排膿(外用)

  • 可用藥物: 白及、白蘞、大黃、乳香、沒藥、丹砂、紅藥子、龍腦、金華、白藥子、麥飯石、米醋、蜂蜜。

去除腐肉(外用)

  • 可用藥物: 巴豆膏、輕粉、粉霜、烏梅肉灰。

腐蝕膿液(外用)

  • 可用藥物: 蛀竹屑、䕡茹、雄黃、白芷、大黃、巴豆、地榆、枯礬。

促進肉芽生長,收斂傷口(外用)

  • 可用藥物: 仙人杖(燒油)、人參、金華、白蠟、黃蠟、血竭、蛀竹屑、枯礬末、黃芩末、珠末、象牙末、鉛丹、紅粉霜、胡粉、芝麻油、豬蹄湯。

疔瘡

  • 禁忌: 避免使用補益收斂和溫熱的藥物。
  • 適宜: 宜使用涼血活血、解毒、祛風的藥物,也可用發汗和瀉下的方式治療。
  • 可用藥物:
  • 內服: 生甘草、闢虺雷、茜草、生地草、貝母、紫花地丁、白藥子、大黃、金銀花、蒼耳草、連翹、夏枯草、鼠黏子、礬石。
  • 內外皆可: 半枝蓮、牛黃、蟾酥、紅藥子、白及、白蘞。
  • 外用: 龍腦、鐵鏽、桑硇、銅青、雄黃。

瘰癧(包括馬刀瘡),都屬於少陽膽經的疾病,治療方法相同。

  • 禁忌: 避免使用補氣、辛熱、酸斂的藥物。
  • 適宜: 宜使用清熱散結、和肝涼膽的藥物,以苦寒、甘寒、鹹寒的藥物為主,可搭配辛寒的藥物。
  • 可用藥物: 連翹、玄參、忍冬藤、紫背天葵、乳香、麝香、夏枯草、鼠黏子、貝母、天明精、沒藥、薄荷、肥皂莢、皂角子、何首烏、柴胡、黃芩、甘草、昆布、牡蠣、鱉甲、栝樓根、惡實、漏蘆、守宮(煅)、貓頭、天荷葉、映山紅、海藻、海蛤、蘇合油、雄黃、礬石、斑蝥、蟾酥、鱉蝨、胡麻、回燕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