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7)

1. 小兒門

痧後元氣不復,脾胃薄弱者,宜用白芍藥、炙甘草為君,蓮肉、山藥、白扁豆、麥門冬、青黛、龍眼肉為臣。多服必漸強,慎勿輕用參、術。

痧後生瘡不已,餘熱未盡故也。宜用金銀花、荊芥穗、連翹、玄參、甘草、懷生地、鱉甲、胡麻、黃連、木通,濃煎飲之良。

疹不宜依證施治,惟當治本。本者,手太陰、足陽明二經之邪熱也。解其邪熱,則諸證自退矣。

嘔吐

因傷乳食者。

【忌】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溫中,消導。

橘皮,縮砂蜜,枳實,厚朴,穀麥糵,草果,山楂,紅曲,半夏,人參

因寒者。

【忌】破氣,升,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辛熱、溫中。

藿香,橘皮,丁香,人參,白朮,生薑,半夏,白豆蔻

因暑者。

【忌】升,破氣,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暑,補氣,安胃,兼利小便。

黃連,香薷,人參,木瓜,茯苓,竹茹,石斛,橘皮,甘草,白扁豆,麥門冬,白梅,滑石,木通,澤瀉

有蟲者。

【忌】升,甘。

諸藥俱見前。

【宜】酸斂,佐以苦寒。

白芍藥,五味子,木瓜,黃連,楝根,烏梅,檳榔,榧子肉,木香,使君子

總之,數嘔吐宜安胃,久則宜補氣。

泄瀉

【總忌】破氣,下,滑利,滯膩。

諸藥俱見前。

因食者。

【宜】和胃消食。

橘皮,草果,紅曲,穀麥糵,白豆蔻,白朮,山楂,白茯苓,肉豆蔻,縮砂蜜

因濕者。

【宜】燥脾,利水。

二術,橘皮,木瓜,茯苓,澤瀉,車前子,石斛,黃連,薯蕷,豬苓,升麻,葛根

因暑者。

【宜】前藥中加人參、蓮肉、白扁豆。

總之,當補脾胃,兼升,兼利小便。

急驚

【忌】補斂,升,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鎮墜,豁痰,和肝。

丹砂,琥珀,牛黃,天竺黃,貝母,竹瀝,鉤藤鉤,殭蠶,茯神,犀角,金箔,膽星,真珠,全蠍,龍腦,麝香,白檀香

慢驚,多因久吐瀉、大病後陰陽兩虛而成。

【忌】破氣,下,升,苦寒,及治急驚藥。

諸藥俱見前。

【宜】補脾健胃,和肝益氣,甘溫,酸平,佐以辛熱。

人參,黃耆,茯苓,白芍藥,甘草,龍眼肉,酸棗仁,石菖蒲,遠志,麥門冬,茯神,冬瓜仁,橘紅

疳積

【忌】破氣,酸斂,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除疳熱,兼消導,苦寒,甘寒,佐以辛寒,辛溫。

胡黃連,川黃連,肉豆蔻,穀麥糵,神麯,山楂,木香,橘皮,白蕪荑,使君子,蘆薈,白朮,白芙蓉花,五穀蟲,雷丸,青黛,厚朴

諸蟲

【忌】升,甘。

諸藥俱見前。

【宜】殺蟲,酸寒,苦寒,佐以辛寒。

檳榔,雷丸,使君子,苦楝根,錫灰,鶴蝨,蘆薈,芍藥,烏梅,黃連,黃芩,牽牛

胎毒

【忌】補斂,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涼血清熱,解毒,兼發散於外,勿從外治以致熱毒內攻。

白話文:

小兒門

麻疹之後身體虛弱:如果麻疹後元氣沒有恢復,脾胃功能又很虛弱,應該以白芍藥和炙甘草為主要藥材,再搭配蓮子肉、山藥、白扁豆、麥門冬、青黛、龍眼肉。長期服用會逐漸強壯起來,但要謹慎使用人參和白朮。

麻疹後生瘡不止:如果麻疹後持續生瘡,是因為體內餘熱未消的緣故。應該用金銀花、荊芥穗、連翹、玄參、甘草、懷生地、鱉甲、胡麻、黃連、木通等藥材濃煎服用,效果會很好。

出疹子不應只針對症狀治療:治療疹子不應只針對表面症狀,而應該從根本治療。根本原因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邪熱。只要解除這些經脈的邪熱,各種症狀自然就會消退。

嘔吐

  • 因吃傷乳食引起的嘔吐
  • 忌用:苦寒的藥物。
  • 宜用:溫暖中焦、幫助消化的藥物。
  • 常用藥物:橘皮、縮砂蜜、枳實、厚朴、穀芽、麥芽、草果、山楂、紅麴、半夏、人參。
  • 因受寒引起的嘔吐
  • 忌用:破氣、升散、苦寒的藥物。
  • 宜用:辛熱、溫暖中焦的藥物。
  • 常用藥物:藿香、橘皮、丁香、人參、白朮、生薑、半夏、白豆蔻。
  • 因暑熱引起的嘔吐
  • 忌用:升散、破氣、溫熱的藥物。
  • 宜用:清解暑熱、補益氣、安穩胃、兼能利小便的藥物。
  • 常用藥物:黃連、香薷、人參、木瓜、茯苓、竹茹、石斛、橘皮、甘草、白扁豆、麥門冬、白梅、滑石、木通、澤瀉。
  • 因體內有蟲引起的嘔吐
  • 忌用:升散、甘味的藥物。
  • 宜用:酸味收斂的藥物,輔以苦寒的藥物。
  • 常用藥物:白芍藥、五味子、木瓜、黃連、楝根、烏梅、檳榔、榧子肉、木香、使君子。

總結:治療嘔吐應該以安穩胃氣為主,如果嘔吐時間久了,則應該補益氣。

腹瀉

  • 總的禁忌:避免使用破氣、瀉下、滑利、滯膩的藥物。
  • 因吃東西引起的腹瀉
  • 宜用:調和胃氣、幫助消化的藥物。
  • 常用藥物:橘皮、草果、紅麴、穀芽、麥芽、白豆蔻、白朮、山楂、白茯苓、肉豆蔻、縮砂蜜。
  • 因濕氣引起的腹瀉
  • 宜用:燥濕健脾、利水滲濕的藥物。
  • 常用藥物:白朮、蒼朮、橘皮、木瓜、茯苓、澤瀉、車前子、石斛、黃連、薯蕷、豬苓、升麻、葛根。
  • 因暑熱引起的腹瀉
  • 宜用:在治療濕氣腹瀉的藥方中,加入人參、蓮子肉、白扁豆。

總結:治療腹瀉應該補益脾胃,兼顧升提陽氣,並能幫助小便排出。

急驚風

  • 忌用:補益收斂、升散、燥熱的藥物。
  • 宜用:降火、清熱、鎮靜、化痰、調和肝氣的藥物。
  • 常用藥物:丹砂、琥珀、牛黃、天竺黃、貝母、竹瀝、鉤藤、殭蠶、茯神、犀角、金箔、膽星、真珠、全蠍、龍腦、麝香、白檀香。

慢驚風:多因長期嘔吐、腹瀉或大病後,導致陰陽兩虛所致。

  • 忌用:破氣、瀉下、升散、苦寒以及治療急驚風的藥物。
  • 宜用:補益脾胃、調和肝氣、補益氣血,用甘溫、酸平的藥物,輔以辛熱的藥物。
  • 常用藥物:人參、黃耆、茯苓、白芍藥、甘草、龍眼肉、酸棗仁、石菖蒲、遠志、麥門冬、茯神、冬瓜仁、橘紅。

疳積

  • 忌用:破氣、酸收、燥熱的藥物。
  • 宜用:消除疳熱,兼能幫助消化,用苦寒、甘寒的藥物,輔以辛寒或辛溫的藥物。
  • 常用藥物:胡黃連、川黃連、肉豆蔻、穀芽、麥芽、神麴、山楂、木香、橘皮、白蕪荑、使君子、蘆薈、白朮、白芙蓉花、五穀蟲、雷丸、青黛、厚朴。

體內有蟲

  • 忌用:升散、甘味的藥物。
  • 宜用:殺蟲的藥物,用酸寒、苦寒的藥物,輔以辛寒的藥物。
  • 常用藥物:檳榔、雷丸、使君子、苦楝根、錫灰、鶴蝨、蘆薈、芍藥、烏梅、黃連、黃芩、牽牛。

胎毒

  • 忌用:補益收斂、燥熱、辛溫的藥物。
  • 宜用:涼血清熱、解毒,兼能將毒素發散到體外,不要從皮膚外來治療,以免熱毒反攻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