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七 (4)
卷七 (4)
1. 續斷
味苦、辛,微溫,無毒。主傷中,補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久服益氣力。(地黃為之使。)
疏:,續斷得土金之氣,而兼稟乎天之陽氣以生。《本經》:味苦微溫,《別錄》益之以辛。曾得蜀中者,嘗之其味帶甘,應云:味苦甘辛,微溫無毒。使非味甘,焉能主傷中,補不足;非辛,焉能主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辛能潤,苦溫能散,甘能益血,故《別錄》又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本經》:久服益氣力,傷去血生之效也。入足厥陰、少陰,為治胎產,續絕傷,補不足,療金瘡,理腰腎之要藥。莖方,葉似苧,相對生。
白話文:
【性質】苦辛,微溫,無毒。
【功效】主治中傷,補充不足,對於金瘡、癰傷、骨折、續接筋骨、婦女哺乳困難、崩中漏血、金瘡血液內漏、減輕疼痛、促進肌肉生成,以及治療扭傷的惡血和腰部疼痛、關節鬆弛。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
【地黃配伍】地黃為此藥的引導,使之效力更佳。
【疏解】續斷是從土壤和金屬氣息中汲取養分,同時還承載了天地間的陽氣生長。《本經》記載其味苦微溫,《別錄》補充了它具有辛味。曾經在四川得到的續斷,嘗試後發現其味道略帶甘甜,因此應該是味苦甘辛,微溫無毒。如果沒有甘味,怎麼能主治中傷、補充不足;若不是辛味,怎麼能主治金瘡、癰傷、骨折、續接筋骨、婦女哺乳困難。辛味可以潤滑,苦味溫和可以散寒,甘味可以滋補血液,因此《別錄》又提及它可以治療崩中漏血、金瘡血液內漏、減輕疼痛、促進肌肉生成,以及治療扭傷的惡血和腰部疼痛、關節鬆弛。《本經》提到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這是因為它能去除傷害、促使血液再生的效果。續斷主要作用於足厥陰和少陰,是治療胎產、續接傷口、補充不足、治療金瘡、調理腰腎的重要藥物。續斷的莖部呈方形,葉子形狀類似薴麻,兩兩相對生長。
主治參互
欲行血理傷,當以當歸、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補不足,療崩中,則與白膠、阿膠、地黃、麥門冬、杜仲、五味子、山茱萸、人參、枸杞子、黃耆同用。欲安胎,則與涼血、補血、順氣藥同用。欲療金瘡,則與金瘡藥同用。
白話文:
針對血脈混亂和傷害的情況,應使用當歸、牛膝、肉桂和延胡索一起治療。若要止血、補充不足、治療崩漏,則可與白膠、阿膠、地黃、麥門冬、杜仲、五味子、山茱萸、人參、枸杞子、黃耆一同使用。為了安胎,應與涼血、補血、調氣的藥物一同使用。若要治療金屬傷口,則應與專治金屬傷口的藥物一同使用。
簡誤
禁與苦寒藥同用以治血病,及與大辛熱藥用於胎前。雷公云:草茆根,真似續斷,誤服之,令人筋軟。
白話文:
在治療血液疾病時,應避免與苦寒藥物一同使用,同時在孕前也不宜與大辛熱藥物一起應用。雷公曾言:草茆根的性質與續斷相似,若誤食,會使人筋骨軟弱。
2. 漏蘆
味苦、咸,寒,大寒,無毒。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
疏:,漏蘆得地味之苦鹹,稟天氣之大寒,故無毒。苦能下泄,咸能軟堅,寒能除熱。入足陽明、少陽、太陽,手太陰、陽明。寒而通利之藥也。故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別錄》又主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又《本經》: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者,蓋亦通指熱散病除,則臟腑自安,精神自倍,而臻乎壽考也。
主治參互
漏蘆同貝母、連翹、甘草、金銀花、橘葉、鼠糞、白芷、山豆根、山慈菇、夏枯草,治乳岩、乳癰。同連翹、生甘菊、紫花地丁、貝母、金銀花、甘草、夏枯草,治發背,瘰癧,排膿止痛。同黃耆、人參,排膿長肉;加狗蹄、豬蹄汁,能下乳。
簡誤
妊娠禁用。瘡瘍陰證,平塌不起發者,真氣虛也,法當內塞。漏蘆苦寒,非所宜設。
白話文:
【性質】漏蘆的味道是苦和鹹,性寒,具有大寒的特性,對身體無害。它能治療皮膚熱症、惡性瘡、腫瘤、痔瘡、濕痹症狀、幫助產後下乳汁、防止遺尿、以及消除熱氣引起的疹子和瘙癢感,還可以作為沐浴用的藥湯。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輕盈,增強體力,讓耳目更靈敏,延緩衰老。
【用法】漏蘆的苦鹹味道來自於它吸收的土壤中的苦味元素,以及接收到的大寒天氣。苦味能夠促進排泄,鹹味能軟化堅硬的組織,寒性則能清熱解毒。它進入到腳上的陽明、少陽、太陽經脈,以及手上的太陰、陽明經脈。它是寒涼且具有通暢效果的藥物,因此可以治療皮膚熱症、惡性瘡、腫瘤、痔瘡、濕痹症狀,並能引導乳汁流出。《別錄》中提到它還能止住遺尿,消除熱氣引起的疹子和瘙癢感,可以作為沐浴用的藥湯。《本經》指出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輕盈,增強體力,讓耳目更靈敏,延緩衰老,這可能因為熱氣散去、疾病消失,使得五臟六腑都變得安穩,精神也更加充沛,最終達到長壽的目的。
【配伍應用】
- 與貝母、連翹、甘草、金銀花、橘葉、鼠糞、白芷、山豆根、山慈菇、夏枯草等配伍,可以治療乳腺癌或乳腺炎。
- 與連翹、生甘菊、紫花地丁、貝母、金銀花、甘草、夏枯草等配伍,可以治療膿包、淋巴結核、排出膿液、減輕疼痛。
- 與黃耆、人參配伍,可以排出膿液、促進肉長好;加入狗蹄、豬蹄汁,則可以幫助下乳。
【注意】孕婦禁用。對於那些瘡癤陰性、平塌不起的病症,這是因為真氣虛弱,應該採取內部補救的方法。漏蘆的苦寒特性不適合這些情況使用。
3. 營實
味酸,溫、微寒,無毒。主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久服輕身益氣。
根:止泄痢腹痛,五臟客熱,除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
疏:,營實華於春而實於夏,味酸得木之化。其氣芬芳,宜其有溫之義。《別錄》:微寒,以其得春之氣也,故無毒。其主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別錄》:止泄痢腹痛,五臟客熱,除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豈非酸能收斂,溫能通暢,微寒能除熱,而兼主乎發生之用也。俗名薔薇,白花野者良。
白話文:
【性質】味酸,性溫且微寒,無毒害。主要對治癰疽、惡性創傷、肌肉萎縮、筋骨損傷、破壞性熱症、陰部腐爛不易癒合,並能舒暢關節。
【根部】可止瀉痢、腹痛,治療五臟的客熱,去除邪氣逆流,對癰癥、各種惡性創傷、金屬傷口撞擊後的創傷、肉芽新生均有效。
【薔薇】春季生長,夏季結果,味道酸甜,具有木質的特性。其氣味芳香,符合溫暖的意義。《別錄》中提到它微寒,因為它承載了春季的氣息,因此無毒害。對於惡性創傷、肌肉萎縮、筋骨損傷、破壞性熱症、陰部腐爛不易癒合,以及金屬傷口撞擊後的創傷、肉芽新生均有療效。這不正是酸能收斂、溫能通暢、微寒能清熱,還能促進新生的用途嗎?民間俗稱為薔薇,白花野薔薇效果最佳。
主治參互
葛洪:治金瘡發熱,用薔薇根灰一方寸匕,日三。《外臺秘要》治鯁。薔薇根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又方:治少小睡中遺尿不自覺。以薔薇根銼,以酒飲之。《肘後方》:治口瘡,以根煮濃汁,溫含冷易,神驗。
用之頗稀,不著「簡誤」。
白話文:
主要治療項目為參互
葛洪的療法:對於金傷引發的發熱症狀,可以使用薔薇根的粉末,每次一平方寸,每日三次。
《外臺祕要》中的療法:對於異物卡喉的情況,可以使用薔薇根的粉末,用水服用一平方寸,每日三次。
另一個方法:對於小孩在睡夢中無意識的尿牀問題,可以使用薔薇根磨碎,然後加入酒中飲用。
《肘後方》的療法:對於口腔潰瘍,可以用薔薇根煮出濃厚的汁液,溫熱含漱後冷卻再換,此療法極為靈驗。
這些療法的使用頻率不高,且並未出現「簡誤」的問題。
4. 天名精
味甘,寒,無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蟲,去痹,除胸中結熱,止煩渴,逐水,大吐下。久服輕身耐老。(垣衣為之使。)
疏:,天名精稟天地清陽之氣,故味甘辛,氣寒而無毒。陰入血,甘亦入血,辛能散結,寒能除熱,故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小便不利由於內熱,除熱則小便自利也。小蟲者,濕熱所生也。辛寒能散濕祛熱,則小蟲自除也。除痹者,去濕之功也。除胸中結實,止煩渴,祛熱散結益陰之功也。逐水者,濕熱散則水自消也。《唐本》注云:即鹿活草也。《別錄》:一名天蔓精。南人呼為地菘,非鶴蝨,亦非豨薟,乃荔枝草也。為消痔瘡之聖藥。味甘辛,故有姜稱。其主破血,生肌,利小便,殺三蟲,除諸毒腫,疔瘡瘻痔,金瘡內射,身癢癮疹不止者,揩之立已,涼血除熱散結之力也。
簡誤
脾胃寒薄,性不喜食冷,易泄,無渴者,勿服。
白話文:
【性質】甘,寒,無毒。
【療效】主要用於處理瘀血、血塊,對可能導致死亡的情況有治療效果。它能幫助止血,有利於尿道運作,清除小蟲,舒緩痹症,消除胸部積熱,減緩口渴感,排水利尿,並能逐走水分,達到大吐大下效果。長期服用可使人輕盈,延年益壽。
【使用方式】垣衣為其引導藥物。
【說明】天名精,由天地清陽之氣孕育而成,因此其味道甘辛,氣息寒冷且無毒害。甘味進入血液,辛味能散結,寒氣能除熱,因此對於瘀血、血塊、以及可能導致死亡的病情有治療效果。小便不通暢是因為體內熱度過高,除熱後自然可以利尿。小蟲多由濕熱環境產生,辛寒的特性能去除濕氣和熱度,從而清除小蟲。去除痹症,是因為其能去除濕氣的功效。消除胸部積熱和止渴,是因為它增強陰液的效能。逐走水分,是因為濕熱散去後,水分自然消失。《唐本》註解認為這是鹿活草。《別錄》提到其又名天蔓精,南方人稱為地菘,並非鶴蝨或豨薟,而是荔枝草。它是治療痔瘡的神藥。由於其味道甘辛,所以有如姜般的特徵。對於破血、生肌、利尿、殺蟲、消除各種毒素腫瘤、疔瘡、瘻痔、金瘡、內射傷口、身體瘙癢疹子等情況,能立即止癥,其涼血除熱散結的效果顯著。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性質不適合食用冷食、容易腹瀉、無口渴感的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