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5)

1. 婦人門

產後頭痛由於血虛

【忌】發散,破血,升提,辛燥,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益血,涼血,降,甘溫,甘寒,佐以酸寒。

生地黃,甘菊花,烏梅,麥門冬,蘇子,童便,甘草,當歸,白芍藥,黑豆,五味子,鱉甲

產後發渴由於血虛有熱

【忌】同產後發熱。

【宜】同產後發熱,加蔗漿,倍麥門冬、五味子。

產後氣喘由於氣血兩虛

【忌】同產後發熱。

【宜】補氣血,潤肺,下降。

人參,橘紅,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蘇子,枇杷葉,栝樓仁,栝樓根,童便,五味子,竹茹

產後惡寒由於氣血兩虛

【忌】同產後發熱。

【宜】補氣血,溫中,甘溫,佐以辛溫。

人參,黃耆,炙甘草,乾地黃,龍眼肉,當歸,炮乾薑

產後小便不利或短赤由於腎水真陰不足

【忌】利小便,余忌同產後發熱。

諸藥俱見前。

【宜】生津液,益陰,補血,涼血,清熱,甘溫,甘寒,酸寒。

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白芍藥,車前子,牛膝,五味子,青蒿子,鱉甲,竹葉

產後大便閉結由於血枯內熱

【忌】補氣,行血,辛熱,燥下,升,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益血,涼血,潤燥,滋肝腎,生津液。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蔗漿,牡丹皮,肉蓯蓉,當歸,麻仁,人乳,蜜

產後不得眠

【忌】同產後大便閉結。

【宜】補心,降心火,補肝,補脾陰,兼清內熱。

生地黃,麥門冬,茯神,丹參,沙參,酸棗仁,白芍藥,竹葉,遠志,蓮肉,龍眼肉

產後腹脹由於陰血虛、脾陰虛。

【忌】破氣寬中,升提發散,消導,吐,下,甘,苦寒,鹹寒,大熱,溫燥,滯膩。

諸藥俱見前。

【宜】益脾陰,補脾,和肝,酸寒,收斂,甘溫。

白芍藥,酸棗仁,人參,茯苓,石斛,橘皮,薯蕷,五味子,木瓜,蓮實,車前子,芡實

產後噁心欲嘔或吐由於胃虛

【忌】升提發散,濕潤,滯膩,苦寒,生冷,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補氣,安胃,酸寒,佐以辛溫。

蘇子,枇杷葉,竹茹,人參,橘紅,麥門冬,白芍藥,藿香,石斛,木瓜,白豆蔻,生薑

由於寒,倍生薑、白豆蔻、藿香。由於熱,倍竹茹,去生薑、白豆蔻、藿香。

下乳汁

漏蘆,狗四足,豬四足,麥門冬,人參,栝樓仁,土瓜根,葵子,豬胰,木通

白話文:

產後頭痛,因為是血虛引起的

  • 禁忌: 不宜使用發散、活血化瘀、升提陽氣、辛辣燥熱、大熱性的藥物。
  • 適宜: 應使用補血、涼血、降氣、甘溫、甘寒的藥物,可搭配酸寒的藥物輔助。
  • 推薦藥材: 生地黃、甘菊花、烏梅、麥門冬、蘇子、童便(男童小便)、甘草、當歸、白芍藥、黑豆、五味子、鱉甲。

產後口渴,因為血虛且有熱

  • 禁忌: 同產後發熱的禁忌。
  • 適宜: 同產後發熱的藥物,可加甘蔗汁,並增加麥門冬和五味子的用量。

產後氣喘,因為氣血兩虛

  • 禁忌: 同產後發熱的禁忌。
  • 適宜: 應補氣血、潤肺、降氣。
  • 推薦藥材: 人參、橘紅、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蘇子、枇杷葉、栝樓仁、栝樓根、童便(男童小便)、五味子、竹茹。

產後怕冷,因為氣血兩虛

  • 禁忌: 同產後發熱的禁忌。
  • 適宜: 應補氣血、溫中、使用甘溫的藥物,可搭配辛溫的藥物輔助。
  • 推薦藥材: 人參、黃耆、炙甘草、乾地黃、龍眼肉、當歸、炮乾薑。

產後小便不利或小便短少赤黃,因為腎水真陰不足

  • 禁忌: 不宜使用利尿的藥物,其他禁忌同產後發熱。
  • 適宜: 應滋生津液、補益陰氣、補血、涼血、清熱,使用甘溫、甘寒、酸寒的藥物。
  • 推薦藥材: 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白芍藥、車前子、牛膝、五味子、青蒿子、鱉甲、竹葉。

產後大便閉結,因為血枯內熱

  • 禁忌: 不宜使用補氣、活血、辛熱、燥熱瀉下、升提、苦寒的藥物。
  • 適宜: 應補益血液、涼血、潤燥、滋養肝腎、生津液。
  • 推薦藥材: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甘蔗汁、牡丹皮、肉蓯蓉、當歸、麻仁、人乳、蜂蜜。

產後失眠

  • 禁忌: 同產後大便閉結的禁忌。
  • 適宜: 應補心、降心火、補肝、補脾陰,同時兼顧清內熱。
  • 推薦藥材: 生地黃、麥門冬、茯神、丹參、沙參、酸棗仁、白芍藥、竹葉、遠志、蓮肉、龍眼肉。

產後腹脹,因為陰血虛、脾陰虛

  • 禁忌: 不宜使用破氣寬中、升提發散、消食導滯、催吐、瀉下、甘味、苦寒、鹹寒、大熱、溫燥、滯膩的藥物。
  • 適宜: 應補益脾陰、健脾、調和肝臟,使用酸寒的藥物,可搭配收斂、甘溫的藥物。
  • 推薦藥材: 白芍藥、酸棗仁、人參、茯苓、石斛、橘皮、薯蕷、五味子、木瓜、蓮實、車前子、芡實。

產後噁心想吐或嘔吐,因為胃虛

  • 禁忌: 不宜使用升提發散、滋潤、滯膩、苦寒、生冷、燥熱的藥物。
  • 適宜: 應降氣、補氣、安胃,使用酸寒的藥物,可搭配辛溫的藥物輔助。
  • 推薦藥材: 蘇子、枇杷葉、竹茹、人參、橘紅、麥門冬、白芍藥、藿香、石斛、木瓜、白豆蔻、生薑。
  • 若因寒引起,應加倍生薑、白豆蔻、藿香。
  • 若因熱引起,應加倍竹茹,並去除生薑、白豆蔻、藿香。

促進乳汁分泌

  • 推薦藥材: 漏蘆、狗四足、豬四足、麥門冬、人參、栝樓仁、土瓜根、葵子、豬胰、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