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肉蓯蓉

味甘、酸、咸,微溫,無毒。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亾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久服輕身。

疏:,肉蓯蓉得地之陰氣、天之陽氣以生,故味甘酸鹹,微溫無毒。入腎,入心包絡、命門。滋腎補精血之要藥。氣本微溫,相傳以為熱者,誤也。甘為土化,酸為木化,咸為水化,甘能除熱補中,酸能入肝,咸能滋腎。腎肝為陰,陰氣滋長則五臟之勞熱自退,陰莖中寒熱痛自愈。腎肝足則精血日盛,精血盛則多子。婦人癥瘕,病在血分。血盛則行,行則癥瘕自消矣。膀胱虛則邪客之,得補則邪氣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豈滑以導滯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說也。軟而肥厚,大如臂者良。

主治參互

肉蓯蓉得白膠、杜仲、地黃、當歸、麥門冬,主婦人不孕。同人參、鹿茸、牡狗陰莖、白膠、杜仲、補骨脂,主男子陽痿,老人陽衰,一切腎虛腰痛,兼令人有子。同地黃、枸杞、牛膝、鱉甲、天門冬、麥門冬、當歸、白膠、杜仲、青蒿、五味子、黃柏、山茱萸,治五勞七傷,莖中寒熱痛,婦人癥瘕。獨用數兩,浸去鹹味,並去鱗甲及中心膜,淡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有神。

簡誤

泄瀉禁用。腎中有熱,強陽易興而精不固者,忌之。

白話文:

肉蓯蓉味甘、酸、鹹,性微溫,無毒。能治療各種勞累過度造成的疾病及七種外傷,滋補身體,消除陰莖部位的寒熱疼痛,滋養五臟,增強陰氣,益精氣,使人多子,治療婦女腹部腫塊,消除膀胱邪氣,緩解腰痛,止痢。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

肉蓯蓉生長於陰氣充足的土地和陽氣充沛的天地之間,因此具有甘、酸、鹹的滋味,性微溫且無毒。它主要作用於腎臟、心包絡和命門。是滋補腎臟、精血的重要藥物。它本身性味微溫,古人認為它性熱是錯誤的。甘味能化脾土,酸味能化肝木,鹹味能化腎水。甘味能清熱補中,酸味能入肝,鹹味能滋腎。腎和肝屬陰,陰氣滋長,則五臟的勞熱之症自然消除,陰莖的寒熱疼痛自然痊癒。腎肝功能充足,則精血日益旺盛,精血旺盛則能多子。婦女腹部腫塊(癥瘕)是血分疾病,血氣旺盛則血液運行通暢,腫塊自然消散。膀胱虛弱則容易遭受邪氣侵犯,服用肉蓯蓉補益後,邪氣自然消散,腰痛自然停止。長期服用則身體強健輕盈,這是因為它能滋補腎肝,增強精血的功效。至於說它能治療痢疾,大概是指它潤滑通便的作用,這也是一種不確定的說法。肥厚柔軟,像手臂一樣粗大的肉蓯蓉藥效最好。

肉蓯蓉與白膠、杜仲、地黃、當歸、麥門冬配伍,可治療婦女不孕。與人參、鹿茸、狗鞭、白膠、杜仲、補骨脂配伍,可治療男子陽痿、老年人陽氣衰弱以及各種腎虛腰痛,並能提高生育能力。與地黃、枸杞、牛膝、鱉甲、天門冬、麥門冬、當歸、白膠、杜仲、青蒿、五味子、黃柏、山茱萸配伍,可治療各種勞累過度造成的疾病及七種外傷,陰莖部位的寒熱疼痛,以及婦女腹部腫塊。單獨使用數兩肉蓯蓉,浸泡去除鹹味,除去鱗片和內膜,用淡白酒煮爛後服用,可治療老年人便秘。

瀉痢患者禁用。腎臟有熱,陽氣容易亢奮而精液不固者,也應忌用。

2. 防風

味甘、辛,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下乳,金瘡內痙。久服輕身。

葉:主中風熱汗出。

疏:,防風稟天地之陽氣以生,故味甘溫。《別錄》:兼辛而無毒。氣厚味薄,升也,陽也。入手陽明,足少陰、厥陰。風藥也。治風通用,升發而能散,故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周身骨節疼痹,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下乳,金瘡因傷於風內痙。其云主目無所見者,因中風邪,故不見也。煩滿者,亦風邪客於胸中,故煩滿也。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祛風燥濕,故主痹也。發散之藥,焉可久服?其曰輕身,亦濕去耳。《別錄》云:刈頭者,令人發狂;刈尾者,發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調食用之香,而療風更優也。

主治參互

防風同黃耆、芍藥,則能實表止汗。同荊芥穗、白芷、生地黃、地榆、黃耆,治破傷風,有神。同甘草、桔梗、紫蘇、桑根白皮、杏仁、細辛,解利傷風;去紫蘇,換薄荷,加石膏,兼除風熱;用麻黃易紫蘇,治風寒鬱於腠理,皮膚緻密無汗。入羌活湯,兼除太陽經傷風寒頭痛。

亦入治風痹藥用。若入治大風厲風藥中,須加殺蟲藥,活血藥乃可,不宜純用風藥也。

簡誤

南方中風,產後血虛發痙,俗名角弓反張。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泄不因於寒濕,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犯之者增劇。

白話文:

防風

防風味甘辛,性溫,無毒。主要治療大風(風濕性疾病)、頭暈頭痛、怕風、風邪導致的目盲、全身風邪作痛、骨節疼痛麻痹、胸悶煩躁、脅肋疼痛及怕風、頭面部疼痛遊走不定、四肢抽搐、產後乳汁不通、外傷引起的肌肉痙攣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

葉子: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發熱盜汗。

防風吸收天地陽氣而生,所以味道甘甜溫和。《名醫別錄》記載,防風兼具辛味且無毒。氣味濃厚而味道清淡,具有升發、溫陽的作用,通行手陽明經、足少陰經、足厥陰經。防風是治療風邪的藥物,具有升發和散邪的功效,因此可以治療大風、頭暈頭痛、怕風、風邪侵犯全身導致的骨節疼痛麻痹、脅肋疼痛及怕風、頭面部疼痛遊走不定、四肢抽搐、產後乳汁不通、外傷引起的肌肉痙攣等症狀。它能治療目盲是因為風邪侵犯眼睛導致的。胸悶煩躁也是因為風邪侵犯胸中所致。風寒濕三邪結合會導致痺證,防風能祛風燥濕,所以能治療痺證。發散的藥物不能久服,說它能使身體輕盈,是因為它能去除濕邪。《名醫別錄》記載:刈取防風的莖葉上端會令人發狂;刈取下端則會誘發痼疾。防風的種子形似胡荽但較大,可以調製食物,味道芳香,治療風邪的效果更佳。

防風的配伍應用

防風與黃耆、芍藥同用,可以固表止汗。與荊芥穗、白芷、生地黃、地榆、黃耆同用,治療破傷風,療效顯著。與甘草、桔梗、紫蘇、桑白皮、杏仁、細辛同用,可以治療外感風寒;去除紫蘇,換用薄荷,再加入石膏,則可以兼治風熱;用麻黃代替紫蘇,則可以治療風寒鬱滯於肌膚腠理,導致皮膚緻密無汗的症狀。加入羌活湯中,可以兼治太陽經風寒頭痛。

防風也常用於治療風濕痹證。如果用於治療大風、厲風等症,必須加入殺蟲藥和活血藥,不可單純使用祛風藥物。

使用禁忌

南方地區中風、產後血虛引起的痙攣(俗稱角弓反張)、各種疾病引起的血虛痙急、非風寒引起的頭痛、非寒濕引起的腹瀉、大便秘結、小兒脾虛引起的抽搐、慢驚風、慢脾風、氣機上逆引起的嘔吐、火邪上炎引起的咳嗽、陰虛引起的盜汗、陽虛引起的自汗等病症,均忌用防風。如果誤用,會加重病情。

3. 蒲黃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神仙。

疏:,蒲黃得地之陰氣,兼得金之辛味。其言甘平者,是兼辛而言也,非辛則何以能散邪。又稟天之陽氣,故曰微寒而無毒也。如是則甘能和血,辛能散結,微寒能除熱。入手少陰、太陽、太陰,足陽明、厥陰。故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者,是血熱、瘀血、傷損之病去,而身輕力長也。欲止血,熟用;欲消血,生用。產泰州。

主治參互

得炒黑乾薑、炒黑豆、澤蘭、當歸、川芎、牛膝、生地黃,治產後諸血病。同車前子、牛膝、生地黃、麥門冬,治溺血。同阿膠、白膠、人參、麥門冬、赤茯苓、車前子、杜仲、川續斷,治血崩、血淋。生納舌下,數數易之,消重舌。治一切跌撲傷損,瘀血停滯腹中,生蒲黃煮濃,和童便飲之良。

能破血,故治癥結,五勞七傷停積瘀血,胸前痛,即發吐衄,悉和涼血行血藥主之。

簡誤

一切勞傷發熱,陰虛內熱,無瘀血者,禁用。

白話文:

蒲黃味甘性平,無毒。主要治療心腹、膀胱寒熱,能利尿、止血、消散瘀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蒲黃吸收了地下的陰氣,又兼具金屬的辛辣之味。說它味甘性平,是兼顧了辛味而說的,如果不是辛味,又怎能散除邪氣呢?它又吸收了天地的陽氣,所以說它性微寒而無毒。這樣看來,甘味能調和血液,辛味能散瘀結,微寒能去除熱邪。蒲黃作用於手少陰、太陽、太陰經,以及足陽明、厥陰經。因此能治療心腹、膀胱寒熱,利尿、止血、消散瘀血。長期服用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是因為血熱、瘀血、外傷等病症都消失了。要止血,就用炒熟的蒲黃;要消散瘀血,就用生的蒲黃。蒲黃產於泰州。

【主治配伍】

蒲黃與炒黑乾薑、炒黑豆、澤蘭、當歸、川芎、牛膝、生地黃等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產後各種出血病症;與車前子、牛膝、生地黃、麥門冬等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尿血;與阿膠、白膠、人參、麥門冬、赤茯苓、車前子、杜仲、川續斷等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崩漏、血淋。生蒲黃含於舌下,經常更換,可以治療舌苔厚膩。治療各種跌打損傷、瘀血停滯腹中,可以用生蒲黃煮濃汁,加童尿一起服用效果很好。

蒲黃能破血,因此可以治療癥瘕積聚,以及五勞七傷導致的停積瘀血、胸痛、吐血、鼻出血等症狀,需配合涼血行血的藥物一起使用。

【使用禁忌】

一切勞傷發熱,陰虛內熱,沒有瘀血的病症,禁止使用蒲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