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3)
卷二 (33)
1. 婦人門
【宜】涼血,斂攝,酸平,甘寒。
麥冬,生地(泄瀉禁用),青蒿,生甘草,牡丹皮,白芍藥,酸棗仁,五味子
崩中,屬氣血兩虛有熱。
【忌】破氣,行血,降,溫熱,辛燥,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血,兼清熱,甘溫,甘寒,酸斂。
人參,黃耆,生地黃,熟地黃,地榆,芍藥,白膠,阿膠,香附,續斷,甘草,麥門冬,山茱萸,杜仲,五味子,白茅根,蒲黃(炒),桑耳灰,側柏葉,艾葉,木耳灰
熱入血室,其證類傷寒,或經事適來忽住,或屆期不行,忽發大熱、口渴,或厥,但不頭疼為異於傷寒耳。
【忌】補氣,溫燥,辛燥,收斂,下泄,大熱,升發。
諸藥俱見前。
【宜】行血清熱,甘寒,鹹寒,苦寒。
生地黃,牡丹皮,蒲黃,蘇木,牛膝,延胡索,麥門冬,犀角,白芍藥,黃芩,童溺,荊芥穗
如便秘,加大黃。
種子(內分男、女,氣虛、血虛、精寒、血熱、火熾、精滑,因證選用。)
【忌】破氣,破血,燥,過用辛熱。
諸藥俱見前。
【宜】調氣補血,男子宜固精。
桑螵蛸(溫平,治男子精滑),柏實(甘溫,治男子精滑、精寒),海狗腎(咸熱,治男子精寒),魚膠(平,治男子精滑),陽起石(熱,治男子精寒),覆盆子(甘溫,治男子精滑),車前子(鹹寒,治男、女火熾),鹿茸(溫咸,治男子精寒),蓮鬚(甘溫,治男子精滑),巴戟天(溫,治男子精寒),何首烏(苦溫,益男子氣血),牛膝(苦平,治男子血虛及陰痿),補骨脂(辛溫,治男子精寒陰弱),沙苑蒺藜(甘平,男子固精益血),白膠(溫平,治男、女氣血兩虛,精寒),肉蓯蓉(溫酸鹹,治男、女血虛精寒),黃柏(苦寒,治男、女火熾),人參(微溫,治男、女氣虛、脾胃薄弱),麥門冬(甘寒,男、女血熱),五味子(酸溫,治男、女精滑、精寒),山茱萸(酸溫,治男、女精滑、精寒),天門冬(苦寒,治男、女火熾),蓮肉(甘平,治男、女胃弱,精滑),熟地黃(甘寒,男、女益血生精),白薇(溫平,女),當歸(辛溫,女),白芍藥(酸寒,女),紫石英(溫,女),艾葉(辛溫,女)
妊娠惡陰
【忌】破氣,升散,燥熱,苦寒,滑腸,膩膈。
諸藥俱見前。
【宜】順氣,甘寒,酸寒。
蘇子,橘紅,枇杷葉,白茯苓,麥門冬,蘆根,竹茹,木瓜,白芍藥,竹葉,人參,縮砂蜜,白梅,烏梅
安胎
【忌】破氣,破血,升散,辛熱,辛燥。
諸藥俱見前。
八月以後及胎前滯下者,方可用枳殼。氣虛者勿用。
三月以前【宜】養脾胃,四月以後【宜】壯腰腎,補血益陰,順氣,總【宜】清熱。
茯苓,麥門冬,薯蕷,人參,芍藥,白朮,橘紅,炙甘草,縮砂蜜,艾葉,杜仲,生地黃,益母草,白膠,阿膠,續斷,黃芩,枸杞子,青蒿子,桑寄生,鯉魚,烏雌雞,蔥白
白話文:
婦科用藥原則:
**適合的藥性:**涼血、收斂、酸性平和、甘甜寒涼。
**常用藥材:**麥冬、生地(腹瀉時禁用)、青蒿、生甘草、牡丹皮、白芍藥、酸棗仁、五味子。
- **崩漏(女性不正常出血):**屬於氣血兩虛且有熱象。
**禁忌的藥性:**破氣、活血、下降、溫熱、辛辣燥熱、苦寒。
**適合的藥性:**補氣血、兼具清熱、甘溫、甘寒、酸斂。
**常用藥材:**人參、黃耆、生地黃、熟地黃、地榆、芍藥、白膠、阿膠、香附、續斷、甘草、麥門冬、山茱萸、杜仲、五味子、白茅根、蒲黃(炒過)、桑耳灰、側柏葉、艾葉、木耳灰。
- **熱入血室(產後發熱類似傷寒):**症狀類似傷寒,或月經剛來又停止、或該來卻沒來,突然發高燒、口渴,或昏厥,但不頭痛,這點與傷寒不同。
**禁忌的藥性:**補氣、溫燥、辛燥、收斂、瀉下、大熱、升提。
**適合的藥性:**活血清熱、甘寒、鹹寒、苦寒。
**常用藥材:**生地黃、牡丹皮、蒲黃、蘇木、牛膝、延胡索、麥門冬、犀角、白芍藥、黃芩、童子尿、荊芥穗。
-
若有便秘,可加大黃。
-
求子(男女皆有差異,需根據證型選用):(分男性、女性,氣虛、血虛、精寒、血熱、火旺、精滑,需根據症狀選藥)
**禁忌的藥性:**破氣、破血、燥熱、過用辛熱。
**適合的藥性:**調氣補血,男性應以固精為主。
**常用藥材:**桑螵蛸(溫和,治男性精滑)、柏實(甘溫,治男性精滑、精寒)、海狗腎(鹹熱,治男性精寒)、魚膠(平和,治男性精滑)、陽起石(熱性,治男性精寒)、覆盆子(甘溫,治男性精滑)、車前子(鹹寒,治男、女火旺)、鹿茸(溫鹹,治男性精寒)、蓮鬚(甘溫,治男性精滑)、巴戟天(溫性,治男性精寒)、何首烏(苦溫,補益男性氣血)、牛膝(苦平,治男性血虛及陽痿)、補骨脂(辛溫,治男性精寒陰弱)、沙苑蒺藜(甘平,男性固精益血)、白膠(溫平,治男、女氣血兩虛,精寒)、肉蓯蓉(溫酸鹹,治男、女血虛精寒)、黃柏(苦寒,治男、女火旺)、人參(微溫,治男、女氣虛、脾胃虛弱)、麥門冬(甘寒,男、女血熱)、五味子(酸溫,治男、女精滑、精寒)、山茱萸(酸溫,治男、女精滑、精寒)、天門冬(苦寒,治男、女火旺)、蓮肉(甘平,治男、女胃弱,精滑)、熟地黃(甘寒,男、女補血生精)、白薇(溫平,女用)、當歸(辛溫,女用)、白芍藥(酸寒,女用)、紫石英(溫性,女用)、艾葉(辛溫,女用)。
- 妊娠噁心(孕期不適):
**禁忌的藥性:**破氣、升散、燥熱、苦寒、滑腸、油膩。
**適合的藥性:**順氣、甘寒、酸寒。
**常用藥材:**蘇子、橘紅、枇杷葉、白茯苓、麥門冬、蘆根、竹茹、木瓜、白芍藥、竹葉、人參、縮砂蜜、白梅、烏梅。
- 安胎:
**禁忌的藥性:**破氣、破血、升散、辛熱、辛燥。
八個月以後及胎前下血者,才可使用枳殼。氣虛者不可用。
懷孕三個月前宜養脾胃,四個月後宜壯腰腎,補血益陰,順氣,總體宜清熱。
**常用藥材:**茯苓、麥門冬、薯蕷、人參、芍藥、白朮、橘紅、炙甘草、縮砂蜜、艾葉、杜仲、生地黃、益母草、白膠、阿膠、續斷、黃芩、枸杞子、青蒿子、桑寄生、鯉魚、烏雌雞、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