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2)
卷二 (32)
1. 婦人門
赤白帶下,婦人多憂思鬱怒,損傷心脾,肝火時發,血走不歸經,可以多患赤白帶也。白帶多是脾虛,蓋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而下白滑之物矣,皆由風木鬱於地中使然耳。法當開提肝氣,補助脾元。宜以補中益氣湯,加酸棗仁、茯苓、山藥、黃柏、蒼朮、麥門冬之類,濃煎,不時飲之。再用六味地黃丸中加牡蠣粉、海螵蛸、杜仲、牛膝,蜜丸,光大如豆。空心飢時吞下五六錢。陽虛火熾加枸杞子、五味子、黃柏。白帶多屬氣虛,補氣健脾,治法之要領也。
帶下如濃泔而臭穢特甚者,濕熱甚也,且多有濕痰下墜者,宜蒼朮、白朮、黃柏、黃芩、車前子為主,佐以升提。
帶下如雞子清者,脾腎極虛也。面色必不華,足脛必浮,腰腿必酸,宜五味子八味丸,間用開脾養心之劑,如歸脾湯之類。陰虛有火,宜八味丸中加五味子、菟絲子、車前子、黃柏。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腎水枯。蓋言崩久氣血虛脫,而白滑之物下不止耳。此證雖有氣血寒熱之分,要歸總屬於虛。
赤淋多因於心火、肝火時熾不已,久而陰血漸虛,中氣漸損,遂下赤矣。治宜養心為主,兼以和肝緩中,涼血清氣。
赤帶久不止,則血虛,宜膠艾四物湯,加煅牡蠣粉、酸棗仁、麥門冬。
標急而元氣不甚憊者,先救其標;標急而元氣衰劇者,則當本而標之也。
【忌】破氣,降,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斂,清熱,辛甘,苦寒,佐以淡滲。
生地黃,人參,白芍藥,阿膠,山茱萸,黃柏,五味子,麥門冬,白膠,枸杞子,續斷,杜仲,牛膝,白茯苓,車前子,澤瀉,蛇床子,香附,補骨脂,牡蠣,艾,二術
血枯經閉,由於脾胃薄弱,氣血不生。
【忌】破氣,破血,燥熱,膩膈滑腸,升發,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脾胃,甘溫,甘平。
人參,蓮肉,酸棗仁,白扁豆,甘草,茯苓,薯蕷,橘紅,白芍藥,縮砂蜜,菟絲子,牛膝,牡丹皮,白膠,阿膠,芡實,麥門冬
經行先期,為血熱。
【忌】升,補氣,辛溫,燥熱。
香附,當歸,烏藥,艾(以上辛溫)
余忌藥俱見前
【宜】涼血清熱,補肝腎,兼降氣,甘寒,酸寒,苦寒。
生地黃,牡丹皮,白芍藥,天門冬,麥門冬,枸杞,杜仲,青蒿,枇杷葉,蘇子,鱉甲,阿膠,黃柏,黃芩,知母
經行後期,為血虛。
【忌】行血,破氣,燥熱,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肝腎,甘溫,酸溫。
熟地黃,薯蕷,人參,菟絲子,山茱萸,杜仲,續斷,阿膠,艾,五味子,當歸,枸杞子,白膠,牛膝
月事過多,屬心火盛,脾氣弱。
【忌】破氣,降,辛溫,苦寒。
諸藥俱見前。
白話文:
婦女疾病
赤白帶下:婦女多因憂愁思慮、情緒壓抑憤怒,導致心脾受損,肝火不時上炎,血液運行失常,無法循經運行,容易產生赤白帶下。白帶多半是脾虛引起,肝氣鬱結會使脾臟受傷,脾虛則濕氣下陷,脾臟精氣無法守住,無法轉化為養血,進而排出白色黏滑的液體,這都是因為肝木鬱結在地中所導致的。治療原則是疏肝理氣,補養脾臟。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酸棗仁、茯苓、山藥、黃柏、蒼朮、麥門冬等藥材,濃煎後時常飲用。再用六味地黃丸,加入牡蠣粉、海螵蛸、杜仲、牛膝,製成蜜丸,大小如豆,空腹時吞服五六錢。若陽虛火旺,可加枸杞子、五味子、黃柏。白帶多屬氣虛,補氣健脾是治療重點。
帶下如濃稠米漿且氣味惡臭,屬於濕熱嚴重,多半伴有濕痰下墜,應以蒼朮、白朮、黃柏、黃芩、車前子為主,輔以升提的藥物。
帶下如雞蛋清,屬於脾腎極度虛弱,患者面色蒼白、下肢浮腫、腰腿痠軟,可服用五味子八味丸,間或服用健脾養心的藥劑,如歸脾湯之類。若屬陰虛有火,八味丸中可加入五味子、菟絲子、車前子、黃柏。古人說:「崩漏日久變成白帶」,指的是崩漏過久導致氣血虛脫,白色黏液才會不斷流出。這種情況雖有氣血寒熱之分,但總的來說都屬於虛證。
赤帶多是心火、肝火旺盛,久而久之陰血虧虛,中氣受損,進而出現赤帶。治療應以養心為主,兼顧調和肝臟,緩和脾胃,涼血清熱。
赤帶久久不止,就會導致血虛,應使用膠艾四物湯,加入煅牡蠣粉、酸棗仁、麥門冬。
如果病情危急但元氣並未過度衰竭,應先處理急症;如果病情危急且元氣衰竭,則應同時處理根本原因和急症。
**禁忌:**避免使用破氣、下降、溫熱的藥物。
**適宜:**補養收斂、清熱、辛甘、苦寒的藥物,輔以淡滲的藥物。
常用藥物:生地黃、人參、白芍藥、阿膠、山茱萸、黃柏、五味子、麥門冬、白膠、枸杞子、續斷、杜仲、牛膝、白茯苓、車前子、澤瀉、蛇床子、香附、補骨脂、牡蠣、艾葉、蒼朮、白朮。
**血枯經閉:**是由於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所致。
**禁忌:**避免使用破氣、破血、燥熱、油膩難消化、升發、苦寒的藥物。
**適宜:**補養脾胃、甘溫、甘平的藥物。
常用藥物:人參、蓮肉、酸棗仁、白扁豆、甘草、茯苓、薯蕷、橘紅、白芍藥、縮砂蜜、菟絲子、牛膝、牡丹皮、白膠、阿膠、芡實、麥門冬。
**經行先期:**屬於血熱。
**禁忌:**避免使用升提、補氣、辛溫、燥熱的藥物。
常用藥物:香附、當歸、烏藥、艾葉(以上屬辛溫藥)
其他禁忌藥物見前述。
**適宜:**涼血清熱、補益肝腎、兼降氣、甘寒、酸寒、苦寒的藥物。
常用藥物:生地黃、牡丹皮、白芍藥、天門冬、麥門冬、枸杞、杜仲、青蒿、枇杷葉、蘇子、鱉甲、阿膠、黃柏、黃芩、知母。
**經行後期:**屬於血虛。
**禁忌:**避免使用活血、破氣、燥熱、苦寒的藥物。
常用藥物見前述。
**適宜:**補益肝腎、甘溫、酸溫的藥物。
常用藥物:熟地黃、薯蕷、人參、菟絲子、山茱萸、杜仲、續斷、阿膠、艾葉、五味子、當歸、枸杞子、白膠、牛膝。
**月經過多:**屬於心火旺盛,脾氣虛弱。
**禁忌:**避免使用破氣、下降、辛溫、苦寒的藥物。
常用藥物見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