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2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8)

1. 附錄諸瘧主治

因虛極而氣不得行者,加人參。

實者。

【宜】破散,香燥,辛苦,辛寒。

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縮砂蜜

【忌】酸斂,滯膩,補氣,閉氣。

諸藥俱見前。

屬情抱者。

【宜】開發志意,調氣散結,和中健脾。

遠志,貝母,鬱金,石菖蒲,香附,蘇子,橘紅,白豆蔻,木香,蘇合香,縮砂蜜,麥門冬

屬五臟者,木鬱達之。

【宜】升,吐。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

火鬱發之。

【宜】散。

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

土鬱奪之。

【宜】下。

檳榔,枳實,厚朴,大黃

金鬱泄之。

【宜】降。

橘紅,蘇子,桑白皮,豬苓,澤瀉,木通,赤小豆,車前子,烏蠡魚

關格,不得大小便為關,是熱在丹田也;吐逆水漿不得下為格,是寒反在胸中也。是陰陽易位,故上下俱病。先投辛香通竅下降之藥以治其上,次用下泄苦寒之藥以通二便。此急證,法難緩治,縱有裡虛,通後再補。

【忌】升,補斂,閉氣,酸。

諸藥俱見前。

【宜】降下,辛寒,辛溫。

沉香,白豆蔻,丁香,蘇子,龍腦香,蘇合香,橘紅,生薑,藿香,次用大黃

黃柏,知母,滑石,木通,車前子,牛膝

,俗呼呃逆。久病沉痼而發者,屬真氣虛,多不治。

【忌】破氣,升,散。

諸藥俱見前。

【宜】補斂,甘溫,甘寒。

人參,黃耆,炙甘草,麥門冬,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石斛

傷寒失下而發者。

【忌】補斂,酸,燥熱,滯膩。

諸藥俱見前。

【宜】下。大小承氣之類,便不硬閉,按之腹中和軟,未經汗吐者,宜辛寒解表,白虎湯之類。

因氣逆衝上而發者。

【忌】升,補。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甘寒,鹹寒。

蘇子,橘紅,枇杷葉,竹茹,蘆根汁,麥門冬,童便

因痰水停膈而發者。

【忌】升,潤,苦寒,甘寒,酸寒。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開痰,辛散。

橘紅,蘇子,貝母,桑白皮,半夏,旋覆花,生薑,白豆蔻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忌】升提發散,下,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復忌極苦寒傷胃。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涼血益陰,兼行血,鹹寒,酸寒,甘寒。

蘇子,麥門冬,橘皮,枇杷葉,降香,鬱金,天門冬,沙參,牛膝,阿膠,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鱉甲,白芍藥,犀角汁,牡丹皮,青蒿,剪草,白藥子,童便,側柏葉,小薊,茅根,棕灰,藕節,當歸,蒲黃

蓄血,俗名內傷。或積勞,或多怒,或飽後行房,或負重努力,或登高墜下,或奔逐過急,皆致蓄血。其證多發熱,其熱類外感而不頭疼,不作渴,天明少間,至午復劇,有汗,汗多齊頸而還,自汗,無氣以息,目光短,不思飲食,不得眠,二便自利,小便或赤,大便或泄。

白話文:

附錄諸瘧主治

對於因為身體極度虛弱導致氣無法運行的,要加入人參。

體內有實邪的瘧疾:

【適合】使用破散、香燥、辛苦、辛寒的藥物。

像是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縮砂蜜、鬱金等藥物。

【禁忌】使用酸澀收斂、黏膩、補氣、閉氣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對於因為情緒鬱結導致的瘧疾:

【適合】使用開闊心胸、疏理氣機、化解鬱結、調和脾胃的藥物。

像是遠志、貝母、鬱金、石菖蒲、香附、蘇子、橘紅、白豆蔻、木香、蘇合香、縮砂蜜、麥門冬等藥物。

對於五臟鬱結導致的瘧疾,肝木鬱結要用疏達的方法。

【適合】使用升提、催吐的藥物。

像是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等藥物。

心火鬱結要用發散的方法。

【適合】使用發散的藥物。

像是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等藥物。

脾土鬱結要用疏導的方法。

【適合】使用下瀉的藥物。

像是檳榔、枳實、厚朴、大黃等藥物。

肺金鬱結要用宣洩的方法。

【適合】使用降氣的藥物。

像是橘紅、蘇子、桑白皮、豬苓、澤瀉、木通、赤小豆、車前子、烏蠡魚等藥物。

關格,小便不通稱為關,是大腸熱結在丹田部位;嘔吐水漿無法下嚥稱為格,是虛寒反而聚集在胸中。這是陰陽錯亂,所以上下都生病。先用辛香通竅、使氣下降的藥物來治療上焦,接著用下瀉苦寒的藥物來疏通大小便。這是危急的病症,治療方法不能遲緩,就算有裡虛的情況,也要在疏通之後再補。

【禁忌】使用升提、補斂、閉氣、酸味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適合】使用降下、辛寒、辛溫的藥物。

像是沉香、白豆蔻、丁香、蘇子、龍腦香、蘇合香、橘紅、生薑、藿香,然後再用大黃、黃柏、知母、滑石、木通、車前子、牛膝等藥物。

,俗稱呃逆。如果是久病纏身導致的呃逆,屬於真氣虛弱,多半難以治癒。

【禁忌】使用破氣、升提、發散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適合】使用補益收斂、甘溫、甘寒的藥物。

像是人參、黃耆、炙甘草、麥門冬、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石斛等藥物。

如果是因為傷寒病誤用下法導致的呃逆。

【禁忌】使用補益收斂、酸味、燥熱、黏膩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適合】使用下瀉的藥物。像是大、小承氣湯之類的方子。如果大便不硬,按壓腹部感覺柔軟,而且沒有經過發汗或催吐治療的,適合使用辛寒解表的藥物,像是白虎湯之類的方子。

如果是因為氣逆衝上導致的呃逆。

【禁忌】使用升提、補益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適合】使用降氣、甘寒、鹹寒的藥物。

像是蘇子、橘紅、枇杷葉、竹茹、蘆根汁、麥門冬、童便等藥物。

如果是因為痰水停留在膈膜之間導致的呃逆。

【禁忌】使用升提、滋潤、苦寒、甘寒、酸寒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適合】使用降氣、開痰、辛散的藥物。

像是橘紅、蘇子、貝母、桑白皮、半夏、旋覆花、生薑、白豆蔻等藥物。

吐血、咯血、鼻出血、牙齦出血、耳朵出血、舌頭出血

【禁忌】使用升提發散、下瀉、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的藥物;也要避免使用過於苦寒損傷胃氣的藥物。

這些藥物前面已經提過。

【適合】使用降氣、清熱、涼血滋陰、兼具活血、鹹寒、酸寒、甘寒的藥物。

像是蘇子、麥門冬、橘皮、枇杷葉、降香、鬱金、天門冬、沙參、牛膝、阿膠、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鱉甲、白芍藥、犀角汁、牡丹皮、青蒿、剪草、白藥子、童便、側柏葉、小薊、茅根、棕櫚灰、藕節、當歸、蒲黃等藥物。

蓄血,俗稱內傷。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過於憤怒、飽餐後行房、負重用力、從高處摔落、奔跑過急等原因導致蓄血。這種病症多半會發熱,發熱的狀況類似外感,但不頭痛,不口渴,早上稍微好一點,到中午又加重,有汗,汗多到脖子,而且會自己出汗,呼吸困難,視力模糊,不想吃東西,睡不著,大小便正常,小便有時會變紅,大便有時會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