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27)
卷二 (27)
1. 附錄諸瘧主治
凡胎前滯下,宜用黃芩、黃連、白芍、炙甘草、橘紅、赤曲、枳殼、蓮肉、略用升麻,未滿七月,勿用滑石。
瀉利,俗呼泄瀉,因於濕。
【忌】濕潤,破氣,下,苦寒,滑利。
諸藥俱見前。
【宜】安胃補脾,升,利小便。
人參,白茯苓,蓮肉,白扁豆,白朮,車前子,升麻,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甘草,白萊菔
虛寒者,加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
虛熱者,去白朮,加川黃連,倍芍藥、蓮肉。
暑濕為病則小水短赤,或口渴。倍用姜炒黃連為君,佐以乾葛、升麻。
由於感風寒者,二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主之。
若由於飲食停滯者,兼消導,山楂、麥芽、神麯、陳皮、肉豆蔻。
五疸,方書所載五疸,酒、食、大飢後、過飽、女勞失治而成。然其證必由濕熱傷脾及飲食停滯。又有瘀血發黃一證,方所不載,分別一誤,則藥不對證,多致不救。慎之!慎之!
【忌】破氣,閉氣,下,咸,滑利,滯膩,潤,燥熱。有瘀血者,兼忌酸寒。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利水,除濕,養胃氣。有停滯者宜消積滯,有瘀血者宜行血。
茵陳蒿,黃連,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梔子,紫草,栝樓根,秦艽,黃芩,滑石,車前子,白鮮皮,仙人對坐草,白茯苓,連錢草(一名蟹靨草,一名九里香,取汁,入薑汁少許,飲之良。)
虛者,加人參。停滯者,加紅曲、橘紅、穀麥櫱、山楂。瘀血,加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索、蒲黃、五靈脂、韭。元氣壯實者,服前藥瘀血不行,可加熟大黃,虛者勿用。
痰
由於熱者。
【忌】燥,溫熱,補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潤,清熱,苦寒,辛寒,佐以鹹寒。
蘇子,橘紅,天門冬,枇杷葉,麥門冬,黃芩,桑白皮,薄荷,百部,栝樓根,栝樓仁,桔梗,貝母,蛤粉,竹瀝,童便
膠固者,加霞天膏,並用貓兒刺。
由於風寒者。
【忌】補斂,濕潤,酸,咸。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辛散。
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半夏,南星,葛根,桑白皮,薄荷,白前,生薑汁
由於濕者。
【忌】潤,咸,酸,滯膩,發濕。
諸藥俱見前。
【宜】健脾,燥濕,辛散,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紅,半夏,桑白皮,白茯苓,澤瀉
飲,如涎而薄者,或如涎而稠者,伏於胸中及脾胃間,或吐酸水、苦水、黃水、綠水,或伏而不吐,上支心胸胃脘,作痛不可忍,按之不得下,或發寒熱,嘔吐不能飲食。
【忌、宜】俱同脾虛證內停飲條。
諸氣,氣有餘即是火。
【忌】升,閉氣,酸斂,滯膩。
諸藥俱見前。
虛者。
【宜】降,補斂,調,溫,酸,辛,甘。
蘇子,枇杷葉,橘紅,麥門冬,蘆根汁,甘蔗,番降香,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白芍藥,五味子
白話文:
胎前滯下
懷孕期間腹瀉,適合使用黃芩、黃連、白芍、炙甘草、橘紅、赤曲、枳殼、蓮肉,少量使用升麻。懷孕未滿七個月,不要使用滑石。
腹瀉
俗稱拉肚子,多因體內濕氣引起。
- 禁忌: 濕潤、破氣、往下導瀉、苦寒、滑利。
- 適合: 安胃、健脾、升提、利小便。
- 常用藥: 人參、白茯苓、蓮肉、白扁豆、白朮、車前子、升麻、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甘草、白萊菔。
- 虛寒者: 加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
- 虛熱者: 去白朮,加川黃連,加倍芍藥、蓮肉。
- 暑濕引起: 小便短少赤黃或口渴,加倍姜炒黃連為主藥,佐以乾葛、升麻。
- 感冒風寒引起: 用蒼朮、白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為主藥。
- 飲食停滯引起: 兼顧消食導滯,可用山楂、麥芽、神曲、陳皮、肉豆蔻。
黃疸
古書記載黃疸有五種,分別由飲酒、飲食不節、飢餓後、過飽、婦女勞累失治等引起。但根本原因多為濕熱傷脾及飲食停滯。另外,還有瘀血導致發黃的情況,古書沒有記載。如果誤判,用藥不對,常導致無法救治,務必謹慎!
- 禁忌: 破氣、閉氣、往下導瀉、鹹味、滑利、滯膩、滋潤、燥熱。有瘀血者,同時忌酸寒。
- 適合: 清熱、利水、祛濕、養胃氣。有停滯者,要消積滯;有瘀血者,要活血。
- 常用藥: 茵陳蒿、黃連、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梔子、紫草、栝樓根、秦艽、黃芩、滑石、車前子、白鮮皮、仙人對坐草、白茯苓、連錢草(也叫蟹靨草或九里香,取汁加入少量薑汁飲用,效果好)。
- 虛弱者: 加人參。
- 停滯者: 加紅曲、橘紅、穀芽、麥芽、山楂。
- 瘀血者: 加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索、蒲黃、五靈脂、韭菜。元氣強壯,服用前述活血藥後瘀血仍無法消散,可以加熟大黃;虛弱者不可用。
痰
- 熱痰
- 禁忌: 燥熱、溫熱、滋補收斂、升提。
- 適合: 降氣、滋潤、清熱、苦寒、辛寒,佐以鹹寒。
- 常用藥: 蘇子、橘紅、天門冬、枇杷葉、麥門冬、黃芩、桑白皮、薄荷、百部、栝樓根、栝樓仁、桔梗、貝母、蛤粉、竹瀝、童便。
- 痰液黏稠: 加霞天膏,並用貓兒刺。
- 風寒痰
- 禁忌: 滋補收斂、濕潤、酸味、鹹味。
- 適合: 降氣、辛散。
- 常用藥: 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半夏、南星、葛根、桑白皮、薄荷、白前、生薑汁。
- 濕痰
- 禁忌: 滋潤、鹹味、酸味、滯膩、助濕。
- 適合: 健脾、燥濕、辛散,佐以淡滲利濕。
- 常用藥: 人參、蒼朮、白朮、橘紅、半夏、桑白皮、白茯苓、澤瀉。
飲
指像口水一樣稀薄,或者像濃痰一樣黏稠的液體,停留在胸腔、脾胃之間,可能吐出酸水、苦水、黃水、綠水,也可能停留在體內不吐出,上頂心胸胃脘,導致疼痛難忍,按壓也不能緩解,或者發冷發熱,嘔吐不能進食。
- 禁忌與適宜: 同脾虛停飲的條目。
諸氣
氣過多就是火。
- 禁忌: 升提、閉氣、酸斂、滯膩。
- 虛弱者適合: 降氣、滋補收斂、調理、溫熱、酸味、辛味、甘味。
- 常用藥: 蘇子、枇杷葉、橘紅、麥門冬、蘆根汁、甘蔗、番降香、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白芍藥、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