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一 (3)
卷一 (3)
1. 論七方本義
故曰:汗不以奇,下不以偶。張從正曰:大方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病有兼證而邪不一,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大而頓服之大方,肝腎及下部之病道遠者宜之。王太僕以心肺為近,腎肝為遠,脾胃為中。劉河間以身表為遠,身里為近。以予觀之,身半以上其氣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氣三,地之分也。
中脘,人之分也。
小方
從正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少而頻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細呷是也。完素曰:肝腎位遠,數多則其氣緩,不能速達於下;必大劑而數少,取其迅急下走也。心肺位近,數少則其氣急下走,不能升發於上;必小劑而數多,取其易散而上行也。
王氏所謂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腎服一,乃五臟生成之數也。
緩方
岐伯曰: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適其至所,此之謂也。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也。王冰曰:假如病在腎,而心氣不足,服藥宜急過之,不以氣味飼心,腎藥凌心,心復益衰矣。余上下遠近例同。完素曰:聖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無犯。
故曰:誅伐無過,命曰大惑。好古曰:治上必妨下,治表必違里。用黃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蓯蓉以治腎必妨心,用乾薑以治中必僭上,服附子以補火必涸水。從正曰:緩方有五。有甘以緩之之方,甘草、糖、蜜之屬是也,病在胸膈,取其留戀也;有丸以緩之之方,比之湯散,其行遲慢也;有品件眾多之緩方,藥眾則遞相拘制,不得各騁其性也;有無毒治病之緩方,無毒則性純功緩也;有氣味俱薄之緩方,氣味薄則長於補上治上,比至其下,藥力已衰矣。
急方
完素曰:味厚者為陰,味薄者為陰中之陽,故味厚則下泄,味薄則通氣;氣厚者為陽,氣薄者為陽中之陰,故氣厚則發熱,氣薄則發汗是也。好古曰:治主宜緩,緩則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則治其標也。表裡汗下,皆有所當緩、所當急。從正曰:急方有四。
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風、關格之病是也;有湯散蕩滌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藥之急方,毒性能上湧下泄以奪病勢也;有氣味俱厚之急方,氣味俱厚直趨於下而力不衰也。
奇方
王冰曰:單方也。從正曰:奇方有二。有獨用一物之奇方,病在下而遠者宜之;有藥合陽數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不宜汗。完素曰:假如小承氣,奇之小方也;大承氣、抵當湯,奇之大方也,所謂因其攻下而為之也。桂枝、麻黃,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龍,偶之大方也,所謂因其發散而用之也。故曰:汗不以奇,下不以偶。
白話文:
古人說:發汗不適合用奇數的方劑,攻下不適合用偶數的方劑。張從正說:大方劑有兩種。一種是君藥一味、臣藥三味、佐藥九味的大方劑,適合治療有多種兼證、病邪又不單一,不能用一兩味藥就治好的疾病;另一種是大劑量、一次服用的方劑,適合治療肝腎以及身體下部的、病程較長的疾病。王太僕認為心肺離身體較近,腎肝離身體較遠,脾胃則在中間。劉河間認為身體表面離身體較遠,身體內部離身體較近。依我看來,身體上半部屬於天,它的氣有三種;身體下半部屬於地,它的氣也有三種。
中焦的脾胃則屬於人。
小方劑
張從正說:小方劑有兩種。一種是君藥一味、臣藥兩味的小方劑,適合治療沒有兼證、病邪單一,可以用一兩味藥就治好的疾病;另一種是劑量小、頻繁服用的小方劑,適合治療心肺以及身體上部的疾病,需要慢慢地、細細地喝。朱丹溪認為肝腎位置較遠,用藥次數多則藥力緩慢,不能快速到達下部;必須用大劑量、較少的次數,才能使其迅速下行。心肺位置較近,用藥次數少則藥力會快速下行,不能升發到上部;必須用小劑量、較多的次數,才能使其容易散發並向上走。
王氏所說的肺用藥九份,心用藥七份,脾用藥五份,肝用藥三份,腎用藥一份,這是依照五臟生成的數量來決定的。
緩方劑
岐伯說:補益上部病症的,要用緩和的方式;補益下部病症的,要用快速的方式。快速的方式藥味要厚重,緩和的方式藥味要輕薄,使其藥力到達病所,這就是所謂的“適其至所”。如果病所在較遠的部位,藥物經過中間部位時,藥味要輕微,不要超過其應有的程度。王冰說:例如病在腎,而心氣不足,用藥應該快速經過心,不要讓藥力滋養心,否則腎藥會克制心,使心氣更加衰弱。其他上下遠近的病症,也適用相同的道理。朱丹溪說:聖人治療上部的疾病,不會影響下部;治療下部的疾病,不會影響上部;治療中部的疾病,上下都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說:隨意攻伐而沒有節制,就叫做大錯特錯。許好古說:治療上部的疾病一定會妨礙下部,治療表證一定會違背裡證。用黃芩來治療肺病,一定會妨礙脾;用肉蓯蓉來治療腎病,一定會妨礙心;用乾薑來治療中焦的疾病,一定會侵犯上焦;服用附子來補火,一定會耗竭水液。張從正說:緩方劑有五種。一種是用甘味藥來緩和的方劑,例如甘草、糖、蜂蜜等,適合治療胸膈的疾病,取其藥力停留於此;一種是用丸劑來緩和的方劑,比起湯劑和散劑,藥效作用較慢;一種是藥物種類繁多的緩方劑,藥物多則會互相牽制,不能各自發揮其藥性;一種是用無毒藥來治療疾病的緩方劑,無毒則藥性純和,藥效緩慢;一種是氣味都輕薄的緩方劑,氣味輕薄則擅長補益上部、治療上部的疾病,等到到達下部時,藥力已經衰退。
急方劑
朱丹溪說:味道厚重的藥屬於陰,味道輕薄的藥屬於陰中的陽,所以味道厚重的藥會使藥性下泄,味道輕薄的藥會通氣;氣味厚重的藥屬於陽,氣味輕薄的藥屬於陽中的陰,所以氣味厚重的藥會使身體發熱,氣味輕薄的藥會使身體發汗。許好古說:治療主要的病症宜用緩和的方式,緩和才能治其根本;治療次要的病症宜用快速的方式,快速才能治其表象。無論表裡、汗下,都應該有應當緩和的,也有應當快速的。張從正說:急方劑有四種。
一種是用於治療急病的急方劑,例如中風、關格等病;一種是用湯劑、散劑等快速蕩滌的急方劑,容易下嚥、容易散開且藥效迅速;一種是用毒藥的急方劑,毒藥能使藥性上湧下泄,以奪取病邪的勢力;一種是氣味都厚重的急方劑,氣味都厚重,藥力直接趨向下部而不衰退。
奇方劑
王冰說:就是單方。張從正說:奇方劑有兩種。一種是單獨使用一味藥的奇方劑,適合治療身體下部且病程較長的疾病;一種是藥物數量符合陽數(一、三、五、七、九)的奇方劑,適合攻下而不適合發汗。朱丹溪說:例如小承氣湯,是奇數的小方劑;大承氣湯、抵當湯,是奇數的大方劑,這是因為它們有攻下作用而使用的。桂枝湯、麻黃湯,是偶數的小方劑;葛根湯、大青龍湯,是偶數的大方劑,這是因為它們有發散作用而使用的。所以說:發汗不適合用奇數的方劑,攻下不適合用偶數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