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 (7)

1. 茺蔚子

味辛、甘,微溫、微寒,無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氣,療血逆,大熱頭痛心煩。久服輕身。

,:主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草。(忌鐵。)

疏:,茺蔚子稟地中之陽氣以生,兼感乎上天春夏之氣而成,亦陽草也。味辛甘,微溫微寒無毒,入手足厥陰經。為婦人胎產調經之要藥。此藥補而能行,辛散而兼潤者也。目者,肝之竅也。益肝行血故明目益精。其氣純陽,辛走而不守,故除水氣。肝臟有火則血逆,肝涼則降而順矣。大熱頭痛心煩,皆血虛而熱之候也。清肝散熱和血,則頭疼心煩俱解。微溫微寒說,見人參條內。

白話文:

【性質】味辛、甘,微溫、微寒,無毒。主要功能為明目、增進視力,並能排除體內水分,治療血液逆流,對於大熱引起的頭痛及心煩有著很好的療效。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輕盈。

【莖】,對於皮膚癥狀如疹子、瘙癢,可以作為沐浴的湯劑使用。又名益母草。(避免與鐵接觸。)

【疏】,茺蔚子吸收地中的陽氣生長,同時受到天界春夏之氣的影響,是一種陽性的草本植物。其味道辛、甘,微溫、微寒,無毒,作用於手足厥陰經絡。對於婦女的生育、調節經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這是一種補充但又能促進流通的藥物,具有辛散的特性和一定的潤滑效果。眼睛是肝臟的通道,因此益肝、活血能夠明目、增進視力。其氣質純屬陽性,辛味可以促進流通而不會停留在某處,因此可以排除體內的水分。肝臟有火時,血液逆流;肝涼後,血液自然順暢。大熱頭痛及心煩,都是血液虛弱、熱度上升的徵兆。清肝散熱和血液後,頭痛及心煩的情況就能得到緩解。微溫、微寒的特點,可以在人參條中找到相似的描述。

主治參互

午月五日採紫花益母草,搗汁,分貯瓷器內各少許,曬乾,剔取和蜂蜜封固,加人參、琥珀、乳香、沒藥、血竭、沉香、丹砂、五靈脂,催生及胞衣不下,神效;兼產後血暈,瘀血薄心,惡露不行腹痛,少腹兒枕痛,調經治血閉經阻,經行作痛。單用和童便服,能下死胎,及治熱入血室,發熱煩躁類傷寒。

白話文:

主要用途:

五月五日採收紫花益母草,搗碎後取汁,分裝於瓷罐中,少量存放,待乾燥後,挑出與蜂蜜混合封存,再加入人參、琥珀、乳香、沒藥、血竭、沈香、丹砂、五靈脂等藥材。此方對於催生、胎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影響心臟功能、惡露不順、腹痛、少腹部疼痛、調理經期、經期疼痛等問題都有神效。單獨使用時,可以和童便一同服用,能有效引下死胎,以及治療熱氣進入血液造成的發熱煩躁,類似於傷寒的症狀。

以上藥方主要用於婦科疾病和產後恢復,具體使用前應由專業醫師評估並指導,並注意個體差異和可能的副作用。

君四物湯、杜仲、阿膠、真川續斷,為丸,安胎止痛。得生地黃、白芍藥、麥門冬、枇杷葉、青蒿子、五味子、阿膠,治血熱經行先期,及胎漏下血。同生甘菊、蒼耳草、金銀花、紫花地丁各一握,貝母、鼠黏子、白芷、殭蠶、白及、白蘞、生甘草、連翹、生地黃各三錢,熬夏枯草汁,和藥同煎濃,頓飲之,消一切疔腫發背及無名腫毒。

白話文:

  • 使用君四物湯、杜仲、阿膠、真川續斷等成分,做成丸狀,用於安胎和止痛。
  • 若需治療血熱導致的經期提前或胎漏出血,可以使用生地黃、白芍藥、麥門冬、枇杷葉、青蒿子、五味子、阿膠等成分。
  • 同時搭配生甘菊、蒼耳草、金銀花、紫花地丁各一握,貝母、鼠黏子、白芷、殭蠶、白及、白蘞、生甘草、連翹、生地黃各三錢,與熬煮的夏枯草汁混合後,一同煎煮成濃湯,一次飲用,能消除各種疔腫發背和無名腫毒。

請注意,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如遇健康問題,應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簡誤

益母草,辛甘為陽,故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經,血崩禁用。瞳子散大禁用。惟熱血欲貫瞳人者,與涼血藥同用則不忌。

白話文:

【益母草】

益母草屬辛甘之類,因此具有溫和的性質,能夠在身體裡自由流通,有活血調經的功效。如果出現大量出血的情況,應該避免使用益母草。對於瞳孔擴大的情況也應當慎用。然而,如果有人是因為熱血導致瞳孔難以收縮,可以與涼血藥物一起使用,這樣就不會產生禁忌。

2. 萎蕤

味甘、平,無毒。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久服去面黑䵟,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

疏:,萎蕤稟天地清和之氣,而得稼穡之甘,故《本經》:味甘平無毒,主諸不足。久服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別錄》又主心腹結氣,虛熱,腰痛,莖中寒,目痛眥爛淚出。甄權:主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華子》謂其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詳味諸家所主,則知其性本醇良,氣味和緩。譬諸盛德之人,無往不利。終始一節,故可長資其利,用而不窮。正如斯藥之能補益五臟,滋養氣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夫血為陰,而主駐顏;氣為陽,而主輕身。陰精不足則發虛熱。腎氣不固則見骨痿及腰腳痛。虛而火炎則頭痛不安,目痛眥爛淚出。虛而熱壅則煩悶消渴。上盛下虛則莖中寒,甚則五勞七傷,精髓日枯而成虛損之證矣。以一藥而所主多途,為效良多,非由滋益陰精,增長陽氣,其能若是乎?跡其所長,殆亦黃精之類歟。其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濕毒等證,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經》二物混同一條故耳。或謂即青黏,理或有之。純而不駁,和而不偏,有益無損,故無「簡誤」。昔彭城樊阿,少師事華佗。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服之利五臟,去蟲,輕身益氣,年至五百餘歲。青黏生豐沛彭城及朝歌,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主理五臟,益精氣。本出於迷人入山,見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為佳。語阿,阿秘之。人見阿之壽而氣力強盛,問之,因醉誤說,人服多驗。後無復有人識青黏者。或云即黃精之正葉者。又云即萎蕤。同黃精、桑椹、何首烏,能駐顏。

白話文:

【性質】甘,平,無毒。主治療中風引起的突然高熱,無法活動,肌肉拉傷,各種不足的情況,以及心腹積聚的氣息,虛熱,濕毒導致的腰部疼痛,生殖器受寒,以及眼睛疼痛、眼瞼腐爛和眼淚過多。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面部的黑色斑點,讓皮膚變得光澤,使人體輕盈不易老化。

【解析】天冬吸收天地間清和之氣,得到稼穡的甘甜,因此《本經》指出其性質為甘平,無毒,主要針對各種不足的情況。長期服用能讓人皮膚光澤,身體輕盈不易老化。《別錄》又提到它能治療心腹積聚的氣息,虛熱,腰部疼痛,生殖器受寒,以及眼睛疼痛、眼瞼腐爛和眼淚過多。甄權認為它能補充體內不足,消除虛勞的熱症,緩解頭痛不適,增加用量效果更佳。《日華子》認為它能去除煩惱,止渴,滋潤心肺,補充五勞七傷的虛損,以及腰部和腳部的疼痛。從各個家的用途來看,可以看出它的性質醇厚,味道平和。就好比品德高尚的人,無論在哪裡都能發揮作用,所以可以長期使用,效果不會減少。這就像這種藥物能夠補益五臟,滋養血液和氣血,根本問題解決了,其他疾病自然就會消失。血液屬陰,主要負責保養容顏;氣屬陽,主要負責使人體輕盈。如果陰精不足會產生虛熱。如果腎氣不固,會出現骨軟和腰部腳部的疼痛。如果體虛且火氣旺盛,會引起頭痛不安,眼睛疼痛、眼瞼腐爛和眼淚過多。如果體虛且熱氣壅塞,會感到煩惱和口渴。如果上半身強壯而下半身虛弱,生殖器會受寒,嚴重時會引發五勞七傷,造成體質日漸枯竭的病狀。使用一種藥物就能治療多種病症,效果豐富,這是因為它滋養陰精,增長陽氣。如果不這樣做,又怎麼可能達到這樣的結果呢?觀察它的優點,大概與黃精類似。它主治療中風引起的突然高熱,無法活動,肌肉拉傷,濕毒等症狀,都是女萎的作用。因為《本經》中的兩種植物混在同一條條目中。有人認為就是青黏,這種說法可能是正確的。純淨且沒有雜質,和諧且不偏離,只有益處沒有損失,所以沒有「簡誤」的問題。以前彭城的樊阿年輕時師從華佗,華佗教他使用漆葉青黏散,服用後五臟健康,祛除蟲害,使人體輕盈,氣力強壯,活到了五百多歲。青黏在豐沛、彭城和朝歌生長,又名地節、黃芝,主治療五臟,補充精氣。原本是由迷路進入山中的人見到仙人服用這種藥物,並將此事告訴華佗,華佗認為效果很好。他告訴了樊阿,樊阿保守了這個祕密。人們看到樊阿壽命長且體力強壯,詢問原因,樊阿因醉酒誤說,結果被多人試驗,發現效果確實可靠。後來再沒有人認出青黏。有人認為它是黃精的正確葉片,也有人認為它就是天冬。它還能與黃精、桑椹、何首烏一起使用,使人容顏永駐。

3. 茈胡(君)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久服輕身,明目益精。(半夏為之使。)

疏:,柴胡稟仲春之氣以生,兼得地之辛味。春氣生而升,故味苦平,微寒而無毒。為少陽經表藥。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者,足少陽膽也。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其經在半表半裡,故法從和解,小柴胡湯之屬是也。其性升而散,屬陽,故能達表散邪也。邪結則心下煩熱,邪散則煩熱自解。陽氣下陷則為飲食積聚,陽升則清氣上行。脾胃之氣行陽道,則飲食積聚自消散矣。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遊氣者,少陽實熱之邪所生病也。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熱散結而解表,故能愈以上諸病。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者,柴胡為風藥,風能勝濕故也。

白話文:

【性質】味苦,性平,微寒,無毒。主要作用於心腹和腸胃,能消除其中的凝結氣體、飲食積聚、寒熱邪氣,促進陳舊物質的新陳代謝。對傷寒導致的心下煩熱、各種痰熱結塊、胸中的邪氣逆流、五臟間的遊走氣息、大腸積存的水分脹滿,以及濕氣引起的肌肉僵硬,均有療效。同時,還可以作為沐浴湯使用。長期服用有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精氣增強的效果。

【注】柴胡,這味草藥由春季之氣催生,兼有大地的辛味。春天之氣上升,因此其味道為苦且平,帶有微寒,無毒。為少陽經絡的表藥。主要用於消除心腹和腸胃中的凝結氣體、飲食積聚、寒熱邪氣,促進陳舊物質的新陳代謝,對傷寒導致的心下煩熱尤其有效,這是因為少陽膽經的特性。膽是清潔的藏所,不能出汗、不能吐出、不能排出,其經絡位於半表半裡的位置,因此治療方式通常是和解,如小柴胡湯類的方子。其性質上升且散發,屬陽,因此能夠散發表皮的邪氣。邪氣聚集時會引起心下煩熱,邪氣散開後煩熱自然消失。陽氣下降則會導致飲食積聚,陽氣上升則清氣上行。脾胃之氣行進於陽道,則飲食積聚會自行消散。各種痰熱結塊、胸中的邪氣逆流、五臟間的遊走氣息,都是由少陽實熱之邪所引起的病症。柴胡苦平且微寒,能去除熱氣、散開結塊,並發散表皮,因此能治癒上述所有疾病。大腸積存的水分脹滿,以及濕氣引起的肌肉僵硬,因為柴胡具有風藥的特性,風能勝過濕氣。

主治參互

仲景小柴胡湯中,同人參、半夏、黃芩,治傷寒往來寒熱,口苦,耳聾,胸脅痛,無汗。又治少陽經瘧,往來寒熱。亦治似瘧非瘧,大便不實,邪不在陽明者。在大柴胡湯,治傷寒表裡俱急。傷寒百合證,有柴胡百合湯。

東垣治元氣勞傷,精神倦怠,用參、耆、白朮、炙甘草、當歸,佐以柴胡、升麻,此引脾胃之氣行陽道,名補中益氣湯;本方去當歸,加茯苓、豬苓、澤瀉、乾葛、神麯,名清暑益氣湯。同四物湯去當歸,加澤蘭、益母草、青蒿,能治熱入血室。同升麻、乾葛等,能升陽散火。

白話文:

主要治療:

  1. 對於仲景的小柴胡湯,包含人參、半夏、黃芩,適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往返寒熱症狀、口苦、耳聾、胸脅疼痛,以及無汗症狀。此外,也適用於少陽經瘧疾,即往返寒熱。對於疑似瘧疾但實際上不是,且大便不實,且邪氣不在陽明者,也能使用此方。

  2. 在大柴胡湯中,適用於傷寒導致的表裏俱急症狀。針對傷寒百合證,則有柴胡百合湯可用。

李東垣治療因元氣勞傷導致的精神疲倦,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當歸,再輔以柴胡、升麻,此為引脾胃之氣行於陽道,名爲補中益氣湯;如果將原方中的當歸去掉,加入茯苓、豬苓、澤瀉、幹葛、神曲,則成爲清暑益氣湯。若與四物湯去當歸,加入澤蘭、益母草、青蒿,則能治療熱入血室。若與升麻、幹葛等一起使用,則能提升陽氣,散發火熱。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健康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同生地黃、黃柏、黃連、甘草、甘菊、玄參、連翹、羌活、荊芥穗,治暴赤眼。

簡誤

柴胡性升而發散,病人虛而氣升者忌之。嘔吐及陰虛火熾炎上者,法所同忌。瘧非少陽經者,勿入。治瘧必用柴胡,其說誤甚!不可久服,亦無益精明目之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此之謂也。按今柴胡俗用有二種。色白黃而大者,為銀柴胡,用以治勞熱骨蒸;色微黑而細者,用以解表發散。

白話文:

治療急性紅眼病,可以使用以下藥物:生地黃、黃柏、黃連、甘草、甘菊、玄參、連翹、羌活、荊芥。

柴胡具有升舉和疏散的功效,但對於虛弱且氣血上昇的病人應避免使用。若出現嘔吐或陰虛火旺的情況,同樣不適合使用柴胡。對於非少陽經引起的瘧疾,不宜使用柴胡。實際上,認為必須使用柴胡來治療瘧疾的觀點是錯誤的,並且長期服用柴胡對眼睛並無益處。相信書本上的所有理論而不加以批判,最終可能不如不讀書。現今柴胡通常有兩種使用方式:一種是色白黃、較大的銀柴胡,適用於治療勞累後的熱症和骨蒸病;另一種是色微黑、較細的柴胡,適用於發汗解表。

《本經》並無二種之說,功用亦無分別,但云銀州者為最,則知其優於升散,而非除虛熱之藥明矣。《衍義》所載甚詳,故並錄之。

附:《衍義》曰: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復受邪熱,邪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當須斟酌用之,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若或無表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悟。

目擊甚多,可不戒哉!可不慎哉!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症,苟無實熱,醫者執而用之,不死何待?註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萬世之後,所誤無窮耳。

白話文:

《本經》中並未提及兩種不同的柴胡,其功效也沒有差別,只是提到銀州產的柴胡品質最佳,這表明它並非用於發汗疏散,而是用於除虛熱的藥物。《衍義》的記載非常詳細,所以我們一併錄下。

附錄:《衍義》中提到:柴胡,《本經》中並無關於治療勞累的一字記載,但在現在的藥方中,很少有不用到柴胡的。唉!這樣的誤導世人太多。曾追溯到勞累的原因,有一種是真臟(心、肝、脾、肺、腎)虛損,再受到邪熱侵襲,邪氣因虛弱而導致勞累,因此稱為勞累,即指病狀嚴重。使用時應謹慎考慮,如《經驗方》中治療勞熱(青蒿煎)使用柴胡,正是恰當的用法。服用後無不見效,熱退後必須迅速停止。如果沒有表熱,卻使用這種藥物,病情反而加重,即使到死亡的地步,人們也不會意識到錯誤。

目睹這種情況很多次了,豈能不引以為戒?豈能不謹慎?日華子還提到柴胡能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也認為柴胡能治療勞累虛弱。對於這些症狀,如果沒有實質的熱症,醫生執意使用,不至於死亡嗎?註解草本植物,每一個字都不可忽視,千秋萬代後,誤導無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