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2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3)

1. 雜證門

,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其證大都多熱多寒,或熱多寒少,或寒多熱少,或單熱不寒,或單寒不熱,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有汗、無汗,或汗少、汗多,或自汗、盜汗,或頭疼骨痛,或大渴引飲,口苦舌乾,或嘔吐不思食,或煩躁不得眠,或大便燥結,或瀉利,或連發,或間發,或三日發,或發於陽,或發於陰。要皆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暑邪乘虛客之而作。雖隨經隨證投藥解散,必先清暑益氣,調理脾胃為主,有食者兼消導奪食,有風兼散風,有老痰伏飲者兼豁痰逐飲,感瘴癘者兼消瘴癘,汗多者固表,無汗者解表,泄利者升發兼利小便,便燥者兼益陰潤燥。病有陰陽,藥分氣血,證有緩急,治因先後,人有虛實,法異攻補。久而不解,必屬於虛。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兩虛者氣血兼補。非大補真氣,大健脾胃不得瘳也。

【忌】破氣,下,吐。諸藥俱見前。

瘧必由於中氣虛。破氣則傷中氣,邪不得解,甚則中滿不思食,作泄,惡寒,口乾。惟傷食宜消,不同此法。

誤下則邪氣陷於內,變為滯下,或腹滿腫脹,嘔惡不思食。凡屬破氣、下泄藥,切戒勿施!

【宜】清暑益氣,健脾開胃兼消痰。

宜分臟腑手足六經所見證施治。

先清暑:熱多者,宜服白虎湯加減。硬石膏自一兩至四兩,知母自四錢至二兩四錢,竹葉自一百片至四百片,麥門冬自八錢至三兩二錢,粳米自一小撮至二大撮。病人素虛或作勞者,加人參自三錢至一兩。有痰加廣橘紅三錢,竹瀝一杯。大渴者,加栝樓根三錢至六錢。

不渴者,用清暑益氣湯。兼飲食停滯者,加枳實、青皮、草果,一二劑,食消即止。勿多服,多服則損中氣。

其藥俱宜黃昏煎,以井水澄冷,須露一宿,五更進溫服。蓋瘧乃暑邪為病,暑得露則散也。

足太陽經屬膀胱,其證令人腰痛,頭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或遍身骨痛,小便短赤。羌活一錢至三四錢,廣陳皮去白,二錢五分,黃芩二錢,前胡二錢,甘草炙五分,豬苓一錢,知母二錢五分;若口渴者,即兼陽明,宜加石膏、麥門冬,倍知母;渴而汗少,或無汗,並加葛根;若涉深秋或入冬,無汗,宜多加姜皮;因虛而無汗,或汗少者,加人參三五錢,麥門冬四五錢,佐以姜皮二三錢,露一宿,發日五更服;因虛汗多者,加黃耆三四錢,桂枝七八分,汗止,即去桂枝,不可多服;若病人素有熱者,勿服桂枝,以芍藥、五味子代之。若發於陰,並加當歸;小便短澀或赤者,與六一散二三服;有濕者,以豬苓、茯苓代滑石。

下午服理脾健胃藥:橘紅二錢五分,白豆蔻五分,白茯苓三錢,山楂三錢,麥芽炒三錢,藿香一錢,人參三錢,白朮二錢,白芍藥三錢,白扁豆三錢。有肺火者,去人參、白朮,加麥門冬五錢,石斛三錢,烏梅肉一枚;停食者必惡食,加山楂;傷肉食者加黃連、紅曲;傷穀食者加枳實、草果各七分;傷麵食者加炒萊菔子。食消即已,不可多服,多服則損中氣。

白話文:

[雜證門]

瘧疾

經典說:「夏天因暑氣受傷,秋天就容易患瘧疾。」這種病症主要表現為發熱和發冷交替出現,可能是熱多冷少,也可能是冷多熱少,或者只有發熱沒有發冷,或者只有發冷沒有發熱,又或者是先發冷後發熱,或者先發熱後發冷,也可能會有出汗或不出汗的情況,或者汗少、汗多,又或者白天出汗、晚上盜汗,同時可能伴隨頭痛、骨頭痛、口渴想喝水、口苦舌頭乾燥,或者嘔吐、不想吃東西,或者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或者大便乾結,或者腹瀉,可能連續發作,或者間隔發作,或者隔三天發作,或者發病時以陽性症狀為主,或者以陰性症狀為主。總之,這些都是因為身體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暑邪趁虛而入導致的。雖然可以根據不同的經絡和症狀使用藥物來解決,但必須以清解暑熱、補益中氣、調理脾胃為主。如果因為飲食不消化,要兼顧消食導滯;如果兼有風邪,要兼顧祛風;如果有老痰或停飲,要兼顧化痰逐飲;如果感受了瘴氣,要兼顧消除瘴氣;出汗多要固表止汗,不出汗要發汗解表;腹瀉要升發陽氣兼利小便;便秘要滋陰潤燥。疾病有陰陽之分,藥物有補氣補血之別,症狀有緩急之分,治療有先後順序,人有虛實之別,用藥方法也有攻補之異。如果久治不癒,多屬於虛症。氣虛的要補氣,血虛的要補血,氣血兩虛的要氣血雙補。只有大補真氣,大健脾胃才能痊癒。

禁忌

忌用破氣、瀉下、催吐的藥物。各種相關藥物禁忌詳見前文。

瘧疾必定是因中氣虛弱所致。使用破氣的藥物會損傷中氣,使邪氣無法散去,嚴重的話會導致腹脹、不想吃東西、腹瀉、怕冷、口乾等症狀。只有因飲食不化導致的腹脹可以考慮消食,不能用這種方法治療瘧疾。

如果誤用瀉下的藥物,邪氣會陷於體內,轉為滯下,或腹脹腫大、噁心、不想吃東西。凡是破氣、瀉下的藥物,切記不能使用!

宜用

宜用清暑益氣、健脾開胃兼化痰的藥物。

宜根據病症發生在臟腑、手足六經的不同表現來進行治療。

首先要清解暑熱:如果發熱明顯,適合服用白虎湯加減。生石膏用量從一兩到四兩,知母從四錢到二兩四錢,竹葉從一百片到四百片,麥門冬從八錢到三兩二錢,粳米從一小撮到二大撮。如果病人本身體質虛弱或過於勞累,可以加入人參,用量從三錢到一兩。如果痰多,可加廣橘紅三錢,竹瀝一杯。如果口渴嚴重,可加瓜蔞根,用量從三錢到六錢。

如果口不渴,可以使用清暑益氣湯。如果兼有飲食停滯,可以加入枳實、青皮、草果,服用一到兩劑,等食物消化後就停止服用。不要過多服用,過多服用會損傷中氣。

這些藥物都適合在黃昏時煎煮,用井水澄清冷卻後,放置一夜露宿,在五更時溫服。因為瘧疾是因暑邪所致,暑邪得露則會散去。

足太陽經屬於膀胱,它的病症會導致腰痛、頭痛頭重、背部發冷,先發冷後發熱,發熱時身體感到灼熱,熱退後汗出不止,或者全身骨痛,小便短少發紅。可以用羌活一錢到三四錢,廣陳皮(去除內皮)二錢五分,黃芩二錢,前胡二錢,炙甘草五分,豬苓一錢,知母二錢五分。如果口渴,說明兼有陽明經的病症,可以加入石膏、麥門冬,並加倍知母的用量;如果口渴且汗少或不出汗,可以加入葛根;如果正值深秋或入冬,不出汗,可以多加姜皮;如果因為身體虛弱而不出汗或汗少,可以加入人參三五錢,麥門冬四五錢,佐以姜皮二三錢,煎好後放置一夜露宿,在發病當天的五更時服用;如果因為身體虛弱而出汗過多,可以加入黃耆三四錢,桂枝七八分,汗止後就去掉桂枝,不可多服;如果病人本身有熱,不要服用桂枝,改用芍藥、五味子代替。如果病症發於陰經,可以加入當歸;如果小便短少或顏色發紅,可以服用六一散二三服;如果有濕氣,用豬苓、茯苓代替滑石。

下午服用理脾健胃的藥物:橘紅二錢五分,白豆蔻五分,白茯苓三錢,山楂三錢,炒麥芽三錢,藿香一錢,人參三錢,白朮二錢,白芍藥三錢,白扁豆三錢。如果有肺火,去掉人參、白朮,加入麥門冬五錢,石斛三錢,烏梅肉一枚;如果飲食停滯,必定會不想吃東西,可以加入山楂;如果是因吃肉食不消化,可以加入黃連、紅曲;如果是因吃穀物不消化,可以加入枳實、草果各七分;如果是因吃麵食不消化,可以加入炒萊菔子。等食物消化後就停止服用,不要過多服用,過多服用會損傷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