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天門冬

味苦、甘,平、大寒,無毒。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飢。(忌鯉魚。)

疏:,天門冬正稟大寒初之氣以生,得地之陰精獨厚。味雖微苦甘而帶辛。其氣大寒,其性無毒。要以甘多者為勝,味厚於氣,陰也,降也。除肺腎虛熱之要藥也。其主諸暴風濕偏痹,殺三蟲,去伏屍,保定肺氣,去寒熱者,蓋以熱則生風,暴則屬火。其言濕者乃濕熱之謂。苦以泄濕,寒以除熱,熱去則風止,濕泄則痹瘳。偏痹者濕熱所致也。強骨髓者,腎為作強之官而主骨,濕熱不去,下流客腎,能使人骨痿。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天門冬、黃柏之屬是已。且腎者水臟也。平則溫而堅,虛則熱而軟。味苦氣寒,正入腎而除熱堅軟,故強骨也。三蟲伏屍,必生於脾腎俱虛、內熱氣弱之人。若能殺蟲,辛能散結,故殺三蟲而除伏屍也。肺為華蓋之臟,喜清肅而惡煩熱,亦畏濕熱。平則安和,發聲清亮。一受火熱,則為賊邪所幹,而痰壅咳逆、氣喘吐血、寒熱聲啞之證出焉。熱泄則痰散而肝清,肺清則津液流通,氣得下降,而諸證自止矣。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者,肺主皮毛,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肺為水之上源,朝百脈而主氣。熱邪退則肺得所養,故能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也。冷而能補者,熱盛則肺腎俱虛,除虛熱即補肺腎也。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飢者,熱退則水足,水足則精固,精固則腎氣益實。腎為先天真氣之源,腎實骨強,延齡可知已。要之道書所錄,皆指遺世獨立,辟穀服餌之流者設,非謂恆人亦可望此也。

主治參互

痰之標在脾胃與肺,其本在腎。若非腎家有火,炎上薄肺,煎熬津液而成黏膩,則痰何自而生耶?天門冬味苦,氣大寒,能清熱保肺,下通於腎,故同麥門冬、百部、桑白皮、枇杷葉、玄參、貝母、童便、竹瀝,為清肺消痰止嗽必用之藥。同地黃、麥門冬、五味子、黃柏、車前子、枸杞、牛膝為丸,補陰除熱,滋腎家燥。

脾胃弱者加山藥、白茯苓、砂仁以佐之。同麥門冬、五味子熬膏,入煉蜜,益肺甚妙,亦治消渴。同甘菊花釀酒,除一切風,能愈大風病。水煮則除風熱,兼除煩悶。同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鱉甲、牛膝、杜仲、續斷、童便,治吐血。同乾膝、百部、鱉甲、青黛、獺肝、象膽,殺三蟲而除勞瘵。

同薏苡仁、桑黃、白及、紫菀、百部、百合,能治肺痿吐膿血。同青蒿、鱉甲、麥門冬、銀柴胡、牛膝、白芍藥、地骨皮、五味子,能治婦人骨蒸。同麻子仁、麥門冬、生地黃、童便,能除大腸熱燥;胃強者,略加桃仁。同熟地黃、胡麻仁,和蜜久服,駐顏不飢。

簡誤

天門冬,味苦平辛,其氣大寒。若因陰虛水涸,火起下焦,上炎於肺,發為痰喘者,誠哉要藥也。然大寒而苦,不利脾胃陰虛之人。脾胃多弱,又以苦寒損其胃氣,以致泄瀉惡食則危殆矣。何者?後天元氣生於胃氣,五臟之氣皆因之以為盛衰者也。強則喜食而甘味,弱則惡食而不甘味。

陰虛精絕之病,正賴脾胃之氣強,能納能消以滋精氣。若脾胃先困,則是後天生氣之源絕矣。丸餌雖佳,總統於食;湯液雖妙,終屬於飲。若非胃氣無損,焉能納而消之以各歸其根,奏平定之功哉?必不得已,當以薏苡仁、白茯苓、山藥、甘草、白芍藥同用,或用麥門冬以代之可也。誤用之必泄。

白話文:

天門冬

天門冬味甘苦,性平,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各種由風濕引起的痺症、強健骨髓、殺蟲、去除伏屍(指體內積聚的邪氣)、保護肺氣、去除寒熱、滋養肌膚、增強體力、促進排尿,且性寒卻能滋補。長期服用能輕身益氣,延年不飢。(忌與鯉魚同食)

天門冬性寒,蘊含著濃厚的地陰精氣。雖然味道略苦甘帶辛,但其氣寒,且無毒。以甘味較濃者為佳,甘味重於寒氣,屬陰性,具有下降的特性。是治療肺腎虛熱的重要藥物。它能治療各種風濕引起的痺症、殺蟲、去除伏屍、保護肺氣、去除寒熱,是因為熱能生風,暴則屬火,所說的濕是指濕熱。苦味能瀉濕,寒性能除熱,熱去則風止,濕去則痺症痊癒。偏痺是濕熱引起的。強健骨髓是因為腎主骨,濕熱不去,下注於腎,會導致骨痿。腎要強健,就需要服用苦味藥物來堅固,天門冬、黃柏等都屬於此類。而且腎為水臟,平衡則溫暖而堅固,虛弱則熱而軟弱。天門冬味苦氣寒,正好入腎除熱,堅固腎臟,所以能強健骨骼。三蟲伏屍通常發生在脾腎俱虛、內熱氣弱的人身上。天門冬能殺蟲,辛能散結,所以能殺蟲除伏屍。肺主皮毛,喜清肅而惡煩熱,也怕濕熱。平衡則安和,聲音清亮。一旦受熱邪侵犯,就會出現痰壅咳逆、氣喘吐血、寒熱聲啞等症狀。熱邪去除,痰液消散,肺氣清肅,津液流通,氣機下降,諸症自然痊癒。滋養肌膚、增強體力、促進排尿,是因為肺主皮毛,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又是水上之源,朝百脈而主氣。熱邪退去,肺氣得到滋養,所以能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性寒卻能補,是因為熱盛則肺腎俱虛,去除虛熱就是補益肺腎。長期服用能輕身益氣,延年不飢,是因為熱邪退去,水液充足,水液充足則精氣固密,精氣固密則腎氣充實。腎是先天真氣的根本,腎實則骨強,延年益壽也就自然而然了。但古籍記載的輕身益氣、延年不飢等功效,主要針對那些遺世獨立,辟穀服餌之人,而非一般人也能達到此效果。

天門冬的臨床應用

痰證的表象在脾胃和肺,根本在腎。如果不是腎有虛火,上炎於肺,煎熬津液形成黏膩,痰從何而來?天門冬味苦,氣大寒,能清熱護肺,下通於腎,所以常與麥門冬、百部、桑白皮、枇杷葉、玄參、貝母、童便、竹瀝等藥物一起使用,清肺化痰止咳。與地黃、麥門冬、五味子、黃柏、車前子、枸杞、牛膝等藥物一起製成丸劑,能滋陰除熱,滋補腎陰。

脾胃虛弱者,可以加入山藥、白茯苓、砂仁等藥物輔助。與麥門冬、五味子熬膏,加入煉蜜,能大補肺氣,也能治療消渴。與甘菊花釀酒,能治療一切風症,能治愈大風病。水煎能除風熱,並能解除煩悶。與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鱉甲、牛膝、杜仲、續斷、童便等藥物一起使用,治療吐血。與乾薑、百部、鱉甲、青黛、獺肝、象膽等藥物一起使用,能殺蟲,治療勞瘵。

與薏苡仁、桑黃、白及、紫菀、百部、百合等藥物一起使用,能治療肺痿吐膿血。與青蒿、鱉甲、麥門冬、銀柴胡、牛膝、白芍藥、地骨皮、五味子等藥物一起使用,能治療婦女骨蒸。與麻子仁、麥門冬、生地黃、童便等藥物一起使用,能治療大腸熱燥;胃強者,可以少量加入桃仁。與熟地黃、胡麻仁一起服用,加蜂蜜長期服用,能駐顏不飢。

天門冬的誤用

天門冬味苦,性平,微辛,氣大寒。如果因為陰虛水虧,下焦虛火上炎於肺,導致痰喘,天門冬確實是重要的藥物。但是,天門冬性大寒味苦,不利於脾胃虛弱的人。脾胃虛弱的人服用苦寒的藥物,會損傷胃氣,導致腹瀉厭食,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後天元氣生於胃氣,五臟之氣都依靠胃氣的盛衰而盛衰。胃氣強盛則喜食甘味,胃氣虛弱則厭食不喜甘味。

陰虛精虧的疾病,需要依靠脾胃之氣的強盛才能吸收和消化,滋養精氣。如果脾胃先虛,那麼後天元氣之源就斷絕了。雖然丸藥再好,也最終要靠食物來吸收;湯藥再妙,也最終要靠飲水來服用。如果不是胃氣充足,又怎麼能吸收和消化藥物呢?如果必須使用天門冬,應該與薏苡仁、白茯苓、山藥、甘草、白芍藥等藥物同用,或者用麥門冬代替,否則誤用必會導致腹瀉。

2. 甘草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氣血,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久服輕身延年。二月、八月除日採根,暴乾十日成。(朮、苦參為使。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豬肉,令人陰痿。)

疏:,甘草味甘,氣平無毒,正稟土中衝和之陽氣以生,故《別錄》稱之為九土之精。可升可降,陰中陽也。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者,以其得土中衝陽之氣,味甘平,性和緩,故能解一切毒氣,安臟腑,除邪熱也。五臟之寒熱邪氣既解,則臟氣和而真氣生,氣日以盛,故筋骨堅。長肌肉倍力者,甘能益脾,脾主肌肉,兼主四肢,脾強則四肢生力,故長肌肉倍力也。主金瘡腫者,甘入血分而能緩中。且傷則熱,熱而後腫,甘溫益血而除熱,煩熱解,故腫散也。溫中下氣者,甘味屬土,土位乎中,故溫中。甘能緩中散結,故下氣。煩滿短氣者,是勞傷內乏,陽氣不足,故虛而煩滿短氣。甘溫能益血,除大熱助氣,故煩滿短氣併除也。甘平且和,和能理傷,故治傷臟。肺苦氣上逆,嗽乃肺病。甘以緩之,故治咳嗽。血不足則內熱,內熱則津液衰少而作渴。甘能入脾益血,故止渴。血虛則經脈不通,能益血則經脈自通矣。甘能益血而溫氣分,故利血氣。其解一切金石草木蟲魚禽獸之毒者,凡毒遇土則化。甘草為九土之精,故能解諸毒也。久服輕身延年者,為其益血安和五臟也。

主治參互

諸毒遇土則化,甘草為土精,故能化毒解一切邪氣。佐黃耆、防風,能運毒走表,為痘疹氣血兩虛者,首尾必資之劑。得白芍藥則補脾,甲己化土故也。同人參、黃耆、白朮、大棗、當歸身、麥門冬,加升麻、柴胡,為補中益氣藥,專理飢飽勞役內傷,陽氣下陷發熱。同人參、乾薑、肉桂,則溫中。

同麥門冬、蘇子、枇杷葉,則下氣。同黃連、芍藥、升麻、滑石,解熱毒滯下。同桔梗、玄參、鼠黏子、栝樓根,清利咽喉虛熱。同人參、菖蒲、益智、龍眼肉、遠志,治健忘。同麥門冬、石膏、竹葉、知母,除煩悶躁渴頭痛,解飢。同紫花地丁、金銀花、甘菊、夏枯草、貝母、白及、白芷,消一切疔腫。

同川黃連,止小兒胎毒驚癇。同黃連、木通、赤芍藥、生地黃,瀉心經有餘之火。同預知子、貫眾,解一切蠱毒。單用水炙百遍,煎熬斤許,治懸癰如神。炙則補傷寒病瘥後血虛。

簡誤

甘能緩中,故中滿者忌之。嘔家忌甘,酒家亦忌甘。諸濕腫滿,及脹滿病咸不宜服。

白話文: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邪氣,強健筋骨,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治療金瘡腫痛,解毒,溫暖脾胃,降逆氣,緩解胸腹脹滿、呼吸短促,治療臟腑受損引起的咳嗽,止渴,疏通經絡,調暢氣血,解百藥之毒。它是九種土之精華,能調和七十二種礦石和一千二百種草藥的藥性。長期服用能輕身延年。宜在二月、八月除日採挖根部,曬乾十天即可入藥。(白朮、苦參是甘草的輔藥。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與豬肉同食,會導致陽痿。)

甘草味甘,氣平,無毒,其藥性源於土中溫和的陽氣,所以《名醫別錄》稱之為九種土之精華。它具有升降兼備的特性,是陰中之陽。能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邪氣,強健筋骨的原因,是因其具有土中溫和的陽氣,且味甘性平,藥性平和緩和,因此能解一切毒氣,安撫臟腑,去除邪熱。五臟的寒熱邪氣消除後,臟腑之氣就會調和,真氣就會產生,氣血日益充盈,所以筋骨強健。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是因為甘草能益脾,脾主肌肉和四肢,脾臟強健則四肢有力,故能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治療金瘡腫痛,是因為甘草能入血分且能緩解內臟鬱結。此外,外傷會發熱,發熱則腫脹,甘草溫和益血,又能去除熱邪,熱邪消除,腫脹自然消散。溫暖脾胃,降逆氣,是因為甘草味甘屬土,土居於中,故能溫暖脾胃。甘草能緩和脾胃,消除鬱結,故能降逆氣。緩解胸腹脹滿、呼吸短促,是因為勞傷導致體內虛弱,陽氣不足,所以虛弱而胸腹脹滿、呼吸短促。甘草溫和,能益血,去除過盛的熱邪,還能助益陽氣,所以能緩解胸腹脹滿、呼吸短促。甘草性平且平和,平和之性能調理損傷,所以能治療臟腑受損。肺主氣,氣逆則咳嗽,咳嗽是肺部的病症。甘草能緩解肺氣,所以能治療咳嗽。血不足則內熱,內熱則津液減少而口渴。甘草能入脾益血,所以能止渴。血虛則經絡不通,甘草能益血,則經絡自然通暢。甘草能益血且溫暖氣分,所以能調暢氣血。甘草能解一切金石、草木、蟲魚、禽獸的毒,是因為一切毒物遇到土則能被化解。甘草是九種土之精華,所以能解百毒。長期服用能輕身延年,是因為它能益血,又能調和五臟。

甘草能化解毒物,因為毒物遇土則化,甘草為土之精華,故能化解毒物,解一切邪氣。與黃耆、防風同用,能將毒邪透發於表,是痘疹氣血兩虛者的重要藥物。與白芍藥同用則能補脾,因甲己土化之故。與人參、黃耆、白朮、大棗、當歸、麥門冬同用,再加升麻、柴胡,則為補中益氣藥,專治飢飽勞役所致內傷、陽氣下陷、發熱等症。與人參、乾薑、肉桂同用,則能溫中。

與麥門冬、蘇子、枇杷葉同用,則能降氣。與黃連、芍藥、升麻、滑石同用,能解熱毒,瀉下。與桔梗、玄參、鼠黏子、栝樓根同用,能清利咽喉虛熱。與人參、菖蒲、益智、龍眼肉、遠志同用,能治療健忘。與麥門冬、石膏、竹葉、知母同用,能除煩悶、口渴、頭痛,解飢渴。與紫花地丁、金銀花、甘菊、夏枯草、貝母、白及、白芷同用,能消一切疔腫。

與川黃連同用,能治療小兒胎毒、驚癇。與黃連、木通、赤芍藥、生地黃同用,能瀉除心經火熱。與預知子、貫眾同用,能解一切蠱毒。單用甘草,用水炙百遍,煎熬至一定量,能治療癰疽,療效神奇。炙甘草能補治傷寒病癒後血虛。

甘草能緩解脾胃之氣,所以脾胃壅滯者忌服。嘔吐者忌服甘草,飲酒者也忌服甘草。各種濕腫、腹脹等症也不宜服用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