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五臟六腑虛實門

譫語發狂,發斑,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屬胃家邪熱實。

【忌】同胃實。

【宜】同胃實。如大便結者,加芒硝亟下之;發斑者,加鼠黏子、玄參、栝樓根,多用石膏為君。便結者亦加大黃。

口臭,數欲飲食,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清熱降火,苦寒,甘寒,辛寒。

黃連,青黛,連翹,麥門冬,石斛,蘆根汁,竹葉,石膏

嘈雜,屬胃火。

【忌】同口臭。

【宜】同口臭,略兼消導。

山楂,麥芽,橘紅,神麯

口淡,屬胃熱。

【忌、宜】俱同口臭。

嘔吐,屬胃火者,必面赤,小便短赤或澀,大便多燥,口苦或乾渴。

【忌】同胃實。

【宜】同胃實,加枇杷葉、竹茹、木瓜、蘆根、橘皮、通草、白茯苓。

吞酸,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同嘈雜。

大腸實(四證)

【忌】補斂,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潤下,苦寒,辛寒。

生地黃,麻仁,桃仁,黃連,黃芩,槐花,大黃,石膏,知母,枳殼

便硬閉

【忌】同大腸實。

【宜】同大腸實,加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

腸風下血,屬大腸濕熱。

【忌】下,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涼血,兼升,甘寒,苦寒。

生地黃,槐花,地榆,黃連,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紅曲,白芍藥,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子,葛谷

臟毒,屬血熱。

【忌】同腸風下血。

【宜】同腸風下血,加忍冬、麥門冬,倍加地榆、蒲黃。

腸癰,屬大腸實火。

【忌】同腸風下血。

【宜】下,苦寒,解毒。

大黃,白藥子,白芷,白及,白蘞,連翹,忍冬藤,天明精,甘草,黃耆,生地黃,明礬,黃蠟,生蜜(以上三味作丸)

膀胱實(一證)

【忌】燥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潤,淡滲。

知母,黃柏,車前子,木通,瞿麥,滑石,茯苓,豬苓,澤瀉

癃閉,屬膀胱實熱。

【忌】破氣,發散,燥熱。如屬水液不足,兼忌利小便。

諸藥俱見前。

【宜】同膀胱實,佐以升提。

升麻,柴胡

三焦實(三證)

【忌】補斂,升,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調氣,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麥門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喉痹,即纏喉風,屬少陽相火、少陰君火併熾。經曰: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一陰者,少陰君火也。一陽者,少陽相火也。

【忌】同三焦實。

【宜】辛散,佐以苦寒,鹹寒。急則有針法,吹法,吐法。

鼠黏子,山豆根,射干,黃連,黃柏,知母,玄參,童便,蘇子,麥門冬,貝母,甘草,生犀角,山慈菇,苦桔梗,續隨子

急治用膽礬、朴硝、牛黃為末,和勻吹入喉中。又法: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殼,同礬煅,礬枯去巴豆,即取礬為細末,吹入喉中,流出熱涎即寬。

白話文:

五臟六腑虛實門

  • 說胡話、發狂、身上出疹子、脫掉衣服亂跑、爬到高處唱歌, 這些情況屬於胃部有邪熱的實證。

  • 禁忌: 與胃部實證相同。

  • 適宜: 與胃部實證相同。如果大便乾燥,就加入芒硝來快速瀉下;如果身上出疹子,就加入牛蒡子、玄參、栝樓根,並以石膏為主要藥物。如果大便乾燥,也要加入大黃。

  • 口臭、頻繁想吃東西, 屬於胃火旺盛。

  • 禁忌: 與胃部實證相同。

  • 適宜: 清熱降火,使用苦寒、甘寒、辛寒的藥物。 例如:黃連、青黛、連翹、麥門冬、石斛、蘆根汁、竹葉、石膏。

  • 胃部不舒服、嘈雜感, 屬於胃火旺盛。

  • 禁忌: 與口臭的禁忌相同。

  • 適宜: 與口臭的適宜相同,稍微加入幫助消化的藥物。 例如:山楂、麥芽、橘紅、神麴。

  • 口中沒味道, 屬於胃部有熱。

  • 禁忌、適宜: 都與口臭的相同。

  • 嘔吐, 如果屬於胃火旺盛,一定會面色發紅,小便短少且顏色紅或排尿困難,大便多乾燥,口苦或口乾想喝水。

  • 禁忌: 與胃部實證相同。

  • 適宜: 與胃部實證相同,加入枇杷葉、竹茹、木瓜、蘆根、橘皮、通草、白茯苓。

  • 吞酸(胃酸過多), 屬於胃火旺盛。

  • 禁忌: 與胃部實證相同。

  • 適宜: 與胃部不舒服、嘈雜感相同。

  • 大腸實證(有四種症狀)

  • 禁忌: 補益、收斂、溫燥的藥物。 (前面已提到相關藥物)

  • 適宜: 潤腸通便、使用苦寒、辛寒的藥物。 例如:生地黃、麻仁、桃仁、黃連、黃芩、槐花、大黃、石膏、知母、枳殼。

  • 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 禁忌: 與大腸實證相同。

  • 適宜: 與大腸實證相同,加入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

  •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 屬於大腸濕熱。

  • 禁忌: 瀉下、溫燥的藥物。 (前面已提到相關藥物)

  • 適宜: 清熱涼血,並兼顧提升陽氣,使用甘寒、苦寒的藥物。 例如:生地黃、槐花、地榆、黃連、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紅曲、白芍藥、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蛋黃、葛根。

  • 臟毒(腸道毒素引起的問題), 屬於血熱。

  • 禁忌: 與腸風下血相同。

  • 適宜: 與腸風下血相同,加入忍冬藤、麥門冬,加倍使用地榆、蒲黃。

  • 腸癰(腸道膿腫), 屬於大腸實火。

  • 禁忌: 與腸風下血相同。

  • 適宜: 瀉下、使用苦寒、解毒的藥物。 例如:大黃、白藥子、白芷、白芨、白蘞、連翹、忍冬藤、天明精、甘草、黃耆、生地黃、明礬、黃蠟、生蜂蜜(以上三味製成藥丸)。

  • 膀胱實證(有一種症狀)

  • 禁忌: 溫燥、收澀的藥物。 (前面已提到相關藥物)

  • 適宜: 滋潤、使用淡滲利水的藥物。 例如:知母、黃柏、車前子、木通、瞿麥、滑石、茯苓、豬苓、澤瀉。

  • 癃閉(小便不暢), 屬於膀胱實熱。

  • 禁忌: 破氣、發散、溫燥的藥物。如果屬於體內水分不足,也要避免利小便。 (前面已提到相關藥物)

  • 適宜: 與膀胱實證相同,佐以升提的藥物。 例如:升麻、柴胡。

  • 三焦實證(有三種症狀)

  • 禁忌: 補益、收斂、升提、溫燥的藥物。 (前面已提到相關藥物)

  • 適宜: 降火、清熱、調理氣機,使用甘寒、苦寒、鹹寒的藥物。 例如:蘇子、麥門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 喉痹(喉嚨腫痛), 也就是纏喉風,屬於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同時旺盛。中醫經典說:一陰一陽結合就會形成喉痹。一陰指的是少陰君火,一陽指的是少陽相火。

  • 禁忌: 與三焦實證相同。

  • 適宜: 使用辛散的藥物,佐以苦寒、鹹寒的藥物。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針灸、吹藥、催吐的方法。 例如:牛蒡子、山豆根、射干、黃連、黃柏、知母、玄參、童便、蘇子、麥門冬、貝母、甘草、生犀角、山慈菇、苦桔梗、續隨子。

緊急治療方法:將膽礬、朴硝、牛黃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吹入喉嚨。另一種方法: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除外殼),將巴豆與明礬一起煅燒,等明礬燒枯後取出巴豆,將明礬研成細末,吹入喉嚨,流出熱痰後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