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五 (2)
卷五 (2)
1. 鐺墨
主蠱毒中惡,血暈吐血,亦塗金瘡,生肌止血。
疏:,鐺墨,釜月中墨也。《本經》無氣味。然觀其所主,大約與伏龍肝相似,而其用則少劣也。凡血見灰見墨則止,蠱毒惡氣得辛溫則散,故《本經》主蠱毒中惡,吐血血暈,以酒或水細研,溫服,亦塗金瘡,生肌止血也。慎勿入傅面瘡藥中,其墨入肉如黥不能去也。血暈宜用米醋研服。
白話文:
主要用於治療由蠱毒引起的疾病,包括出血和麪色發紅等症狀,同時也能用於金傷創口的治療,促進創口癒合和止血。
疏:,鐺墨,指的是在鍋中熔煉得到的墨。《本經》中未提及它的氣味。然而,從它所適用的病症來看,大致與「伏龍肝」有相類似之處,但使用效果稍差一些。通常,當血液或灰塵碰到墨時,會停止流血;而蠱毒和惡氣遇辛溫之物則能消散,因此,《本經》提到此藥對於治療由蠱毒引起的疾病,以及吐血和麪色發紅等症狀,可以用水或酒細研後,溫熱服用,也可以用於金傷創口的治療,促進創口癒合和止血。請務必避免將墨用於臉部或皮膚病的藥膏中,因為墨一旦進入皮膚,就如同被文身一樣,無法去除。對於面色發紅的情況,建議使用米醋研磨後服用。
2. 硇砂
味鹹、苦,辛,溫,有毒。不宜多服。主積聚,破結血,爛胎,止痛,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柔金銀,可為焊藥。形如牙硝光潔者良。(凡用,水飛去塵穢,入瓷器中,重湯煮乾。)
疏:,硇砂乃滷液所結,秉陰毒之氣,含陽毒之精。其味極咸,極苦,極辛,氣溫有毒。甄權:酸鹹,有大毒。能消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生食之化人心為血,其毒之猛烈如此,可畏矣!其治聚積結血宿冷者,以咸能入血軟堅,辛能散結,溫能除冷故也。積聚散則痛自止,氣自下。因寒以致頑痰壅結則咳嗽作,故暫用以散之。柔金化石之性,故能爛胎去惡肉也。金石見之即化,其能生好肌乎?此前人之誤耳!
白話文:
[藥物性質:味鹹、苦、辛,溫度,有毒素。不適合大量服用。主要用於治療積聚(腹部腫塊)、打開凝結的血液、腐蝕死胎、止痛,治療咳嗽和長期的寒冷症狀,去除惡化的組織,促進健康的皮膚生成。它能柔化金銀,可用作焊接藥材。外觀類似牙硝,表面光滑,品質較佳。使用時,需用水處理去除塵埃,放入陶器中,用重湯煮乾。
疏:硇砂是由鹵水結晶而成,承載著陰毒之氣,含有陽毒之精。它的味道極為鹹、苦、辛,溫度,且有毒性。甄權認為它是酸鹹性,具有大毒性。它可以消解金屬、礦物等硬物,腐蝕人類的腸胃。生吃可以使人的心臟化為血液,其毒性的強烈程度令人驚懼!它能夠治療積聚、凝結的血液和長期的寒冷症狀,因為鹹味能進入血液軟化堅硬的部分,辛味能打開結節,溫度能去除寒冷。積聚消除後,疼痛自然停止,氣流也得以恢復。由於寒冷導致的頑固痰結引起咳嗽,因此暫時使用它來疏散。金屬和礦物見到它會溶解,所以它能去除惡化的組織嗎?這是前人的誤解!]
請注意,上述內容涉及的藥物可能有嚴峻的副作用或交互作用,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在實際應用前,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
主治參互
《普濟方》:損目生瘀,赤肉弩出不退。杏仁百粒,蒸熟去皮尖研,濾取淨汁,入硇砂末一錢,水煮化,日點一二次自落。白飛霞方:鼻中息肉。硇砂點之,即落,此方須入明礬、牛黃、鉛粉、象牙末、真珠末,乃佳。《集效方》:面上疣目。硇砂少許,硼砂、鐵鏽、麝香等分研,搽三次自落,急以甘草汁浸洗。
簡誤
按硇砂大熱有毒之物,近出於唐世,而方書著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此物雖能攻積聚凝結,化有形癖塊,然多食腐壞人腸胃。觀其柔化金銀銅錫,及庖人煮硬肉,入硇少許即爛,可以類推矣。惟去惡肉,及惡瘡息肉,目翳胬肉,是其所長,亦須與真牛黃、龍腦、鉛華、象牙末等同用。
白話文:
【主治參互】
《普濟方》:損傷眼睛生出瘀血,紅腫肉瘤突出不消退。使用杏仁(3)百粒,蒸熟後去皮和尖端研磨,過濾淨汁,加入一錢的硇砂粉末,用水煮沸使其溶解,每日點眼一至二次,紅腫肉瘤自然會消失。白飛霞的方子:鼻孔裡的息肉。使用硇砂點擦,息肉就會掉下,這個方子最好加入明礬、牛黃(1128)、鉛粉、象牙(8332)粉末、珍珠粉末一起使用效果更佳。《集效方》:臉上的瘊子或痣。使用少量的硇砂,硼砂(8482)、鐵鏽(10512)、麝香(1170)等份研磨,擦三次瘊子或痣就會自行掉落,緊接著用甘草(4)汁浸泡清洗。
【簡誤】
按照硇砂這種熱性且有毒的藥物,出自唐朝時代,但藥典上記載古人單獨服用一種藥物製成丸子,也有搭配硫磺、馬牙(7428)硝等物質一同食用的,不知道方子出自何時?這並不符合古法,這種藥物雖然能夠攻破積聚凝結,化解有形的塊狀物,但如果過量食用會腐壞人體的腸胃。觀察它能柔化金銀銅錫,以及廚師煮硬肉時加入少量就能使肉變軟,可以推測其作用。只適用於去除壞死組織、惡性瘡瘍、息肉、眼翳胬肉等,也必須與真正的牛黃、龍腦、鉛華、象牙粉末等物一同使用。
其內服諸方,雖唐慎微已收附《本草》末,然服必害人命悉不敢載,一名狄鹽,一名北庭砂,一名氣砂,一名透骨將軍。中其毒者,生綠豆研汁一二升飲之。畏漿水,忌羊血。
白話文:
內服的各種藥方,雖然在唐慎微的《本草》中已經被收錄,但由於服用後會導致死亡,所以這裡不敢詳細列出。這些藥材分別被稱為「狄鹽」、「北庭砂」、「氣砂」、「透骨將軍」。如果有人中毒,應當立即飲用綠豆研磨成的汁液,約一到兩升,來解毒。這種藥物應避免與「漿水」一同使用,且在服用期間應忌食「羊血」。
3. 鉛丹
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金瘡溢血。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自炒成者佳,市中多雜砂土、礬紅,不堪用。)
疏:,鉛丹即熬鉛所作黃丹,故其味辛,氣微寒,性應無毒。鉛稟先天壬癸之氣,得火成丹,則又有靈通變化之神。其體重而降。胃反吐逆,火氣上升也。驚癇癲疾,心氣虛怯也。得潤下鎮重之性,則火不上炎,熱氣自下,心腎得交,而前證除矣。稟天一所生之氣,故能除熱毒,及金瘡溢血也。止小便利者,心與小腸為表裡,心神寧斂則小便自有節也。臍攣者,即小兒臍風也。風熱入肝則筋自攣急,辛寒鎮重能散風熱,金液之性能平肝木,故主之也。久服通神明者,以其得先天之氣,故能鎮心安神也。今世又用以解散熱毒,長肉去瘀,治惡瘡腫毒,及入膏藥,為外科必用之物。
白話文:
【性質】此藥味辛,微寒。主要用於治療胃反吐逆、驚癇癲疾等病症,可以清熱、下氣、止小便頻密、解除毒熱引起的腹瀉,以及止住金瘡出血。經過煉化後可以恢復其原本的九種光芒,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清明。
【解說】這種藥物是鉛丹,即由熬煮鉛而成的黃色丹砂。因此,它的味道是辛的,氣息微寒,性質應該是無毒的。鉛吸收了天地間的壬癸之氣,經過火煉成為丹砂,就具有靈通變化的神奇能力。它體重而有下降的特性。對於胃反吐逆的情況,這是因為火氣上升所致;對於驚癇癲疾,這可能是心氣虛弱。由於鉛丹具有潤下鎮重的性質,可以防止火氣上炎,使熱氣自行下降,並促進心腎之間的調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鉛丹能清除熱毒,以及止住金瘡出血,是因為它吸收了天地間的原始之氣。止小便頻密,是因為心與小腸相連,心神平靜後,小便自然會有規律。對於小兒臍風(即肚臍周圍的風熱引起肌肉緊張),鉛丹的辛寒性質能夠散開風熱,其金屬的性質也能夠平抑肝木,所以可以治療這種狀況。長期服用可以鎮定心神,使人精神清明。現在人們也使用鉛丹來解毒消炎、長肉去瘀、治療惡性瘡腫和膿毒,以及作為膏藥成分,是外科必備的材料。
主治參互
單用傅瘡,能止痛長肉生肌。入一切膏藥,貼惡瘡腫毒。仲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者。鉛丹、龍骨、柴胡、牡蠣、黃芩、生薑、人參、桂枝、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大黃二兩,棗六枚,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更煮一二沸,去渣,溫服一升。《集驗方》治吐逆不止。
白話文:
"主治參互"這四個字在中醫中通常指的是治療多種疾病或者症狀的藥物或方法,這裡並沒有具體的藥方或治療方法。
"單用傅瘡,能止痛長肉生肌",意思是單獨使用這種方法來處理傷口,可以達到止痛、促進肉芽組織生成和修復皮膚的效果。
"入一切膏藥,貼惡瘡腫毒",指的是這種治療方法可以加入各種膏藥中,用於治療惡性創傷或腫毒。
"仲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是一個具體的中醫藥方名,出自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用於治療傷寒病後的胸滿煩躁、小便不利、神志混亂和身體沈重等症狀。藥方包括鉛丹、龍骨、柴胡、牡蠣、黃芩、生薑、人參、桂枝、茯苓和半夏、大黃等藥材,每味藥材用量為一兩半,半夏則為二合半,大黃為二兩,大棗使用六枚。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提取濃縮液,然後再加入大黃,再次煮沸一兩次,最後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
"《集驗方》治吐逆不止",提到這個《集驗方》可能是一本收集了眾多經驗方的醫學書籍,其中有一個方子可以治療反胃不愈的症狀。
碧霞丹:黃丹四兩,米醋半升,煎乾,炭火三秤,就銚內煅紅,冷定為末,粟米飯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湯下。《劉涓子鬼遺方》:小兒瘴瘧,壯熱不寒。黃丹二錢,蜜水和服,冷者酒服,名鬼哭丹。《痘疹方》:痘疹生翳。黃丹、輕粉等分,為末。吹少許入耳內,左患吹右,右患吹左。
《子母秘錄》:小兒重舌。黃丹一豆大,安舌下。《普濟方》:小兒口瘡糜爛。黃丹一錢,生蜜一兩,相和蒸黑。每以雞毛蘸搽,甚效。《集玄方》:金瘡出血不止,以藥速合,則內潰傷肉。只以黃丹、滑石等分,為末傅之。陸氏《積德堂方》:血風臁瘡。黃丹一兩,黃蠟一兩,香油五錢,熬膏。
白話文:
碧霞丹:取四兩黃丹,加入半升米醋,煮至乾燥,然後用三斤炭火在鐵鍋中煅燒至紅色,冷卻後研磨成粉末,做成像梧桐籽一樣大小的飯團。每次服用七粒,用水加醋送下。《劉涓子鬼遺方》:治療小孩的瘴瘧症,表現為高熱但不畏寒。使用二錢黃丹,調和於蜂蜜水中服用,寒涼時則用酒送服,此方稱為「鬼哭丹」。《痘疹方》:對於痘疹生長眼翳的情況。使用黃丹與輕粉等量,研磨成粉末,少量吹入耳朵內,患側耳朵吹患側。
《子母祕錄》:治療小孩的重舌症。使用一顆如豆大小的黃丹,放置在舌下。《普濟方》:治療小孩口腔潰瘍。使用一錢黃丹,加上一兩生蜜,混合後蒸煮至黑色。每次使用雞毛沾取塗抹,效果顯著。《集玄方》:對於金創出血不停的情形,使用藥物快速止血,防止傷及肌肉。僅需使用等量的黃丹與滑石,研磨成粉末塗敷。陸氏《積德堂方》:治療血風臁瘡。使用一兩黃丹,一兩黃蠟,五錢香油,熬製成膏。
請注意,這些都是中醫古方,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且可能含有毒性或副作用。在實際應用前,應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評估和指導。
先以蔥、椒湯洗,貼之。
《集效方》;遠近臁瘡。黃丹水飛炒,黃柏酒浸七日,焙,各一兩,輕粉半兩,研細。以苦茶洗淨,輕粉填滿,次用黃丹護之,外以柏末攤膏貼之,勿揭動,一匕見效。
簡誤
吐逆由於胃虛,及因寒發吐者,皆不宜服。
白話文:
先用蔥和花椒湯來清潔患處,然後將藥物貼在患處上。
來自《集效方》,針對遠近臁瘡(腳踝周圍的皮膚炎症)。配方包括:黃丹(經過水飛後炒製)與黃柏(用酒浸泡七天),每種各一兩,加上輕粉半兩,一起研磨成細末。使用苦茶清潔患處後,用輕粉填滿患處,接著再用黃丹保護患處,最後外層以黃柏粉末敷於膏藥上貼在患處,不要移動,這樣一劑就能見效。
注意:如果出現嘔吐和反胃現象,且是由於胃虛弱或因受寒導致的嘔吐,這種情況下不適合服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