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1. 卷五
2. 玉石部下品
總九十二種,今疏其要者二十三種。
伏龍肝,石灰(百草霜附),砒霜,鐺墨,硇砂,鉛丹,鉛,粉錫,東壁土,赤銅屑,銅青,井底泥,戎鹽,地漿,自然銅,梁上塵,礞石,麥飯石,花乳石,蓬砂,鉛霜,古文錢
白話文:
玉石部下品共九十二種,這裡只列出重要的二十三種:伏龍肝、石灰(附百草霜)、砒霜、爐灰(鍋底灰)、硇砂、鉛丹、鉛、錫粉、東壁土、赤銅屑、銅綠、井底泥、戎鹽、地漿、自然銅、屋樑灰塵、礞石、麥飯石、花乳石、蓬砂、鉛白、古錢幣。
3. 伏龍肝
味辛,微溫,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以年久發赤色石,中黃者佳,研細水飛用。)
疏:,伏龍肝得火土之氣而成。《本經》:味辛,氣微溫,無毒。甄權言:咸。其質本土,味應有甘,以灶有神,故古方多以之治顛狂寐魘,及卒中邪惡等證。《本經》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者,蓋以失血過多,中氣必損,甘能補中,微溫能調和血脈,故主之也。消癰腫毒氣者,辛散咸軟之功也。《日華子》主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者,取其土中有神,而性本沖和,復能鎮重下墜也。
主治參互
《千金方》:卒中惡氣,伏龍肝末一雞子大,小服取吐。《救急方》:產後血氣攻心痛,惡露不下。灶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錢,瀉出惡物,立效。《傷寒類要》:妊娠熱病。伏龍肝末雞子許大,水調服之,仍以水和塗臍上方寸,干則再傅。《外臺秘要》:一切癰腫。伏龍肝以蒜和作泥,貼之,再易。或雞子黃亦可。
簡誤
陰虛吐血者不宜用,以其中有火氣故也。癰腫毒盛難消者,不得獨用。
白話文:
伏龍肝
伏龍肝味辛性微溫,能治療婦女崩漏、吐血、咳嗽氣逆、止血,以及消除癰腫毒氣。 (伏龍肝是從灶膛底部,釜底下的黃土中,採集顏色發紅,內部呈黃色的陳年石頭,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過濾後使用,以顏色黃者為佳)。
伏龍肝因得火土之氣而生成。《本經》記載其味辛、氣微溫、無毒。甄權則認為它還有鹹味。由於它來自於土中,因此應該帶有甘味,古人認為灶中存在神靈,所以古代方劑多用它來治療癲狂、夢魘及中邪等症狀。《本經》記載它能治療婦女崩漏、吐血、咳嗽氣逆、止血,是因為失血過多會損傷元氣,而它的甘味能補益中氣,微溫的性質則能調和血脈,因此具有這些療效。它能消除癰腫毒氣,則是由於它辛散和鹹軟的藥性。 《日華子》記載它還能促進胎兒分娩,以及治療小兒夜啼,這是因為它來自於土地,具有平和的特性,又能鎮重下墜。
主治案例參考:
《千金方》記載:治療中邪惡氣,可用雞蛋大小的伏龍肝粉末少量服用,直到嘔吐出來。《救急方》記載:產後血氣攻心疼痛,惡露不下,可用灶膛中心土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兩錢,能瀉出惡露,迅速見效。《傷寒類要》記載:孕婦患熱病,可用雞蛋大小的伏龍肝粉末,用水調服,並用水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上方一寸處,乾燥後再塗抹。《外臺秘要》記載:治療各種癰腫,可用伏龍肝加蒜泥調和後敷貼患處,敷貼後更換,也可使用雞蛋黃代替蒜泥。
使用注意:
陰虛體質引起的吐血不宜使用,因為伏龍肝性溫,帶有火氣。癰腫毒氣過盛,不易消散者,也不宜單獨使用伏龍肝。
4. 石灰
味辛,溫。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墜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療髓骨疽。
疏:,石灰燒青石而成,故其味辛,氣溫。《本經》不言其毒。觀其主,皆不入湯,其為毒可知矣。火氣未散,性能灼物,故主去黑子、息肉,及墜眉也。其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髓骨疽者,皆風熱毒氣浸淫於骨肉皮膚之間。辛溫能散風熱毒氣,且能蝕去惡肉而生新肌,故為諸瘡腫毒要藥也。辛而燥,故又能殺痔蟲。古方多用合百草團末,治金瘡殊勝者,以其性能堅物,使不腐壞,且血見石灰則止,而百草又能活血涼血故也。
附:古墓中石灰,名地龍骨。火毒已出,燥烈大減,故主頑瘡瘻瘡,膿水淋漓,及斂諸瘡口尤效。
附:艌船油灰,名水龍骨。得油氣之潤,復得水氣之陰,故主金瘡跌撲傷損,破皮出血,及諸瘡瘻,血風臁瘡也。
主治參互
入三仙膏,點一切癰疽腫毒,輕者可消,重者勢亦減。《普濟方》:疣痣瘤贅。石灰一兩,用桑灰淋汁,熬成膏,刺破點之。又方:去癰疽瘀肉。石灰半斤,麥稈灰半斤,淋汁煎成霜,密封。每以針劃破塗之,自腐落。
有毒不入湯丸,故無「簡誤」。
附:百草霜,乃煙氣結成。其味辛,氣溫,無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積滯及下食也。凡血見灰則止,此藥性能止血,復能散瘀滯,故主上下諸血,及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
主治參互
《筆峰雜興方》:胎動下血,或胎已死。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伏龍肝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白湯入酒及童便調下。《杜壬方》:治橫生倒逆,胎前產後虛損,月候不調,崩中帶下。百草霜、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子小便、醋各少許調勻,熱湯化服,不過二服瘥。
簡誤
雖能止血,無益腸胃,救標則可,治本則非,故不宜多服。
白話文:
石灰
石灰味辛,性溫。主要治療疽瘍、疥癬、瘙癢、熱氣引起的惡瘡、癩疾、死肌、墜眉(眉毛脫落),殺滅痔瘡蟲,去除黑子、息肉,治療髓骨疽(骨髓化膿)。
石灰由燒制青石而成,因此味辛,氣溫。《本經》未提及其毒性。但觀察其主治病症,皆不內服,可見其毒性。石灰火氣未散,具有灼燒物質的特性,因此能去除黑子、息肉和治療墜眉。它能治療疽瘍、疥癬、瘙癢、熱氣引起的惡瘡、癩疾、死肌、髓骨疽,是因為這些疾病都是風熱毒邪浸淫於骨肉皮膚之間所致。石灰辛溫的特性能散風熱毒邪,並能腐蝕壞死組織,促進新肉生長,因此是治療各種瘡腫毒的要藥。由於辛燥,還能殺滅痔瘡蟲。古方中常將石灰與多種草藥混合研末,治療金瘡效果甚佳,這是因為石灰能使傷口凝固,防止腐敗,而且血液遇到石灰會凝固止血,而草藥則能活血涼血。
古墓中的石灰,稱為地龍骨。因火毒已散,燥烈之性減弱,故主治頑固性瘡瘍、瘻瘡、膿水淋漓等,尤其善於收斂瘡口。
船上的油灰,稱為水龍骨。因吸收了油氣的潤澤和水氣的陰柔,故主治金瘡、跌撲損傷、破皮出血及各種瘡瘍、瘻管、血風臁瘡(腿部潰瘍)。
石灰的應用:
加入三仙膏,用於點敷各種癰疽腫毒,輕者可消散,重者亦能減輕病情。《普濟方》記載,用於治療疣、痣、瘤、贅。方法是用石灰一兩,加桑灰淋汁熬成膏,刺破患處點敷。另有一方用於去除癰疽瘀肉:石灰半斤,麥稈灰半斤,加淋汁煎成霜,密封保存。每次用針劃破患處,塗抹藥霜,使其自行腐爛脫落。
由於石灰有毒,不內服於湯丸之中,因此無需贅述其服用禁忌。
百草霜是由煙氣凝結而成。味辛,性溫,無毒。辛能散,故能消積化滯、下行食積。凡血液遇到百草霜都會凝固,因此此藥能止血,又能散瘀,故主治各種出血症狀,以及崩漏、帶下、產前產後諸病。
百草霜的應用:
《筆峰雜興方》記載,治療胎動下血或胎死: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伏龍肝五錢,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酒、童尿調服。《杜壬方》記載,治療橫生倒逆(胎位不正)、產前產後虛損、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百草霜、白芷等量,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童尿、醋少許調勻,熱湯沖服,一般服用不超過兩次即可痊癒。
百草霜的服用禁忌:
雖然百草霜能止血,但無益於腸胃,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不宜多服。
5. 砒霜
味苦、酸,有毒。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不可久服,能傷人。飛煉砒黃而成。(畏綠豆,冷水入藥,醋煮殺毒用。)
疏:,砒霜稟火之毒氣,得兼煅煉。《本經》雖云味苦、酸,而其氣則大熱,性有大毒也。酸苦湧泄,故能吐諸瘧,風痰在胸膈間。大熱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傷人也。更善落胎,及枯痔殺蟲。
簡誤
按砒黃既已有毒,見火則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瘧。不知《內經》云: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法當消暑益氣健脾,是為正治,豈宜用此大熱大毒之藥。如果元氣壯實有痰者,服之必大吐,雖獲暫安,而所損真氣實多矣。初燒霜時,人在上風十餘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
以之毒鼠,鼠死;貓犬食之亦死。人服至一錢許,則立斃。若得酒及燒酒服,則腸胃腐爛,頃刻殺人。雖綠豆、冷水亦難解矣。其於鉤吻、射罔之毒,殆又甚焉。奈何今人用之治瘧,是以必死之藥,治必不死之病,豈不誤哉!除枯痔殺蟲用於外傅之藥,此外慎毋服之。切戒!切戒!
白話文:
砒霜味苦酸,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瘧疾,以及胸膈部位的風痰,可作為催吐的藥物。但不能長期服用,會傷身。它是經由提煉砒黃而製成的。畏懼綠豆,用冷水送服藥物,用醋煮沸可以減毒。
砒霜具有火毒之氣,經過煅燒提煉而成。《本經》雖然記載其味苦酸,但實際上它性極熱,毒性極大。由於酸苦能引發嘔吐和瀉下,所以能治療瘧疾及胸膈間的風痰。但因為它性熱毒性強,所以不能久服,會傷身。它還善於墮胎,以及治療痔瘡和殺蟲。
砒霜本身就有毒,遇到火毒性更甚,但世人多用砒霜治療瘧疾。殊不知《內經》說:夏天受暑邪侵害,秋天就會得瘧疾。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消除暑熱,益氣健脾,這是正治之法,怎麼可以用這種性熱毒性大的藥物呢?如果元氣充足、痰多的患者服用,必然會劇烈嘔吐,雖然暫時舒服了,但損耗的真氣卻更多。剛燒制砒霜時,人在上風十丈以外站著,下風處的草木都會死亡。
用它毒鼠,老鼠會死;貓狗吃了也會死。人服用一錢左右,就會立即死亡。如果用酒或燒酒送服,腸胃就會腐爛,很快就會致死,即使是綠豆、冷水也難以解毒。它的毒性,幾乎比鉤吻、射罔還要厲害。然而現代人卻用它來治療瘧疾,是用必死的藥物治療不一定致死的疾病,不是很錯誤嗎!除了用於外敷治療痔瘡和殺蟲外,其他情況切勿服用。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