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5)

1. 蛇蛻(音稅)

味鹹、甘,平,無毒。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瘛瘲、癲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癇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語僻越,惡瘡,嘔咳,明目。火熬之良。

疏:,蛇蛻,蛇之餘性猶存,不以氣味為用者。故蛇之性上竄而主風;蛻之用,入肝而辟惡,其性一也。小兒驚癇、瘛瘲、癲疾、寒熱,蛇癇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語僻越,皆肝經為病,邪惡侵犯也。蛇蛻走竄,能引諸藥入肝散邪,故主如上等證。善能殺蟲,故主腸痔、蟲毒、惡瘡。邪去木平,故止嘔咳,明目。今人亦用以催生、去翳膜者,取其善脫之義也。

主治參互

《肘後方》治小兒頭面瘡。蛇蛻燒灰,臘豬脂和傅之,並治小兒月蝕。周蜜《齊東野語》云:小兒痘後障翳。蛇蛻一條,燒焙,天花粉五錢,為末。以羊肝破開,夾藥縛定,米泔水煮食。屢試輒效,真奇方也。《濟生秘覽》:治橫生、逆生,須臾不救。用蛇蛻一具,蟬蛻十四個,發一握,並燒存性,分二服,酒下。

仍以小針刺兒足心,擦鹽少許,即順。並能下胞衣。《產乳方》:婦人吹乳。蛇皮一尺七寸,燒末酒服。《千金方》:諸漏有膿。蛇蛻灰,傅之即蟲出。《直指方》:魚臍瘡出水,四畔浮漿。用蛇蛻燒存性,雞子清和傅。《醫方摘要》:耳忽大痛,如有蟲在內奔走,或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者。

蛇蛻皮燒存性,研細,鵝翎吹入,立愈。

簡誤

小兒驚癇癲疾,非外邪客忤,而由於肝心虛者,不效。

白話文:

蛇蛻味鹹甘,性平,無毒。能治小兒各種驚癇、抽搐、癲癇、發熱、腸痔、蟲毒、以及因蛇毒引起的抽搐、吐舌搖頭等症狀。也能治成年人五邪(中醫指五種邪氣)、言語不清、皮膚惡瘡、嘔吐咳嗽、眼疾。火烤後藥效更好。

蛇蛻是蛇蛻下的皮,其藥性仍然存在,並非單純依靠氣味起效。蛇的特性是向上竄動,主治風症;而蛇蛻入肝經,能驅除邪惡,其藥性與蛇相似。小兒驚癇、抽搐、癲癇、發熱、以及因蛇毒引起的抽搐、吐舌搖頭等症狀,以及成年人五邪、言語不清,都是肝經受病邪侵犯所致。蛇蛻能快速穿透經絡,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肝臟散去邪氣,因此能治療上述疾病。蛇蛻還能殺蟲,所以能治療腸痔、蟲毒、惡瘡。邪氣去除、肝氣平和,就能止咳、明目。現代也有人用它來催生、去除眼膜翳障,這是取其能脫落之義。

某些醫方記載,蛇蛻可治療小兒頭面瘡(將蛇蛻燒成灰,與豬油混合塗抹),也能治療小兒麻疹後遺症;治療痘疹後眼部障翳(將蛇蛻燒烤後研末,與天花粉混合,用羊肝包裹煮食);治療難產(與蟬蛻、頭髮一起燒成灰,分二次服用,酒送服,並用針刺足心,擦少許鹽);治療婦女乳汁不通(將蛇皮燒成灰,酒送服);治療陰道流膿(將蛇蛻燒成灰,敷於患處,蟲子就會出來);治療魚鱗癬(將蛇蛻燒成灰,與雞蛋清混合塗抹);治療耳痛(將蛇蛻燒成灰,研細後用鵝毛吹入耳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兒驚癇、癲癇是由於肝心虛弱,而非外邪入侵所致,則蛇蛻無效。

2. 白頸蚯蚓

味鹹,寒、大寒,無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一名土龍。(畏蔥、鹽。)

疏:,蚯蚓得土中陰水之氣,故其味鹹寒,無毒大寒。能祛熱邪,除大熱,故主伏屍鬼疰,乃療傷寒伏熱狂謬。咸主下走,利小便,故治大腹黃疸。諸蟲瘕,咸屬濕熱所成。得鹹寒之氣,則瘕自消,蟲自去,而蠱毒之熱亦解矣。昔一道人,治熱病發狂,用白頸蚯蚓十數條,同荊芥穗搗汁,與飲之,得臭汗而解。其為治傷寒伏熱狂謬之明驗也。

主治參互

《肘後方》:傷寒熱結六七日,狂亂見鬼欲走。以大白頸蚯蚓半斤,去泥,用人溺煮汁飲。或生絞汁亦可。《斗門方》:小便不通,因濕而得者。用蚯蚓搗爛,浸水,濾取濃汁半碗,服立通。《勝金方》:耳卒聾閉。蚯蚓入鹽,安蔥管內,化水點之,立效。《保命集》:瘰癧潰爛流串者。

用荊芥根下段煎湯,溫洗良久,看瘡破紫黑處,以針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時收取,炭火上燒紅為末。每一匙入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炙為末,麻油調傅之,神效。

簡誤

蚯蚓,氣大寒,能除有餘邪熱,故傷寒非陽明實熱狂躁者,不宜用。溫病無壯熱,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黃疸緣大勞腹脹,屬脾腎虛,屍疰因陰虛成勞瘵者,咸在所忌。性復有小毒,被其毒者,以鹽水解之。

白話文:

白頸蚯蚓

味鹹,性寒,無毒。主治蛇腫,驅除三種蟲害,治療屍鬼魅惑、蠱毒,以及殺死長蟲。它自身會化成水,治療傷寒引起的伏熱神志不清、大腹黃疸。又名土龍。(畏蔥、鹽。)

蚯蚓因吸取地中陰冷的水氣,所以味鹹性寒,無毒且性極寒。它能祛除熱邪,消除劇烈高熱,因此主治屍鬼魅惑,並能治療傷寒引起的伏熱神志不清。鹹味能向下運行,利尿,所以能治療大腹黃疸。各種蟲腫、積聚,大多是濕熱所致。遇到鹹寒之氣,腫塊就會自行消散,蟲害就會自行消除,蠱毒的熱邪也會解除。從前一位道士,治療熱病發狂的病人,用十幾條白頸蚯蚓,和荊芥穗一起搗爛取汁,讓病人服用,病人排出臭汗後病就好了。這就是治療傷寒伏熱神志不清的明確驗證。

【主治參考】

《肘後方》:傷寒熱邪積聚六七天,病人神志不清,看見鬼怪想逃跑。用半斤大白頸蚯蚓,除去泥土,用人尿煮汁服用。或者直接絞汁服用也可以。《斗門方》:小便不通,因濕邪而引起的。用蚯蚓搗爛,浸水,濾取半碗濃汁服用,立刻就能通暢。《勝金方》:耳朵突然聾閉。將蚯蚓與鹽一起放入蔥管內,使其化成水,滴入耳中,立刻見效。《保命集》:瘰癧潰爛流膿者。

用荊芥根下段煎湯,溫熱洗滌很久,觀察潰爛處是否出現紫黑色,用針刺出血,再洗滌三四次。用一把從韭菜地里採集的蚯蚓,五更時分採集,用炭火燒成灰末。每服用一匙,加入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炙成末,用麻油調和敷於患處,效果神奇。

【使用注意事項】

蚯蚓性極寒,能清除體內多餘的熱邪,所以傷寒病症如果不是陽明經實熱引起的狂躁,不宜使用。溫病沒有明顯高熱,以及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黃疸是由於過度勞累導致腹脹,屬於脾腎虛弱,屍鬼魅惑是由於陰虛導致勞傷者,都應忌用。蚯蚓還有少許毒性,如果中毒,可用鹽水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