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10)
卷二 (10)
1. 五臟六腑虛實門
【宜】益氣,甘平,甘淡,酸。
人參,白朮,白扁豆,蓮肉,石斛,橘皮,白茯苓,木瓜,白芍藥
兼寒加生薑、白豆蔻、縮砂蜜。
兼熱加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蔗漿。
骨弱不納食及不思飲食
【忌】同胃虛。
【宜】同胃虛,仍分寒熱治。
胃虛嘔吐,宜分寒熱。
【忌、宜】俱同胃虛。
霍亂轉筋,屬胃虛,猝中邪惡氣及毒氣,兼有停滯所致。(轉筋與肝經血虛不同。)
【忌】閉氣,滯膩,收斂,溫補,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調氣和中,辛散,消導。
由於暑,必口渴,或口乾、齒燥、口苦、小便短赤。
白梅,白扁豆並葉,絲瓜葉,滑石,石膏,甘草,橘皮,香薷,木瓜,石斛,童溺,食鹽,泥漿,縮砂蜜,厚朴
由於寒,則小水清白,不渴不熱。
縮砂蜜,丁香,橘皮,藿香,甚者加:吳茱萸、肉桂。
外治用杉木、楠材,煎湯浸洗。
絞腸痧,屬胃氣虛,猝中天地邪惡汙穢之氣,鬱於胸腹間,上不得吐,下不得瀉,以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驟脹,遍體紫黑,頭頂心必有紅髮,急尋出拔去之。急以三稜鑱針刺委中,擠出熱血,可立蘇。次用新汲涼水,投入鹽兩許,恣飲,得吐瀉即止。委中穴在兩膝下灣橫紋中間,兩筋之中,刺入一分。
【忌】溫補,斂。
諸藥俱見前。切忌火酒、生薑、蒜及穀氣米飲熱湯,入口即死。
【宜】通竅辟惡,辛散,鹹寒。
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煎藥亦宜冷服。
中惡腹中絞痛,屬胃氣虛,惡氣客之所致。
【忌】補,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辟惡氣,通暢胃氣,辛散。
龍腦香,檀香,麝香(孕婦忌服),牛黃,乳香,蘇合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橘皮,木香,沉水香,白豆蔻,遠志,石菖蒲,乾薑,桂
反胃,屬胃氣虛。
【忌】破氣,升,苦寒,甘,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降氣,和胃,清熱,酸斂以制肝。
人參,蘇子,橘皮,枇杷葉,木瓜,竹茹,麥門冬,蘆根汁,石斛,白茯苓,白芍藥,梅醬,蔗漿
若因虛寒而得者,加生薑、朮、白豆蔻。
中酒,屬胃弱。
【忌】閉氣,升,甘溫,燥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養胃,酸,辛散,淡滲。
人參,麥門冬,白扁豆,葛花,五味子,梅醬,橘皮,白豆蔻,黃連,縮砂蜜,白茯苓,澤瀉
大腸虛(四證)
【忌】破氣,下,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潤燥,甘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炙甘草
虛熱便閉不通,屬血虛,津液不足。
【忌】破氣,下,燥熱,苦溫,損津液。
郁李仁(損津液),余忌藥俱見前。
【宜】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
五味子,麥門冬,芝麻,麻仁,生蜜,天門冬,肉蓯蓉,生地黃,當歸,蘆薈,炙甘草
白話文:
五臟六腑虛實門
【宜】 適合使用能補氣、味甘性平、味甘性淡、味酸的藥物。
適合藥物:人參、白朮、白扁豆、蓮子肉、石斛、橘皮、白茯苓、木瓜、白芍藥。
如果兼有寒症,可以加入生薑、白豆蔻、縮砂蜜。
如果兼有熱症,可以加入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甘蔗汁。
- 骨骼虛弱、食慾不振或不想吃東西
【忌】 禁忌的藥物和胃虛的情況相同。
【宜】 適合的藥物和胃虛的情況相同,但仍需區分寒熱來治療。
- 胃虛導致嘔吐,應區分寒熱來治療。
【忌、宜】 禁忌和適合的藥物都和胃虛的情況相同。
- 霍亂轉筋,屬於胃虛,突然受到邪氣和毒氣侵襲,同時兼有停滯所導致。(轉筋和肝經血虛不同。)
【忌】 禁忌使用會使氣閉塞、黏膩、收斂、溫補、大熱的藥物。
上述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
【宜】 適合使用能調理氣機、調和中焦、味辛能發散、幫助消化的藥物。
若是因為暑氣導致,必然會出現口渴,或口乾、牙齒乾燥、口苦、小便短赤等症狀。
適合藥物:白梅、白扁豆(連葉子)、絲瓜葉、滑石、石膏、甘草、橘皮、香薷、木瓜、石斛、童子尿、食鹽、泥漿、縮砂蜜、厚朴。
若是因為寒氣導致,則小便清澈、不渴不熱。
適合藥物:縮砂蜜、丁香、橘皮、藿香,嚴重者可加入吳茱萸、肉桂。
外用可用杉木、楠木煎湯浸泡洗浴。
- 絞腸痧,屬於胃氣虛弱,突然受到天地間邪惡汙穢之氣侵襲,鬱積在胸腹之間,想吐吐不出,想瀉瀉不出,導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突然脹大,全身發紫發黑,頭頂心必定有紅色的毛髮,要趕緊找出並拔除。立即用三稜針刺委中穴,擠出熱血,可以馬上甦醒。接著用新汲取的涼水,加入少許食鹽,隨意飲用,能吐瀉即可停止。委中穴位於兩膝後方橫紋的中間,兩條筋之間,針刺入一分深。
【忌】 禁忌使用溫補、收斂的藥物。
上述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切記不可飲用烈酒、生薑、蒜以及米湯等熱食,入口即會死亡。
【宜】 適合使用能開竅、去除邪惡之氣、味辛能發散、味鹹性寒的藥物。
適合藥物: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子尿,煎藥也適合冷服。
- 中惡導致腹中絞痛,屬於胃氣虛弱,被邪惡之氣侵襲所導致。
【忌】 禁忌使用補益、味酸收斂的藥物。
上述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
【宜】 適合使用能去除邪惡之氣、通暢胃氣、味辛能發散的藥物。
適合藥物:龍腦香、檀香、麝香(孕婦忌用)、牛黃、乳香、蘇合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橘皮、木香、沉香、白豆蔻、遠志、石菖蒲、乾薑、桂。
- 反胃,屬於胃氣虛弱。
【忌】 禁忌使用破氣、升提、味苦性寒、味甘、燥熱的藥物。
上述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
【宜】 適合使用能補氣、降氣、調和胃氣、清熱、味酸收斂以制約肝氣的藥物。
適合藥物:人參、蘇子、橘皮、枇杷葉、木瓜、竹茹、麥門冬、蘆根汁、石斛、白茯苓、白芍藥、梅醬、甘蔗汁。
若是因為虛寒導致,可以加入生薑、白朮、白豆蔻。
- 中酒,屬於胃弱。
【忌】 禁忌使用閉氣、升提、味甘性溫、燥熱、收澀的藥物。
上述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
【宜】 適合使用能養胃、味酸、味辛能發散、味淡能滲濕的藥物。
適合藥物:人參、麥門冬、白扁豆、葛花、五味子、梅醬、橘皮、白豆蔻、黃連、縮砂蜜、白茯苓、澤瀉。
- 大腸虛(四種症狀)
【忌】 禁忌使用破氣、瀉下、燥熱的藥物。
上述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
【宜】 適合使用能補氣、潤燥、味甘性溫的藥物。
適合藥物: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炙甘草。
- 虛熱導致大便不通,屬於血虛、津液不足。
【忌】 禁忌使用破氣、瀉下、燥熱、味苦性溫、損傷津液的藥物。
郁李仁(損傷津液),其他禁忌藥物都已在前面提及。
【宜】 適合使用能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的藥物。
適合藥物:五味子、麥門冬、芝麻、麻仁、生蜂蜜、天門冬、肉蓯蓉、生地黃、當歸、蘆薈、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