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12)
卷十三 (12)
1. 山茱萸
味酸,平、微溫,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輕身,明目,強力長年。
疏:,山茱萸感天地春生之氣,兼得木之酸味,《神農》:氣平。《別錄》:微溫。總言其得春氣之正耳。岐伯、甄權加辛。然嘗其味,必是酸多辛少。入足厥陰、足少陰經。陽中之陰,降也。其治心下邪氣寒熱,腸胃風邪寒熱,頭風風氣去來,鼻塞,面皰者,皆肝腎二經所主。二經虛熱,故見前證。肝為風木之位。經曰:諸風掉眩,屬肝木。此藥溫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斂虛熱,風邪消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皰悉愈也。逐寒濕痹者,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總借其辛溫散結,行而能補也。至於三蟲。亦腸胃濕熱所生,濕去則蟲自除。能溫中則氣自下,汗自出矣。凡四時之令,春氣暖而生,秋氣涼而殺,萬物之性,喜溫而惡寒。人身精氣亦賴陽氣溫暖而後充足,況肝腎在下,居至陰之位,非得溫暖之氣則孤陰無以生。此藥正入二經,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陰強也。精益則五臟自安,九竅自利。又腎與膀胱為表裡,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於目,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二經受寒邪則為疝瘕,二髒得補則諸證無不瘳矣。輕身強力長年者,益精安五臟之驗也。
主治參互
同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鹿茸、牛膝、白膠、車前子、枸杞子、生地黃、沙苑蒺藜、麥門冬,能添精固髓,暖腰膝,益陽道,令人有子。同人參、五味子、牡蠣、益智子,治老人小便淋瀝,及遺尿。同人乳、沙苑蒺藜、熟地黃、人參、麥門冬、牛膝、甘菊花,治腦骨痛。
腦為髓之海,髓足則腦痛自除。同石菖蒲、甘菊花、地黃、黃柏、五味子,治腎虛耳聾。同杜仲、牛膝、地黃、白膠、山藥,治腎虛腰痛。入六味地黃丸,為腎虛而有濕熱者所須。
簡誤
命門火熾,強陽不痿者忌之。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者,法當清利,此藥味酸主斂,不宜用。陰虛血熱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同加。
白話文:
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性平微溫,無毒。主治心下邪氣引起的寒熱,溫暖脾胃,驅逐寒濕痺痛,殺蟲,治療腸胃風邪引起的寒熱,疝氣,偏頭痛,鼻塞,黃疸,耳聾,面皰,溫暖中焦、下降氣機,促進出汗,滋補腎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失禁。長期服用可輕身健體,明目,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山茱萸吸收天地間春天的生機之氣,兼具木的酸味,《神農本草經》記載其性平,《名醫別錄》記載其微溫。總體來說,它具有春季陽氣上升的特性。岐伯、甄權認為它還帶有辛味,但實際品嚐,酸味遠大於辛味。山茱萸入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它屬於陽中之陰,具有下降的特性。它能治療心下邪氣引起的寒熱、腸胃風邪引起的寒熱、偏頭痛、鼻塞、面皰等症狀,皆因肝腎二經虛熱所致。肝主風木,《內經》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此藥溫性能通行經絡,辛能散邪,酸能入肝斂虛熱,風邪消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鼻塞、面皰等也自然痊癒。它能驅逐寒濕痺痛,因為經書上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山茱萸借其辛溫之力散結,溫散兼補。至於治療蟲病,也是因為腸胃濕熱所致,濕去則蟲自除。它能溫暖脾胃,則氣機下降,汗液自然排出。四季變化中,春天溫暖而生長,秋天涼爽而收斂,萬物都喜溫惡寒。人體精氣也需要陽氣溫暖才能充盈,況且肝腎居於下焦,屬於至陰之位,沒有溫暖之氣,孤陰難以滋生。此藥正入肝腎二經,性溫而能補,味酸而能斂,故能滋補精氣,壯陽固精。精氣充足則五臟自然安寧,九竅自然通利。腎與膀胱互為表裡,膀胱虛寒則小便失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於目,肝虛則邪熱侵入而導致目黃。肝腎受寒邪則會導致疝氣,二經得補則諸症皆愈。輕身健體,增強體力,延年益壽,都是因為它能益精安五臟的功效。
山茱萸的配伍應用:
與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鹿茸、牛膝、白膠、車前子、枸杞子、生地黃、沙苑蒺藜、麥門冬等藥材同用,能添精固髓,溫暖腰膝,益腎壯陽,促進生育。與人參、五味子、牡蠣、益智子等藥材同用,治療老年人尿頻尿急,遺尿。與人乳、沙苑蒺藜、熟地黃、人參、麥門冬、牛膝、甘菊花等藥材同用,治療頭痛。腦為髓之海,髓液充足則頭痛自除。與石菖蒲、甘菊花、地黃、黃柏、五味子等藥材同用,治療腎虛耳聾。與杜仲、牛膝、地黃、白膠、山藥等藥材同用,治療腎虛腰痛。常用于六味地黄丸中,治療肾虚而兼有湿热者。
山茱萸的禁忌:
命門火旺,陽強不痿者忌用。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者,應清利通下,此藥味酸收斂,不宜使用。陰虛血熱者不宜使用,如果需要使用,應與黃柏同用。
2. 紫葳
味酸,微寒,無毒。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
疏:,紫葳,即凌霄花也。稟春氣以生,故其味酸,氣微寒,無毒。花開於夏而色赤,味應帶苦,入肝行血之峻藥。故主婦人產乳余疾,及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諸證。至於養胎,決非其性所宜,用者慎之!
主治參互
同當歸、紅花、川芎、牛膝、地黃、延胡索、桃仁、蘇方木、五靈脂,治壯實婦人經閉。《普濟方》:嬰兒百日內無故口青不飲乳。同凌霄花、大藍葉、芒硝、大黃,等分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乳送下,便能吃乳。熱者可服,寒者忌之。
簡誤
紫葳長於破血消瘀。凡婦人血氣虛者,一概勿施。胎前斷不宜用。
白話文:
紫葳味酸微寒,無毒。能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通的後遺症、崩漏、癥瘕(腹部腫塊)、血瘀導致的寒熱消瘦等症狀,並能養胎。
紫葳就是凌霄花。它在春天生長,所以味道酸,性微寒,無毒。但凌霄花在夏天開花,花色赤紅,按理來說應該帶苦味,且是能入肝經、具有強力活血功效的藥材。因此,它能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通的後遺症、崩漏、癥瘕、血瘀導致的寒熱消瘦等症狀。但是,它並不適合用於養胎,使用時務必謹慎!
紫葳常與當歸、紅花、川芎、牛膝、地黃、延胡索、桃仁、蘇木、五靈脂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體質強壯的婦女經閉。根據《普濟方》記載,紫葳還可以治療嬰兒百日內不明原因口唇發青、拒絕喝奶的症狀。方法是將紫葳與凌霄花、大青葉、芒硝、大黃等分研末,用羊髓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母乳送服,就能改善嬰兒喝奶的情況。但需注意,體質偏熱的嬰兒可以使用,體質偏寒的嬰兒則應避免使用。
紫葳擅長破血消瘀。但凡婦女血氣虛弱者,都應避免使用。孕婦也絕對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