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三 (2)
卷三 (2)
1. 石鐘乳
味甘,溫,無毒。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令人有子。不煉服之令人淋。(蛇床為之使。惡牡丹、玄參、紫石英。)
疏:,石鐘乳稟石之氣而生。《本經》謂其味甘,氣溫,無毒。吳普曰:《神農》:辛。斯言近之。甄權以為:有大毒,或是經火之故。應云:味甘辛,氣大溫,其性得火則有大毒,乃為得之。其主咳逆上氣者,以氣虛則不能歸元,發為斯證,乳性溫而鎮墜,使氣得歸元則病自愈,故能主之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者,辛溫之力也。療腳弱疼冷者,亦是陽氣下行之驗也。甄權:主寒嗽,通聲者,辛以散邪結,溫以祛寒氣故也。其他種種補益之說,當是前人好事者溢美之辭,夷考其性,恐無是理,未足信也。
主治參互
石鐘乳得牛黃、白蠟、象牙末、真珠、乳香、沒藥、樺皮灰、龜板灰,俱存性細研,枯白礬、蛀竹屑、紅鉛,治廣瘡結毒,爛壞鼻梁,及陰蝕陽物,有神。孫真人《千金翼》鍾乳煎:治風虛勞損,腹腳無力,補益強壯。用鍾乳粉煉成者三兩,以夾絹袋盛之,牛乳一大升,煎減三之一,去袋飲乳,分二服,日一作。不吐不利,虛冷人微溏無所苦。
一袋可煮三十度,力盡別作袋。每煎迄,須濯淨,令通氣。其滓和麵、煨雞子食之,此崔尚書方也。《宣明方》治一切勞嗽,胸膈痞滿。焚香透膈散:用鵝管石、雄黃、佛耳草、款冬花等分,為末。每用一錢,安香爐上焚之,以筒吸菸入喉中,日二次。《聖濟總錄》治肺虛喘急,連綿不息。
生鍾乳粉光明者五錢,蠟三兩化和,飯甄內蒸熟,研丸如梧子大。每水下一丸。《外臺秘要》治乳汁不通,氣少血衰,脈澀不行,故少乳。煉成鍾乳粉二錢,濃煎漏蘆湯調下。或通草等分為末,米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簡誤
石鐘乳辛溫,若加火煉,有毒無疑,縱治虛寒,尚須審察,況病涉溫熱者耶!世人病陰虛有熱者十之九,陽虛內寒者百之一。是以自唐迄今,因服鍾乳而發病者不可勝紀;服之而獲效得力者不聞一二。其於事理,可以燭照。經曰:石藥之性悍。味斯言也,則其大略可概見已。
慎毋輕信方士之言,致蹈前人覆轍。尊生之士,宜安常處,順以道理,自持修短有命,無惑乎長年之說,庶不為所誤矣。
白話文:
石鐘乳
石鐘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咳嗽氣逆、上氣不接,明亮眼睛、滋補腎精,安定五臟,暢通全身關節,疏通九竅,促進乳汁分泌,益氣補虛損,治療腿腳虛弱疼痛、冰冷,下焦虧損,壯陽。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容光煥發、永葆青春,使人容易生育。但未經炮製服用則會導致小便淋漓不斷。(蛇床子可以解石鐘乳之毒。石鐘乳忌與牡丹、玄參、紫石英同用。)
古代醫家對石鐘乳的論述認為,石鐘乳是吸收天地石氣而生成的。其味甘、性溫、無毒。《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味辛,與此說法相近。甄權則認為其有大毒,可能是因為經過火煉的緣故。因此,應當說石鐘乳味甘辛,性大溫,如果經過火煉則有毒。石鐘乳能治療咳嗽氣逆、上氣不接,是因為氣虛則元氣不能歸位,導致此症,而石鐘乳性溫且能下墜,能使元氣歸位,從而治愈疾病。石鐘乳能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是其辛溫之力的作用。治療腿腳虛弱疼痛冰冷,也是因為其能使陽氣下行。甄權認為石鐘乳主治寒咳、聲音嘶啞,是因為其辛味能散邪氣,溫性能祛寒氣。其他一些補益的說法,可能是前人誇大其詞,從其藥性來看,可能並非完全屬實,不可盡信。
石鐘乳的應用
石鐘乳配伍牛黃、白蠟、象牙末、珍珠、乳香、沒藥、樺樹皮灰、龜板灰,研磨成細末,再加入枯白礬、蛀蟲蛀蝕的竹屑、紅丹,可以治療癰疽瘡瘍、毒氣凝聚,爛壞鼻樑,以及陰部潰爛等症,療效神奇。孫真人《千金翼》記載的石鐘乳煎,可以治療風虛勞損、腹腳無力,具有補益強壯的作用。方法是用煉製好的石鐘乳粉三兩,用夾絹袋盛裝,加入牛乳一大升,煎煮至剩下三分之一,去掉藥袋,飲用牛乳,分兩次服用,每日一次。服用後不嘔吐、不腹瀉,虛寒體質的人即使輕微腹瀉也不必擔心。
一個藥袋可以煮30次,藥力盡了再換新的藥袋。每次煎煮完畢,都必須清洗乾淨,保持通氣。藥渣可以和麵、煮雞蛋食用,這是崔尚書的方子。《宣明方》記載石鐘乳可以治療一切勞嗽、胸膈痞滿。焚香透膈散:用鵝管石、雄黃、佛耳草、款冬花等分量,研成細末,每次取一錢,放在香爐上焚燒,用竹筒吸入煙氣到喉嚨中,每日二次。《聖濟總錄》記載石鐘乳可以治療肺虛喘急,連續不斷的喘息。
用生石鐘乳粉(顏色明亮的)五錢,白蠟三兩熔化混合,放在飯碗裡蒸熟,研磨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一丸,用溫水送服。《外臺秘要》記載石鐘乳可以治療乳汁不通,氣血不足,脈象澀滯不通,導致少乳。方法是用煉製好的石鐘乳粉二錢,用濃煎的漏蘆湯調服。或者用石鐘乳和通草等量研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每次一錢,每日三次。
服用石鐘乳的注意事項
石鐘乳性辛溫,如果經過火煉,則無疑有毒。即使用於治療虛寒症,也必須慎重考慮,更不用說溫熱性的疾病了。大多數人都是陰虛有熱,陽虛內寒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從唐代至今,因服用石鐘乳而生病的人不計其數;而因服用石鐘乳而收到良好療效的人卻很少聽到。其道理是明確的。《本經》說:石藥的藥性峻烈。由此可見,其大略可知。
切勿輕信方士的言論,以免重蹈覆轍。愛惜生命的人,應該保持平靜的生活,順應自然規律,自持身心健康,壽命長短有命,不要迷信長生不老的說法,以免受騙上當。
2. 礬石
味酸,寒,無毒。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岐伯云:久服傷人骨,能使鐵為銅。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甘草為之使。惡牡蠣,畏麻黃。)
疏:,礬石味酸,氣寒而無毒,其性燥急,收澀解毒,除熱墜濁。蓋寒熱泄痢,皆濕熱所為;婦人白沃,多由虛脫。澀以止脫故也。陰蝕惡瘡,亦緣濕火,目痛多由風熱,除固熱在骨髓,堅齒者,髓為熱所劫則空,故骨痿而齒浮。礬性入骨除熱,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熱燥濕之功也。
主治參互
礬石即白礬,得巴豆同煅令枯,取礬研末,以鵝翎管吹入喉中,流出熱涎立解喉痹。其證俗呼為纏喉風是也。皮膚疥癬,膿窠,坐板,肥疳等瘡,皆資其用,各合所宜以施之。得硫黃、雄黃、白附子、海金沙、密陀僧,擦汗斑殊效。一年者去皮一次,十年者去皮十次。擦後坐臥勿當風,勿行房搖扇。
製半夏,能散濕痰及食積痰,兼除五飲。
同芒硝可燒水銀成粉,治一切瘡中有蟲。
得黃臘和丸,名臘礬丸,治一切瘡毒有神。凡治癰疽,當服之以護膜,膜苟不破,雖劇必瘥。陳師古方:大風痰厥,四肢不收,氣閉膈塞者。白礬一兩,牙皂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吐痰為度。《簡要濟眾方》:牙齒腫痛。白礬一兩燒灰,大露蜂房一兩微炙,每二錢水煎,含漱去涎。
《千金方》鼻中息肉:用明礬一兩,蓖麻仁七粒,鹽梅肉五個,麝香一字,搗丸,綿裹塞之,化水自下也。夏子益《奇疾方》:發斑怪證,有人眼赤鼻張,大喘,渾身出斑,毛髮如銅鐵,乃熱毒氣結於下焦也。白礬、滑石各一兩為末。水三碗,煎減半,不住服盡即安。《永類鈐方》:爛弦風眼。
白礬煅一兩,銅青三錢,研末,湯泡澄清,點洗。《千金方》:腳氣衝心。白礬三兩,水一斗五升,煎沸浸洗。張仲景《金匱》方:女勞黃疸,日晡發熱而反惡寒,膀胱急,少腹滿,目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
自大勞大熱交接後入水所致。腹滿者難治。用礬石燒,硝石熬黃,等分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從大小便去。又《金匱》方:婦人白沃,經水不利,子臟堅癖,中有乾血,下白物。用礬石燒,杏仁一分,研勻,蜜丸棗核大,納入腸中,日一易之。《千金翼》:婦人陰脫作癢。
礬石燒研,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劉禹錫《傳信方》:蛇咬蜴螫。燒刀矛頭令赤,置白礬於上,汁出熱滴之,立瘥。此神驗之方也。
簡誤
白礬,《本經》主寒熱泄痢,此蓋指泄痢久不止,虛脫滑泄,因發寒熱。礬性過澀,澀以止脫,故能主之。假令濕熱方熾,積滯正多,誤用收澀,為害不一,慎之!婦人白沃,多由虛脫,故用收澀以固其標,終非探本之治。除固熱在骨髓,僅可資其引導,若謂其獨用,反有損也。
礬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齒骨,齒者骨之餘故也。岐伯云:久服傷人骨。故凡陰虛內熱,火熾水涸,發為咽喉痛者,不宜含此。目痛由陰虛血熱者,亦不宜用劫水損骨之藥。豈可煉服,輕身不老增年,徒虛語耳。
白話文:
礬石味酸性寒,無毒。主治寒熱、泄瀉、白帶、陰部潰瘍、惡瘡、目痛。能堅固骨骼牙齒,去除骨髓裡的鬱熱,去除鼻息肉。服用煉製過的礬石,據說可以輕身不老,延年益壽。但岐伯說:長期服用會損傷骨骼,還能使鐵變成銅。礬石產於河西山谷和隴西武都石門。(甘草為其輔藥,忌與牡蠣同用,畏麻黃。)
礬石味酸,氣寒無毒,但性燥急,具有收斂、解毒、除熱、墜濁的功效。寒熱泄瀉都是濕熱所致;婦女白帶,多因虛脫,用其收斂以止脫。陰部潰瘍、惡瘡,也因濕熱;目痛多由風熱引起。去除骨髓鬱熱、堅固牙齒,是因為髓被熱邪劫奪則空虛,導致骨痿齒浮。礬石入骨除熱,故能治療這些症狀。去除鼻息肉,是因其消毒除熱燥濕之功。
礬石即白礬,與巴豆一起煅燒至枯,研磨成粉,用鵝毛管吹入喉嚨,流出熱涎即可治療喉痹(俗稱纏喉風)。皮膚疥癬、膿瘡、坐板瘡、肥疳等,都可用白礬治療,需根據病情配伍其他藥物。與硫黃、雄黃、白附子、海金沙、密陀僧等藥同用,治療汗斑效果顯著。一年者去皮一次,十年者去皮十次。使用後應避免風寒,忌房事和搖扇。
白礬可以製備半夏,以散除濕痰及食積痰,兼治五種飲邪。
白礬與芒硝合用,可將水銀燒成粉末,治療一切瘡瘍中的蟲症。
白礬與黃蠟合制成丸劑,名為臘礬丸,治療一切瘡毒效果神奇。治療癰疽時,服用臘礬丸可以保護瘡瘍的膿膜,只要膿膜不破,即使病情嚴重,也能痊癒。陳師古方:治療大風痰厥,四肢抽搐,氣閉膈塞,用白礬與牙皂角合用。
《簡要濟眾方》:治療牙齒腫痛,用白礬燒灰與蜂房合用,水煎含漱。
《千金方》:治療鼻息肉,用白礬、蓖麻仁、鹽梅肉、麝香合制成丸劑塞入鼻中。
夏子益《奇疾方》:治療發斑怪症(眼赤鼻張,大喘,渾身出斑,毛髮如銅鐵),用白礬、滑石合用。
《永類鈐方》:治療爛弦風眼,用白礬煅燒與銅青合用。
《千金方》:治療腳氣衝心,用白礬水煎洗腳。
張仲景《金匱要略》方:治療女勞黃疸,用礬石燒灰與硝石合用。
《金匱要略》方:治療婦人白帶,用礬石燒灰與杏仁合用,製成蜜丸塞入陰道。
《千金翼方》:治療婦女陰部脫垂瘙癢,用礬石燒灰酒服。
劉禹錫《傳信方》:治療蛇咬蟲螫,用燒紅的刀尖置於白礬上,以其滴下的熱汁治療。
白礬,《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治寒熱泄瀉,是指泄瀉久治不愈,虛脫滑瀉,並伴有寒熱的情況。白礬性過於收澀,用其止脫,故能主治。但如果濕熱正盛,積滯較多,誤用收澀之品,反而有害,需謹慎!婦女白帶,多因虛脫,用收澀之品固其標,但並非根本治療之法。去除骨髓鬱熱,僅能起到引導作用,不可單獨使用,反而有害。
礬石性燥急,能劫奪津液,不利於齒骨,齒為骨之餘。岐伯說:久服傷人骨。所以,陰虛內熱,火熾水涸,導致咽喉痛者,不宜含服白礬。目痛因陰虛血熱者,也不宜使用劫奪津液損傷骨骼的藥物。煉服白礬以輕身不老延年益壽,只是虛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