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二 (1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8)

1. 杜仲

味辛、甘,平,無毒。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腳中痠痛不欲踐地,久服輕身耐老。

疏:,杜仲稟陽氣之微,得金氣之厚,故其味辛,氣平無毒。《別錄》加甘溫。甄權言苦暖。應是辛苦勝而苦次之,溫暖多而平為劣也。氣薄味厚,陽中陰也。入足少陰,兼入足厥陰經。按《本經》所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痠痛不欲踐地者,蓋腰為腎之府,經曰:動搖不能,腎將憊矣。又腎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經虛則腰脊痛而精氣乏,筋骨軟而腳不能踐地也。「五臟苦欲補瀉」云: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杜仲辛甘俱足,正能解肝腎之所苦,而補其不足者也。強志者,腎藏志,益腎故也。除陰下癢濕,小便塗瀝者,祛腎家之濕熱也。益腎補肝,則精血自足,故久服能輕身耐老。其主補中者,肝腎在下,臟中之陰也。陰足則中亦補矣。

主治參互

同牛膝、枸杞子、續斷、白膠、地黃、五味子、菟絲子、黃柏、山藥,治腎虛腰痛,及下部軟弱無力。崔元亮《海上方》,治腎虛腰痛。用杜仲去皮酥炙黃,一斤分作十劑。每夜取一劑,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減一,取汁去滓,以羊腎三四枚切片放下,再煎三五沸,如作羹法,和以椒鹽,空腹頓服。《得效方》治風冷傷腎,腰背虛痛。

杜仲一斤切炒,酒二升,漬十日,日服三合。《肘後方》治病後虛汗,及目中流淚。杜仲、牡蠣等分,為末。臥時水服五匕,不止更服。《簡便方》治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以山藥五六兩為末作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青娥丸。(見補骨脂條下。)

簡誤

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白話文:

杜仲味辛甘,性平,無毒。主治腰脊疼痛,能補益中氣和精氣,堅固筋骨,增強意志,消除陰部瘙癢潮濕、小便淋瀝不盡、腳部酸痛不想走路等症狀,長期服用還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杜仲藥性溫和,兼具辛甘之味,無毒。《名醫別錄》中記載其味甘溫,《藥性論》中則記載其味苦溫。這可能是因為辛味和溫性較為突出,而甘味和平性則相對較弱。杜仲藥氣輕薄,藥味厚重,屬陰中有陽之性,入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杜仲能治療腰脊疼痛、益精氣、堅固筋骨、腳部酸痛等症狀,這是因為腰部是腎臟的府邸,腎臟虛弱則會導致腰部活動受限;腎臟藏精主骨,肝臟藏血主筋,肝腎兩經虛弱就會導致腰脊疼痛、精氣不足、筋骨軟弱、腳部無力等症狀。「五臟苦欲補瀉」中記載:腎臟喜潤,宜食辛味以潤之;肝臟喜緩,宜食甘味以緩之。杜仲兼具辛甘二味,正好能緩解肝腎之苦,補足肝腎不足。杜仲能增強意志,是因為腎臟主藏志,補益腎臟就能增強意志。杜仲能治療陰部瘙癢潮濕、小便淋瀝等症狀,是因為它能祛除腎臟的濕熱。補益腎肝,則精血自然充足,所以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杜仲能補益中氣,是因為肝腎位於下焦,屬陰,陰氣充足,則中氣亦足。

杜仲常與牛膝、枸杞子、續斷、白膠、地黃、五味子、菟絲子、黃柏、山藥等藥物合用,治療腎虛腰痛及下肢軟弱無力等症狀。崔元亮《海上方》記載,治療腎虛腰痛可用杜仲去皮,酥炙至黃色,然後研磨成粉,分作十劑服用,每晚服用一劑。 其他古方也記載杜仲可用於治療風寒傷腎、腰背虛痛、病後虛汗、目中流淚及習慣性流產等症狀。

腎虛且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杜仲,如果必須使用,則應與黃柏、知母等藥物同用。

2. 楓香脂

味辛、苦,平,無毒。主癮疹風癢,浮腫,齒痛。一名白膠香。(附:李時珍治一切癰疽,瘡疥,吐血,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燒過揩牙,永無牙疾。)

疏:,楓香脂屬金有火,故其味辛苦,氣平無毒。氣薄中厚,陽中之陰也。入足厥陰。為活血涼血之藥。凡熱則生風,又血熱則壅而發癮疹。風為木化,風火相搏則為浮腫。苦平能涼血熱,兼辛又能散風,故主血熱生風之證。風火既散,則肌肉和而浮腫自消。齒痛亦因風熱上攻,風勢既散則前亦止矣。

主治參互

《袖珍方》治便癰膿血。白膠香一兩為末,入麝香、輕粉少許,摻之。《直指方》諸瘡不合。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脂和塗。《儒門事親》:一切惡瘡。水沉金絲膏:用白膠香、瀝青各一兩,以麻油、黃蠟各二錢,同熔化,入冷水中扯千遍,攤貼之。《危氏得效方》:年久牙疼。楓香脂為末,以香爐內灰和勻,每旦揩擦。

楓香,近世為外科要藥,除外科無別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楓香脂味辛、苦,性平,無毒。能治療癮疹、風癢、浮腫、牙痛。又名白膠香。李時珍記載其能治療各種癰疽、瘡疥,以及吐血、咯血,並有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的功效,燒成灰末擦牙還能預防牙疾。

楓香脂屬金兼有火性,因此味辛苦,性平且無毒。氣味清淡而內蘊厚重,屬陽中之陰,入足厥陰經。它是一種活血涼血的藥物。凡是熱邪則生風,血熱則阻塞而導致癮疹。風屬木,風火相搏則會引起浮腫。楓香脂味苦性平能清熱涼血,又因辛能散風,所以能治療因血熱生風引起的疾病。風火散去,則肌肉舒緩,浮腫自然消退。牙痛也是因風熱上攻所致,風邪散去,牙痛自然停止。

相關方劑:

《袖珍方》治療便癰膿血:取一兩楓香脂研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輕粉,外敷患處。 《直指方》治療瘡瘍癒合不良:取楓香脂、輕粉各二錢,與豬油混合外敷。 《儒門事親》治療各種惡瘡:水沉金絲膏,以楓香脂、瀝青各一兩,麻油、黃蠟各二錢,混合熔化,在冷水中反覆拉扯一千遍後,攤貼患處。 《危氏得效方》治療久治不愈的牙痛:將楓香脂研成粉末,與香爐灰混合,每天早晨用來擦拭牙齒。

楓香脂在近代主要用於外科治療,內科應用較少,故未在《本草綱目》等典籍中詳細記載。